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搞艺术,为什么梵高很穷而毕加索成了大富豪?

欢迎一起探讨。


福尔摩李斯

梵高生于1853年,毕加索生于1881年,其实两个人出生的时候家境都很好。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梵高的家族在荷兰是赫赫有名的大家族,除了梵高的父亲是身份地位很高的牧师,他的叔叔有的经营着欧洲前三大之一的画廊,有的是荷兰的海军著名军官。而毕加索的家境也很不错,他的父亲是也是一位画家,而且还是市立博物馆的馆长。虽然出身差不多,但两个人的人生遭遇却是截然不同。

再看毕加索,从小就在父亲的教导下开始了绘画,

毕加索到13岁时,绘画水平已经达到了非常专业甚至超越一般画家的水平。毕加索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我很小的时候就可以画得很专业了,而我毕生都在追求像孩子一样绘画。

毕加索10几岁就可以画成这个水平了。因此他很受各种上流社会艺术赞助者,包括宫廷的欣赏。而在随后的艺术生涯中,毕加索都在探索一种理念,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最终成就了他著名的立体派抽象风格。

所以说,毕加索一生艺术品销量都很好。毕加索同样也非常的高产,从油画到雕塑,陶罐,他将自己运营成了一个很成功的品牌,自然就很有钱(当然人家也是真的很有才)。

朋友方面,梵高的时代是后印象派的时代,那一派的艺术家都很穷,高更,塞尚(虽然按理讲塞尚是个富二代,但是喜欢和穷画家一起混)都很穷。但是毕加索的朋友呢?达利,马蒂斯,甚至香奈儿,还有齐白石(毕加索非常崇拜齐白石,还曾两次来中国拜访),都是在有生之年就很成功的艺术家。所以人生际遇是非常不同的。


时尚To艺术

既有时代的原因,也有个人的原因,当然更多的是命运使然。

虽说梵高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对后世影响深远。然而在当时他的风格并不被社会主流所接受,他的审美是超前的,没多少达官贵人为他的画买账。事实上,他生前创作九百多副作品,然而只卖过一幅画。再加上他性格乖张孤僻,与家庭闹翻,所以生前一直穷困潦倒。不过,时代所限,就算是毕加索,如果他处在梵高所处的时代,情况恐怕也不容乐观。(毕竟即便是现代也有一大堆人get不到他的画美在哪里233)

像梵高这样死后才被人发掘价值的还有很多,实在是令人惋惜。

而毕加索所处的时代大不相同,他强烈的个人风格也更容易被人所接受,而且他不拘一格,艺术形式多变,年纪轻轻便声名鹊起。并且这位“畅销画家”对自己的画也十分看重。他有过因为后悔,把自己送给朋友的画要回来卖走的趣事。

艺术家都有着特殊的精神世界,他们从事艺术创作肯定不止于赚钱,更多的是出于对艺术的追求,所以我们这些外行人当然也不能单单着眼于谁贫谁富,他们两位都是艺术史上伟大的画家。


蚕马叶子

因为毕加索是商人,懂得销售。梵高只是做画,不懂销售。最后,毕加索去世的时候是亿万富翁,而梵高负债累累的去世。因为销售是通往梦想的唯一途径。销售等于收入。



拥有资源不会成功,善用资源才会成功。梵高虽拥有好的作品,但是他不会销售,转换不成金钱,只能穷困潦倒。毕加索有好的作品,他能把它销售出去,转换成财富,所以才能成为亿万富翁。产品堆在仓库里,卖不出去,只能成废品。卖出去,才能成财富。





世界上顶尖的成功人士,每一天都在做销售。像马云每一天都在做演讲,销售公司、产品、梦想。还有柳传志、张瑞敏、比尔盖茨、王健林等成功人士都在销售公司、梦想、自己,以获取更多的财富、机会。



思维创富

梵高属于死后成名的典型,他很多画在他死后被博物馆收藏,拍出天价,他是属于生前寂寞,死后绚烂的典型。也可以说梵高,为艺术献祭了整个生命。毕加索生前就被艺术圈捧得很高,依靠杰出的绘画才能和自我包装能力赚了很多钱,在生前就过得非常滋润,让艺术家成为令社会尊重的人,一个实打实的成功人士。

同是艺术家,为什么两人的区别这么大呢?安迪·沃霍尔有句话说的尽管露骨,但对有志于进军艺术品市场的艺术家非常有借鉴意义: 好生意就是最棒的艺术。艺术家如果没有正当职业,又把搞艺术纯粹当个人兴趣,那他个人将面临很窘迫的经济状况,靠亲友接济的日子肯定也不好过。梵高的画,生前只卖出一幅,和他个人清高孤僻,不善于自我营销有很大的关系。梵高只是默默地像圣徒一样画画,并没有融入当时的艺术圈,也就无法积攒人气,有名才有利,这是很现实的问题。毕加索擅长社交,并会讲故事,每一幅画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包装,这些在艺术品经纪人、收藏家看来,都会为作品增值。同时,毕加索还不排斥结交名流,为商品做设计,做工艺品,搞雕塑,他是全面开花的一类艺术家,并不排斥商业,所以他在当时很吃的开。

