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曾有四位義子,最被器重之人卻成了漢奸

刀叔導讀:今日解讀張獻忠的四位義子。

張獻忠,一位與“闖王”李自成齊名的明末農民軍領袖,大西政權的建立者。關於張獻忠的奇聞異事似乎比李自成還多,而滿清對張獻忠的狠,也比李自成要多得多,當然也可以稱之為對張獻忠的恐懼。

張獻忠曾有四位義子,最被器重之人卻成了漢奸

張獻忠

天啟末年,陝西發生了嚴重的乾旱和蟲災而餓殍遍野,平民百姓無以為繼,於是在陝北地區首先爆發了農民暴動,並很快形成了燎原之勢。

崇禎三年(1630年),不甘平凡的張獻忠也鋌而走險,在家鄉聚集十八寨農民組織了一支隊伍暴動,自號為“八大王”。由於張獻忠“身長瘦而面微黃,須一尺六寸,僄勁果俠,”所以軍中稱其為‘黃虎’”,又因張獻忠小時讀過書,受過軍事訓練,很快就顯示出他的指揮才能。

張獻忠曾有四位義子,最被器重之人卻成了漢奸

張獻忠

1640年,張獻忠率部進兵四川,並於1644年在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權。隨後大西軍克鳳陽、焚皇陵、破開縣、陷襄陽,勝戰連連。1646年,清軍在擊敗李自成後南下進兵四川,張獻忠引兵拒戰,不幸於西充鳳凰山戰死。

張獻忠作為一位傳奇人物,雖然去世多年,但有關他的奇聞異事卻流傳至今,例如張獻忠屠川、江中沉寶、七殺碑等等。其實張獻忠還有另一個不為人知的傳奇,那就是他的四位義子:老大孫可望、老二李定國、老三劉文秀、老四艾能奇。

張獻忠曾有四位義子,最被器重之人卻成了漢奸

孫可望

孫可望(?-1660年),原名孫可旺,陝西延長縣人,張獻忠在陝北起義時,出身貧苦的孫可望參加了張獻忠的義軍,後被張獻忠收為義子。

成年後的孫可望勇敢而又狡奸,每遇戰事他都能沉著應對,故此被軍中皆稱孫可望為"一堵牆",因為他識字又機靈,所以很受張獻忠的器重而成為四個義子之中的長子。

張獻忠曾有四位義子,最被器重之人卻成了漢奸

孫可望

張獻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之後,孫可望位列眾將之首,張獻忠戰死於川北不久,孫可望因為與李定國不合而導致內訌。

公元1657年(永曆十一年,順治十四年),孫可望從貴州引兵入雲南攻打李定國,但因為他的倒行逆施,致使其部下倒戈投向了李定國。此後走投無路的孫可望竟然向清軍投降,並引清兵攻打四川、貴州,孫可望投降清軍後隸屬漢軍正白旗,於公元1660年病死。另外還一說是他在狩獵時為清軍所射殺,畢竟敵人也不喜歡叛徒,叛徒在沒有了利用價值後,只有死路一條,畢竟在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已經數不勝數。

張獻忠曾有四位義子,最被器重之人卻成了漢奸

李定國

李定國,字鴻遠,出生於延安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李定國在年僅十幾歲時就參加了張獻忠的起義軍,張獻忠見李定國相貌不凡,便收他做了第二位義子。

張獻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後,李定國以戰功卓著被封為安西將軍,監管十六座軍營,這時李定國才二十四歲。李定國身高八尺,相貌英俊,做事有度,在軍中寬容仁慈,作戰英勇無比,軍中皆稱他為"小尉遲" 、"萬人敵" ,為大西軍中智勇雙全的大將。

