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為什麼沒有共享單車?

我乃學霸鳩摩智

先真誠的表示一下敬意,能在重慶天天騎單車穿行的,都是了不起的人。

1942年,美國漢學家費正清從飛機舷窗中俯瞰重慶時說“此地並不適合人類居住,因為沒有平坦的陸地。人們簡直成了力圖找到安身之地的山羊” 。

文史專家彭伯通先生曾在《古城重慶》一書中講述了山與城的關係,用一句“城在山上,城又本在眾山中”進行了勾勒和總結。、

重慶地名中頻繁出現的巖、坡、坎、梯、堡、嶺、岡、壩、樑子,就是這樣一座山城,有過曾經依山而建的吊腳樓、曾經山地運輸的棒棒軍。從古至今,重慶總是若隱若現著山城生活哲學的影子,只緣身在此山中”的重慶人早已融入其中,習以為常。

做為外地人,每次去重慶都會覺得重慶真是一個有層次的地方。有層次的城市建築,可能一棟樓你從前門進去是一樓,從後門出來是4樓。有層次的地形,造就了神一般的軌道交通,地鐵不僅穿越城市、穿越隧道,居然還要穿越房屋、從居民樓的6層穿過,任性到家了。

就是這樣的山城重慶,如果騎單車,半小時騎行,怕有20分鐘爬坡(北碚等平路居多的地區不算)。這樣路況發燒友一定最愛,但廣譜大眾的共享單車,怕是有福消受的人不多。

但也正是這樣山城,在千城一面的今天,成就了重慶獨特的魅力、不一樣的風骨。我最難忘的就是重慶有最美的夜晚,倚山築城的獨特城市風貌,建築層疊聳起,道路盤旋而上,每當夜色降臨,萬家燈火高低輝映,層進疊出,遠近互襯,如漫天星漢,蔚為瑰麗;更得益於兩江環抱,多橋交錯,江上流動的漁火、橋上川流的車光,茫茫城市燈海中,江中流光溢彩,橋面萬紫千紅。 若和世界四大夜景城市相比,在重慶夜景與香港、函館都不一樣,層次最多、曲直相映,隨處是景,處處可見。


去重慶吧,騎不騎單車,都值得去。


春笑

現在只要是主流城市,一線城市、二線城市等都有共享單車的入住,但是有一個地方,中國這個城市有三千萬人口,但是卻沒有共享單車。這個唯一沒有共享單車的城市就是重慶——號稱“山城”!

重慶,簡稱巴或渝,位於中國西南部,中國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長江上游地區經濟、金融、商貿物流、科技創新和航運中心,西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和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國家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那麼重慶為什麼沒有共享單車呢?

共享單車在重慶普及度不高,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重慶獨特的地形、地勢。總面積8.24萬平方公里的重慶,97.8%都是山地、丘陵,河谷平壩僅佔2.2%。並且,重慶的地勢起伏很大,最大高差達2723.9米,主城區的海拔在168至400米之間,高差超過200米。這樣的地勢,上坡時,走路都比騎車快,下坡時,如果騎車的話,可能就得擔心人身安全了。

由於重慶的地形不適合騎車,所以,在城市規劃時,並沒有設立專門的自行車道,想騎車,就得與機動車共用車道,而且,絕大部分橋樑和隧道都禁止自行車通行。不過,重慶也不是完全沒有共享單車。2017年上半年,在重慶沙坪壩區地勢相對平坦的大學城等地,ofo、摩拜均已入駐。這裡是重慶唯一地勢相對平整的地方了!


在下歐陽笑

從歷史上來看,重慶真正具有現代規模的時候是在南宋時期,為了防守蒙古大軍的入侵才擴建成的城堡狀城市。據說當年當時蒙古鐵騎攻破成都後,南宋朝廷立即增派人力物力,全力在重慶佈防,因為他們知道如果蒙古人拿下重慶後,勢必會順江而下,對位於長江下游江南的國都臨安造成巨大的威脅。為了防禦蒙古,當時的重慶知府彭大雅竭盡全力拓寬重慶城,重慶城最往西延伸到了今天的通遠門,而北部也完全依賴嘉陵江,修建瞭如臨江門,南邊靠近了長江,修建了南紀門。總共17座城門所圍起來的土地都是可以夠軍民生活,能自給自足生產,而外面全是嘉陵天險和懸崖峭壁。整個今天的渝中半島完全就是一個巨大的軍事要塞。

