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水裡有魚卻不咬鉤?這幾個細節不得不注意

確定水裡有魚卻不咬鉤?這幾個細節不得不注意


垂釣這個娛樂活動之中,是有很大的趣味性的。與此同時,垂釣也有很多讓釣客為之神傷的事情。比如說,我們能夠確定魚窩中有魚,並且窩裡的魚還一直在吐泡,但就是沒有魚口。

遇到這樣的情況,好多釣客都是很苦惱的。為了讓大家能夠徹底和苦惱說拜拜,高高興興的釣魚,今兒咱們就來說說應對這種情況的方式。

確定水裡有魚卻不咬鉤?這幾個細節不得不注意

一、學會去區分氨氣泡和魚星

看到氣泡以後,釣客首先要確定它到底是魚星還是氨氣泡。一般情況下,出現一片或者是一串的泡泡的滑,它們很可能是氨氣泡。因為魚星通常都是一個一個的小氣泡,大小比較均勻而且特別有規律,持續的時間也比較短。

如果確定我們看到的氣泡是魚星,那就證明水底有魚在到處覓食。這個時候我們基本上就可以將釣位放置在這個位置了。確定好釣位之後,需抓緊拋餌打窩。不過釣餌的味道一定要比誘餌的味道大,只有這樣才能夠將魚群的注意力轉移。此外,拋竿以後釣客應儘可能的抖動魚竿,藉此加大對魚餌對魚的誘惑力度。

二、導致魚兒不咬鉤的因素有哪些

第一,釣具出了問題。當遇到有魚泡沒魚口的情況時,釣客應徹底檢查我們使用的釣具。在諸多的道具中,要重點檢查魚鉤。因為魚鉤、鉛塊在下墜過程中很可能被水中飄落的樹枝、或者其他雜物掛到,並沒有墜落到水底。

第二,餌料出現問題。這一點,可以從餌料的性質、氣味兩者的變化做出分析。一般情況下,餌料過稀遇水後,霧化效果相當快。釣餌到底以後,魚鉤上基本就沒有剩餘的釣餌了。

確定水裡有魚卻不咬鉤?這幾個細節不得不注意

餌料的味道太濃或者味道太小,很可能導致魚群會對釣餌產生高度警惕又或者被直接忽略。餌料比重過大,釣餌落底以後直接陷如泥漿中,想一想,魚群找不到釣餌時怎麼可能會有魚口呢?

第三,釣法沒用對。如果釣客找了各種方面的原因之後,發現無口的情況並沒有好轉,就應該講注意力轉移到釣法上邊來了。這個時候,不妨試試用釣底的方式來施釣。一般效果不會太差。

第四,釣位原因、野外水域的底部情況很可能是雜亂不堪的,地形也是極為複雜的。如果垂釣點是的地形存在問題,是有可能導致魚群不能進入到釣點,或者讓魚群產生畏懼從而不敢靠近釣點的話,釣客就不要固執己見了,可以試著更換釣位來看看效果。

第五,區域問題。釣魚活動是不可能不受氣溫的干擾的。當氣溫太高或者太低的時候,魚群是會躲到深水區域不再出來的。這個時候,釣客就應該通過分析魚兒各方面的情況,來確定是不是要底釣了。

三、如何改善魚兒不咬鉤的狀況

窩中有魚,但是就是沒有魚口確實是垂釣之中很大的一個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需要有一定的思路。不得不說按以上五點逐條改善雖然是一個辦法,但這個辦法比較麻煩,執行起來也比較耗費時間。

所以釣客不妨嘗試著在原本的基礎上適當調整作釣用具或者施釣策略。

比如將魚餌的比重調輕一點,魚漂的靈敏度提高一點,目數也要調整到5-6目垂釣1-2目。然後觀察魚口情況,調整過後如果有魚口,但是還是沒有中魚的話,就需要我們繼續將魚鉤跟換為小一些的魚鉤了。

如果這之後還是沒有中魚,就只能調換餌料的味道了。倘若之前使用的是濃餌就換成淡餌,之前使用的時淡餌就更換為濃餌。這時可觀察魚漂反應,如果出現大頓口依舊沒有中魚,只需要再將魚餌摘下揉打至較硬後安裝使用即可。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了,大家再次動動手指,點點關注。青山不改綠水長流,下次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