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读985,211大学的农村孩子,最终过得怎么样?

王美8050467

都认为寒门无法考取名校,但我认为,农村中的优秀学子一样的可一流名校,甚至北大清华,我2017年带毕业的一个农村男生,通过农村专项计划的形式考取了清华大学。近年来,受政策倾斜,有更多的农村学生进入一流名校。

这些学生在学习上无可挑剔,绝大多数是全面发展的,因此在大学里成绩都很优秀。不过进入大学后,若论综合素养,来自农村的学生确实有很多方面不及大城市学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在大城市的发展。

不过以我的了解,考取名校的农村学生毕业后回到本地的很少,大多数选择了在外打拼。凭借着从小养成的勤奋和吃苦精神,他们原来自身的不足在大城市的环境中慢慢得以弥补,从而有了更好的发展。


他从大四开始就在腾讯实习,最终在包括来自西交大、上海交大在内的四名实习生中,只有他以本科学历留了下来,而另外三个研究生则被淘汰。如今,他已是腾讯公司所在部门一个研发团队的负责人,发展前景很好。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过大多数都选择了走学术道路,出国留学的也颇有几个,博士毕业后在大学任教的比较多。

总之,来自农村的优秀高中生在进入大学后会度过一个艰难的适应期,但很快他们就能适应并崭露头角,因为他们能够把农村学生特有的吃苦精神一直发扬下去。毕竟,能考取名校的农村学子,都是把刻苦、高效和自律很好结合起来的人。

当然,少部分农村学生也有在大学里迷失自我,进而工作无着,无法立足于社会,但是,这样的并不多。

学有方法,考有技巧,优学优考策略致力于将学与考的最优结合,助力学子圆梦。如果问题,欢迎私信交流。


优学优考策略

有人说,现在寒门难出贵子,社会上的精英都是靠老爹,靠背后的关系得来的。这样的人,实在是目光短浅,从985、211大学毕业的孩子,不论是城市孩子,还是农村孩子。在某些方面,要比一般大学的学生获取的机会多,成功的几率也就大很多。本人有个表哥,家境比较贫寒,2008年考取的南开大学,学费申请的是助学金贷款,平时也勤工俭学,奖学金拿到手软,最后他以一个优秀的姿态进入了华为,目前年薪上百万。

其实,你看出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度过大学这个宝贵的增值期,毕竟大学是你从学校到社会的,最后一个过渡升华期,好好把握,你自会有一番成就。说985、211本科生不值钱的,你是不知道这些学生,接受的师资力量,和入校进行企业宣讲的企业有多好吧。


我可能上了假大学

网友一:

985可以逆袭!我先说个我自己的例子,我是从贫困家庭里出来的,我家最穷的时候,当年一家人背井离乡就带了四百块钱,一支铅笔都要踩成两半给我和弟弟分开用,夏天有时候好几个月都没有见过肉,家里的家具都是别人送的。我父母都是农民,没有任何背景。

但我和弟弟很争气,很努力,后来都考上了大学。我们小学班级只有我一个人考上了大学。我在一所985读的工科专业,毕业了在一家大国企工作,目前是一名设计工程师,工资在所在城市算高收入人群。而且我从事的工作很有前景,打算干几年就去自己创业!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我弟弟也找到好工作。

我们都完成了逆袭,所以我劝告那些迷惘的草根们,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就算无法逆袭到金字塔顶端,一样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985三个字真的很值钱,有很多企业一看简历,只要不是985,无论多优秀,看的兴趣也没有了。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是真的!当年我们一起的农村的小伙伴很多都在工厂三班倒,或者当服务员。与他们相比,我们真的完成了逆袭!

