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绿水故园,原是宋代朱勔的花园

图文/倪熊

苏州绿水故园,原是宋代朱勔的花园

古人诗云:“桐桥西去丝丝柳”、“撑出桐桥野水宽”,可见当时环境非常幽雅。苏州著名评弹《玉蜻蜓》有“桐桥得子”精彩片断,现编入《山塘故事》一书。

苏州绿水故园,原是宋代朱勔的花园

据明末清初的张明弼《董小宛传》,才子冒辟疆就是在这里偶遇名妓董小宛:“偶月夜,荡舟至桐桥内,见小楼如画,寂闭水涯,询云:此秦淮董姬……”

苏州绿水故园,原是宋代朱勔的花园

这也是桐桥遗址旁边现在比较引人瞩目的一幢古建筑,叫“绿水故园”,由东路五进古建筑与西花园组成。前半部分“桐桥会闲趣馆”是对外开放的各种名贵赏石的展览陈列,其苏派赏石、砚式盆景,名人字画及传统茶道,成为山塘旅游的新亮点。后半部分现在是中国南社秘书处的办公室。

苏州绿水故园,原是宋代朱勔的花园

在过去的山塘街,其实是没有这栋建筑的。现在的这栋建筑说起来也是来头不小,它是原来朱家园的异地修复。那么,怎么又会在此地重新建造的呢?此事也是因缘际会,说来话长。

苏州绿水故园,原是宋代朱勔的花园

说起朱家园,也是苏州人耳熟能详,朱家园是苏州古城西吉庆街中段东侧的一条街巷,北出西善长巷,中部连伍子胥弄,东连石皮弄,南部东连小教场,西连寿宁弄,以宋代朱勔的花园得名。朱勔就是那个为宋徽宗时经办“花石纲”的户头。他爸朱冲,底层劳动人民出身,得遇游方道人送他的几个治病的药方在市集摆摊卖药,赚了很多钱。儿子朱勔善于堆山造园,号称“花园子”,靠巴结蔡京童贯,混到徽宗身边得宠。

苏州绿水故园,原是宋代朱勔的花园

为了满足徽宗对于奇花异石的疯狂爱好,朱勔在苏州设立了应奉局,搜求花石,用船从淮河、汴河运到京城。他的功成名就,为百姓带来了沉重负担。一时间,朱勔气焰熏天,他还通过各种手段积累巨额财富,生活奢侈腐化。由于动静太大,东南民不聊生,最后连大奸臣蔡京也看不过眼,向徽宗皇帝讲起“花石纲”扰民太甚,“帝亦病其扰”,于是禁止朱勔占用官用运粮船,禁止挖墓毁屋。

苏州绿水故园,原是宋代朱勔的花园

方腊造反的时候打出的旗号就是“诛杀贼臣朱勔”,由于御史弹劾,朱勔及其子侄官职皆被黜落。方腊攻陷杭州,发现州府衙门贵宾招待所有数十人,皆锦衣金带,于是大刑伺侯,严刑拷打之下才知这些人竟然皆是朱勔家奴而已。所以,当时的谚谣称“金腰带,银腰带,赵家世界朱家坏。”但是,寇平之后,徽宗皇帝好了伤疤忘了痛,宠幸信任朱勔如旧。

苏州绿水故园,原是宋代朱勔的花园

朱勔在《宋史》列传中名列佞幸,绝非偶然。当时苏州百姓家中只要有一木一石稍堪赏玩,朱勔就率领健卒直冲其家,往园囿花石贴上黄封条为标志,就算是又搜罗到一件御前贡物。百姓稍有怨言,则必冠之以“大不恭罪”,借机敲诈勒索,普通人家往往被逼得卖儿鬻女,倾家荡产,朱勔却大发横财。他以采办花石为名,从库府支取钱财,“每取以数十百万计”,但进贡到东京的却都是“豪夺渔取于民,毫发不少偿”。其他如掘坟毁屋贪赃受贿的事情不可胜数,正是滔滔不绝罄竹难书。

