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混”的最好的城市,经济称霸一省,距“新一线”有点远

话说,古代的中国,真心不好混日子,一个朝代折腾没几年,又得改朝换代。

换代便换代,更新一下新气象本也是好事,可中国的封建王朝,那简直是换汤不换药,这个家族坐几百年,再换其他家族过过瘾,像极了过家家,雨露均沾。

历朝历代“混”的最好的城市,经济称霸一省,距“新一线”有点远

全国历朝历代“混”的最开第一名,泉州

每个不同的朝代,都有不同朝代的风格,这可苦煞了诸多平民百姓以及那些在历史中此起彼伏的城市。

古代的名门望族,流传至今也都灰飞烟灭,成了凡夫俗子,大家都一个样,而城市也如过眼云烟一般,轮流蹭历史大剧的盒饭。

诚如曾经叱咤风云的曹魏都城许昌、殷商安阳,时至今日,不过普通城市一个。

然而,在东南沿海,却有着这么一个城市,虽然谈不上艳压群雄,但也算是名震九州,难能可贵的是它从出世之日起,便一直在历朝历代中活灵活现,出尽了风头,换句话说,它不管在什么时期,都是活的最洒脱,“混”的开,也“混”的最出彩。

它就是福建泉州,一个山海之间的城市。

历朝历代“混”的最好的城市,经济称霸一省,距“新一线”有点远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


蛰伏期:两晋南北朝,安静的接收着南渡衣冠

中国古代文化滥觞之期,泉州,乃至整个福建都是缺席的,那时,这里还是静消消的七闽之地,至于发生了什么,也没人知道,更不会有人千里迢迢来采访,我们姑且称它为化外之地。

随着东汉政权的沦落,偏居东南一隅的东吴,却不露声色地开发了福建这块新土,并在泉州晋江中游设立了一个县,取名“东安县”,那时候的东吴,竟把泉州当做是自己的东边,发展不发展无关紧要,只要安定即可,于是泉州的潜伏期开始了。

随着司马家统一天下,中国的大乱世也基本到来了,历经八王之乱以及靖康之耻,甚至到了东晋、宋齐梁陈,整个北方乱成一锅粥,于是曾经的北方望族们开始收拾行囊走为上策。

去哪呢?

那就穿山越岭走的远远的。

于是,东安成了部分衣冠士族的目的地,人渐渐多了,这个地方也开始受到上头的关注,而关注的结果却只是改个名,意思是说,我,作为领导者,到此一关心了,其他的事,你们就自生自灭吧。

于是,东安县,在晋代就改称“晋安”,在梁代便称“梁安”,这取名还真是随意,更随意的是改来改去太麻烦,于是最终定名为“南安”。这下终于摆脱了极东的尴尬,换来了较为贴切的极南,算是进步吧,不过还是自玩自个的事,安就好了。

反正,在这个长长的时期内,泉州的前身就只要做好憋大招,打野怪升级就好了,其他的让那些肉盾折腾去吧。

历朝历代“混”的最好的城市,经济称霸一省,距“新一线”有点远

泉州,晋安郡王林禄墓(闽林姓始祖)


草创期:唐代开疆辟土,泉州正式面世

憋完大招的南安,终于在盛唐时迎来了胜利的曙光,接收了大量中原难民后,南安开始膨胀,于是各种开挂收小弟,说是收小弟,其实就是分家,向北衍生出莆田和仙游两县,向南早在南朝时就释放出龙溪,在内则分出了晋江。

于是,顺应陈元光平定“蛮獠啸乱”后奏请设立漳州的好时机,泉州也相应成立了。

含着金钥匙出世的泉州,接下来就像开挂了一般,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能“混”朝代的城市。

历朝历代“混”的最好的城市,经济称霸一省,距“新一线”有点远

漳州与泉州在唐代初立时区位图


文官当权的宋代,是泉州文化爆棚的疯狂时期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同时,也给宋朝注入了文人治国的调调。

泉州在经历唐代设郡、闽国大发展后,终于在宋代迎来了第一次质的飞跃,且不管这时期的泉州贡献了多少个牛人,单单文进士便产生了一千余人,占整个泉州历代进士的一半有余

那泉州在全国到底牛不牛,我们看看进士总数便可知道。

泉州历代文科进士总数约2316名,在全国排在第8位,仅次于福州、苏州、杭州、吉安、常州、绍兴和抚州。

这数量如果算上当时行政权仍归属泉州的兴化军(两宋进士高达近1700名),则泉州进士恐怕要超越福州跑到第一去了。

历朝历代“混”的最好的城市,经济称霸一省,距“新一线”有点远

泉州状元街状元牌坊


爱打江山的元代,泉州是通航东西洋的东方第一港

”帝京须早入,莫被刺桐迷。刺桐城,云屋万家,楼雉数里”,泉州作为马可波罗笔下的“光明之城”和“东方第一港”,在元代算是实至名归的。

今日的泉州能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多赖泉州宋元两代在航海贸易上的功绩与贡献。

元代的泉州,那简直是大都会,经泉州港进口的香料有58种,宝货珍玩12种,工业原料27种,纺织品19种,金属物9种,器用品6种,副食品7种。而出口的丝绸织品则有54种,陶瓷器41种,金属、杂货和药物63种,远销到64个国家和地区

