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时期的“息壤”是什么?

鲍鲍与管子

《山海经·海内经》说:“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郭璞注云:“息壤者,言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能长息无限的土,只宜生长在神话中,置身于现实生活,未免太过神奇。那么,息壤究竟是什么东西?人们议论纷纷:

有人说,息,是长大的意思,息壤就是会自己高胀起来的土。

又有人说,息壤是膨润土,是一种遇水膨胀的物质。

再有人说,息壤是用竹、木、草、石等制成的加筋土。

还有人说,息壤是装载有沙袋、泥包、石块的木筏。

甚至有人说,息壤不是土,是金,即当时开始出现的青铜。金,确是土壤生生不息而长成的。而且,说息壤是青铜,还可以较好的解释《史记·夏本纪》中“(舜)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这句话。鲧治水据说是取得很大成功的,如《国语·鲁语》便认为著名的大禹治水能“修鲧之功”,可见,鲧为禹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既如此,那为什么舜认为鲧“治水无状”呢?原因在于,青铜在远古时期只用来铸造祭天祀祖的礼器,极其贵重,而鲧在治水时,未经尧的批准,擅用神庙中的大量礼器销熔后锻铸成治水所需的各种工具。这简直就是欺天灭祖、大逆不道!也许,这不是鲧被杀的根本原因,但确是一个很好的杀人借口。

鲧被杀后,他的儿子大禹继续治水,并且获得了巨大成功。《淮南子》说“禹乃以息土填洪水。”看来,不管息土或息壤具体是何物,毫无疑问,它是治水的“神器”。



天下何思何虑

在中国历史上,舜帝在位时期,曾有一场大洪水,因此鲧和大禹父子二人治水的故事也为人所熟知,但是鲧和大禹的结束却截然不同,前者被处决,后者则位列上古贤明三帝之一。原因与一个神奇的物品相关,那就是息壤,那么息壤到底代表什么呢?



鲧取息壤图


《山海经》中还记载“禹以息壤堙洪水。”当时长江泛滥,经常出现管涌的现象,大禹采取堵水眼的办法治理水患,终于成功。王仁裕在《玉堂闲话》记载大禹用石头凿了一只龙宫的模型,投入管涌中。这个石制龙宫的模型,就叫做息壤。为什么同样使用息壤,鲧与禹的结局却不同?那是因为鲧不仅没有及时上报,反而采用的方法失当,围堵洪水失败,造成了更加严重的后果。而禹结合了堵和疏的方法,治理好了大水,得到了赞誉。

 鲧禹治水图


在后世的记载中,息壤也常常被当作神奇的事物来对待。柳宗元在《永州龙兴寺息壤记》写到 “永州龙兴寺东北陬有堂,堂之地隆然负砖甓而起者,广四步,高一尺五寸。始之为堂也,夷之而又高,凡持锸者尽死。“这里的息壤也指会自然生长的土地。经常出现在在洪荒小说系中的九天息壤,被为设定为女娲宫藏宝之一,也有大小随意变化的特性。

九天息壤图


息壤虽然一直被当神物,但是其实际与上古原始的农业生产技术相关,上古农业因为缺乏施肥的概念,所以需要靠休耕维持土壤肥沃,尧舜时期,牛耕,锄头和铲子还没有使用,松土非常困难,需要花费大量人力和时间。鲧要在短期内兴建大量土堤封堵洪水,必然只能取用正准备播种的休耕土地上之前翻松好的土,也就是息壤,但是这样会严重影响接下来的农业生产。鲧在没有及时上报的情况下,破坏珍贵的耕地,再加上封堵洪水失败,洪水破口,导致灾情更加严重,所以舜才杀鲧以谢天下。

参考文献:

吴晓东撰:《鲧窃息壤神话考》,《中原文化研究》,2015年.

周延良撰:《鲧禹治水与息壤的原始文化基型》,《文艺研究》 ,1998年.


历史研习社

最早关于息壤的记载,应该是在山海经里,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

在这句话的前后,有两句非常重要的解释:洪水滔天、不待帝命。通过这两个解释,我们可以得知,鲧在动用息壤的时候,情况已是万分紧急。

紧急到什么程度呢?洪水肆虐,黎民遭难,鲧根本就没时间向帝汇报,直接就用了息壤。

其实息壤与另一件神器是相互依托存在的,那就是定海神针。

息壤源源不断的提供土石,定海神针能够测量水之深浅,从而使得息壤有目标性的释放土石。

提供土石做什么用呢?为了围堵洪水。我们现在站在上帝视角,知道洪水只能疏通,不能围堵。

可是鲧并不知道,鲧以自己的性命,为后世提供了一次试错机会,也让息壤背负万世骂名。息壤何罪之有?鲧又何罪之有?


纸老鼠鼠

息壤,应该是类似于今天的三合土之类!今石灰岩山中有白色的松软物,有石灰的作用,杂之以土和沙之类物质,久而久之,便会凝结成固体物,能起到堤坝作用。详见《山海经易读》,上海古籍出版,各大网店书店有售,国家图书馆,同济大学等大学图书馆有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