於是,一面臨江,另一面是山的山城重慶就分成了上半城和下半城,像重慶著名的解放碑、七星崗、上清寺、較場口、枇杷山、兩路口這些地方以前大都在城牆裡面,就是重慶的上半城;而朝天門、望龍門、大溪溝、黃花園、李子壩、菜園壩這些地方就屬於下半城了,大都在城牆之外。關鍵問題是重慶的上下半城之間當時基本上是通過很高的梯坎連接的,老百姓來往於上下半城,也都是走路從梯坎上上下下,所以這也是為什麼重慶人比較能走的原因了。

重慶的地形特點就是高低不平,到處都是梯梯坎坎的,自行車在這裡根本就沒有辦法騎,以前沒有汽車的時候,重慶人出門基本上都是靠走路,有錢的人不願意走的就坐“滑竿”,讓那些幹苦力的人抬著走,因此“滑竿”就成了老重慶的那些有錢的貴族老爺夫人小姐們的主要交通工具了......

後來重慶成了陪都,有了汽車,也有了無軌電車、公交車那些,老百姓出門不用走路,出門可以坐車了,而重慶上下半城之間就有了“軌道纜車”這種重慶獨有的交通工具,但是因為重慶的街道不是梯坎就是陡坡,像

自行車這種又輕又方便的具體工作在重慶根本就是用不上的,在重慶騎自行車比其他任何地方都費力不說,到了坡坡坎坎的地方你還得費勁把自行車扛上去,到後來說不清到底是人騎車還是車騎人了......所以,到了現在,重慶街頭也基本上看不到騎自行車的人,自然共享單車在重慶也不會有市場了。

當然,重慶人不騎自行車,並不表示重慶人不會騎自行車,許多在外地讀書工作生活的重慶人都學會了騎自行車的,比如我二十多年前在成都工作時就是騎自行車上班下班的,只是在重慶沒辦法騎車了,呵呵:)


寰駑齋主

不是你沒有看見,就證明沒有;這句話真的適用於很多地方和事情啊。是的,首先可以肯定的說,重慶是有共享單車的,且還有共享電動車、共享汽車。那麼共享單車在什麼地方呢?又有哪些共享單車投入了重慶呢?

最早,OFO在2017年初投入了重慶沙坪壩區大學城,隨後便有了摩拜單車和悟空單車。投入共享單車到大學城,據說是因為這裡地勢平坦,且年輕人多,適合騎行自行車。經過時間的驗證,目前已有一年多了,在大學城早已沒有了悟空單車的身影,因為它在去年夏天就宣告死亡。摩拜單車大概是最有名的,但如今在大學城少有它的身影;從最初大量投入,到現在鮮少看見,不知道它們經歷了什麼。但是,OFO小黃車,目前已經佔據了整個大學城區域的單車市場。阿蘇我恰好住在大學城,天氣好的時候也會騎車去逛一逛,從來我都是選擇小黃車,可能是因為習慣。

小黃車在重慶大學城這一年,我親眼所見了許多沒有素質的行為。比如把車上私鎖佔為已有,把車掛到樹上推倒在路上等等,各種各樣的損壞。我也看見了小黃車的維護,有許多工作人員在路邊檢修車輛,有看見拉走了許多無法維修的車輛。漸漸的,小黃車開始被喜歡,在這裡變得安全,不再有那麼多人破壞。畢竟小黃車,的確帶來了很多便利,讓出行更加方便。比如去一兩公里多地方,可以不再等公交車,不用打車,又很便宜,有何不可。


阿蘇看世界

首先,重慶是有共享單車的!!請看下圖:

OFO和摩拜在重慶都投放了,並且有官微!

兩家共享單車投放的主要地點在「重慶大學城」,這裡的地勢平坦,人口密集,常住大學生20萬人,並且設有自行車道.


那麼問題來了!

為什麼 OFO(620人)和摩拜(55人)的官微那麼少的粉絲???

是不是很尷尬???

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各位就會明白了!

OFO和摩拜在重慶投放單車,還不如說是在重慶大學城投放的,其他的區域幾乎沒有投放或者少量投放,這是由於重慶的地形地貌決定的。

“3D的城市”,"山城”,“導航在重慶會迷路”這些給重慶的稱號,可不是白吹的,大家看看重慶的照片便知道了!

所以,在重慶騎自行車時非常的累,而且是一件比較危險的事情,因為重慶的道路幾乎都是上坡下坡的,很平整的路,很少很少。

越靠近人多的CBD區,道路越窄,所以根本不可能有自行車道!