那时的泉州,四海番人云集,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等等不同信仰的外国人纷纷长住,并带来了各种不同的庙宇和文化,就连大汗嫁女都要从泉州出海

历朝历代“混”的最好的城市,经济称霸一省,距“新一线”有点远

泉州清净寺(伊斯兰教,始建于宋绍兴元年)

历朝历代“混”的最好的城市,经济称霸一省,距“新一线”有点远

泉州草庵(摩尼教,即明教,始建于元至元五年)

历朝历代“混”的最好的城市,经济称霸一省,距“新一线”有点远

泉州伊斯兰教圣墓


多灾多难的大明,泉州更是以身相许

大明王朝算是最后一个汉人封建王朝,纵然有着诸多奇葩的皇帝,但其内阁却是极有效率的行政中心,若不是多灾多难,想必大明还可以残喘多年。

而泉州的命运,或许正是大明的缩影,有点惺惺相惜的感觉。

有哪些难呢?

第一个倭乱。大明王朝与倭寇在朝鲜的对抗,以及倭寇对大明海疆的骚扰,这种荣辱与共的杀敌机会泉州自然不会错过。除了自己本身遭到倭寇无情的揉虐外,泉州也贡献了诸多强兵猛将。

打击倭寇最为厉害的人物,非“俞龙戚虎傅蛟龙”莫属,俞龙指的是泉州晋江俞大猷,傅蛟龙为泉州南安傅应嘉,其厉害之程度,诚如“俞龙戚虎,杀贼如土

”所说。

第二个清乱。满清入关后,一路向南推进,摧枯拉朽毫无障碍。然而谁也没想到,满清竟然会在福建南部遇到如此的阻碍,先是郑芝龙,再是郑成功,最后是郑经,郑氏三代人艰苦卓绝地坚持与满清对抗,扶持南明,其功可悲可叹。

这算是南明勉强与南宋比肩的最后一点资本吧。而贡献该股力量的人物,正是泉州南安郑家,基地则是当时尚属泉州同安县的厦门和金门两岛。

有哪些灾呢?

还记得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地震预言吗?那个唯一还未发生的便是泉州大地震。

之所以有如此论断,那便是基于万历泉州大地震。当时地震之烈我们已经很难想象,根据描述,整个泉州房屋坍塌十有八九,且中秋前后适逢台风更是将泉州毁个稀巴烂。也大概是从那时起,泉州的海运贸易事业嘎然而止,继而由漳州月港和泉州安平港继承。

经历了如此多重磨难,泉州只能和大明王朝一起慢慢消亡了。

历朝历代“混”的最好的城市,经济称霸一省,距“新一线”有点远

泉州开元寺双塔,万历大地震的幸存者


闭关锁国的满清王朝,留给泉州一个四处流散的缺口

清代的泉州,确实已经在文武两个方面彻底的沦落了,然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毕竟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随着明代从漳州、泉州口岸传入的番薯、马铃薯等外来作物的普及,泉州比漳州更快恢复人口和生产力,郑氏与满清的拉锯战所带来的沿海荒芜也在施琅成功拿下台湾后迅速恢复。

但是,泉州平原少,粮食产量供不应求等问题依然严重制约泉州的发展,而正如清代中国人口爆发所存在的现实一样,泉州的土地确实无法承载太多的人口了。

于是,泉州从山到海,从北到南,在沿海的每一个海岸港口,掀起了向东、向南跨海移民的浪潮,这或许是清代海禁政策下唯一掀起的下海大事业了。

历朝历代“混”的最好的城市,经济称霸一省,距“新一线”有点远

菲律宾泉籍华侨

这种人口的迁移,最直接的结果是,台湾当地人口中以泉州籍为最多,按1926年《台湾在籍汉民族贯别调查》一书的记录,泉州籍占比45.4%;另海内外华人华侨泉州籍人数约750万人,在中国各市数量中排名第一位

历朝历代“混”的最好的城市,经济称霸一省,距“新一线”有点远

唐山过台湾,指的是闽南人移民开垦台湾

即使到了列强打开国门那一刻,泉州依然是近代史高调的存在。

泉州府同安县下的嘉禾屿,在鸦片战争后,被选定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它就是厦门。


时至今日,改革开放的春风也给泉州带来的全新的希望

曾经笼罩在金门炮战的阴霾之中,泉州度过了历史上最为朴实无华的30年,那一切的根源,不过是名义上属于自己的金门县还在遥遥远方。

随着开放的到来,泉州人开始经商的尝试,而其骨子里那个商业血液好像是沸腾了一般,一下子席卷了整个中国。

石狮现象、晋江现象,无不是自立更生发展经济的典范,没有厦门的政策,没有漳州的自然基础,唯有不服输的泉州精神,爱拼才会赢的闽南性格,让泉州在近几十年,成为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尽管,现在的泉州仍很弱小,但在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新使命中,相信,泉州能够在这个时代混的风生水起,诚如在历朝历代那般生龙活虎。

加油吧,泉州。

历朝历代“混”的最好的城市,经济称霸一省,距“新一线”有点远

泉州安平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