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60人左右的合影照片,佳能16-35能胜任吗?

孙玉清

我认为用广角镜头拍摄大合影照片,并不是个很好的选择。拍摄大合影看似很简单,但实际上并不太容易,需要一些技巧。

拍摄合影最重要的一个要素,是务必要把每个人拍摄清晰,不变形。而广角镜头虽然视野广,但广角端很容易产生畸变,影响拍摄效果。

为了确保照片的清晰度,最好选择50mm定焦镜头,50mm这个焦段是最符合人肉眼的视角,而定焦镜头拍出来的边缘基本没有畸变,因此50mm定焦镜头非常适合拍摄多人大合影。如果没有定焦镜头,也可以选择变焦镜头的50mm焦距拍摄,也比较符合肉眼的视角。为了把前排和后排的每个人都拍摄清晰,拍合影要使用小光圈,确保景深很深,一般光圈可以设置在F10以上。如果现场的光线不好,要降低快门速度,但注意快门速度最好不低于1/30秒,以免有晃动而拍虚了。

另外拍摄大合影要特别注意,仔细检查照片上每个人的表情,眼睛是否睁开。有数据统计,人眨眼的频率是每分钟10次,平均每次眨眼持续1/4秒。根据概率计算,拍摄50人以上的集体照,至少会有1人要闭眼。


带上单反去旅行

拍60人左右的合影,16-35mm可以胜任,但不是最合适的。

拍摄合影需要达到的效果是前排人物和后排人物都在景深范围之内保持清晰,两侧边缘的人物没有被拉伸变形,最大程度还原人物本身面貌。

因此,为了达到上述合影拍摄效果,镜头的焦段并不是越广越好,通常拍合影最好是50mm或高于50mm的镜头焦距,因为这样可以降低边缘人物的畸变;中焦距取景视野就会变狭窄,拍摄时需要具有足够的拍摄距离,能够将所有人容纳进画面,同时构图的时候上下左右均需要留出裁切的余地;另外需要使用小光圈进行拍摄,因为要保持足够大的景深,光圈缩小到f11至f22都是很常见的,但也要注意,光圈过小会有衍射效应,还要合理把控光圈大小。

题主所提到的16-35mm之所以说不是最合适合影的镜头,就是因为焦段上对于拍摄合影来说有一些广,但构图时加以注意也完全可以使用。使用16-35mm拍合影的时候要尽量使用35mm端(16mm、24mm等焦段透视畸变过大,不适宜拍摄合影),而且将合影的人物尽量都构图在靠近画面中央区域的位置,主意加大一些拍摄距离,多留出一些边缘地带,因为35mm还是有一些透视畸变的,比50mm或以上焦段畸变要明显,以防边缘人物变形,要将人物尽量向中央区域构图,后期再进行边缘裁切。同样光圈要缩小,但可以略高于中长焦拍合影时的光圈值,因为35mm的焦距下,景深会比中长焦深一些。


卷太郎摄影坊

没有胜任不胜任,理论上,任何镜头都可以拍摄合影照片,只要相机的位置到位就行。

就我的拍摄经验来看,使用标准镜头就能完成60人左右的拍摄,比如24-70,如果使用16-35这样的广角镜头,一不小心就会让处于照片边角的人物产生变形,也就是畸变了,这会严重影响客户的视觉感受,得不偿失。

适用的镜头+合理的光圈+适合的焦段

使用标准镜头24-70,光圈设置在f/8-f/11之间,焦距35mm。


具体分析:标准镜头的35mm人文焦距就是为了拍出适合人眼视觉习惯的照片,让照片中的人物看起来更自然,f/8-f/11的小光圈是为了确保画面中的所有人都能清晰可见,如果使用f/4或更大的光圈,甚至是最大光圈拍摄,那么除了对焦点以及周围很小的一部分可以清晰以外,越往照片四周边缘的人物会越来越模糊,即产生了浅景深,这样的合照算是废了,毕竟,拍合照是为了将所有人都清晰记录下来,而不是为了追求艺术感。

重要提示

无论你愿不愿意,拍摄几十人的合照一定要准备一个三脚架,这是专业摄影师都会用到的摄影器材,以确保照片的高质量,让客户满意。



摄影匠洪辰

现在的人,往往太矫情了,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说好了。想一想,10年前,20年前,30年前,难道大家都没有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毕业过吗?


我的小学,毕业的时候,有70多个同学。

我的初中,毕业的时候,大概不到70个同学。

我的高中,毕业的时候,大概90多个同学。

我的大学,毕业的时候,全系的合影有大概200人。


以上都是20年前的事情了!

20年前,拍摄这样的合影,用的什么样的相机和镜头呢?

小学的时候,还有用海鸥4A4B这种120相机拍摄毕业合影的,其实这种相机的镜头的画质一般,虽然120底片本身的素质还是不错的。综合下来,结合当时的暗房放大机器的镜头和相纸的结果,其实是比不上我们的专业卡片机的,比如说索尼黑卡,也比不上我们现在的佳能200D单反和套头,你不要说我是在瞎扯,我都用过,我怎么可能会瞎扯呢!