苏州绿水故园,原是宋代朱勔的花园

徽宗建中靖国年间,为修建景灵宫,下令到吴郡征集太湖石 4600 块。朱勔役使成千上万的山民石匠和船户水手,不论是危壁削崖,还是百丈深渊,都强令采取。太湖石经过长期的水蚀,佳品形成了瘦、漏、透、皱的特点,一些太湖石体量很大,这就给搬运带来了难题。后来有人想了个办法,用胶泥把石头封住,再裹以巾麻载运,解决了这个问题。当时为运载花石,朱勔可任意抽调官、商用船,一度曾影响漕运。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取得一巨型太湖石,高达四丈,载以巨舰,以数千名纤夫,历经数月,运到汴京,徽宗赐名曰“神运昭功石”,封“磐固侯”,朱勔也因此被擢升为威远节度使。因采办花石纲有功,加之利用特权公开掠夺,朱勔成为拥有私人武装的大官僚、大地主。最后抄家时,计有田庄 10 所,良田 30 万亩,岁收租课 10 万多石。

苏州绿水故园,原是宋代朱勔的花园

“甲地名园,几半吴郡”,家中“服膳器用逼王食,而华致过之”。朱勔搜刮民脂民膏在苏营造的同乐园,据称园林之大,湖石之奇,堪称江南第一。宣和七年(1125 年)10 月,金兵包抄开封,宋徽宗赵佶匆忙让位于宋钦宗赵桓,带着蔡京、朱勔父子逃到镇江,看来当时是想到苏州朱勔老巢避难。后因金兵未克开封退兵,蔡京等还朝,当时,朝野同声要求诛杀“六贼”。宋钦宗只得削去朱勔父子官位,并将其流放,后又下诏中途处死,籍没其家。消息传到苏州后,积怨已久的人们冲进朱家,他的园子叫“同乐园”,被抢砸一空。

苏州绿水故园,原是宋代朱勔的花园

“同乐园”在元为“绿水园”,在明为“泌园”,世称朱家园。民国《吴县志》作朱家园,并注“(在)石皮弄北”。《苏州城厢图》等标作朱家园,原南部方形空地称朱家园。东侧小巷并折北段称杀猪弄,西北口旧名观音阁(朱家庵观音阁所在处,今43号),1966年两处合并称立新里。1980年并入朱家园。清末民初,此处颇为荒凉,多桑园,民国9年的1920年,律师刘祖望在此33号建西式宅院“适庐”,前后在此建宅的还有律师朱承钺、刘重荫(47号)、画家顾麟士、顾公硕(30号)等。50号有井圈,以8块石料并嵌成“八角井”,传为朱勔家遗物。近代诗人陈去病也曾住本巷。

苏州绿水故园,原是宋代朱勔的花园

陈去病是中国近代诗人,南社创始人之一,江苏吴江同里人。因读“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毅然易名“去病”。早年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宣传革命不遗余力。在推翻满清帝制的辛亥革命和讨伐袁世凯的护法运动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孙中山先生逝世后,陈去病与许多老友政见不一,思想渐渐趋于消极,处于矛盾和痛苦彷徨中。晚年,他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表示不满,拒绝出任江苏省政府主席,也陆续辞去了其他党政职务。1930年,他担任南京博物馆馆长,专门从事文史研究,同时他往返于宁、沪、杭等地,在东南大学、持志大学等校讲授辞赋学。当时陈去病兼任苏州古物保管委员会主任,办公室地点在报恩寺,而古物保管则在朱家园。

苏州绿水故园,原是宋代朱勔的花园

百年之后,陈去病的外孙张夷致力于南社历史研究,挖掘南社文化,将中华南社论坛秘书处和苏州南社研究会办公地址设立于此,也是历史的一个遥遥呼应。几个意思,一是此处距离南社成立的张公祠不远,二来南社创始人之一的陈去病曾经于此工作过,题写了“绿水故园”宅名,也与山塘街上青山绿水两桥遥遥相望,再者也是南社后裔继承先辈传统,弘扬为国为民服务之本,在山塘街在社区的文化建设中力所能及的做点自己的贡献。

苏州绿水故园,原是宋代朱勔的花园

仅2017年,他们就组织和举办了《天下南社》采编座谈会暨中国南社研究会与北影常熟研究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纪念柳亚子先生诞辰130周年《柳亚子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友谊》展览和全国书画巡展 、“古老山塘•新小苏州”的教育活动、江苏省南社研究会第五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苏州市南社研究会第三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江苏省南社研究会第五届常务理事会•第一次会长会议、苏州市南社研究会第三届常务理事会•第一次会长会议、“中国南社文史馆”开馆、孙中山洪门文化与南社陈列馆正式开馆等一系列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影响也很大。

苏州绿水故园,原是宋代朱勔的花园


顾问:朱鹰、邹开歧

主编:姚小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