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近代中國名將被日本人稱作“諸葛孔明”和楠木正成的合體?

開宗明義,這位名將名為劉永福,在獲得這個讚譽之前的十年間,一直為了吃飯奔波,從中國的廣西,跑到了越南的北圻,不過他很聰明,在打出了輔助越王剿賊的旗號之後,得到了越南政府不支持不反對的態度,由著他和當時跑進越南境內的數以萬計的中國義軍對打。

取得了官方名義之後,劉永福把保勝(今越南老街)這個重要的南北貿易節點卡在了手中,沿著紅河的雲南的錫,越南的糧食和桂皮,讓他收稅收得不亦樂乎,解放後所做的知情人的口述就說,他一年可以獲得3萬兩銀子左右的收入。

可以說,在中國的反賊當中,劉永福是非常有眼光的人物了,可以說是機變不雙,當年在1860年代和他同時代起兵的首領們,到了10年後,他已經是碩果僅存的一個,而且日子還越過越好了。

哪位近代中國名將被日本人稱作“諸葛孔明”和楠木正成的合體?

以至於在另一位“民族英雄”馮子材的部下,李揚才叛亂時,劉永福還協助參與了剿滅,當然只是後話,之所以提及是因為李揚才作為平滅賊寇的朝廷命官,實授副將、記名總兵,竟然打出了“還我河山”的旗號,當然,不是對滿清,是對越南,李自稱自己是越南李朝的後人,要來取回天下……

這次叛亂鎮壓的主力是馮子材,三個月打完收工。

而劉永福此時還是“南將”、“越官”,也就是越南的將領,不過上面扯遠了,還是回到劉將軍的成名之戰,還取得了跨國的讚譽,原因何在?

其實,整個戰事的起因很無厘頭,法國人對於越南的滲透,從路易十四的時代就開始了,甚至扶植了越南的皇帝(他們自稱皇帝,面對清朝還說自己是王),不過他們在整個19世紀的擴張速度還是很慢,直到1870年代之後,普法戰爭戰敗後的法國,對於回覆民族自信心的海外領地有著脆弱的榮譽感,然而,在越南君臣的抵制下,法國控制的地盤,仍舊只有南部的幾個省。

哪位近代中國名將被日本人稱作“諸葛孔明”和楠木正成的合體?

我們來科普一下越南當時的政區地理,據《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中法戰爭3》:

越南共有三十一省,分南、北兩圻,首都居中,稱為富春省。富春以北的廣平、廣治兩省為左圻,以南的廣南、廣義兩省為右圻。北圻有河內、南定、北寧、海陽、山西、太原、廣安、興安、興化、宣光、諒山、高平、寧平、清化、乂安、河靜等十六個省,其中河內、南定、北寧、海陽、山西、太原等省為一等大省,每個大省設一名總督,下轄一個或幾個二等小省,小省設一名巡撫,與清朝官制類似。南圻有平定、永隆、安江、河仙、嘉定、定祥、邊和等十個省。

地方不大,省份不少,劉永福就活動在北圻,靠近雲南的方向,而法軍則已經割取了南圻的一大部分。

不過在1870年代,法國人並不想大打出手,他們也在趴著舔普法戰爭的傷口,只是由於一單生意,還是大清雲貴總督岑春煊動議的一次軍火買賣,讓法國上尉安鄴作為商人的護衛隊大出風頭。

1873年,在沿著紅河將貨物交付中方之後,“護衛”和“冒險家”安鄴在河內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帶領著商隊的東家堵布益僱傭的23名法國人、100多名菲律賓人和80名中國人組成的僱傭軍,一舉攻佔了河內,越南北部的重鎮,城中5000多名越南軍隊無傷亡地如鳥獸散。

一個月內,河內、海陽、寧平、南定四個省會都被安鄴攻克,坐擁5萬大軍的越南官員們徹底慌神了,就想起了只有600人左右的黑旗軍。

這支部隊有非常主動抗敵的意願,因為安鄴之前傲慢地拒絕了劉永福依據法律和習慣而收取的10%的過路費,而且以後也不打算再交。

哪位近代中國名將被日本人稱作“諸葛孔明”和楠木正成的合體?

所以,儘管黑旗軍此時只有舊式火槍(前膛燧發或擊發步槍,有照片)和冷兵器,他們選擇在河內附近的紙橋誘敵出擊,然後肉搏殲滅。

此時,安鄴的援軍230人還在海上漂著,他的身邊只有25名法國人和一群僕從兵,安鄴就帶著這部分人衝進了劉永福的包圍圈,根據法國的外交文件記錄:

此戰中掉進陷阱中的安鄴和他的副手巴尼海軍中尉以及3名法國士兵被殺、12—15名法軍受傷。劉永福將安鄴的頭顱拿到山西省各縣示眾後才交還法國,並乘勝包圍了河內城。

當然,這裡面有一個問題就是,至少600名的黑旗軍和10倍以上的越南軍隊,在肉搏中,竟然被法軍的刺刀突圍了,進而這些傷殘的士兵,監督著僱傭軍守住了河內,注意……守住了……

不過,這次戰鬥的歷史意義很有趣味,加上之後的第二次紙橋之戰,反倒讓日本人對於中國的對法戰爭充滿了憧憬,日本明治16年(1883年)7月4日的東京日日新聞就曾評論說:

“劉永福是結合了諸葛孔明與楠木正成兩人特色的戰略天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