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给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留言获回复 共计8条

近期,西藏自治区各地针对网友给自治区党委书记的8条留言作出回复,留言选登如下:

有话想对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说?欢迎来留言

【网民留言】

领导好: 本人西藏定向生一名,2012年7月赴藏参加工作,在那曲尼玛县工作服务期满五年后,于2017年7月初按程序提出辞职,获得批准。 参加工作前档案原存放于西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于2017年7月申请转档案,由那曲地区人社局出具调档函。后经询问自治区高校就业服务中心,告知档案于2017年7月14日经邮政寄出,2017年7月17日由那曲人社局接收。电询那曲人社局至2018年3月28日没有收到本人档案。询问高校人才就业中心接收人信息,未获得回复。 档案对个人极为重要,本人怀着服务西藏的心在藏工作五年,工作期间勤恳负责,感激这段时间的锻炼,也不希望在藏服务期间留此遗憾事情,望领导能帮助解决此问题。

答复意见:

网友您好!关于您反映的“西藏定向生服务期满后辞职,求助寻找档案”问题,现由那曲市委办公室答复如下: 留言收悉后,尼玛县、地区人社局第一时间与网民本人取得联系,将调档所需的相关材料告知其本人(辞职批复、户籍所属人才流动部门调档函)。4月9日,地区人社局收到济南市南山区人才中心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调函后,立即下函尼玛县委组织部,要求在5月9日前将人事档案以机要形式转入地区人社局,待人事档案转入地区人社局后与学籍档案一同于5月10日前通过机要邮寄至济南市南山区人才中心。 感谢网友对我们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网民留言】

尊敬的吴书记,您好!我在这里想向您反映个情况,我老婆是昌都的一名基层公务员,近期怀孕了,本来身体就不是很好,医生建议不能闻二手烟,会对胎儿造成不良的影响!之前那些人在办公室抽烟我老婆都出去,可今天我老婆他们一个同事无节制的一根接一根的抽,实在忍受不了就给抽烟的同事说了一下,结果哪位同事竟然说没办法,抽了几十年了戒不掉!还理直气壮的说去找领导,还让我老婆给他安排地方坐...说话言辞特别激烈。我老婆下班回来就一直的哭,感觉人格不被尊重!我就想请问一下办公公众场合就可以随意抽烟吗?办公室就成了他的私人空间了吗?抽烟他自己享受了,别人就要忍受他二手烟的毒害吗?自己抽烟不出去,难道办公室他人就要出去,那么工作谁来做呢?他一根接一根的抽,别人就不用上班工作了吗?象这种人,怎么成为一名公务员的,就这种素质,我实在是怀疑!所以,我想向吴书记反映一下情况,不管什么情况,在人多尤其有妇女同志的公众场合抽烟都是不对的!很多地方也早已经禁止在公众场合抽烟了,一些老同志,也不能倚老卖老,这么的不尊重别人!

答复意见:

网友您好!关于您反映的“公务员在办公室集中区域无节制的抽烟”问题,现由昌都市委办公室答复如下: 一、我们已与网友妻子所在单位沟通,并责成单位领导对吸烟当事人进行沟通谈话,劝阻其吸烟行为。通过谈话,该当事人表示今后将不再在办公室吸烟。 二、昌都市目前正在申报全国卫生城市,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无烟机关建设工作。届时,在办公区域吸烟的行为将会被明令禁止。 感谢网友对我们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网民留言】

尊敬的吴书记你好: 我是一名基层乡镇干部,孩子读书在内地,现想把孩子接过来到工作地读书,孩子户口已迁到我的工作地,可是县里没有汉语班,去拉萨实验小学呢,又不是拉萨户口,我想问下,对西藏汉族干部的子女读书有没有相关的优惠政策?能不能去拉萨实验小学借读呢?给领导添麻烦了,谢谢!

答复意见:

网友您好!关于您反映的“干部子女教育问题”一事,现由拉萨市委办公厅答复如下: 留言收悉后,拉萨市委高度重视,立即要求市教育局就相关情况进行核查。 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原则,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新生、插班生)时,先招服务片区内的户籍生入学,再根据学校空余学位的多少招收片区内流动人口子女。若学校学位饱和,则按照“就近与相对就近”原则,根据学校学位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一人一籍,籍随人走”,不存在借读情况。若网友在拉萨市区有固定的住所,教育部门将本着相对就近的原则根据各学校学位情况合理安排入学。感谢网友对我们工作的信任及支持,欢迎您的再次留言,谢谢!

【网民留言】

吴书记你好,拉萨市堆龙德庆县机动车不礼让行人,严重危害了行人的安全,给我们过道路产生的严重的恐惧感,请问这样的事可以得到解决吗,尤其是没有红绿灯的地方给行人带来了困扰,麻烦你们能帮忙解决吗。

答复意见:

网友您好!关于您反映的“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行人,危害大”一事,现由拉萨市委办公厅答复如下: 一、堆龙德庆区对辖区内所有路段斑马线、交通信号灯、交通警示牌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并决定根据实际情况,对没有斑马线、警示牌的路段安装电子抓拍系统,完善相关交通设施建设; 二、要求交管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对机动车不礼让行人的行为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处罚,并对其批评教育; 三、制定文明驾驶宣传计划,引导司机文明驾驶,并倡导广大群众积极检举揭发交通违法行为。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信任和支持,欢迎您再次留言,谢谢!

【网民留言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