网友二:

指望进985高校就逆袭,这可能性不大。但如果凭借自己的努力真的进入985,那是你在你出身的基础上付出多少不为人知的努力换来的,这个机会还是要珍惜。

名校是一个平台,可以见识你在别的平台上见识不到的形形色色有各自闪光点的年轻同学,你们会在几年的时间里互相影响,只要你有心,会从别人身上学到很多,会影响你以后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方式,这很重要。

如果你想继续深造,名校更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海量的优质资源优秀的师资,出国的机会……说不定多少年后,可以将一个农家子弟造就成一名知名学者。不要为社会上浮躁的观点所影响,有机会读名校,去读,不会后悔的。

网友三:

首先,我们要搞清这个问题,我们要从问题着手分析。“农村孩子”一般指的是家庭背景较弱、生活条件较差、阅历不丰富的孩子;“读书进了985高校”一般指的是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逆袭”一般指的是超过官二代、富二代,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有一定数额的财富。如果您认同以上分析,那就请您继续往下看!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古人看来,“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就已经算得上逆袭了,状元及第、榜眼及第、探花及第~就已经算得上功成名就了。古人“逆袭”主要通过仕途,进入仕途之后,如果此人为官清正,家里不会有富余之财,但会有一个好的声誉,在古人看来就是“功成名就”;

如果此人属于高官厚禄,肯定会得到皇上的青睐,赏赐在所难免,声望肯定也不错,在古人看来可谓“位极仁臣”。但是,不管古人多么厉害,不管古人怎么逆袭,就是不敢惹皇亲国戚,为何呢?网友可以仔细想想哦!

在现代人看来,什么叫“逆袭”呢?我不仅要金榜题名,还要一帆风顺的仕途,更想要富可敌国的财富,而且还要超过富二代、跨过官二代,迎娶白富美,子孙后代永享荣华富贵!这样的想法实际吗?

自己好好想想嘛!其实呢,我也是农村孩子,但我初中就在县城读书了,10岁左右就不在农村生活了,身边的氛围变了,身边的朋友变了。估计大家对农村孩子的印象还停留在“勤劳、朴实、吃苦耐劳”,但我今天告诉你,事实绝非如此……我不敢说了,我怕被喷!


英文主播皮卡丘

本人就是一个来自农村,最后考上北京某6星际大学,艰难完成研究生学业的家伙

1.工作,因为读的985,工作机会很多,因为学校有很多校招会,出去面试听到学校名字很多hr也会侧目

2.工作晋升:我很多同学进入了政府、银行、国企工作,工作能力和为人处事能力自然很重要,但在竞聘的时候,如果能有一些关系,那自然更加便利,水到渠成,没关系有时候可能要遭遇一些不公平对待,但80%以上的机会是公平的,所以小伙们不能绝望

3.房子、车子:因为父母是农民,以务农为主,在购车购房的时候你就没法啃老了,同时你会发现很多工作能力不如你、薪资职位不如你高的同事却开好车、住好房子,可以羡慕,但别嫉妒,那是因为人家家里已经进城几代人了,积累也几代人了!

4.情感:娶城市女人,相对来说要讲究一些,尤其在卫生、情感细腻方面,也会娇气一些;娶农村女人,勤劳、上进、共同回忆和话题多一些,但经济压力大一些,以后养小孩压力也大一些,毕竟城里丈母娘卫生、知识文化稍好一些,见得多,对照看孩子来说能力强一些,农村父母带孩子,真的没法说,父母辛苦、孩子遭罪、你自己两口子也辛苦!


搞卵匠53480091

知识改变命运,读985、211大学的农村孩子,通过自己的奋斗,大多是都能过上比较好的生活。以下我用两个亲身经历来回答:

  1. 当时,我们班属于县重点,高考有10来个考上了985、211,也都是农村小孩,分散全国各地。有两个是在北京读的大学,毕业后回到厦门来。因为高中大家玩的不错,也在同一城市,互有来往。两个同学都是厦门本地企业从北京招聘回来,一个世界500强,一个大国企,两人都是毕业后1、2年就在厦门买房子,有一个还换了一套大的。他和我说,首付付了100多万,月供1万多,当时我很震惊,我觉得我县城3000多块的压力就挺大。所以真的,一步落后,步步落后,知识改变命运,这些读985、211大学的农村孩子,总是能比同龄孩子过的好一些的。

  2. 我读的大学不是985、211,所以毕业时我们班有很多同学考研究生,有一个同学考上了厦门大学,因为同在一个城市,这几年断断续续也有联系。他在厦门读了研究生,然后是博士。博士毕业后,这边研究所给他开出了一份不俗的工资待遇,他拒绝掉了。又公费出国了2年,回来时候加入了一所985高校,给了房子和安家费,现在已经是这个学科带头人了。也同样是农村孩子,没有任何背景,都是凭借自己努力,上985、211,最后成为人生赢家。

