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范曾和张海的书法风格像不像?

惊龙轩

首先肯定一点的是两个人都是有名气的书法家,底气足,书法功力深厚,所谓艺高人胆大。因为名气大,所以才敢创新;因为名气大,创新也容易被人接受。这是他们最大的优势。如果是一个小民写的东西,早就被人付之一炬了,没准还撒上一泡尿。

我们先分析一下两个人的作品,然后再作比较。

范增的作品,整体上是横窄竖高,像一个长腿青年,英俊与否再论。他作品的主要特点变形,夸张对比,一反传统。看上面的“月”字,左竖撇和右竖勾强烈对比变形;像“寺”字第三横的写法;像“半”“城”两个字如果在别处出现很难认出来。范公应该是在写象形文字,只是我语言文字功底浅薄,认不出像个啥!

再看看张海的作品,范公的像一个长腿青年,张公的作品更像一个个底阔上窄的水泥方台。起笔多用圆笔,捺画用反捺,好像是用了隶篆的笔法。

比较一下两公的作品,我觉得范公的作品功力更深厚一些,还有可观赏性;而张公不好说。

让我们擦亮眼睛,让历史审判他们吧!


京东千里行书法

突然看到这样的问题,一开始很佩服题主的想象力,怎么就能把范曾和张海的书法扯到一起了呢?本来觉得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经这么一提醒,稍作比较之后,还真像那么回事。


抛开书法先不谈,单说范曾和张海这两个人就有不少共同点。有人说,范曾那么狂傲,跟张海的性格并不像啊?虽然张海平时并不像范曾那般狂傲,但是两个人同样具备出色的商业头脑。而且两个人都因为作品的商业气息太浓而饱受争议。

范曾以国画名世,书法价码稍差些。大家都知道,前些年因为范曾的“流水线”作画方式被曝光,一时掀起了轩然大波,范曾带着满身的铜臭味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当然,范曾的公关能力并不差,目前风波早已平息,范曾的书画作品仍然价值不菲。


张海是在坐上书协主席的宝座后,其书法作品也成了市场的宠儿,价格暴涨。在张海的引领下,书协也从艺术殿堂彻底转向了商业殿堂。书协领导的作品都根据级别明码标价,一时间炒得沸沸扬扬,到现在都争议不断。不过令人唏嘘的是,启功先生卸任书协主席后作品价格持续上涨的情景并未在张海身上重演。卸任书协主席后,张海的书法作品随之价格暴跌,令许多积压其作品的投机者叫苦不迭。

现在我们回到正题,比较一下两人书法作品的风格。其实张海的书法还是有一些味道的,汉隶加以行楷,虽然传统韵味尽失,倒也风格独特。被人称为“草隶”,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还是获得了不少肯定的评价;再看范曾的书法,尽管自认为“不轻让褚虞”,估计褚遂良和虞世南若在,也不屑于跟他比个高低。尽管李敖说他的书法就是“账房先生的水准”多少有些揶揄的成分,范曾书法的艺术水准欠佳也是不争的事实。



比较起来,他们两人的书法虽然书体各异,呈现出来的“美感”却有异曲同工之妙。范曾的书法,一笔之间几起几落,矫揉造作;张海的书法非常注重表面的装饰美感,细看则很不自然。

必须承认,初略审视两个人的书法作品,的确有着相似的风味,不管艺术档次如何,把这两个人的书法联系起来,总觉得颇为有趣。


惊龙轩

我论“范曾与张海”——赵新月谈书法札记

01

范曾才力有余,功力不足;张海功力有余,才力不足。

02

范曾是画家书法;张海是书家书法。

03

范曾是画匠,张海是书匠。

范曾不仅仅是画匠,还博学高才。

张海仅仅是书匠,未见他才。

范曾的“综合文化体量”以“吨”计,张海的“综合文化体量”以“克”计。二位书法都可用“公斤”计,高于一般书法家用“斤”计。

04

范曾早年“画家书法”俊逸风爽,以画笔入书,与画相得益彰。晚年“变节”,非要做自我批评,说自己“妄生圭角”云云。其实,那正是他的优势。优势丢了,非要迷信书论,结果晚年书法,“虎落平阳”。看来,才力成全人,也害人。

张海最拿手的是隶书和行书。我个人不喜欢他的书风,因为看他的书法“太纠结”,线条绷得太紧。隶书“荒率”之笔与“死硬”之笔交错媾和,行书“郁结”之笔与“死蛇”之笔纠缠不休。

05

我喜欢范曾早年书风,真好,尽管不合乎传统书论。

我个人不喜欢张海书法,无论行书还是隶书,但我绝对承认,功力非凡。

06

范曾看起来桀骜不驯,其实内心不强大,否则,何必要变换书风、“变节”投降世俗呢?

