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舰为什么不能造宽点?

陆性感

航母不是不想造的宽一点,相反从最早的航母诞生至今所有的航母都在追求更宽的夹板,为此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甚至想出了双舰岛设计,很多人只看到英国新航母双舰岛设计带来的空气气流低干扰性和舰岛体积更小的优点,却不知道这种双舰岛设计把见到一侧的重量分开到两个点上,在两个舰岛之间有一部升降机的距离,这就避免了舰岛的重量集中给军舰配平带来的不便。

由于采用了双舰岛的设计,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65000吨的排水量远不及美国尼米兹级航母的10万吨排水量,但是它的甲板面积不比尼米兹级航米小(参照上图),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夹板宽度为75米而尼米兹级航母甲板最宽也就76.4米,而同样排水量的中国辽宁号航母甲板最宽也就73米而已,可见双舰岛设计的出发点还是赋予航母更大的宽度。

二战时代的航空母舰受制于配平技术问题很难有效扩大夹板宽度,几乎都是沿着与船只干舷的宽度设计甲板的,著名的埃塞克斯级航母的飞行甲板长262.13米宽度仅有29.26米,它的干舷宽度是28.35米和甲板差不多了。之所以二战的航母如此的窄是因为没有采用外飘甲板和部分舱室的设计,所谓外飘甲板就是加班的实际面积远超船身干舷的宽度,而且很多内部舱室也都悬浮在干舷之外的海面上。

二战之后的第一级现代化航母就是美国的福莱斯特级航母,也正是这一级航母开始在设计时就是用外飘甲板和舱室设计,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最新的福特级航母的设计上;苏联在设计基辅级直通甲板的载机巡洋舰时也没有过分使用外飘甲板,这造成印度的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在改装中舰岛无法改变,尽管甲板被加宽但舰岛的位置还是在中间,舰岛的右侧留出很大的面积无法利用,军事评论员房兵嘲笑说:“用来停车的”。


兵器世界

战舰的船型都要考虑适航性,战舰造的太宽会增大行驶中的阻力,航速就会受到影响。中国和俄罗斯建造驱逐舰时都选择细长的“剑”形船身轮廓,尽管燃气轮机的马力远不及欧美同类装备的水平,但是整体航速还是达到了31节的国际标准。倚仗燃气轮机技术过硬而有恃无恐的美欧国家大胆的选择肥大船身,比如著名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最大宽度21.4米,比中国19米都不到的052D整整宽出一圈,依靠强劲的推力依然可以跑出31节的高航速。

航母的船体基本没有出现像驱逐舰那样的宽舷比,这是因为航母放飞舰载机需要疯狂加速度获得甲板风,尼米兹级航母的巡航速度都设定在30节,部分紧急时刻可以飙到33节甚至更高。这就需要严格控制船身的宽度降低阻力;在满足航速需求的同时航母也要求更强的适航性,因为航母机库、甲板、舰岛等设施导致航母的重心非常高,这时候再把船身造的过宽会在极速行驶、转弯时出现抬头、侧歪等可怕的现象;还有就是对现有船坞、码头以及运河的考量,军舰作为迅游世界的战斗兵器需要经穿过苏伊士、巴拿马等运河,进出港湾和船坞时也对船体尺寸提出严格的要求,因此并不能无限加宽。

另一方面,为了获得更大的甲板面积和机库容积,需要航母宽度越大越好,为了解决这个矛盾问题各国海军各出奇招。早期的航母大国英美日都选择增加一层机库来提高机库容积,两层机库提高舰载机数量的同时也会导致重心进一步提高,因此英国海军甚至选择一层半机库。好在早期的航母舰岛重量不是很大,勉强可以接受两层机库的重心问题;到了近代航母对甲板面积的要求越来越高了,英国和美国率先使用斜角甲板解决空间问题,时至今日外飘型甲板几乎成了各国航母的标配,外飘加宽航母不会影响适航性和航速,是加宽航母的普遍做法。


利刃军事

能造宽早就造宽了,比如美国海军二战设计中途岛级航母的时候,都还受到巴拿马运河船闸的33.5米宽度限制,不得不限制航母宽度,但二战后,为了安装斜角甲板,就干脆从此不走巴拿马运河。

中途岛号航母刚服役的状态,其是美国最后一级巴拿马运河船型的航母。

加装斜角甲板之后,大大增加宽度,从此不再走巴拿马运河。


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航速要求,航母对速度要求很高,高航速航行可以带来强劲的甲板风,变向的增加战机的初始速度,从而增加升力,可以大大方便舰载机起降。苏-33的甲板风速和起飞重量及状态关系