所以不要老说知识无用,上哪个大学都一样。现实是上985、211大学的农村学生,根本不需要通过背景,就能逆袭,成为人生赢家。


农人挽袖

不用某网友了。

我,木木,就是一个来自某高考大省的农村家伙,复读一年后考上武汉某TOP10大学。现在情况如下:

1.工作:因为读的985,找工作的时候,我只面试了一家单位,一面、二面、体检、签合同,完全水到渠成。所以有师弟问我面试经验,我真的几乎没有……我的收入的话,前面两年月薪平均在6K(税后净到手,生活消费基本是靠饭卡、内部超市)

2.工作晋升:农村的孩子,一般踏实肯干,再加上我平时爱读书,有一定的写作功底。参加一下演讲比赛啥的,能够进入领导视线,领导也比较喜欢。初步晋升应该问题不大,但是到一定层次之后嘛——大家都懂的,不再说了。

3.房子、车子:父母都是农民,真的没钱,这边买一套80多平的房子,首付30多万,没办法,更别提房子了。很多同事家里有钱,一工作父母直接给送30W的宝马一辆,没得比。不过心态也要放端正,日子都是慢慢过得!

4.情感:大学谈了五年的初恋,毕业之后出过留学了,坚持异国两年,今年年终刚分的手。前女友是城市的,我自己也不是啥所谓的凤凰男,一致认为感情也比较好,没啥大的问题。但是时间真的可以改变很多东西,对我是被分手了。不得不说,农村小伙娶城市老婆,还真的是有许多客观问题存在的。现在又谈了一个,家庭背景类似的,在处,感觉比之前的好多了。


木木读书

堂姐女儿就读西安交通大学理工,朋友女儿就读成都大学电子科大理工,俩人从小在学校读书都是学霸!堂姐女儿在大学快毕业接着报考本校研究生!朋友女儿由于家境贫困,大学毕业在广州工作!

朋友女儿学的专业电子类,刚出来工作时跳槽是经常发生,原因嫌工资底或待遇不好。2006年时朋友女儿在广州工作工资四千多一个月奖金除外,工作满一年有一万多,前年朋友女儿自己在广州买车,买房三室二庁。去年结婚生孩子,朋友才过去帮着带外孙。


时光荏苒167534356

 近日,这个短短几分钟的视频让网友们吵翻了天:

  在安徽卫视《学霸是怎样炼成的》节目中,一位前HR直言,会对非985大学生区别对待,离开招聘会后,只带走985大学生的简历。大企业招聘,非985大学简历的归宿只能是垃圾桶?

  同样是应届生没经验,为什么只收985名校毕业生?

  前HR犀利直言:你有优势吗?差距真的很大!HR的话句句戳心,一时间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部分985毕业生表示:我很惭愧,难道我是上了假的985吗?

  

  

  不少非985名校毕业生表示:这也不能一竿子打死所有人,我还是985毕业生的老板呢!!!这位HR有点以偏概全了。

  

  也有网友十分赞同这位HR的观点:这就是现实啊,都是大实话。

  

  部分网友认为这位HR的观点过于夸大:“还是得看你做的怎么样!毕业十年之后谁在意你读的哪所学校?”

  

  当然,更多网友还是理性的指出:现实求职的门槛就在那里,我们需要面对,更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

  

  

  尽管在2013年4月,教育部就明确要求,高校举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严禁发布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招聘信息。但是求职时还是会经常碰到部分企业要求应聘人员毕业院校为211或者985,特别是大学校招时候,这算是就业歧视吗?

  “对不起,我们只要985 211 高校的毕业生……”

  “对不起,虽然你是985研究生,但你的本科只是三本高校……”

  ……

  对于非985毕业生来说,HR拒绝的理由总是如此直白却又无从反驳,这道门槛真的跨不过?

