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向天再借50年:她把妈妈的头冷冻在了大洋彼岸

再有来时,与君醉一场,不诉离殇!


——题记

2017年8月14日,《科技日报》报道了中国首例本土人体冷冻于今年5月完成,展文莲成为首个在中国本土冷冻遗体并等待复活的实验者的新闻。消息一出,众说纷纭,其涉及的科学、伦理问题成为时下最热的槽点。

展文莲不是首例冷冻遗体的中国人。

早在 2015年9月,重庆出版社编辑、雨果奖获奖小说《三体》的编审之一、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杜虹就已做出先锋之举:已于2015年5月30日因癌症去世的她,将头部冷冻在了美国Alcor机构,以期在人类攻克癌症难题之际,通过技术“复活”。正是杜虹在国内首创的举动,让带有科幻色彩的“人体冷冻”,走入公众视野。

和杜虹不同的是,展文莲在去世之前,已经神智不清,表达能力受限,冷冻遗体是她的丈夫桂军民为她做出的选择。对于桂军民来说,他希望借此举能让他和自小青梅竹马的妻子,只是一场“生离”,而不是死别。

而冷冻遗体,对杜虹来说,则是她生前,很清醒的自我选择。作为杜虹的女儿张思遥,她也一度成为了成全母亲心愿的、备受关注和争议的冷冻遗体家属第一人。但她关注的却是,

每过一年,她就离见到妈妈近一点。现在,离张思遥见到母亲杜虹,还有48年。

以下内容,是根据张思遥在2015年9月接受知音杂志独家专访时的内容整理而成。今天,我们推送这篇文章,是为了向勇于和未来较量的人们致敬!

