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哮喘患者自我管理,最新共識教你正確進行健康教育!

字數3290 · 閱讀需要18分鐘 · 歡迎在文末留言

促进哮喘患者自我管理,最新共识教你正确进行健康教育!

要達到哮喘控制的目標,提高哮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為了促進我國哮喘患者自我管理,探索患者自我管理的路徑和方法,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組織相關專家制定了《支氣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中國專家共識》。

以下為該專家共識中哮喘患者自我管理相關的健康教育內容。

患者應該瞭解哮喘的疾病特徵和預後

瞭解並避免接觸哮喘的誘發因素

很多變應原和觸發因素會導致哮喘急性發作,患者要知道哪些變應原或觸發因素是引發自己哮喘發作的誘發因素,並儘可能避免或減少接觸這些誘發因素。常見的誘發因素見表2。

促进哮喘患者自我管理,最新共识教你正确进行健康教育!

哮喘病情的自我評估和監測

為了方便患者評估自己的病情,推薦使用兩個病情監測工具。一個是哮喘問卷評估工具,包括ACT問卷和哮喘控制問卷(ACQ),研究結果顯示ACT比ACQ具有更好的效度,並且操作簡單易學,因此這裡僅推薦ACT(詳見後面哮喘相關工具章節中ACT介紹和具體問卷與評判內容)。另一個是使用峰流速儀每日進行PEF監測。峰流速儀攜帶方便,操作簡單,患者可在家自我監測PEF,能直接反映氣道通氣情況,預測是否發生急性發作(詳見哮喘相關工具章節中哮喘日記內容)。

應用ACT評估病情的目的是通過評估讓患者知道自己的哮喘控制水平;而每日自我PEF監測的目的在於讓患者瞭解自己支氣管的通氣情況,以便及早識別急性發作的先兆,有助於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防止或減少急性發作的次數。

吸入裝置及使用

促进哮喘患者自我管理,最新共识教你正确进行健康教育!

吸入裝置種類繁多,使用不當會因藥物不能到達氣道、不能起到充分抗炎作用而導致哮喘控制不佳,並增加哮喘急性發作的風險,以及因口咽部沉積藥物過多而增加吸入藥物的不良反應,甚至使患者產生牴觸吸入製劑的情緒。國外研究結果顯示,70%~80%的患者不能正確使用吸入裝置,而且許多醫生也不能正確指導患者如何使用好吸入裝置。因此,吸入裝置運用技巧的培訓,以及讓患者掌握吸入製劑的正確使用方法非常重要。

對於吸入裝置的正確使用培訓與教育,專家一致推薦:

(1)為確保有效使用吸入裝置,要基於不同藥物、不同患者和花費選擇合適的吸入裝置,最好鼓勵患者參與裝置的選擇過程,從而提高依從性。

(2)可採用不同的吸入裝置,諸如干粉吸入劑裝置(DPI)和氣霧劑吸入裝置(MDI)等。吸入藥物的療效取決於肺內沉積率,而肺內沉積率又受藥物劑型、給藥裝置和吸入技術等多種因素影響,其中乾粉吸入裝置肺內沉積率高於氣霧劑。

(3)在使用定量壓力氣霧劑(pMDI)裝置時,接上儲霧罐可改善吸入效果,並減少藥物的不良反應。

(4)為避免患者使用時的混淆,最好不要同時使用多種吸入裝置。

(5)醫生、臨床藥師或護士應當以實物正確演示每一種吸入裝置的使用方法,然後讓患者練習,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如此反覆數次,並定期核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才能提高患者對吸入裝置的正確使用率。研究結果顯示,檢查吸入裝置使用方法並加以糾正的次數越多,患者的正確使用率越高。

(6)在吸入裝置技巧培訓時,可引入視頻教育模式,並多次進行觀看和練習,也可提高吸入裝置的正確使用率。

(1)對疾病的認識欠缺,認為症狀緩解後無需再服藥;

(3)吸入裝置使用方法不正確,用藥指導不到位;

(4)長期使用藥物會對患者家庭造成一定的經濟負擔,尤其是收入較低的患者;

(5)藥物使用便利性不佳,導致患者遺忘等。

(3)推進以患者為中心的溝通方式:醫護人員應通過良好的溝通技巧、最新的監測知識和宣教工具來改善患者的依從性。

(4)完善教育和管理結構:建立哮喘專病門診、哮喘宣教中心、哮喘患者協會"三位一體"的系統教育管理模式,強化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充分發揮社區在慢病管理中的作用。

(5)物聯網應用:可以通過遠程監測吸入裝置來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此外,電話隨訪進行干預也可改善患者依從性。

哮喘患者自我管理相關健康教育的實施途徑

良好的哮喘自我管理依賴於醫務人員對患者的持續教育和患者對哮喘自我管理的正確實施。教育的方式應包括醫生直接教育、護士等醫務人員教育、社會公益項目、患者相互教育、親友幫助和遠程電話、視頻、網絡、APP等多種形式。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髮展,多種智能硬件(例如與APP綁定的安裝在吸入裝置上的智能用藥監測設備,可以自動記錄患者的用藥時間、地點、用藥次數和劑量等信息;智能峰流速儀自動在手機上記錄肺功能參數並建立哮喘發作預警曲線)和應用軟件(如患者使用智能手機裡的APP記錄每日的主觀感覺,系統將會根據國際ACT評分標準,自動計算出ACT得分從而評估哮喘患者控制水平)被開發,已逐步應用在哮喘患者病情自我監測和管理中。

臨床醫生與護理人員應善於利用各種渠道加強患者教育,還要注意及時評估患者是否掌握正確的知識和技能。需要強調的是,建立醫患之間的合作關係(夥伴關係)是實現有效哮喘管理的首要措施,醫務人員與哮喘患者或其家人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有助於患者獲得疾病防治知識、自信和技能,在哮喘管理中發揮主要作用。

對患者定期隨訪

醫務人員應定期對哮喘急性發作患者和慢性持續患者進行隨訪,包括患者主動按醫囑定期門診隨訪,或醫生通過電話進行隨訪。及時的電話隨訪有助於提高哮喘患者依從性,可減少門診就診的次數,降低再住院率。

規範的隨訪應包括以下內容:

(1)評估哮喘控制水平:檢查患者的症狀或PEF日記,評估症狀控制水平(ACT評分),如有加重應幫助分析加重的誘因;評估有無併發症。

摘自: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 支氣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中國專家共識 [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2018,41( 3 ): 171-178.

促进哮喘患者自我管理,最新共识教你正确进行健康教育!

聯繫我們

商務合作:010-57189522

媒體合作:010-61596297

客服QQ:3175443177

促进哮喘患者自我管理,最新共识教你正确进行健康教育!

醫學空間-讓連接有價值

四大主版塊:MS.TV,醫學文獻,行業資訊,醫友圈

長按二維碼關注

促进哮喘患者自我管理,最新共识教你正确进行健康教育!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