还有一个为大家忽略的因素,梵高是成年之后自学绘画,梵高的成名,更多的在于他的悲壮而虔诚的一生,在其故事的文学性和传奇性。毕加索很小的时候跟着父亲学画,经过专业的、系统的美术训练。当时的人难免觉得梵高不专业也是可能的。梵高之伟大,在其主观心性的执着,并不是开创绘画技法的人,而毕加索则以立体主义绘画闻名世界,是开风气之先的大师。


兰阇图片故事

梵高是善良的、孤独的、单纯的、简单的,内心有着美好的愿望,却因为有着无法与外界调和的孤独感及敏感的情绪,因之很难和大众融合在一起。从梵高在巴黎的表现,从他与高更的关系,就能看出这一点。而毕加索是一个注重利益的人,他思想开拓,交际很广,且会运作。网上有一段说辞说他经常与一位作家神秘交谈,策划怎样炒作、怎样出名,以获得利益的满足。而且梵高和毕加索所生活的时代也不相同,梵高生活的十九世纪与毕加索生活的二十世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物质相对匮乏,一个物质相对丰富。因之获取物质与金钱的路径自是差别很大。

所以,在梵高的生命中,他只要能有少量的金钱,维持自己基本的生活,并能画画就很满足。所以你看梵高每次接到他弟弟提奥的微薄赞助,就显出非常开心满足的样子。而毕加索不同,他是一个利益至上的人,会运作,会炒作,从他花钱收藏不同人的画,从他在不同的场合中演讲,从他以不同的艺术形式来展现自己,表现自己,你就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差别。还有毕加索的父亲从小对他就有严格要求,而梵高是半路出家。所以他们的根基差距也就很大,在人脉关系的积累与培养上,自是没有可比性。

并且,毕加索是一个犹太人,犹太人本就比其他所有种族的人富有智慧,而且生意头脑极佳。所以现在世界上几乎一半的富翁,据说都是犹太人。还有,毕加索在法国加入法国共产党,这说明他对生命的认知有着革命的成份,而这种成份本有着一种功利的恶理念在里面,所以,毕加索以利益至上来实现自己的艺术抱负,和梵高单纯的艺术心态,自是有着质的区别。

所以,同样搞艺术,梵高很穷,毕加索很富有。


昊愚堂夜画

梵高穷困潦倒,但梵高家族其实很有钱

割掉耳朵的文森特·梵高

中外大众对荷兰著名画家文森特·梵高有着极深的刻板印象,大概有三:无人赏识的天才、精神病人、穷困潦倒之徒。前两点且不论,穷苦潦倒,这其实是文森特·梵高不善于管理自己的生活——用中国人的话说就是不会过日子。我们知道,文森特·梵高一直靠做画商的弟弟提奥·梵高接济、支持,每个月给他汇的钱大约有200法郎。在当时的法国,很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也不到这个数,而且这还是得养一家子的工资,至少相当于现在中国人月薪一万的水准吧。

星空

除此外,梵高家族,在家乡也是响当当的望族。

文森特的祖父以及他的父亲,都是当地的牧师。在当时的西方社会,牧师可是很有社会地位的。伯父叔父们就更厉害了。

“UncleHein”海因伯伯(HendrickVincentvanGogh 1814—1877)在鹿特丹开画廊,后来迁到布鲁塞尔。

“UncleJan”约翰伯伯(JohannesvanGogh 1817.8.19—1885)一位海军司令,生活在阿姆斯特丹。1877年,梵高曾在这位叔叔家里生活过一段时间。

“UncleCor”科尔叔叔(CornelisMarinnsvanGogh 1824—1908)也是一位画商。梵高和提奥经常称他为C.M。

“UncleCent”文森特伯伯(VincentvanGogh 1820—1888)是位大画商。小时候因为身体不好,没能上大学。他最初在海牙卖绘画材料,他是一个很有才华而且精明的人。在几年间内,他的画廊就成为全欧洲著名的画廊,而后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画廊订立了合股合同。文森特与提奥最初都在这位叔叔的店里工作过。

只不过,尽管家族很牛逼,但家族成员大多都不怎么待见文森特,除了弟弟提奥外,也没见其他家族成员支持他的事业。在彼时更多的人眼里,文森特就是个人生失败的疯子,二十七岁才开始画画,没人能相信他会有什么成就。


化成大明

梵高创作绘画的目的和毕加索是不同的,这和梵高的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关系。童年的苦难,青年的执着,一生的孤独,造就了梵高独特人生方向,他的绘画作品更多的是孤独的情感宣泄的方式,是梵高与这个世界的对话方式,一生只因亲人而买过一幅画的梵高,他的每一幅画作都是个人展现情感的途径和方式,是他的亲人、情人、爱人,他不愿用金钱去衡量自己作品的价值,这是梵高的人生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