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用戶77861855016
個人覺得不僅僅是口徑問題,還有子彈彈長問題。如果說單純是小口徑與中間威力彈比,那無疑小口徑不論在什麼槍上都要好出一大截。而如果對比是大口徑的話作為單兵自動步槍,依然是小口徑大法好。那麼我就來舉出一些例子來證明我的觀點。
首先從子彈的重量上來說。
從這張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出,同樣是10kg的子彈,小口徑可以攜帶的子彈數量幾乎是重口徑的一倍。越多的子彈變意味著更大的戰場火力持續性,也就可以使士兵存活的時間更久。
其次,彈道。小口徑的彈道比起中間威力彈好的不是一星半點。中間威力彈這類小便彈道的槍支只適合在近距離使用,遠了根本夠不著。美軍的XM855 BC 0.304,初速3000,在100碼歸零後,在500米距離上子彈彈著點下落大約69.4英寸,而AK的M43呢?BC 0.225,初速2300 在100碼歸零後拉到500碼下墜大約129.2,簡直就是XM855的兩倍下墜。
其次由於BC實在是太低,所以AK的子彈在遠距離根本沒有能量了。根據統一的數據,在500 碼xm855的動能使得它還具有一定殺傷力,所以350ft-lb的子彈動能也意味著可以保證置人於死地的動能了,而AK在400米時子彈的初速掉了一半,並且就已經達到了358ft-lb。所以相對綜合性能來說還是小口徑更加適合戰鬥步槍。
以上是我的回答,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我是輕兵器愛好者,熱愛輕武器與戰術文化,期待與你一起走進狂野的輕武器世界!
輕兵器愛好者
△中國56式7.62毫米衝鋒槍
自動步槍是利用火藥燃氣能量完成自動裝填的步槍。由單兵使用,以其猛烈火力消滅400米內暴露的有生目標和火力點,有的還可發射槍榴彈或下掛榴彈發射器,殺傷面目標和薄壁裝甲目標。有半自動步槍和全自動步槍兩類。
△中國95式5.8毫米小口徑步槍
自動步槍的口徑經歷了由大到小的發展過程。1942年,德國5tC}44突擊步槍首先使用7.62毫米步槍彈。隨後,蘇聯的AK47、美國的M14等均採用7.62毫米步槍彈。20世紀60年代越南戰爭爆發以後,東南亞的叢林地形使得M14步槍和北約彈的弱點充分暴露出來。美軍越來越感到沒有必要如“大頭打蒼蠅”那樣使用大威力的北約彈和如此笨重的步槍。美軍通過研究得出結論:步槍的作戰距離無需超過400米,用高射速、小口徑的輕彈頭代替大威力的7.62毫米彈頭,可提高殺傷效果,而且經濟性更好.同時,採用多發彈頭組成“齊射”方式,即一次發射多發小口徑彈頭,其命中的可能性比發射一發大威力槍彈高得多,抵消了實戰中的瞄準誤差,還能使士兵攜帶更多的彈藥,因此,美軍於20世紀60年代中期換上了5.56毫米的MI6小口徑步槍。到20世紀80年代,北約的絕大多數國家完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步槍的第二次換裝。蘇聯也於1974年發展了5.45毫米的AK47小口徑突擊步槍口。中國於20世紀後期研製成功了第一代5.8毫米小口徑自動步槍和第二代5.8毫米小口徑槍族。
但是,在最近的阿富汗反恐戰場中,美軍前線士兵提出,大口徑槍彈在作戰中威力巨大,經常能把恐怖分子一槍撂倒;而小口徑步槍有時殺傷力不足,有時擊中敵人還需要繼續補槍。因此,大口徑與小口徑的威力問題,可能仍將取決於具體的戰場環境和戰術需要。
貞觀防務
其實在兩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人們就已經意識到了大口徑步槍威力過剩的情況。但是研製和換裝一種步槍並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隨著越戰5.56口徑的登場,於是各國也紛紛研製自己小口徑步槍。主要是以北約為首的5.56mm的口徑。而毛子的是5.45mm,咋們天朝的是5.8mm。誠然,小口徑有諸多的優勢,但隨著防彈衣的發展,小口徑步槍出現了威力不足的情況。比如三級防彈衣是有防彈插板的,起防護能力能抵禦7.62mm步槍的攻擊。這方面以美國大兵為例,不管是ak47還是svd都有事實可尋,現在黴菌開發了6.8mm步槍彈。雖然小口徑是主流,但是各國還是有一部分部隊使用的是大口徑步槍。所以說到底哪個好要依靠戰場形式來判斷。細想一下,未來影響各國步槍口徑的居然是防彈衣的發展水平。而二戰後並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爭,而局部戰爭中都是實力相差懸殊。試想以下,如果三戰爆發,在普遍三級防彈衣的今天,大規模的地面戰爭中,到底是大口徑還是小口徑,只有交給歷史去檢驗了。
白樺66278451
俊麟7
食物是米飯好還是手擀麵好?當年小口徑步槍被美國在越南叢林裡投入使用,就是因為7.62口徑北約彈的m14太長太重子彈威力太大,不適合那種短兵相接需要快速開火的作戰環境;然後到了這幾年,美軍在沙漠地帶的行動增多,發現5.56毫米子彈並不是很合適,於是又開始尋求7.62毫米的彈藥和步槍~~所以,無非就是到了什麼地方吃什麼飯,上了那個山頭唱那個山頭的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