還好,位於沙坪壩大學城的地勢就平整了很多,像大部分平原城市一樣,所以在這裡才可以舒心和安全的騎自行車!


汪大堯


重慶山城,重慶霧都,江城,重慶火爐,重慶橋都,想必大家都耳有所聞!共享單車如今遍地開花,特別是在平原地區隨處可見!重慶也出現了少量的共享單車,但是僅限於地勢比較平坦的一些地區,並不像平原地區那樣隨處可見。首先重慶這座城市依山而建,道路七上八下,並不是很平坦,而且還有很多立交橋,立交如果騎自行車的話,會非常累的!到了夏天如果是一個正常人的話更加沒人會使用共享單車,不要問我為什麼,哈哈😄。共享單車在平原城市確實給人們帶來了方便,但是如果大量投入在重慶,只會是虧本的買賣,重慶的交通自認為還是很便利的,而且在這座山城不禁摩,所以有很大一部分人是選擇摩托車,電動車作為交通工具,快速而又便捷。

比如說重慶解放碑附近一幢 22 層高樓的外牆上,分別搭建了兩個鋼結構的人行天橋。一端連接奎星樓廣場,另一端連接高盛創富中心 B 棟 22 樓,距地面最大高度 65.8 米,長 23 米,寬 4 米。市民只要幾分鐘就能從解放碑直達嘉陵江濱江路,走路比汽車都快。如果騎共享單車會比公交車快麼,並不會,而且還會非常累。

在重慶這個地區,並不能夠給共享單車帶來客觀的利益,投資人腦子又不傻,為啥幹這樣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呢?

所以說因為重慶獨特的地貌形式,我們並不能像平原地區一樣感受到共享單車的帶給我們的便利,也看不到共享單車獨特的風景線,但是在重慶摩托車也是它自身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餘生小志123

難道重慶沒有共享單車?

山城絕非浪得虛名

重慶主城區位於渝州路中段,去江北需要向北走嘉華大橋,去南坪需要向南走鵝公巖大橋,均為5KM以上的長坡……可想而知共享單車進軍重慶的艱難。



好消息的是,據悉,小黃車在金鳳園區共設置了5個停取點,分別位於金鳳佳園公租房、園區辦公樓、一期標準廠房、二期標準廠房、園區生活配套區。首批共投放共計150+輛全新小黃車。


其次,ofo小單車在大學城也投入使用


悅趣達人

共享單車在很多城市都是大批量的投放,一排排的整齊的停放在街頭,也是很威風呀!騎的人也是非常的多。在成都,就明顯能感受得到共享單車帶來的便利和快捷。 不過在重慶,就貌似費勁了。我們來分析分析一下: 重慶大部分地區都處於起伏不定的丘陵和山地地區。所以重慶的外號被稱作“山城”。如果將共享單車設置在主城區,那麼共享單車的運營就很困難。首先是地形的原因,地勢高低起伏,所以主城區的路就很陡。你想想,騎車爬坡,那是多麼一件痛苦的事情啊。還有就是道路的原因。主城區的道路一般都很窄,一到上下班高峰期,堵車問題就來了,而且路上的車太多,騎單車也很危險,所以很少人出行靠騎車的。 重慶地勢起伏大,層狀地貌明顯。全市最低點在巫山縣碚石村魚溪口,海撥73.1m;最高點為巫溪、巫山和湖北神農三縣交界的陰條嶺,海撥2797m,相對高差2723.9m。東部、東南部和南部地勢高,多在海撥1500m以上;西部地勢低,大多為黨委書記撥300—400m的丘陵。如果騎著單車從東部到西部,下坡還好,上坡走著都比騎車快。 而重慶西部地區的大學城就不一樣了,這裡的地勢條件得天獨厚,是一個大面積的盆地。在這裡,道路沒有主城區那麼陡,所以騎車就很輕鬆。而且這邊的道路比主城區的道路要寬得多,而且還設置了專門的自行車道。況且這邊的主要人群是大學生,所以使用的人群範圍也廣,大學生素質也較高,不會故意損壞共享單車。 重慶沒法普及共享單車,其實最重要的原因是重慶車道少路窄,政府也不會為了一個自行車改動主城的交通道路,不然引發道路擁堵產生堵城。在重慶主城的北部新區部分區域、沙坪壩區大學城這些區域是後開發建設的,就規劃了自行車車道或者車道寬廣,所以共享單車首先就與沙坪壩大學城合作規劃共享單車服務點。


上官詩云

問題提的不太準確,應該是重慶老城區為什麼沒有共享單車?

