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政時間越長面臨考驗越大

政黨一旦執掌政權,就要努力創造執政績效,鞏固執政基礎,探尋長期執政之道。因此,應對執政考驗、謀求長期執政,對任何執政黨來說都是一個重大課題。

應對執政考驗是要成為長期執政政黨,長期執政政黨是一個對政治歷史現象進行描述的概念。通常來說,在一個主權國家連續執政達到或超過20年的政黨就可視為長期執政政黨,長期執政政黨會深刻影響一個國家一代人乃至幾代人的命運。一個政黨能否在錯綜複雜的政治博弈中主政掌權並長期保持執政地位,並不是其主觀意志所能決定的,而要看其能否不斷與時俱進,順應時代潮流,回應社會訴求,爭取民眾廣泛而持久的支持。

不管我們對世界歷史上出現過的長期執政政黨做何種分類,也無論其根據特定社會政治條件和歷史文化傳統採取何種具體制度和方式執政,長期執政政黨都不可避免地要應對一系列嚴峻考驗,如腐敗滋生蔓延、黨內分裂困擾、反對力量挑戰、民眾審美疲勞等,這些都屬於執政考驗中大概率的挑戰。世界歷史上一些著名的長期執政政黨喪失或一度喪失執政地位都與這些挑戰有關,如蘇聯共產黨、日本自民黨、印度國民大會黨、墨西哥革命制度黨、突尼斯憲政民主聯盟、埃及民族民主黨等。除了上述大概率的挑戰,長期執政政黨還可能面臨以下兩方面重大挑戰。

一方面,執政績效越顯著,經濟社會發展越迅速,民眾利益分化就越加劇,這必然對長期執政政黨的政治代表性帶來重大挑戰。實踐中,隨著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不斷提高,民眾在滿足了溫飽、安全等基本需求後,會逐漸在政治認同和政治參與方面提出更多要求。特別是市場經濟發展必然帶來社會利益的分化,導致不同利益群體自覺不自覺地試圖在體制內外表達利益訴求、尋求政治代表。如果這一趨勢不斷髮展,勢必對一些長期執政政黨帶來極大挑戰。

另一方面,執政時間越長,經濟基礎變革越劇烈,意識形態方面面臨的挑戰也就越嚴峻。意識形態是廣義的政治思想,是建立在特定經濟基礎之上的政治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基礎的劇烈變革必然要求意識形態與時俱進,這是執政黨的重要治國理政能力。喪失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權和話語權,是一些政黨喪失執政地位的重要原因。

雖然各個執政黨都面臨執政考驗,但像中國共產黨這樣明確提出要應對執政考驗的卻很少。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提出“要深刻認識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的長期性和複雜性”,強調“腐敗是我們黨面臨的最大威脅”“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堅決防止黨內形成利益集團”“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決反對一切削弱、歪曲、否定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言行”;“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等等。這些都是對執政考驗的清醒認識和有效應對。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從應對執政考驗的角度看,這意味著面對市場經濟條件下不斷分化的社會利益現狀,我們黨將更加自覺地平衡好社會各階層、各不同利益群體的訴求,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而且,我們黨不僅致力於滿足人民群眾在物質文化生活方面的更高要求,還致力於滿足人民群眾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日益增長的要求,從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更為重要的是,當前全黨全社會正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新思想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重大時代課題,有利於統一全黨和全國人民的思想,有利於我們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從而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鞏固黨的執政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