同时,航母都是跟整个大部队一起的编队作战,不能拖整个编队的后腿,一般上航母的航行速度就是整个编队的速度。但是宽度每增加一分,航行的阻力就要增加阻力,而且较小的长宽比,还会导致兴波阻力增加,不利于高速航行。

同时只对宽度进行要求,难道对长度就不进行要求?航母着舰甲板至少需要200米以上的长度,虽然采用斜角布置,但是也至少要170米以上左右。而前部起飞区,弹射器长度要75米,滑跃甲板的话需要需要更长,那怎么着也要260米以上的长度才能满足常规起降的需求。所以现在普遍的35~42米的水线宽度,配合280~330米的舰长,是各方面综合折中的结果。牛牛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放的是CTOL方案设计图,实际上是短距起降,可以暂时忽视

至于外飘增加甲板宽度,天地良心,各国海军可是已经在水线宽度允许下尽了自己最大努力,像辽宁号舰宽75米,而吃水线宽度仅为38米,外飘增加了一倍的宽度,还要做拉皮手术,结构上受不了。


五岳掩赤城

目前全世界最大的航母是美国的福特级核动力航母,满载排水量超过10万吨,长360米宽76米吃水11米。从各国航母尺寸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甲板越长越宽的航母吨位越大,因此想要航母更宽你就得建造吨位越大的航母!那为什么加宽甲板需要增加吨位?




其实很简单如果不增加航母的吃水和水线宽度一味的增加航母的甲板宽度就会导致航母重心向上移动,这样就会导致航母不稳定,容易翻船!那为什么不造吨位更大的航空母舰,这样不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要知道目前最大的民船吨位超过80万吨,超过20万吨的民船也是比比皆是,在船舶界10万吨航母也只能是个小不点!建一艘80万吨的航母就可以获得更宽的宽度了!
至少技术上是可行的,为什么各国都不愿意造?根据美国研究巨型航母最适合的吨位就是10万吨,这个吨位的航母携带100架左右的飞机已经可以完美的完成作战任务,更大的航母必然要携带更多的飞机,对于航母这样空间有限的舰船,更多的飞机将面临更复杂的起飞降落调动!而且更大的航母对于后勤保障也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因此更大的航母是没有必要的!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


理性分析事实说话

航母设计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宽一点在理论上不错,但是任何一个设计都有利蔽,没有什么十全十美的问题。舰艇往往要讲长宽比,这属于一个涉及到适航性的问题了,直接比例大一点,那么就细长型,有利于减少阻力,让舰艇跑的快一点,反之则要肥大一点,那么阻力就增加了。

阻力大小,实际与航速有相当大的关系,航母对航速的要求较高,这成为一个限制宽度的一个因素。更要航母在机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不仅仅是高速,也包括急转弯等情况,以及抵抗风暴等自然条件的能力等等。

实际上,航母的设计要考虑许多因素,不可能单独强调某一个方面,比如:得考虑航行条件,许多重要水道的水深等都是考虑条件,许多港口设置条件等等,航母是作为全球部置,那么是否穿过苏伊士或巴拿马等运河,这个属于必须考虑的问题,甚至把这个做为一个硬性条件,比如:美军二战时的航母设计,对通过巴拿马运河就有要求。

从舰载机使用来说,甲板自然越宽大越好,但是也不能过度的,还是需要一定的限制。现在的作法是限制水线宽,而加大飞行甲板宽度,对甲板的外形对进行调整,以及运作方式,组织方式等,以提高效率为目标。其实目前宽度水平已不低了,再特意加宽的价值是否值得成问题,毕竟涉及到其它东西。

不管怎么说,航母设计涉及到方方面面,所有的问题都必须综合考虑,不可能单纯其某一项指标,以综合效率最高向原则。


讲武堂

影响军舰建造设计样式的因素,个人总结了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1. 国际航线的,尤其几个大洋海峡的限制;

2. 海上航行的限制,还是航行要求军舰具有高重心,一般军舰的重心是通过长宽比来达到的,如果建造的军舰越宽,势必就要越长。但以目前的世界材料和设计能力是不能满足太长船体的强度要求的。

3. 军舰动力的限制,宽船体的航行助力很大,以现有的动力系统来看,动力强了,海上持久力不够,所以通过合理的优化既要保证军舰有足够的动力,也要有足够的持久力。

4. 海上作战的要求,航母是要伴随舰队作战的,速度一定要跟上,宽船体,速度跟不上,还怎么打仗。再一个,窄船体有利于躲避炮击和鱼雷等火力打击。

浅见就这么多了,欢迎大家指教。

3.

4.

5.