張獻忠曾有四位義子,最被器重之人卻成了漢奸

李定國

張獻忠戰死之後,四位養子對大西軍的出路進行了商討,孫可望主張到廣東南嶺一帶,一旦出現危機便可出海逃生,而李定國則主北上抗清,恢復大明江山。

李定國曾言道:"三百年的大明是中華正統,我死了以後,你們要歸順大明,不要做不義之事"。 1662年六月十一日,正逢李定國的四十二歲生日,卻突然傳來永曆帝於四月初八被吳三桂絞殺的消息,李定國慟哭得兩目出血,於六月二十七日去世,李定國臨終前還囑咐兒子及部下:"寧可死到荒郊野外,也不可投降。"

張獻忠曾有四位義子,最被器重之人卻成了漢奸

劉文秀

劉文秀(?-1658年),陝西延安人,早年一直追隨張獻忠,大西國建立後,受封為撫南將軍。

張獻忠去世後,劉文秀率大西軍餘部數萬人,進軍雲貴抗清,在清軍大舉進犯西南前夕去世。劉文秀早年追隨張獻忠,為張獻忠的第三位義子,他與孫可望、李定國、艾能奇合稱為大西軍“四將軍”。

後來劉文秀與孫可望等率餘部數萬人南走雲貴,連克遵義、貴陽。

順治八年(1651年),當時孫可望投降清軍,艾能奇也已戰死,而劉文秀依然率大西軍步騎五萬出川南,由敘州、重慶進圍成都,殺清都統白含貞、白廣生等,迫使吳三桂敗走保寧。順治十五年(1658年)四月,清軍即將大舉進犯,對此深感擔憂的劉文秀病卒於昆明,死後葬於安寧曹溪寺。

張獻忠曾有四位義子,最被器重之人卻成了漢奸

艾能奇(?-1647年),又名張能奇,是大西皇帝張獻忠的第四位義子。

艾能奇任職大西軍的平南將軍,素以勇猛著稱,張獻忠稱帝后封他定北王,艾能奇在大西軍在統率十九營兵馬,所屬兵力高達七萬人。1646年,清軍統帥豪格率清軍進入川北,並派護軍統領鰲拜率八旗護軍,出其不意的對大西軍發起突然襲擊。

張獻忠曾有四位義子,最被器重之人卻成了漢奸

艾能奇

在此次激戰中,艾能奇射殺了清軍猛將格布庫,但張獻忠卻不幸中箭身亡。

此後大西軍在“四將軍”的率領下,自順慶、定遠、突圍至佛圖關,不想卻又明朝總兵曾英的率部阻擊,艾能奇再次放箭射殺了曾英,使大西軍得以突圍成功。1647,艾能奇在進攻東川府時,遭遇當地土司祿萬鐘的埋伏,中毒箭流血不止身亡。

張獻忠曾有四位義子,最被器重之人卻成了漢奸

張獻忠的“七殺碑”

張獻忠(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字秉忠,號敬軒,外號黃虎,陝西定邊縣人,作為抵抗清軍最堅決的農民軍領袖,張獻忠堪稱是被清廷黑的最慘之人。

我們今天所能得知關於張獻忠的所有資料,絕大多數都是出自於滿清朝廷的編排,真實性很早就已被史學界質疑,其中就包括張獻忠屠川和“七殺碑”。至於歷史上真實的“大西王”張獻忠,我們或許可以從他的四位義子中窺探出歷史真相。

 《七殺詩》張獻忠:

天生萬物以養人,世人猶怨天不仁。

不知蝗蠹遍天下,苦盡蒼生盡王臣。

人之生矣有貴賤,貴人長為天恩眷。

人生富貴總由天,草民之窮由天譴。

忽有狂徒夜磨刀,帝星飄搖熒惑高。

翻天覆地從今始,殺人何須惜手勞。

不忠之人曰可殺!不孝之人曰可殺!

不仁之人曰可殺!不義之人曰可殺!

不禮不智不信人,大西王曰殺殺殺!

我生不為逐鹿來,都門懶築黃金臺。

狀元百官都如狗,總是刀下觳觫材。

傳令麾下四王子,破城不須封刀匕。

山頭代天樹此碑,逆天之人立死跪亦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