民国京剧九大名角儿,你知道几个?

民国京剧九大名角儿,你知道几个?

梅兰芳是四大名旦之首,名澜,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生于梨园世家,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20世纪30年代,梅兰芳继承并发展了梅巧玲的梅派艺术。通过不断地努力,梅兰芳融合青衣、花旦、刀马旦行当为一炉,创造出一种新的表演形式和唱腔,称为“梅派”。梅兰芳是中国旦角创艺立派的第一人,是当之无愧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当时《顺天时报》将梅兰芳选为"伶界大王",梅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民国京剧九大名角儿,你知道几个?

程砚秋,字御霜,初名程菊侬,后改为程砚秋,满洲正黄旗人。程砚秋在京剧表演中眼神、身段、步法、指法、水袖、剑术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注重戏剧情节和人物情绪的发展变化,表演细致认真,恪守音韵规律,并结合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了一种婉转多变唱腔风格,形成“程派”。程派中的角色,多风雅娴静,清峻出尘,讲究美感。

民国京剧九大名角儿,你知道几个?

尚小云,名德泉,字绮霞,早年其青衣戏十分出色,被公认为“青衣正宗”。尚小云中气充沛、调门高劲圆亮,故有“铁嗓钢喉”之誉。由他创立的尚派,讲究文武并重、歌舞兼长、清新英爽、洒脱大方。1962年,尚小云在山东讲学,《我赴山东教学的讲稿》中留下了他对京剧艺术基本原理的分析和总结,颇多精辟之论。其中,尚小云明确指出五法即口、手、眼、身、步,为京剧表演五法之首。尚小云是程砚秋以外唯一如此明确、系统阐述的京剧艺术大师。

民国京剧九大名角儿,你知道几个?

荀慧生,字慧声,号留香,原名秉超,后改名秉彝,又改名为荀慧生,艺名白牡丹,是中国京剧荀派的创始人,与杨小楼、尚小云、潭小培一起称为“三小一白”。荀慧注重道白艺术,要求表演者吐字清晰,声情并貌,他擅长上滑下滑的装饰音,韵调俏丽轻盈。1952年荀慧生荣获第一届戏曲观摩大会老艺术家表演奖。

民国京剧九大名角儿,你知道几个?

杨小楼,名三元,京剧武生演员,杨派艺术的创始人。杨月楼之子,安徽怀宁人。在当时和梅兰芳、余叔岩并称为“三贤”,成为京剧界的代表人物,享有“武生宗师”的盛誉。杨小楼的嗓音清脆洪亮,唱念均遵“奎派”风范,咬字清楚真切,间有京音,行腔朴直无华。唱念注意准确表达角色的感情。杨小楼武打步法准确灵敏,无空招废式,更能恰当贴切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着力体现意境,追求神似,也即“武戏文唱”的杨派特点。

民国京剧九大名角儿,你知道几个?

余叔岩,男,京剧老生。湖北省罗田县人,生于北京。谱名第祺,字小云,官名叔巌,巌与岩通,巌字笔画太多,所以常用“岩”代替。余三胜之孙,余紫云之子。余叔岩在全面继承谭(鑫培)派艺术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演唱技巧进行了较大的发展与创造,成为“新谭派”的代表人物,世称“余派”。

民国京剧九大名角儿,你知道几个?

周信芳,名士楚,艺名麒麟童,浙江慈溪人。七岁开始学戏,并以七龄童艺名在杭州演出。“五四”运动前后,受新文化思想影响,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反对默守陈规;博采孙菊仙、谭鑫培、汪桂芬等诸家之长,融会贯通,加以变化,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麒派”其主要特色是从剧情和人物出发,表演自然真实,富于时代感,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民国京剧九大名角儿,你知道几个?

马连良,回名尤素福,原籍陕西扶风,生于北京,字温如。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家,老生行当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马派”艺术创始人,京剧“四大须生”之首,民国时期京剧三大家之一,扶风社的招牌人物。代表剧目有《借东风》、《甘露寺》、《青风亭》、《四进士》、《失空斩》等。20世纪,他与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并称前“四大须生”;后三人去世,他又与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并称后“四大须生”。

民国京剧九大名角儿,你知道几个?

孟小冬,京剧女演员,又名孟若兰、孟令辉,艺名小冬。人称冬皇,师承余叔岩,是余门惟一的女弟子。晚年自署凝晖阁主,生于上海,祖籍山东。出身于梨园世家。祖父孟七(清同光时期的红净名角)和父亲、伯、叔均为京剧演员,她5岁学艺,7岁登台,先后向姑父(又说为舅父)仇月祥和谭鑫培的琴师孙佐臣学习须生,宗孙派(孙菊仙)。12岁在无锡正式挂牌公演,14岁随仇等在上海、浙江、济南、汉口、福建以及菲律宾等地与粉菊花、露兰春、姚玉兰等同台演出。因童声嗓音高亢,戏路以高嗓老生为主。尤以在上海大世界演出较久,孟曾籍机向同台老演员何顺奎、潘仲英、沈云祥等多方面请益文武老生戏。

民国京剧九大名角儿,你知道几个?

新书推荐

《曲终人未散:民国梨园那些角儿》

新书推荐

《梅兰芳和孟小冬》

民国京剧九大名角儿,你知道几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