张海看起来很规矩,但内心固执,否则,书法不会写得如此“死挺”。

07

范曾如果坚持早年书风,可以一条道跑到明。

张海如果不变更用笔,去除匠气,一定会一条道跑到黑。

08

范曾早年书法线条变幻多姿,晚年入俗失姿。

张海书法线条雷同过多,绝非大家。

09

范曾命运起伏跌宕,如其早年书法。

张海一生算是平稳,亦如其一生书法。

10

庾信文章老更成。范曾与张海,书法老更成?都难说啊!

11

范曾与张海,尤其是范曾,捐资救灾,不忘公益。书法家就应该这样。大家也别老盯着他们赚了多少,还要看他们捐过多少。

12

范曾和张海,说不完的话题。且叫“曾经沧海”吧!“曾”是范曾,“海”是张海。

赵新月写于野草书屋,转发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我论“范曾与张海”——赵新月读帖札记

我论“范曾与张海”——赵新月读帖札记

我论“范曾与张海”——赵新月读帖札记

我论“范曾与张海”——赵新月读帖札记


新月新语录

麓风轩认为:从字形上来看,范曾和张海的书法风格相距甚远;但从精神实质上来说,两人风格如出一辙!

1、都具有鲜明的个人特点

不可否认,范曾和张海在当代书坛都具有一定影响,“江湖有他们的传说”。他们的书法特点鲜明,形成了“标志字体”,茫茫字海,一眼就能认出,区别于千人一面,不同于书匠追随古人亦步亦趋,或许算是成就。


2、个人成分多,离传统较远

范曾和张海的字,虽然可能有取法,但离传统相去较远,习古不深,看不出很多传统书法审美因子。可能是像某些书家自辩的那样:木材烧成了木炭,不是形体的灭亡,而是能量的再生。

3、做作的成分较大,有失自然

古人写字,强调“不激不厉,风规自远”。范曾和张海写字都比较较劲,好像是咬紧牙关写出来的,每一笔都仿佛要设置机关重重,较为做作,千篇一律地重复,颂之者可谓个人风格,贬之者可谓个人俗气。


欢迎网友留言交流。

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麓风轩】


麓风轩

我觉得这二人的书法风格风马牛不相及。

范曾的书法属于楷书或者行楷书,他的书法爱用颤抖的“笔法”,和他国画的用笔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虽然饱受非议,他自己对他的书法却很自信,曾在电视节目里评价自己的书法“清新”、“俊逸”,实在是不敢恭维。

张海的书法属于隶书,他在隶书里加上了行草书和魏碑的笔法,是有很深的传统的功力的,被称为“草隶”,虽然也是备受争议,还在还有不少肯定的声音。

范曾是把本来应该写快的行楷书加了点颤抖,给写慢了,张海是把应该写慢的隶书,加了点行草的笔法给写快了,二者无论在字形、结构和用笔上都没有相似之处。

我个人也不喜欢二者的书法,你看到他们的书法有什么感觉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码字辛苦

关注一下啦。


不二斋

完全一个路数:创新体。还有一个共同点,价格不菲。还有一个相似处,二人的书法作品都在跌。还有一个相似处,第一手买入者,基本上就被套住。

传统书法的共同点是,学习者越写越好,越是往后的作品越有韵味,人书俱老的书法作品,都是以坚实的传统书法为基础。
(子衿临孙过庭书谱局部)

创新书体,他们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越写越烂,越写越怪,越是背离传统的,越是面目狰狞。什么不让虞褚,是自己在讲。古拙中见新意,也是自夸。蟑螂体,草隶体,正应了一句话:无耻者富!

(子衿临孙过庭书谱局部)

隶书的草写是章草,章草又发展到了今草。今草的创作者,是草圣张芝。草书历史上姓张的人两个人张芝,张旭,他们为中国书法作出了杰出贡献。古人,在为祖宗增光添彩。今人,在为自己的腰包增加厚度。
(子衿临孙过庭书谱局部)

不守传统,自吹自擂,敛财有方就是他们的共同风格。


子衿tjk

两人的书法各有特色。从传统书法的角度来讲似乎又有些“创新",具有鲜明的个人特点。从近代流行书法视角来看,他们不仅保持了传统书法的结构,而且还融入了视觉艺术,提高了欣赏性,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果仅懂书道而不懂绘画艺术的话,是写不出这种效果的字来。总之,他们的书法均代表了各自的流派。而有些人对书法一知半解又不懂艺术,胡乱创新,结果造就了一批丑书家,还到处展示,误人不浅呀。


EASY22

这二人的书法自成风貌,众所周知范先生是一位德才兼备的书画大师。在他的书法里运用了国画美学,使每一个字大气磅礴,秀美绝伦,夸张善变自成一体。而张先生的书法略显拘紧,但松驰有度。欣赏他的作品如行云流水,笔走龙蛇,叹为观止。这是我个人观点,请各位同仁多多指正,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