  有人认为:纵使名校发掘优秀人才的概率会大一些,但是即使是普通大学毕业的学生,大牛也是很多的。唯“985、211”、“以校取人”的做法是一种就业歧视。 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认为:这是企业减小招聘成本的一个办法。企业没有更多时间到普通高校选拔人选,因为名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好,易选拔。


以前的段子讲:985是软卧,211是硬卧,双非一本二本是硬座,三本是站票,专科挤厕所,其他的趴火车顶上,到了目的地,没有人在乎你怎么来的……

毕业后到了社会才发现:985是飞机,211是高铁,双非一本二本是动车,三本是直达,专升本是特快,专科是普快,其他的都是摩托车,然后所有人都在乎你同样的时间最终走了多远……

当一个学渣在招聘会上拿着那纸大学文凭苦寻无路,当他在职场上处处碰壁时才明白:平台的重要性无可代替,听信读书无用论,换来的是一生的卑微。

最可怕的是现在还有很多穷人家的父母对孩子说:“读书没用,大学毕业生还不如农民工。”

逐渐明白为什么寒门越来越难出贵子了,这就不是阶级问题,这是智商问题啊,是有多蠢才会相信读书无用论!

穷不可怕,可怕的是贫穷思维。

  • 名校文凭是你初入职场最直接的敲门砖

现代人在购物时,都喜欢用“品牌”来衡量一件东西的价值,在招聘市场上,“品牌效应”也同样奏效。

即使规定凡是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举办的就业招聘活动,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但大多数大型企业在招聘时还是会有意识地筛选名校学生。

据财富中国2017年最新数据表明,名牌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成功率远高于普通大学,呈现了非常明显的“二八”分布,两成左右的求职者获取了近八成的offer:

985高校应届毕业生中有68.7%的应届生获得企业offer;211高校应届毕业生中,超过一半尚未获得offer;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则有74%尚未获得offer。

在《演说家》里面,张雪峰老师曾提过一个观点:学历越高,进入名企几率越大。

所以这就是你读不读名校的直接差距。

而当视频里一位嘉宾说:“我自己公司的员工,没有一个重点的(大学)。”

张雪峰老师一句“所以你不是世界前500强”,让他顿时哑口无言。

这就是优胜略汰的社会,如果他是世界企业500强,会愿意放弃名校毕业生来录用普通高校的学生吗?一个好的企业总会向往更优质的员工。

有人可能会说:“我可以用时间来证明自己并不比名校的毕业生差。”但是人家凭什么放着手边的优质资源不用,来等着让你证明自己?

正如“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人出生在罗马”说的那样,这个社会总有人一出生的起点就是很多人奋斗的终点。

今年北京高考状元熊轩昂也是这样说的:“像我这种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还生在北京,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在学习的时候,确实能走很多捷径。”

但如果你再放弃高考,放弃进入名校,放弃奋斗,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名校起码提供给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虽然不能让每一个毕业生都能成为马云,但在人生的接力赛中,你已经跑赢了一程。

走出象牙塔,以后的门票只会越来越贵,你可能再也买不起入场券了。

所以不要小看这一份文凭,在别人还不理解你的时候,这张纸就成为了你最有说服力的标签。

  • 名校的学习氛围将影响你的薪资起点

现在很多大学生“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一句话总结普通高校上课的状态就是:“上课有两宝,手机和睡觉”。

一位普通二本的教师,在知乎上吐槽了学生上课时没人听讲,看课外书、睡觉和玩手机成为他们课堂的主题。

《精进》这本书中就有这样一段话 :“一个成熟的人,他的标准来自他的内心,而大多数人,却受环境所左右。一个年轻人,进入一所不那么优秀的高校,对自己的标准会不由自主的降低以适应这个环境,减少自身与环境的冲突,而这种做法对他们的人生也许是致命的。”

那些考入二三流大学的学生,本身就有高考失败的挫败感,又被不称职的老师和浮躁的同学所影响,更容易让他们不断放低标准,随波逐流。

但在985、211 高校的学生,多数人在进入校园前就对自己的职业做了规划,他们大多数有了努力的目标和动力,促使他们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性和硬件条件。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下,每个人都在努力,这就形成了成为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一片向上的氛围中,周围的人都在努力,你也会用相对严格的标准来审视自己,不断自省,哪怕最后变不成最牛的,也可以优秀出众。

