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古文字都消失了,只有甲骨文,沿用到了今天

在聯合國的工作人員注意到了一個現象,在相同內容的六種工作語言的版本中,漢語往往是最薄的。漢語語言有組織彈性實體和流塊建構的特點,句法簡潔、變化無窮,文體風格多姿多彩,語言表述言簡意賅,在世界語林中獨樹一幟。

漢字是漢民族的祖先經過長期社會實踐而創造的一種文字符號系統,也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文字體系之一。漢字以象形文字為特徵,它在文字語言上的優點,也正在為使用表音文字的人們所認識和接受。

漢字的最大優點是它的超方言性;另一個優點是它的有理性,就是說它除了可以表示詞的讀音,還是代表事物形類的標誌。形聲字是漢字的主體,這種形聲兼顧的特點,便於人們識別和記憶。

世界上曾經存在過的其他古老文字,早已失去了記錄語言的功能而成為歷史陳跡,例如古埃及的聖書字、蘇美爾象形符號、古巴比倫的楔形文字等,只有漢字從古代一直沿用至今,血脈不斷,成為世界上使用時間最久、空間最廣、人數最多的文字之一。

漢字的創制和應用不僅推進了中華文化的發展,而且對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這一切的源頭又是何等的景象呢?

文字的使用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重要標誌。在文字發展史上,漢字經歷了多個不同的發展時期。傳統的分期是以漢字字體變化為標準,即以大篆、小篆、隸書、楷書為標準劃分為四個階段。甲骨文屬第一階段。

其它古文字都消失了,只有甲骨文,沿用到了今天

也有漢字發展三階段的理論。即第一階段是圖畫文字階段。商代以前的文字應該屬於這個階段。第二階段是以表形文字為基礎,以表音文字為主體的表音文字階段。從甲骨文到秦代的文字都屬於這個階段。第三階段是以形聲字為主體,還保留了一些表形字和表音字的形音文字階段。從秦漢到現代漢字都屬於這個階段。

根據歷年考古發現,甲骨文已知大約有5000個單字,與其他字體相比,甲骨文有以下幾個特徵:

1.筆畫繁簡不固定;

2.方向和位置不固定;

3.選用偏旁不固定。

甲骨文中一個字怎樣去寫,還沒有完全固定下來,並保留著濃重的描畫物象的色彩,表明形體結構還沒有完全定型。由於這種文字受到書寫工具的限制,所以筆道都是直的,字形瘦長,線條細而硬,瘦且直,呈現瘦弱纖細的風格。

甲骨文是占卜者寫刻的,有它的侷限性,不一定包括商代的所有文字。用許慎六書來檢查,在字形結構方面指事、象形、形聲、會意皆已齊備在文義使用上轉註(互訓,即義近通用)、假借(音近通用)也都很清楚。甲骨文字的結構已由獨體走向合體,有了形聲字。今天的漢字,仍是以象形字為基礎的形符文字,因此甲骨文已具備後代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

從某些常用字的變化可以領會許多中國文字發展的知識。例如,簡化:形體複雜的字日趨簡單,筆畫減少;形聲化:象形字增加聲符,假借字增加形符,變成形聲字。

從語法上看,甲骨文中有名詞、代名詞、動詞、形容詞等,其句子形式、結構序位也與後代語法基本一致。

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這種規律性、系統性的漢字不能說是我國最早的文字。根據一般常識推斷,最初的文字應該沒有形成造字規律,只是不成系統的零散字例。

一些外國學者針對甲骨文的成熟評價說:“中國文字一出生似乎就是個青年。”參照世界其他語言,一種語言的成熟大概需要2000年的發展時間。那甲骨文之前的漢字又該是什麼一種面目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