佳能16-35mm,在35mm端拍摄,采用F8光圈或者F11光圈,对于区区60人的合影绰绰有余(对准第1/3排对焦即可获得最大景深,不可对准第一排对焦,不可对准最后一排对焦,也不可对准最中间的一排对焦,是第1/3排啊),那些分析来分析去的,貌似讲的很有道理,其实根本没有道理,至于吗?至于这么费劲吗?请问是国家级还是世界级的合影呢?


对于这种区区60人的合影,也用不着排成弧线,也就是椭圆形!没有这个必要,除非真的是国际级的重要合影,那个可以适当讲究一下了!


甚至可以说,其实,就是用F4光圈也是可以的了,不就是60人而已嘛!可能最后也只是打印一个毕业纪念册的跨页而已,最多A3尺寸罢了!


初中的时候,120相机已经被彻底淘汰了,除非是县政府拍摄几百人的合影,一般是不会使用玛米亚或者哈苏120相机的了,100人以内的合影,几乎全部都是用135相机搞定,也就是现在的全画幅相机。那个时代的135相机,配的镜头,怎么可能和现在的数码时代的摄影镜头相提并论呢!


高中,大学,也基本上都是135相机的天下,无法是相机的档次高了,最早可能是国产海鸥凤凰单反,后面都是尼康佳能单反了,不管怎么说,也只是135而已了。


135的相机和镜头,胶卷,配合冲洗工艺,配合那个时代的放大机镜头,其水平,是不可能达到2000万像素的,你不信吗?不信可以自己亲自去试一试,看看我是不是在说谎。


总之,你的这个问题,区区60人的合影而已,并且也不是什么联合国的重要会议合影,一般也就是一个毕业合影或者小型会议合影,其实,现在的拍照手机都可以基本胜任了。


结果,你来问我红圈的佳能16-35mm能不能胜任,你不觉得这是多么矫情吗?


如果你非要问我那些大型会议的几百人上千人的合影是如何拍摄的呢?这个是术业有专攻了,有专门干这个事情的摄影师或者照相馆,嗯,必须是专门干这个事情的,兼职肯定是不行的,布光,现场的站台,专用的相机,包括后期的处理和打印,都是有专门的一整套,具体的,你可以搜索一下北京的大北照相馆或者中国照相馆,他们就有专门干这事情的团队和全套设备,经验丰富。


光线摄影学院

建议使用50mm定焦头或畸变调整较好的专业变焦头50mm以上的焦段来拍摄,而且竖排越多越要选择使用较长的焦段,原因刚才上面讲过,为了保证前后排人像正常的透视感。

还有就是光圈使用的问题也要注意。如果是多排人像,尽量使用8以上的光圈,以保证前后排人像都在景深范围内,而且对焦点要选择在前三分之一排,因为前景深比后景深要浅。

还有一点重要提醒,无论你对自己的手持稳定性多自信,都尽量不要手持拍摄,一定要用专业摄影脚架。

最后一点重要提示,一定要拍多张备选,尤其是多人合影,这一点尤其重要。


摄影师一川





完全可以胜任。

焦距放在35端上,视现场情况,光圈放在f8-f11,速度根据情况而定,60人可以错落有致地大致排成5排,如果使用三脚架拍摄,效果会更为理想。即便后期放大,人像的清晰程度也不会成问题。

使用16-35广角头,如果不是可以强调某种特定的夸张效果,尽可能避开16端,尤其拍摄人像,16端会使两边位置产生畸变,令人看上去不很舒服。

许多事情,其实也没所谓能与不能,一切都事在人为,只要去认真思考认真去做,一切皆有可能。譬如这个60人的合影,用50定焦、35定焦、85定焦,24-70的35端,70-200的70端,几乎都可以拍摄。无外乎拍摄距离的远近,拍摄对象站位形式的变化,都直接决定了照片的成像后的审美效果。

机器设备是一方面,但决定因素还是具体的人。


静静的云裳

可以的,但要注意光圈要小,F16~22吧,另外尽量用35端来拍摄,同时尽量不要把两端的人拍的太靠边缘,最后通过PS后期来调整变形畸变。总而言之处理好变形就成功了。


近摄圈

这个我有发言权 我拍过多年的合影 最多七百多人。以前拍合影 用的是胶片机中的大画幅相机 曾出过两回事故 一回使用75施耐德的头 广角没问题 结果两头变形严重 马上换的90的头 二是一边清楚 另一边模糊 放大镜没看出来 很要命的 多年的经验得出结论 一定不能用广角端拍超过二百人的合影 二是最好两台机器同事操作 确保成功


临风品雨

拍合影严肃的拍法是用中长焦,拍摄的距离也要足够,像1635这种镜头只能说把人都照进去没问题,但是两边的人就比较惨了……都胖了100多斤....后期也会比较麻烦去修。如果非用这个镜头,你可以用35端,然后把人物都放在画面中间位置,过后再裁减,但这就对你相机的像素是个考验了,5d4有3000多万像素还好一些,要是2000万左右像素的机器就要稍微吃力一些


大宝的肥肥

完全可以胜任。如果担心人像在画面两边有畸变,可以尽可能选择靠近35mm焦段这边拍摄。为了保证景深足够通透,所有人像面部清晰,建议光圈选择f9以上的小光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