我们读书、工作除了为了实现人生理想,就是为了挣钱。

在赚钱这件事情上,学历绝对是决定因素之一,在财富分配标准上,全世界都保持了一致。

据最新的毕业生薪酬排行榜,名校占据了榜单的前三十,清华大学毕业生毕业5年后平均薪酬达到了14918元,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分列二三位,分别为14205元和13739元。

  • 名校不仅能给你更多机会,名校思维将影响你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01 在名校光环之下的更有自信心。

在《认真从随便开始》里有一句话:“底气不足,凭什么生气?你真的又有什么本事?积累你的底气,才能练就你的自信和勇气”

学历是知识的结果,当你行了万里路,在一个名校里学到了比别人更加丰富的专业知识时,在职场总会比别人变得有底气,这种底气让他们不论是在面试中或者工作上都有着更强的自信心。

在看《欢乐颂》的时候,经常可以听到关雎尔向安迪抱怨自己不是名校毕业,所以她在公司总感觉自己低人一筹,即使她可以用后期的努力来弥补,但是比起名校的毕业生,她这种自卑感需要用更多的时间来抹平。

在职场里,一个名校的光环往往让你得到别人更多的信任,这种信任也是你工作上自信的源泉。

02 名校给你更多增长见识和提升格局的机会。

一个好的学校和一个好的氛围以及优质的校友资源都会对人生带来巨大的变化和不可估量的机会。

许多大型名企招聘,名人演讲和讲座都更愿意在名校里举办,知乎上有网友说:“一所普通大学的前三名才能参加一个国际交流活动,而同等级别的活动在名校里可能每月都有。”

所以在名校的学生总要比非名校的学生有更长远的眼光和更高的见识:

很多普通高校的学生还在挣扎着考四六级证书时,985、211 高校的同学都已经在准备雅思、托福、保研和申请留学了。

名校往往能够提供学生更多的名企实习机会。在《学霸是怎样炼成》里,HR说:“985高校的同学,他可能在大三、大四的时候就已经参加了大型的(金融)集团的实习,而且最少是六个月。”

并不是说上了名校就能够让你大富大贵,但是名校总能提供给你一个平台,让你有机会认识到一些厉害的人,拓宽自己固有的思维。

学识影响眼界,眼界决定格局,而格局影响人一生。

03 就算名校光环褪去,你养成的思维和精神不会消逝。

杨宗斌曾指出,不论是否名校出生,学历平均仅会影响职业生涯6.5年,这也意味着在30岁后,之后的工作表现和职场成绩将逐渐取代学历。

一个名校出来的学生即使高学历已经不能对他的职业生涯有任何帮助,他们从名校里面带出来的积极上进的精神状态却会伴随他们一生,他们习惯了在学习上用高标准来要求自己,所以他们往往会在工作中有着更强烈的上进心。

这也造成了一些名校和非名校的学生在工作几年后差距不断拉大,当别人在朋友圈抱怨有工作多不容易时,对他们来说不过是将大学里上进的精神继续带到工作上。

威廉 · 德雷谢维奇在《优秀的绵羊》里曾提起:名校对孩子来讲是必需品,不再是改变生活的一次机会,并且精英式的生活方式是通往幸福的唯一途径。

名校带来的工作上的便利会随着时间慢慢淡去,但是你在名校里磨练成的积极向上、勤劳辛苦的工作态度却会伴随一生。

  • 学历低的人可能会混得很好,但大多数学历高的人一定不会混的太差

“氛围培养习惯,视野拓展眼界,资源创造机会。”一张名校文凭虽然不能保证你让你站上顶峰,却会让大多数人免于跌落谷底。

  • 有人会说马云没上过名校,但他同样可以成为首富,别忘了,那是20年前的事情。

  • 有人会说王健林还讲过“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500强企业也都说学历不重要,但他们不会去三本大学开招聘会。