知性优雅的杜虹

张思遥出生在1987年的重庆,小名兔兔。

妈妈杜虹曾是知青,当过中学老师,

1982年调入重庆出版社,做了编辑。

有才,有颜,有事业。

张思遥的爸爸是个自由作家,

才华横溢,却家暴频频。

向天再借50年:她把妈妈的头冷冻在了大洋彼岸

黄色衣服的是小时候的兔兔

四岁时,兔兔的父母离婚了,

她的爸爸再也没有出现过。

杜虹教会了女儿独立,坚韧,绝不依赖他人。

8岁,兔兔独自去菜场买菜,

10岁可以扛着十几斤大米回家。

犯了错,杜虹可以把她揍到邻居来敲门抗议。

向天再借50年:她把妈妈的头冷冻在了大洋彼岸

杜虹年轻时的样子

为母则刚,杜虹开朗健康,无坚不摧,

创作也很顺利。

她出版了系列儿童作品,

多篇儿童诗入选了小学语文教材。

向天再借50年:她把妈妈的头冷冻在了大洋彼岸

1998年,兔兔的外公出轨,和外婆离婚。

外婆脑梗塞,大病不断,

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是杜虹。

她跟女儿说:这就是人生。

但没有什么是我解决不了的。

向天再借50年:她把妈妈的头冷冻在了大洋彼岸

郁金香丛中的、乐观的杜虹

这时,一个杜虹心仪的外籍华人出现了。

对方希望杜虹去美国生活,

母亲不适应,杜虹没有答应。

从此,杜虹只有母亲和女儿。

她给兔兔找了个伴儿,

认养了八岁的孤儿巧玉。

向天再借50年:她把妈妈的头冷冻在了大洋彼岸

兔兔母女仨

2006年,兔兔考入中央戏剧学院编导专业。

随即,在杜虹的见证下,

兔兔遇见了相伴一生的人。

向天再借50年:她把妈妈的头冷冻在了大洋彼岸

兔兔和先生

很快,兔兔和对方结婚了。

2013年初,外婆因晚期鼻咽癌去世了。

兔兔把杜虹接到北京,给她买东西,

带她看演出,带她出去旅游。

一点一点弥补岁月带给她的缺憾。

向天再借50年:她把妈妈的头冷冻在了大洋彼岸

母女仨

2014年10月,杜虹查出了胰腺癌晚期,

已经没有手术的意义了,

只能选择tomo刀自费放疗。

为了给母亲更好的照顾,

兔兔和先生放弃了自己的工作。

向天再借50年:她把妈妈的头冷冻在了大洋彼岸

兔兔和妈妈

杜虹因为要少吃多餐,一天有五顿。

兔兔负责做,她的先生则负责送。

那是一段和生命赛跑的日子,

苦,但兔兔坚信:母亲不会走。

然而,2015年3月底,

杜虹的病情突然恶化,

癌细胞扩散到了骨骼、肺还有腹膜。

向天再借50年:她把妈妈的头冷冻在了大洋彼岸

兔兔给妈妈做的营养餐

4月,杜虹开始剧痛。

5月,一天八支吗啡也止不住她的痛。

黑暗漫漫,看不到尽头。

杜虹疼成那样,却还拼命向女儿笑:

“兔兔,没事啊,兔兔,

不哭啊,妈妈能忍得住。”

向天再借50年:她把妈妈的头冷冻在了大洋彼岸

杜虹在病房

2015年5月中旬的一天,

兔兔哭着对杜虹说:“妈,我们一起去死吧。

死了就不疼了。”

兔兔什么都可以承受,

但她不能忍受一向笑对人生的母亲,

承受生命最后的剧痛。

杜虹吃力地摇着头说:

不,不到最后一刻,我绝不放弃。

我想尽可能多一天看到你。

向天再借50年:她把妈妈的头冷冻在了大洋彼岸

母女仨

兔兔泪如雨下,那一刻,她读懂了母亲。

无论多苦多难,妈妈都用微笑咽下,

再转换成太阳一样的暖光,照亮我的生活。

这是直到妈妈生命尽头,

兔兔才读懂的爱,学会的、独有的坚强。

向天再借50年:她把妈妈的头冷冻在了大洋彼岸

学会明媚,学会阳光,像妈妈一样

那几天,杜虹和女儿在新闻上看到,

泰国有个女孩因病去世后,

父母将其冷冻的消息。

杜虹萌生了同样的念头。

兔兔毫不犹豫,她要予以成全。

尽管兔兔知道,未来会怎样,谁也说不清楚。

但是,她愿意用这样一种方式,

给她和妈妈以憧憬和希望。

天涯路远,她愿意为了母亲赌一回,

向天,再借几十年!

向天再借50年:她把妈妈的头冷冻在了大洋彼岸

桃之夭夭

兔兔的先生联系了几个美国类似机构,

最后敲定在目前规模最大的洛杉矶的Alcor。

他们已冻了140例病人,

因头部冷冻技术比全身更成熟,

他们选择了前者,买房筹集了所需的75万元。

向天再借50年:她把妈妈的头冷冻在了大洋彼岸

此前,杜虹在捐书仪式上

在兔兔的先生和Alcor还在沟通方案时,

杜虹的病情急剧恶化,她的身体情况,

很可能等不到美国医生赶过来。

“妈妈,我们再等一等好不好?”

“好的,我等着。”

杜虹奇迹般地闯过了最难一关,

等来了冷冻方案的最终敲定。

向天再借50年:她把妈妈的头冷冻在了大洋彼岸

兔兔和妈妈

是的,杜虹不想死,

哪怕癌痛撕裂着她的每一寸肌肤,

她还是想活着,等来希望。

她太热爱活着的每一个日子,

无比认真,拼命努力。

她要尽可能多看女儿一眼,

拼到最后一秒,

这也是她教会女儿的,未来的路。

未来,从未如此可信。

兔兔愿意用最不可思议的方式帮母亲实现。

向天再借50年:她把妈妈的头冷冻在了大洋彼岸

兔兔和妈妈的大头照

5月30日,杜虹进入了弥留之际,

她始终都很清醒。

知道美国专家就在病房外待命,

她拉着女儿的手,贪婪地看着她,

似乎要把女儿兔兔刻进脑子里。

向天再借50年:她把妈妈的头冷冻在了大洋彼岸

灼灼其华

兔兔强忍泪水,微笑着说:“妈妈,好好的,睡一觉。等你醒来,

我就很老了,你得照顾我啊。”

杜虹一直内疚于她生病拖累了女儿女婿,

她高兴地答应着:“好啊好啊!

你一定要好好的,一定要等我回来啊!”

