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台 “高山流水遇知音”

古琴台 “高山流水遇知音”

古琴台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于汉阳龟山西麓,月湖东畔,是为纪念俞伯牙弹琴遇知音钟子期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相传,古时有位名叫俞伯牙的琴师曾在此弹琴,抒发情怀,樵夫钟子期听懂其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二人遂结为知己。后来,钟子期病故,俞伯牙悲痛不已,在友人墓前将琴摔碎,从此不再弹琴。“知音”典故由此而来。古琴台是后人为纪念这一对挚友而建。

古琴台 “高山流水遇知音”

古琴台始建于北宋,后屡毁屡建。现在的古琴台建筑群占地15亩,规模不大,布局精巧,并保留了当年古建筑的风格。为武汉三大古名胜之一。主要建筑协以庭院、林园、花坛、茶室、层次分明。院内回廊依势而折,虚实开闭,移步换景,互相映衬。修建者充分利用地势地形,还充分运用了中国园林设计中巧于“借景”的手法,把龟山月湖山水巧妙借了过来,构成一个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

古琴台 “高山流水遇知音”

到古琴台游览,进大门,过小院,出茶院右门,迎门是置于黄瓦红柱内的清道光皇帝御书“印心石屋”照壁。照壁东侧有一小门,门额“琴台”二字,出自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之手。进门后为曲廊、廊壁立有历代石刻和重修琴台碑记。再往前便是琴堂,又名友谊堂,堂前庭院中汉白玉筑成的方形石台,便是象征伯牙弹琴的琴台。

古琴台 “高山流水遇知音”

☆印心石屋:为清道光皇帝御书“印心石屋”照壁。

古琴台 “高山流水遇知音”

☆伯牙台:琴台庭院中间的汉白玉石台,上刻有“琴台”二字和“伯牙抚琴图”。图周为石栏,上刻有“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浮雕图,为清代遗物。

古琴台 “高山流水遇知音”

☆知音雕塑:位于琴台一侧空地上的一大型雕塑,余伯牙拱手向钟子期致意,表现他遇到知音的欣喜之情。雕像背景为波光粼粼的月湖,湖畔林木葱葱,是游人留影的最佳景点。

古琴台;对外开放时间:8:00--17:00;游览

所需时间:1小时以内 电话:027—84834187

古琴台 “高山流水遇知音”

古琴台的故事

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来到楚国的伯牙欣赏着楚国的山河美景,当伯牙来到楚国汉阳江口,遇到了风浪,于是伯牙乘坐的小舟就停泊在山脚下,当风浪平静下来,周边的美景瞬间令伯牙陶醉,伯牙琴兴大发,他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的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当伯牙完全陶醉的时候,猛然看到岸边有个人一动不动的站着,伯牙不小心将琴弦拨断了。这个人就是钟子期,钟子期于是解释道,听到先生的琴声很美妙,于是不自觉的站了起来。伯牙于是问道既然你懂琴声,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钟子期答道“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伯牙很高兴于是请他到舟上交谈,伯牙感觉到这就是他要找的知音,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就是没等到钟子期,第二天,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伯牙的琴声。听了老人的话,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伯牙绝弦,只因世上再无知音,这样的友情值得我们称赞,放眼现在还会有这样的友谊吗?朋友很多,但总感觉很孤单,真正懂你的又有几个?

古琴台 “高山流水遇知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