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爆漲400%,寶能救活觀致當心是迴光返照

今年4月份狹義乘用車零售銷量達181.2萬輛,同比增長9.6%。要問在眾多車企中哪家市場表現最好,非觀致莫屬。繼一季度份觀致銷量同比增長288%之後,4月份更是實現400%的增幅。如此看來,曾經面黃肌瘦的觀致自從認了寶能當媽,短短數月已經茁壯成長為中國汽車市場的扛把子了。

銷量爆漲400%,寶能救活觀致當心是迴光返照

觀致改姓“姚”,寶能尋“保姆”

觀致從誕生起幾乎獲得所有的關注並不是奇瑞與以色列的合資形象也不是定位於中高端的產品,而是止不住的連年虧損。據統計,觀致在2014年到2016年這三年間每年的虧損額分別為22億、25億和19億。原本奇瑞這幾年的日子就過得緊巴巴,觀致自然就成了累贅。

從“大奇瑞戰略”上看,觀致在2014年到2016年三年間的累計銷量只有45056輛,平均每年只為“大奇瑞”貢獻了15000輛的成績,這還不及SUV市場一款車型的單月銷量。

觀致已成奇瑞棄子。

好在寶能及時出手,以66.3億接盤。此時,觀致的股權變更為,寶能持股51%成為最大股東,奇瑞持股25%,Kenon Holdings持股24%。財大氣粗的寶能及時輸血讓觀致一度看到了新的希望。寶能集團董事長姚振華曾表示“另外從2018年開始,寶能集團每年將投入100億元,連續投入五年,用於觀致汽車新車研發。”觀致從此正式改姓“姚”。

銷量爆漲400%,寶能救活觀致當心是迴光返照

沒錢做啥都不行,做車就更不行了,但是光有錢也未必能做得了汽車。此前併為踏足整車製造的寶能也明白這個道理,於是以最快的速度為觀致尋找專職“保姆”。我們很快就看到了,原北汽集團李峰、蔡建軍、鄔學斌三大高管齊聚觀致,分別任職CEO、營銷副總裁、研發院院長。

銷量暴漲:寶能打臉奇瑞和北汽

前有融創150億接盤樂視血本無歸的案例,寶能真的能玩轉汽車圈嗎?有意思的是從今年開始,寶能的銷量奇蹟般的瘋長起來。第一季度就實現了11371臺的銷量並實現同比288%的增幅;前四個月銷量達到16726臺,較去年全年銷量還多出一千多臺。

銷量爆漲400%,寶能救活觀致當心是迴光返照

年初觀致將2018年去年銷售目標定為8萬輛,彼時幾乎所有人的都覺得剛剛接盤的寶能還不知“天高地厚”,畢竟觀致這幾年年均銷量只有1.5萬輛左右。但如此看來,寶能已經完成預定目標的21%,觀致滿血復活的狀態甚至已經走上自誕生以來的巔峰之路。

與此同時,寶能不只是打臉妄下結論的媒體人,更是將響亮的耳光落在了奇瑞和北汽臉上。奇瑞作為觀致的親生父母,這麼多年讓觀致面黃肌瘦就沒過上一天好日子。而對比北汽自主品牌2017年銷量下滑46%的成績單,不禁要問還是一樣的李峰+蔡建軍組合,為什麼結果差這麼多呢?早在今年一月,時任北京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蔡建軍被調任至華夏出行,實際上已經讓素有“鐵軍”之稱的蔡建軍遠離自己擅長的營銷端口。雖然我們不相信蔡建軍職務變化是北汽集團對其工作不滿意的表現,但3月份蔡建軍已經入職觀致後表態“我相信寶能可以給觀致賦能”,大有“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意味。

銷量爆漲400%,寶能救活觀致當心是迴光返照

寶能善用騰挪之術,觀致復活當心迴光返照

其實冷靜下來,一年數年賣不動的觀致突然就火爆起來了,即便是李峰蔡建軍等諳熟營銷之道也不見得在市場端立竿見影。更何況李峰入職觀致在2月份,蔡建軍為3月份,觀致1月份的銷量就已經開始上升了。更不必說這可是曾將降價3.5萬都未能獲得市場買單的觀致啊。

銷量爆漲400%,寶能救活觀致當心是迴光返照

實際上觀致同比暴漲首先是基於本身的基數太小,輕微的銷量變化反應到增幅上都是巨大的波動。其次,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寶能集團的內部消化上。去年年底,有內部消息透露觀致獲得深圳前海聯動雲汽車租賃有限公司的萬輛大單,而這家公司正是寶能集團旗下企業。同時也有人透露在寶能入股觀致時,寶能曾承諾聯動雲今年將採購4萬輛觀致產品,相當於平均每月消化3333輛。

查詢其官方信息得知,聯動雲成立於2016年,是一家以租車、專車、汽車金融和汽車後服務4大板塊為主營業務的公司,同時還開拓綜合金融服務、二手車等業務板塊。其網點已經覆蓋重慶、成都、南京、長沙、武漢等數十個城市。除了共享和長短租賃之外,還有一項租購業務,實際上就是以租賃的方式實現新車銷售的目的。

銷量爆漲400%,寶能救活觀致當心是迴光返照

以官網提供的指導價為15.99萬的觀致5為例,首付12472元即可將車開走,每月支付2286元的租金,一年之後補交112244元尾款便完成該輛車的所有權。換句話說,觀致銷量暴漲的背後不過是寶能左邊口袋換右邊口袋的刷單而已。

另外,我們依然還記得去年8月觀致曾獲得家和眾信集團3萬輛的採購訂單,計劃分24個月完成交付。如果按照平均計算,每月觀致將交付1250輛。聯動雲和家和眾信兩家大客戶理論上每月將達成觀致4583輛銷量。如此看來,觀致前四月的終端零售幾乎就沒有了。

在我看來,如果觀致真的能滿血復活,首先還是要贏在終端渠道上。據瞭解,觀致要求經銷商單店投入均在800萬~1000萬元,與一些豪華品牌不相上下,且還一度將自主品牌經銷商拒之門外,也不允許奇瑞經銷商加盟。截止到2017年觀致的經銷商只有170家,而2016年才開始起步的WEY已經完成200家的建店。如果渠道沒有先出動靜,指望銷量暴漲恐怕觀致依然還會重蹈覆轍,而這才是姚振華和李峰、蔡建軍等人要著手解決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