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时代,网络营销如何提升消费者的转化率?

梁盛锋

新思界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将以知识付费行业作为例子分析,2016年是“知识付费”的元年,各大宣称知识付费的平台纷纷出现,迅速累积起成千上万用户;而一些“知识大牛”也赚得盆满钵满。好景不长,时至今日,曾经火爆的知识付费产品纷纷下架,或转而免费,似乎这波热潮开始“退烧”。

过去的一年里,知识付费在整个互联网迎来快速发展期。分答、知乎、豆瓣、喜马拉雅FM、蜻蜓FM、小密圈、新浪微博等多个平台都曾推出自己的付费产品,短则数秒的语音,长则周期一年,定期更新的视频或长文,都可以成为变现的产品。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2022年中国知识付费行业研究报告》显示, 2016年知识领域市场交易额约为610亿元,同比增长205%,参与人数约3亿人,提供服务人数达到了2500万;预测2017年,我国用户知识付费(不包括在线教育)的总体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0亿元-500亿元。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后,由于内容的缺乏与不精致,冲动型的粉丝消费正在转化为理性的知识需求,知识付费市场的热潮在“退烧”。

2017年9月,罗辑思维的罗振宇和网红papi酱先后停更了“得到”和“分答”,给出的理由是“运营成本过高”;10月,一篇题为《罗振宇的骗局》的10万+爆款文章在社交网络上传播,直指一些知识付费的“零性价比”;最近,微博推出开放式问答,为用户提供分享和传播知识的新工具。微博的问答模式很早就有了,只是这用了“免费公开”思路。

知识付费热潮的兴起,一是由于居民消费结构悄然改变,发展型消费提高;二是得益于移动支付的普及,对内容和知识付费意愿和消费观发生转变;三是用户信息获取方式发生变化,从漫无目的接受变为主动获取,信息选择行为更为成熟。

但目前的盈利转化过得很艰难,流量入口大的平台流量虽大,但转化率其实并不高,比如知乎的转化率仅有2.3%。喜马拉雅年费是188元,但转化率也只有3%。

作为2017年最好的行业之一,知识付费依旧是风口。目前国内“知识付费”还是停留在争夺用户和变现上,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东西少,而这恰恰是让“粉丝”转化的重要手段。

新思界行业研究员分析称,知识,或知识服务成为商品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终将逐步克服自身的很多问题,比如内容标准、质量评价、知识产权、监管审查等。未来很可能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提供专业知识内容,这类产品仍会保持比较高的价格;另一个是走向免费,以此吸引更多用户,再以流量获取相关的利润。但终将是从模式到内容的比拼。如此,知识服务产品才能实现定位更精准,内容更优质,价值最大化。

新思界提供最新、最全面、最有深度的行业分析及投资建议。


新思界网

营销都是在为产品赋能,一个产品本身的质量决定了能够容纳什么样的能量和能级!足够质量的产品即便赋能不足,也能走!一个质量极差的产品,赋能不够不会走,赋能多了直接爆炸!尸骨无存,灰飞烟灭!

互联网营销,产品的开发不是先于营销,而是与营销同步,不断的快速更新迭代,保证质量,是一切营销制胜的根本,网络不是单纯的渠道,这个渠道随时有可能站到你的对立面,成就你也能毁灭你,而毁灭会更直接,更彻底!


转化量= (购买量÷粉丝数)÷传播到达量÷传播量

这个公式很好的说明了如何提高转化量的问题,绝对的足够的传播量,保证有效的传播达到量,足够的传播到达量,抱着足够的粉丝转化量,进而保证足够的购买量!这是在“率”是标定情况下的方法!

绝对数量能够保证量,但是并不意味着“率”有所提升,一百万的销量,不一定在“率”方面比一万个销量高,假如前者是一千万次传播才实现的,转化率就是10%,后者是五百万次传播实现的,转化率就是20%。


只考虑“率”的问题,其实就是内容

量可以靠资金和技术手段去砸,但是“率”的提高和这些没有关系,关键是内容,只有内容能够取信于人,慑服人心才会有这个转化,否则再多的裂变也没有用。传播的内容是一个价值的传播——沟通——共鸣过程、重要的是传播什么样的价值,也就是赋予产品什么样的价值理念,是方便快捷还是尊贵奢华?怎么证明你的价值正确?怎么保证你的承诺能够兑现?回答好这三个问题就能提高转化率!

把该做的都做到了,最后不要忘记为自己的传播设置一个起爆按钮,也就是我们说的促销,可以是免费试用、可以是提前体验、可以是任何优惠鼓励措施!但是不要用恐吓诉求的方式,不要过多宣传什么机不可失,这个社会,只要有钱,卖个航天飞机都不是问题,这样做很搞笑,引人反感,自卖自夸不要浮夸

还有一点,就是促销起爆按钮的设置,一定要装上足够的炸药,卖衣服送塑料袋的做法最好不要用,没人是傻子!宁过而不能不及是第一原则,做不到不如不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