这个社会无比现实,受教育程度越低的人普遍越活得越辛苦。

山西的煤矿工人,每天6点去拉煤,冒着矿难塌方的风险干到天黑也只能赚到一百块多钱。

然而在互联网名企实习的实习生,就算在办公司里干坐着吹空调一天都有150块的实习工资,还不包括免费的三餐。

我们所受的教育,就是阶层,它影响到我们能不能接触最新的信息,能不能融入最前沿的圈子,这都是影响赚钱的重要因素。

所以千万别信“学历不重要”那种鬼话了,学历低的人可能会混得很好,但大部分学历高的人一定不会混得太差。

就像北京文科高考状元在采访里最后一句话说的那样: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

读书上名校是普通人唯一可以复制的,最便捷的提升社会阶层的途径。不要相信读书无用论,不是读书没用,是你读书没用,主要是你没用。




网友:

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身边基本都是985本科或者硕士毕业,农村孩子可以靠985招牌进国内著名的世界500强外企或者国企的,所以毕业院校是很好的敲门砖。

但是进了企业会分配一线岗和办公室岗位的,这时候,人力资源部门的会很势利地把农村出身的孩子分配到一线,原因很简单,没背景能吃苦。

即使你在家里是富农,也不干活,人力资源的人们会想当然地把你送到一线。当然,送一线的还有非本地生源,因为人力资源的人不知道本地生源的孩子是否有背景关系。

农村的孩子送到一线后还会再次分配岗位,劳动强度大的和劳动强度小的,还有人力资源部门遗漏下来的有背景的孩子。你以为刚刚工作时填写的公司级个人资料和分到部门后填写的部门级个人资料都是做什么的?你真的以为人家在看你四六级考了多少分?看得是你父母关系,看你是哪里人,看你是否是党员,什么学生会主席之类的我就呵呵了,你认为有用说明你涉世未深。

不过好在一线岗位虽然辛苦,但是收入也是比办公室高的,一份努力一份收获,估计人力也是认为农村孩子穷,一线岗位收入高会多补贴家里一些吧。

网友:

我是农村的上的211,读了2年退学,大学一样是填鸭式教育而且专业太单一,很多项目技术都是需要跨专业的很强的综合性。不能满足我的好奇心,更不能帮助我实现我的理想。退出校园走进社会,如我所料,让我寒心,整个社会感觉真是惨不忍睹,当然我也混的惨不忍睹。过了十多年了,一把鼻涕一把泪,辛酸苦辣无奈痛苦。年纪轻轻依旧混吃等死,不是我不上进,是真的没什么盼头了。


211 VS 985

“211大学”是指国家重点扶持培养的填报志愿提前批大学,211意为“在21世纪建设一批一流大学”。

“985工程”是我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高等教育建设工程。名称源自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讲话。

社会普遍认为“985”高校比“211”高校好,“211”高校比普通高校好。的确,不管是从高校资源还是升学率、就业方面,“985”和“211”高校都占据着无法取代的优势。

同学,你怎么看?

在某乎上看到这样一个问答。

高中的时候可能并没有太大的感觉,但前段时间交了一个某985高校的朋友,觉得他无论言谈举止还是眼界与能力确实比我要高很多。211、985的学生们是怎么看待三本、专科的学生们的?

@承影说事

@手机用户5876076983

@哈欠连天

作为一个8年前从211大学毕业的学生,我仅说一下我自己的看法。自从毕业以后就在私企打拼,现在混的一塌糊涂。要说考上211大学的荣耀感,也就是自己的名字出现在高中毕业生成绩榜单上那一刻,因为你所在的环境是以考取的学校论英雄的,考上211大学就是证明自己的方式。但是这种荣耀到了去学校报道的那一天就荡然无存了,因为你身边的人都是考上了211的人(这不废话么)。更不要说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大家的衡量标准变成了谁赚的钱多,谁的职位高,谁还管你是哪个学校出来的?除了极少数一些知名企业对毕业院校有要求之外,其他公司只要是本科就行,而更多的企业只要认识字就行。这个时候你甚至会忘记自己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填简历的时候会偶尔想起来一下)。若干年以后你会发现一个更残酷的现实:你身边比你赚钱多的多的人,可能就是个初中文化,你老家那些连初中都没毕业的同学,早已成了老板。人家谈起学习的时候往往会说…要是我当年能多读点书就好了………

