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典故】-假道伐虢、脣亡齒寒

【每日典故】-假道伐虢、唇亡齒寒

假道伐虢戰爭示意圖

典出《左傳·僖公五年》

在公元前661年,晉文公的父親-晉獻公發動了規模龐大的軍事擴張運動,相繼滅了霍國、魏國和耿國,在這次滅國戰爭中,立下大功的趙夙被封在耿地,畢萬受封在魏地,趙夙就是趙國的先祖,而畢萬是魏國的先祖,也就是說將來三家分晉,有兩家是從這次戰爭中直接受益的。

言歸正傳,轉眼到了公元前655年,晉獻公藉口說鄰近的虢國經常侵犯晉國的邊境,要派兵滅了虢國。要說這虢國的先祖也不簡單,和周晉本同根同源,始祖虢叔、虢仲是周文王的兩個弟弟,周武王的親叔叔,晉國始祖唐叔虞的二爺和三爺,這關係可不算遠。但是到了春秋期間,也就不是那回事兒了。何況晉獻公可是滅了晉室宗室,又逼死自己兒子申生的狠主。

好吧,那就開戰。但是攻打虢國需要經過虞國,於是晉獻公就送了好多珠寶美女給虞國國君,以求借道。此時虞國有一個叫宮之奇的大夫堅決反對,勸諫國君:“不能借路給他,否則我國也難以保存。”虞君說:“晉國與我同姓,應該不會攻打我們。”宮之奇又勸道:“我們祖上週太王的兒子太伯(周文王大伯父),因為謙讓所以未能繼承王位,而虢國是周文王的兒子,宗親比我們還近,現在晉國將滅虢國,怎麼會憐惜虞國呢?虞國與虢國,是嘴唇與牙齒的關係,嘴唇沒有了則牙齒就寒冷。”虞君不聽,遂答應晉國所求。結果晉國在滅了虢國之後,班師回朝,順手就把虞國也給滅了。而宮之奇預感不妙,早已偕家離國出走,這就是“假道伐虢”的故事,也是成語“唇亡齒寒”的出處。

這場戰爭還成就了一個人,就是秦穆公時代的名相百里奚,百里奚此時在虞國做官,被晉國俘虜,最後作為晉國公主的陪嫁品到了秦國,在他的輔佐下,成就了秦穆公的一代霸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