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皇帝”李宪为何会心甘情愿的将皇位让给唐玄宗李隆基?

把手伸向天国

这个事情还得从唐隆政变说起。

唐中宗李显发动神龙复辟之后,第二次当上了皇帝,可大权却被武三思、韦皇后以及安乐公主等人把持。公元701年,即唐隆元年,唐中宗李显被毒死,韦氏扶持李重茂登基,继续把持朝政。韦氏还想要更进一步,效法武则天成为第二个女皇帝,由于担心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从中作梗,于是,韦氏的弟弟韦温和安乐公主打算除掉他们。

相王李旦的儿子临淄王李隆基于是联合太平公主发动了唐隆政变,一举除掉了韦氏一族和安乐公主等人,并且让李重茂退位,唐睿宗李旦第二次登基成为皇帝。李旦登基之后,在立太子的问题上却犯了难。他的嫡长子是老大李宪,而在唐隆政变中力了大功的却是三子李隆基。因此,李宪主动给睿宗皇帝上书,辞让太子之位。李宪在奏疏中写道,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苟违其宜,四海失望,臣死不敢居平王之上。于是,唐睿宗李旦即立三子李隆基为太子。

因此,李宪让掉并不是皇位,而是太子之位。李宪也的确是心甘情愿让出太子之位,从后来的历史来看,李宪让掉太子之位其实是明智之举。在唐睿宗当皇帝的时间里,独揽大权的人既不是睿宗皇帝,也不是太子李隆基,而是太平公主。如果不是睿宗皇帝主动退位,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争斗很有可能再次引发政变。而这些都是李宪所不能应对的,并且他的志向也不在此。李宪是一位音乐家,对于西域的音乐十分精通。

据说李隆基在当了皇帝之后,有一次在兴庆宫的角楼上看到他大哥在王府里看书,就派人去询问,结果派去的人回来报告说,李宪在家里看的是一本龟兹乐谱,李隆基听完很是高兴,还去亲自向他大哥请教龟兹音乐。

尽管李宪没有当过太子,也没有当过皇帝,但他死后,李隆基还是追赠他为“让皇帝”,以此来表彰他大哥的高风亮节。在现在的陕西西安附近,也还有让皇帝陵,即是李宪的陵墓。


傅斯鸿

一切都是“形势所迫”的,用“心甘情愿”的确是“高风亮节”――李宪,原名李成器。和其伯父唐中宗李显、父亲唐睿宗李旦,因为其祖母武则天的原故,都是充满传奇色彩的。李显、李旦兄弟俩都是“两度轮番担任皇帝”的,而李宪也是有机会“两度担任太子”的。因为李宪在第二度时让出了“太子位”,其得以善终,成了大唐著名的音乐家,死后封为“让皇帝”尊享帝王之礼遇。 难道李宪不想再当太子?离“皇权”那么近不想以后即位当皇帝?那都是被逼“退让”的,原因有四点――一是强势的祖母,迫其父让出皇位,留下严重阴影。武则天在废李显为庐陵王后,立李旦为帝。作为李旦长子的李宪顺理成章的当了太子。李旦让帝位于武则天后,李宪太子位自然也没有了。让他体味到帝王家之残酷与无情。二是伯父李显贵为帝王的凄惨结局,加剧了李宪心中的阴霾。李显通过“神龙之变”第二次当上了皇帝,可是皇权旁落在妻子韦皇后、女儿安乐公主等人之手。公元701年唐中宗李显驾崩,韦氏效仿武则天扶持李重茂登基,继续把持朝政,想成为第二个女皇帝。后被当时身为相王的李旦和太平公主联合除掉他们。让李宪进一步看清了皇权的危险性。三是“唐隆政变”让李宪已丧失“政治挣扎”。李旦、太平公主、李隆基等在除掉了韦氏一族和安乐公主等人后,迫使李重茂退位。唐睿宗李旦第二次登基成为皇帝。在政治力量的权衡中,李宪已无政治资本,更无任何政治优势,拥有的仅仅只是一个“长子身份”。四是朝野推功李隆基。李旦第二次登基在立太子的事情上为难。一来李宪是他的嫡长子。二来李宪在他第一次登基时已出任过太子。三来在唐隆政变中有大功的是三子李隆基。李宪综合权衡利弊,尤其是宫廷内斗,他的确无能也无力驾驭。于是李宪主动给睿宗皇帝上书,辞让太子之位。唐睿宗当皇帝时,独揽朝权的人是太平公主。唐睿宗李旦主动退位与李隆基,使皇权平稳交接了。但是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宫廷争斗并没有停止,这也是李隆基后来要杀其姑姑的主要原因。 李宪最终成为一名造诣极深的音乐家,尤其是对于西域的音乐十分精通。尽管李宪只当过太子,没有当过皇帝。他死后,李隆基还是追赠他为“让皇帝”享有“让皇帝陵墓”。