@与黑夜斗终究会天亮

总体来说,重本的找工作毫无意义是比大专的有优势的,首先说明我本人就是一个三流大专毕业,年毕业出来找工作,投了30多份简历,薪资要求是1500到2000(深圳),无一回复。然后就开始放弃本专业,接着做过销售,做过场地布置,摆摊卖过水果,冬天改卖电子产品,后来又卖年货,总之什么快热了就提前进货搞一笔。直到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了之前在学校招暑期工时合作过的老板,又开始跟着他做,做中介,跑腿,后来又邀一个伙伴单干。到现在为止,在深圳一套房,一部车,而我那些放出考上重本的同学,大部分都在单位上班吧,当然他们不用经历这些狗血的日子,轻松的获得了大专生要付出更多才能得到的生活。总结 重本毕业=大专+后期不放弃。在此奉劝和我这样大专毕业的年轻人,大专刚毕业的时候,现实中真的比不上重本,要承认这个现实,但也不应放弃,

一直搞,总会有搞好的时候

@飞翔的驴哥

我是个c9应届毕业生,自然也是985,211。不说那些虚头巴脑的,实话说我觉得很多三本或者专科的毕业生在学习能力和专业水平上确实比我们差了一截,但我觉得这并不是因为那一纸本科毕业证的不同上。而是四年所面对的压力和学习态度的不同上。高考实际上是按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把学生分类到学习难度不同的大学,我们这为一门考试提前几周开始复习最后通宵突击还是挂科的有很多,而同时我初中高中那些上了差一点的大学的哥们都在晒女友,晒网游。有些一般大学的同学总觉得自己很委屈因为自己考研考的不错复试却因为学校被刷了而我们考研过线就可以无条件被调剂到211 ,其实本科出身的歧视也是考研压力境遇不同造成的,我们准备考研时平时的课程不会降一点难度,挂科也不会因为你要准备考研网开一面,毕不了业你就降级,还不行就退学滚蛋,每年都有真人真事,还有跳楼的,很残酷,也真的真的挺累的,但最累最苦的时候往往也是我们成长最快的时候。所以,三本或者专科也不代表会比985的差,只要你在大学四年付出的比别人多得多,甚至足够弥补大学之前落后别人的基础,那管他什么985,一样比我们强。学校出身只能决定下限,个人能力才决定上限。

总而言之,985还是专科没什么卵用,这四年真正学会多少,得到多少才是关键。

@北落紫潇

我就是专科,毕业5年,大学专业是财务管理,要说和211、985的区别应该是刚毕业找工作吧,现在一些小企业都看不起专科生,你要是头顶名牌大学,人家肯定会高看你一眼。这样你的机会就很多,但是专科也不是没活路,机会少,只要抓住了,一样牛逼,我刚毕业求职都是石沉大海,以前的单位还是家里给找的,当时心里这个懊悔,为毛不好好学习,因为财务人家要的是本科。包括现在很多公务员、国企最低都是本科。但是只要自己后天努力,不见得就比那些211差,现在我已经跳槽,去了另一家房产公司做财务经理。我这样的算混的好?比211强?你错了,我以前的公司财务总监初中毕业,连初级职称也没有照样牛逼,业务能力很棒,最要命的是人际关系外交手段,啧啧。。现在集团公司的财务总监也是低学历,但是人家自律考出注会了,关键是要有持续学习的能力,至少要学到40。

@幻影随世

我是三本学生,过来回答问题好像有点不合适?嘿嘿不合适也要说说。先说说自己吧,三本毕业出来工作一年了,因为从事建筑材料销售工作,每天基本接触各种大小公司人员,基本上大公司的人年轻一代工作经验不丰富的是一些高学历或高学府出来的,可是这也不一定,因为工作3-5年后基本是看自己能力和圈子了。小公司也有高学历的……不过更多是和公司管理层有点关系的。很多人是来学经验,以后估计大家都有自己的路走。再来说说三本毕业的我,毕业的时候找工作找个合适的真的很难,现在这工作也是拖关系找的,公司刚起步,走不走得下去要看每一个成员做出的成果,现在工作就要一年了,说实话之前有看到90后毕业生一年内离职率最高自我感觉还真是那么回事……其实有时候我在想要是自己是名牌学校毕业或许会不一样,又或许是一样的……因为我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和现在的工作不搭界……很多都是一边工作一边学。所以说各位无论是名牌还是非名牌毕业生,从学校出来即是结束也是开始,未来所依靠的是自己的能力!!!