兔兔痛哭失声:“我会好好的,过好每一天,

就当你出了趟远差。

杜虹泪流满面,她伸出胳膊:

我再抱抱我的兔兔,

下一次,要很久很久以后了。

半个小时后,杜虹微笑着闭上了双眼。

向天再借50年:她把妈妈的头冷冻在了大洋彼岸

绝代风华

随后,Alcor的工作人员开始介入,

完成灌注手术后,杜虹被运往美国。

沉睡在遥远的美国西部大地、

零下一百多度的低温里。

杜虹的容颜将冰封在61岁,

50年后,如果杜虹“复活”,

再见面时,兔兔78岁,比母亲“年长”17岁。

50年,

这是科学家们给出的最短时间的预言。

或许时间会更长,

预言还可能落空,实验可能失败。

但总有希望。

向天再借50年:她把妈妈的头冷冻在了大洋彼岸

杜虹举的追思会与作品

哪怕希望再渺茫,

哪怕兔兔到时已白发苍苍,比母亲还要苍老。

但为了完成妈妈再见女儿的心愿

兔兔

等到地老天荒!

这是一个女儿的誓言,

她告诉自己

她也会努力活好,像妈妈一样努力,

她会活得比妈妈还要美好,

哪怕老掉了牙齿,她也要优雅地见妈妈。

这是属于母女之间的承诺。

见面前,她会按照妈妈的希望,

活出妈妈有的强韧,和妈妈没有的幸福。

妈妈,我们未来见。

向天再借50年:她把妈妈的头冷冻在了大洋彼岸

链接:相关冷冻过程及原理

杜虹平静地离开了人世后,两名美国医生第一时间向杜虹体内注射了抗凝剂、抗菌药物、抗血栓药物,防止血液凝固,并用特制设备按压心脏,保证血液继续循环。

随后,杜虹的遗体被放入装有冰块的木质棺材中,迅速转移到手术地点,耗时约1小时。接下来是灌流,由于人体细胞中含有大量水分,冰冻过程中水分凝固会形成冰晶,极易刺破细胞,造成巨大伤害,所以冰冻技术的要点是使用冰点更低、不容易结晶的保护液代替水分,达到脱水的效果。

向天再借50年:她把妈妈的头冷冻在了大洋彼岸

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总部

(简称Alcor)

美国医生首先用稀释过的保护液,逐步替换遗体中残留的血液。随后,使用仪器打开遗体颈部的总动脉和总静脉,形成一个液体输入的回路,输入保护液,随后开始重头戏——替换头部残留的血液。

替换过程比较漫长,医生会逐步加大保护液的浓度,从动脉输进头部。当人体内保护液浓度达到遗体保存要求后,继续监测静脉输出液体中保护液的浓度,当输出液体的保护液浓度与输入浓度一致时,表示头部水分已完全被替代。灌流超过4个小时,整个过程需要在冰冻低温接近0摄氏度的情况下完成。此后需要将遗体进一步降温。工作人员使用-60℃的干冰对遗体逐步降温,最终将遗体保存在一个-40℃左右的冰棺当中。至此,遗体冰冻的初步流程完成。

接下来,杜虹的遗体头部将被分离保存在-196℃的液氮环境特殊容器中。

向天再借50年:她把妈妈的头冷冻在了大洋彼岸

(此图来自于网络)

在此后的漫长岁月中,工作人员将按期添加液氮,保证杜虹的头部长期保存。按Alcor科学家的乐观估计,50年后的科学技术也许就能让杜虹解冻头部、再造身体,也就是——复活。

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贾旺说,在目前的医学技术支持下,神经被低温冷冻50年,复苏的可能性是有的。

不过,冻存的神经组织即使恢复了活性,能否移植到另外一个身体上,并产生新的生命,还要跨过脊髓链接,中枢神经再生等多重艰巨的挑战。

(以上链接资料来源于2015年09月18日的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知音女神经,是知音传媒集团12位从事专业采访、情感写作的记者和编辑,精心打造的高端女性平台。我们歌颂励志和美好,赞扬所有思想独立和灵魂优雅的女性。我们,只取悦女神!欢迎关注“知音女神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