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文不成學武,想考武狀元,那你舉得起這塊巨石嗎?

說起武狀元,大家的第一反應大概就是周星馳主演的電影《武狀元蘇乞兒》。

翻了翻資料,天,都十六年過去了。時光如飛刀啊。一不小心暴露了年齡。

先來塊石頭壓壓驚。

學文不成學武,想考武狀元,那你舉得起這塊巨石嗎?

攝於長治市平順縣豆峪村。

知道這是什麼嗎?不知道吧?往下看。

今天不說蘇乞兒,來說說武狀元。

古代除了功課好,可以考取功名之外,那些唸書不行的,也想有個功名,還有體育考試這一項,那就是武舉考試。

科舉制是中國創造的一項人事選拔制度,武科舉則是中國在軍事上選取武官的又一創舉。最早由武則天開創。

你知道最牛的武狀元是誰嗎?郭子儀!

他是歷代狀元中,唯一由武狀元而位至宰相者,同時也是歷代武狀元中軍功最為顯著者。

當然還有一個更牛的——牛在年齡上。

史上年齡最小的武狀元朱虎臣,只有九歲。

他是宋紹興年間,由皇帝賜予的。所以,你要說他武功蓋世,打死我也不信。

說回咱們的石頭。上圖這塊石頭就是練武石。下圖也是。

學文不成學武,想考武狀元,那你舉得起這塊巨石嗎?

攝於長治市武鄉縣磚壁村。

它有多種稱呼:掇石、贄石、制子石、石質子等,各地略有不同,意思一樣。

想考取武舉,除了練習開弓舞大刀,那就得在家練習舉這個石頭塊。

這塊石頭有多重?最上圖紅圈處刻有文字:“重貳佰九拾斤。同治十三年仲夏立”。

這是胡哥訪古在長治市平順縣豆峪村武舉人劉日增院內拍攝的。

劉日增中過武舉人,這是他日常的練功石。頂部兩側的石窩,正好可以將手指掏進去。

這麼重的石頭要舉起來,可不是說著玩的。

有人要說了,那是清朝的斤秤,和現在不一樣。

呵呵,是不一樣。資料顯示:清代的一斤相當於590多克。290斤就是342.2斤。你來舉舉看?

學文不成學武,想考武狀元,那你舉得起這塊巨石嗎?

攝於長治市武鄉縣泉之頭村。

劉日增才是個武舉人,要是想當排名第一的武狀元,更是得幾項全能。

清代武舉考試同樣是三年一次,分一二三場,有點像今天的考車本。

前兩場考技能,三場考“策論武經”,就是理論了。

技能考膂力,看清楚,不是臂力哦,是腰力臂力的結合。

也是三項:拉弓、舞刀、掇石。每項各有三個等級:三號、二號和頭號。

這都是比力氣的,完成標準有嚴格規定,要求“弓必三次開滿,刀必前後胸舞花,掇石必去地一尺,上膝或上胸。”

掇石的三個等級為200斤、250斤、300斤。

三項成績中,有兩項是三號,對不起了,下回見。

學文不成學武,想考武狀元,那你舉得起這塊巨石嗎?

難得一見的清代武舉人舊照,頭號掇石。來自網絡,侵刪。

學文不成學武,想考武狀元,那你舉得起這塊巨石嗎?

這是一幅當代大力士掇石圖。看到了嗎?似乎沒有到達去地一尺。

據資料記載,有清一代,共有112個武狀元。河北最多,32名,山西有5名。

遺忘在長治市古村落中的練武石,見證了長治市古代體育特長生考試之路的艱辛,成為了研究民間習武歷史的難得標本。


前幾期還有精彩文章。請移步欣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