@Ava13

我觉的211 985的眼界可能比三本,大专的高一点,知识层面深一点,但不见得三本大专的就不如好大学的,马云不也是毕业于大专院校吗?况且我有一个朋友大专毕业一个月8000,过的很幸福,而另一个兰大毕业的在到处找工作,这个世界也应当是一个平衡体,要是大家都身居要职,博学多才,这也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大家相互尊重吧!

下架学姐有话说

大家都很忙,除了一些学渣整天拿着自己的211、985光环自得其乐,没有人会去关注后方。真的没有人在意你是不是三本,除了你自己。

关于上大学而不是被大学上的几点建议:

1、大学就是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人生也一样),尽快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2、找到自己真正擅长的并且努力发展。

3、顺从内心勇敢去做一些想做的事,从心,真的不怂!

4、承担起大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

5、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真的很重要。

6、人格魅力是通过阅历增长和实力进步来积累的。

7、永远不甘平凡、永远敢想敢做!


邱邱哔生活

我也是农村出来的,当时重点院校大学生还很少啊,毕业后我自己空降杭州,一穷二白没有任何人帮忙。农村出来的关键是意识和资源不如人家,但农村孩子能吃苦和肯干,假以时日某天开窍就好了,需要耐心等待,面包会有的。我原先一个班级三十号人大部分农村的,现在基本都还可以,有房有车在一个城市扎根没有问题。我们当时农村读书出来几个人都还可以,所以我们这样农村人靠读书确实是重要的途径,读书无用论都是扯淡。


jimibosd

我也是一名读了985 211工程大学的家伙。


就是这个地方,当年据说全国排名前10

并且我考了我们全县第一名,我们家族人跟村里人家吹牛都说我是高考状元,仿佛他们已经看到我加官进爵的样子了


这是川大江安校区

川大确实是百年名校,创始人吴玉章先生、张澜先生,都是中国革命先驱。





朱德,郭沫若,巴金是知名校友。


德水,以校友朱德命名


沫溪,以校友郭沫若命名



巴金先生塑像


川大的华西医科学院,蜚声国内外


那时我觉得我真幸运,还有,我真牛B,我毕业了肯定能飞黄腾达,叱咤风云当个女强人。


川大江安校区图书馆,藏书量,是我国西南地区藏书规模最大的大学图书馆;馆舍总面积63,100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达699.75万余册。

据说神州五号上天时,还载着川大校旗不知是真是假。



然而,事隔多年,我才明白一句家乡俗语,猪就是猪,邀到北京去还是猪。牛B的是学校,自己不努力,一切都是浮云。



学校好,只是外因,内外因素才是决定性因素

在学校我只是成绩一般的学生,秉着大学就是玩的精神,参加社团,当志愿者,搞文艺活动,兼职,全都搞了,唯独没有好好学习,要到考试才临时抱佛脚,跑到图书馆突击功课。



同学有得到奖学金到欧洲游学四年的,有当培训生的,有进外企的,有跨专业考研的。




西部,我的家乡,宝兴,世界第一只大熊猫发现地


宝兴红军广场


宝兴县城

然后我回到了家乡,做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本想着建设家乡,振兴中华,谁知被安排到乡镇府做类似文秘的工作。自己能力只有那么大,想像的和现实差距很大。



在家乡当了三年西部计划志愿者,发现自己无力改变什么,连自己的窘境都改变不了,更不说建设什么家乡。再说家乡已经很好了,家乡人都比我富。


宝兴硗碛湖

兜兜转转的我终于考上了市一级的公务员,当然工资依然微博,工作依然琐碎而操心。


宝兴硗碛上九节盛况

生活在继续,人生也还有无限能,虽然不如我的同学们发展得好,但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道路,我相信人生还有无限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