张庆东字恕鸣

据史书记载,李宪(成器)曾谦让过太子之位,没当皇帝 ,也没真正"让"过皇帝之位,让皇帝是他死后唐玄宗给的溢号。资治通鉴载:上将立太子,以宋王成器(李宪)嫡长,而平王隆基有大功,疑不能决。成器(李宪)辞曰:"国家 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苟违其宜,四海失望,臣死不敢居平王之上"。泣涕固请者累日。大臣亦多言平王功大宜立。刘幽求曰"臣闻除天下之祸者,当享天下之福。平王拯社禝之危,救君亲之难论功莫大,语德最贤,无可疑者"。上从之,丁未,立平王隆基为太子。隆基复让成器(李宪),不许。从这段叙述可以看出,李隆基平定武氏和韦氏之乱有大功,从皇帝到大臣都支持李隆基为太子,李宪和李隆基的互让只是做做样子罢了,给人一个兄友弟恭的好印象,符合儒家道徳要求。后来睿宗做了太上皇,把皇位让给了儿子隆基。


SirJanzen

皇帝大致有这么几类:

1.自觉要推动历史的,他们或自己或在伟大哲人引导,策略大师保驾下震慑当时,立下永世丰碑,供人敬仰。

2.被时势选择,玄武门之变,武曌改天,陈桥兵变,朱棣迁都北京,无一不是强行改变积弱之势,加强中央集权,从而更加神化皇命天授!让中国封建社会绵延更长时期!

3.不得已而推责,身不由己上位!爱鹤国主,肉靡白痴皇帝,爱佛入骨的梁帝,宋钦宗,木匠皇帝,顺治,光绪,溥仪!

4.死于非命的!各种原因,应景皇帝。

5.正常到平淡无奇的最佳传承皇帝。

6.纯粹过渡的,自动禅让!李宪即为此类!他不过肩挑母亲与儿子,度势而为,错失帝王家,却智慧至极!是出世高人,入世天才!总比不识时务硬抗的皇帝聪明!让位给自己亲爱的,有什么不甘心!


George

李宪让的并不是皇位,而是太子之位,“让皇帝”是李宪病逝之后被追封的谥号,两者是有区别的。

李宪,原名叫做李成器,是唐睿宗李旦的大儿子,十分喜好音乐,在音乐方面造诣颇深,尤其是对西域龟兹的乐章研究十分有心得。

我弄不明白李宪究竟是不喜欢权力呢?还是真的认为自己政治才能不好,所以才选择主动辞让职位的,一心去搞他的音乐,也可能他是一个被耽误了的音乐家吧!

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逼近武则天退位给太子李显,李唐复辟!不久,唐中宗李显封李宪为蔡王,同时升任宗正员外卿,加赐实封四百户。不过,李宪婉拒了,他表示自己才能没有办法承担那么大的责任,最后还是当他的寿春郡王。

公元710年,唐中宗李显病逝了,由他最小的儿子温王重茂(唐殇帝)继位,韦后临朝称制。当时种种迹象表明,韦太后也想要学武则天当女皇帝,过一把坐龙椅的瘾。同年的六年,李旦的第三个儿子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等人发动了政变,诛杀了韦太后等人,史称唐隆政变。事后,拥立李旦继位为帝!

李旦继位后,要开始考虑继承人的问题了。李宪是长子,按照古代宗法来说是立长不立贤的,可是三子李隆基在诛杀韦后上功劳很大,立他又是众望所归,李旦犯了难。

这个时候,长子李宪主动站出来辞让太子之位,他说道:“储副者,天下之公器,时平则先嫡长,国难则归有功。若失其宜,海内失望,非社稷之福。臣今敢以死请。”意思就是太平盛世应该立长子,国家处于危难之时应该立有威望的,言外之意就是应该立三弟李隆基。

由于李宪多次言辞诚恳的推荐三弟李隆基就任太子之位,再加上大臣们也是属意李隆基,李旦便立三子李隆基为太子。

李隆基登上皇位之后,对待李宪也是十分的友好,一来是因为他有辞让的恩情在,二来还因为李宪小心行事、从不预朝政。

公元742年1月5日,李宪病逝,享年62岁。当李隆基知道后是十分的悲痛,追封李宪为”让皇帝“。


小凌说史

我估计并非心甘情愿,只是李隆基已经大权在握,李宪就是继位也坐不住,到时候死的不明不白,前朝杨广对待废太子,本朝玄武门之变、贞观朝废太子之祸历历在目,何不做个顺水人情,还能保住身家性命。自古江山只有争斗,绝无禅让之理,所谓的禅让都是肮脏争夺的遮羞布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