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国画的意境?

后写意画会

说到中国画,它是我们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文化的体现,它甚至比书法更具有表现力。

都说西方画是追求的写实,而我们的国画是写意,追求的是一种意境。那么什么是国画的意境呢?

这个问题由于本人才疏学浅,只能试着说出几点。


第一,从国画的颜色来看。

我们都知道国画的颜色很少有鲜艳的,即使有,也没有强烈的对比,一般都是素雅,淡雅的,这就和古代知识分子的追求不谋而合了,国画也可称为文人画,作画的人也就是文人,所以这算是一种意境。

第二,从篇幅,内容来看。

国画一般篇幅宏大,包罗万物,体势也比较大,表现意境的往往为山水画,因为山水画看上去就比较有意境,因为你可以感觉到隐藏在群山之间的潺潺流水,感觉到萦绕在山间球头的朵朵白云,仿佛听到不知哪里传出鸟儿的啼鸣,这就是国画的绝妙之处,是“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所以有了这些特点,我们再来和西方油画进行比较,西方油画有风景也有人物,他们的色彩一般对比都比较强烈,强调的是视觉冲击力,而国画则可细细品味,慢慢把玩,他们的人物油画风格与我们不同,西方油画人物表达真实大胆,而我们的国画受文化影响,显得含而不露,朴素,含蓄。

(西方油画)

以上是我个人看法,对此你有什么观点呢?欢迎留言,感谢关注!


铁匠的头发

这是一个很庞大的话题,也是美学领域里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以头条上一个问答的容量,是很难说全面、说完整、说透的,但是,既然问到了,我就不吝浅陋,提几个点,算作回答,也算作抛砖引玉吧。

中国画虽然溯源很早,可以追溯到新旧石器时代的陶器花纹,商周时候的青铜器,早期如汉代的壁画、画像石等,但真正作为一门成熟的艺术形式,应该说是晋唐才逐渐形成,到宋元才蔚为大观的。所以,要谈意境,虽然也可以去谈汉代的壁画是如何朴拙、混融,但这毕竟不是巅峰时代,因此还是应该以宋元的作品为主来谈。下面,就分三个层次吧。

一、从历史流派看

从历史流派看,当以毛笔为绘画工具成熟后,粗略来说,中国画主要由北派、南派两种。

就北派而言,主要从五代到北宋,代表人物是著名的范宽、郭熙等。北派绘画的意境,与其绘画的对象有关,考虑到北方的地理环境,所以北派画作主要画崇山峻岭、瀑布流泉、大木古松、群山万壑,因此,其意境的特点是崇高、雄浑、壮伟有时也描摹北方的枯山寒水,传达出“平林漠漠烟如织”的意境。此外,北派还包括浓墨重彩的青绿山水。

范宽《溪山行旅图》

郭熙《早春图》

就南派而言,主要从北宋到元乃至今天都有丰富的传承,代表人物是董源。南派山水画,当然也受南方的地理条件影响,那就是植物茂盛,芳草鲜美,烟云缭绕,这也就相应影响了南派绘画的意境,表现出:温婉细腻、中和冲淡、意在言外、含蓄有韵味的特点。

董源《潇湘图(局部)》

通过上面的部分作品对比就能看出,南北派差别还是很大的。

二、从类型看

从类型看,中国画可以分为许多类别,比如文人画、院体画、宗教画等等,

但最为核心,最具代表,也最有艺术特色的,当然是文人画。

文人画与南派绘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因为文人画家在历史上的许多时代,如南宋等都居住在南方,因此,其表现的内容与南派绘画十分近似。但从其内涵、韵味、意境上看,文人画更深、更美、更具有文化气息,简而言之,要“文心、诗情、画意”三者兼备,是将作者的神情、内心与笔下的风景、花草事物等都融合了起来,达到一种“情景合意、兴象玲珑”的高度。

梁楷《李白行吟图》,宋代

因此,文人画在技巧上或许不如专业的画家,但其传达意境的主动性,蕴含的诗情,是要超越一般绘画的。文人画会通过绘画来寄托作者的情怀、思绪、傲骨,因此,其意境也就具有一种高致、清高、趣味的特点

苏轼《枯木竹石图》

通过上面的两幅文人画,我们能清晰的感受到,作者是在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特别是苏轼的这幅画,很明显是在形容自己的个性和高洁。

三、从理论上看

西方绘画独有一套自己的理论,但中国画比较特殊,中国画的鉴赏的理论工具,与中国古典诗歌的鉴赏工具高度重叠,具有相似性。

换言之,可以用来描述诗歌意境的词,都可以挪过来作为对绘画进行评价。比如,著名的《二十四诗品》,说的是中国诗歌,特别是以“神韵诗”为主体(严羽)的诗歌的二十四种风格、意境,就可以拿来描述绘画的意境:

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

直到三十年,学界才基本确定《二十四诗品》的作者,应该不是司空图。

钱钟书在其《中国诗与中国画》一文中,也对这个问题做了深入剖析,诗画一律,其实从美学的范畴看,诗要包过画。中国诗歌的意境,并不限于上述绘画的意境;但中国绘画的意境,却并未超过中国诗营造的意境。


danyboy

意境一词,在中国画中所表达的有两个方面。一是作品中具有的人文认识与深化的体验。二是通过技法功力的表达所能感知的艺术创作。中国画中的意境,基本要求是技法功力体现与笔墨。在笔墨的认识过程而达到人文的认识。因此修养对于艺术创作起到的认识作用非常重要。作品中人文的认识与深化的程度,既意境的高低。如果缺乏技法功力的艺术形式的价值,那么意境也无从表达。。。作为意境,在中国画中的根本意义,正在于支撑作品的内涵。并不是任何画作都具有意境。只有符合于上述二方面,才有可能在作品中产生意境。并且意境又有高低、深浅。优秀的中国画作品,不仅具有形式的追求,更具备意境的完美表达。要讲什么是中国画的意境,我认为,直接感受于心境的艺术形式加上完美的艺术品质,可以产生意境。并在不断的艺术追求中提升意境的升华。达到艺术创作的完美。(花鸟,自写)。


乾德堂1

写诗要有意境,就象写文章要有中心思想。诗人通过描写具体的自然物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个描写的自然物像就是意境。诗与画是相通的。人们常说山水画家、诗人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能表达出诗意的画就是意境了。说得直白一点,画家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精心选择的描摹对象或据此作出的画就是意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