我在重慶虎溪大學城騎過,而且數量、品牌很多,摩拜,ofo等都有,虎溪大學城地勢比較平。

重慶老城區的山城地勢,如果騎自行車,到底是人騎車,還是車騎人呢😀?傻傻分不清😄。共享單車公司也不會傻到在老城區投放。習慣共享單車出行的我們只好選擇公交地鐵。

重慶美就美在起伏不定,高低各不同,依賴導航軟件的我徹底被弄懵,山上山下兩條路都不通,還是重慶美女熱情,指出了第三條山路,“志玲姐姐”的語音和方向還要提升。


於澗

共享單車火了,一時間全國各大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地都有大片的共享單車商家入住。2016年底以來,國內共享單車突然就火爆了起來,最近一張手機截屏躥紅網絡。在這張截圖上,24個共享單車應用的圖標霸滿了整個手機屏幕,真的是“一圖說明共享單車的激烈競爭”。而在街頭,彷彿一夜之間,共享單車已經到了“氾濫”的地步,各大城市路邊排滿各種顏色的共享單車。



現在只要是主流城市,一線城市、二線城市等都有共享單車的入住,但是有一個地方,中國這個城市有三千萬人口,但是卻沒有共享單車,原因說出來你可能不相信!這個唯一沒有共享單車的城市就是重慶——號稱“山城”!



重慶,簡稱巴或渝,位於中國西南部,中國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長江上游地區經濟、金融、商貿物流、科技創新和航運中心,西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和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國家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總面積8.24萬平方千米,轄38個區縣(自治縣)。地形由南北向長江河谷傾斜,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以“山城”揚名;屬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有長江三峽、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遺產武隆喀斯特等人文景觀。重慶位於中國西南部、 長江上游地區,轄區東西長470千米,南北寬450千米,幅員面積8.24萬平方千米,為 北京、 天津、 上海三直轄市總面積的2.39倍。

那麼重慶為什麼沒有共享單車呢?

共享單車在重慶普及度不高,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重慶獨特的地形、地勢。總面積8.24萬平方公里的重慶,97.8%都是山地、丘陵,河谷平壩僅佔2.2%。並且,重慶的地勢起伏很大,最大高差達2723.9米,主城區的海拔在168至400米之間,高差超過200米。這樣的地勢,上坡時,走路都比騎車快,下坡時,如果騎車的話,可能就得擔心人身安全了。

由於重慶的地形不適合騎車,所以,在城市規劃時,並沒有設立專門的自行車道,想騎車,就得與機動車共用車道,而且,絕大部分橋樑和隧道都禁止自行車通行。不過,重慶也不是完全沒有共享單車。2017年上半年,在重慶沙坪壩區地勢相對平坦的大學城等地,ofo、摩拜均已入駐。這裡是重慶唯一地勢相對平整的地方了!



重慶北有大巴山,東有 巫山,東南有武陵山,南有大婁山,地形大勢由南北向長江河谷傾斜。重慶主城區海拔高度多在168~400米之間。市內最高峰為巫溪縣東部邊緣的界梁山主峰陰條嶺,海拔2796.8米;最低為巫山縣長江水面,海拔73.1米。全市海拔高差2723.7米。境內山高谷深,溝壑縱橫,山地面積佔76%,丘陵佔22%,河谷平壩僅佔2%。其中,海拔500米以下的面積3.18萬平方公里,佔幅員面積38.61%;海拔500~800米的2.09萬平方公里,佔幅員面積的25.41%;海拔800~1200米的1.68萬平方公里,佔幅員面積的20.42%;海拔1200米以上的1.28萬平方公里,佔幅員面積的15.56%。

重慶地勢由南北向長江河谷逐級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為主,東南部靠大巴山和武陵山兩座大山脈,坡地較多,有“ 山城”之稱。總的地勢是東南部、東北部高,中部和西部低,由南北向長江河谷逐級降低。

重慶地處中國中部和西部地區的結合部,是長江上游地區唯一彙集水、陸、空交通資源的特大型城市,西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共建成了“二環十射”高速公路網和“一樞紐八幹線”鐵路網,港口年吞吐量1.6億噸,江北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超過3200萬人次,構建起航空、鐵路、內河港三個交通樞紐,以長江黃金水道、渝新歐國際鐵路等為支撐的開放通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