皇家百科

众所周知,航空母舰的甲板和机场跑道性质一样,都是为了让战斗机停放起飞的,可是路基机场那多大啊,效率多高啊,为什么航母的甲板不学习路基机场一般舰艇造宽一点呢?这样不是就可以有更多的空间,更大的跑道,更好的效率了么?

首先,航母再怎么厉害,它也是一条船,而作为一艘船的话,在设计过程中第一时间就要考虑它的航行性能,比如适航性什么的,而如果要加宽船体的话,那可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啊,首先带来的就是阻力问题,在不改变流线形状的前提下贸然加宽船体那带来的阻力势必会影响到舰艇原来的航速,而且加宽还会带来吨位的增加,这就要换装更大动力的燃气轮机或者进行增压。

而这样做的话舰艇甲板空间虽然可以得到提升,但是也不简单就可以让一条航空母舰发展到两条航母的作战效率,因为更大的甲板空间不代表可以在甲板上停放过多的飞机和更多的人员,但是必然会增加整个指挥体系的复杂度,首先要停过多的飞机的话,在遇到风暴的时候可能无法依靠有限的升降机来把飞机收纳回去,而那些无法被固定的飞机可能会在甲板上互相碰撞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人员方面,甲板同时作业的飞机数量是有限的,过多的人员在指挥方面造成困扰不说,而且还容易发生事故。

所以说航母目前的宽度是各国在衡量后决定的,空间已经够用,而不明不白的增加舰艇宽度和甲板宽度可以说毫无意义。


楠竹一

航空母舰的宽度取决于很多因素,首先就和整体的尺度、排水量与航速相关。现代航空母舰无论是处于编队作战需要,还是出于放飞舰载机需要,抑或是攻防战术的需求,都需要较高的航速。而对于一艘军舰来说,航速与舰体长宽比有着直接的关系。长宽比越小的军舰(也就是越短粗的军舰),在同样的发动机功率下,航速就会越小。换言之,长宽比越大的军舰,达到同样航速需要的发动机功率就越小。

因此,现代航母的长宽比一般都较大,也就是说,航空母舰要是想造宽点,也就意味着同时要造长点,这也就意味着整体尺度的放大、也就意味着排水量会随之增大。更加意味着造价上升、建造周期延长、总体设计更复杂、维护费用上升、对基地要求更高等等一系列后续反应。所以,航母造多宽,实际上也就意味着航母要造多大。

除了以上因素,还要考虑到船厂的实际建造能力、基地的实际容纳能力……因此,最终航空母舰的尺寸必须考虑诸多综合因素才能确定,即使是财大气粗、技术发达如美国,航母也不可能无限制加大。

事实上,刚刚建造完工的“福特”号航母的尺寸与此前尼米兹级航母相差不大,这也意味着,到了尼米兹级这个水准,现有的航母尺寸基本上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想靠增大尺寸来提升战斗力已经很难了,所以“福特”号更多的是“内部挖潜”,通过提升运转效率来提升战斗力。T


联合防务

航空母舰不是纸盒子。军舰的船体钢板都是加厚的,而且对整体性有很高的要求,关键部位要求一体成型,最大限度的减少焊缝。这不是造民用船只,几十万吨、上百万吨都有。美国航母能造那么大已经是接近了美国造船工业的极限。而且就算能造的再大一点,相应的费用将成倍增加,性价比就会急剧降低。


玉皇天

三句话可以说明白,但是我真的三句话说明白了,悟空问答肯定把我的答案给折叠了,所以还要啰嗦点。

航母造的宽一点,长一点都不是问题,现在商用船好望角级的都比航母吨位大的多,现在的航母还都停留在巴拿马级的水平,为什么?航母要妈祖的条件太多了,第一就是航速和抗击打能力。30节基本是标配,要不和整个舰队无法同步。再有吃水深度,吨位增加,加宽甲板,吃水深度也要相应增加,那样的话航母只能在能够满足其吃水深度的范围里活动,到时候这里去不了,哪里去不了,这个港口不能靠,那个港口也不能靠。航母的适用范围将被大大限制。

再有,航母造的大,目的是多配战斗机,战斗机的作战范围是有限的,不可能离航母太远,那在航母周围有限的范围里集中那么多战斗机扎堆,有这个必要吗?

另外建造航母过大的话,目标也相对扩大,这对自身安全绝对是个大的危险因素,自卫压力倍增。

另外还有造价问题,一艘20万吨的航母造价高于两艘10万吨的航母,但作战能力远逊于两艘10万吨航母联合作战,这个才是重中之重。

为什么一艘20万吨的航母比两艘10万吨的造价还高,比现在这个问题还复杂,我不再做详细介绍,总之早两艘只能有剰,不会花超。

大航母的缺点概括为,目标大、防守难,适用范围小、不能完全发挥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