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名将周勃周亚夫父子为何没得好报?

向纾孜

周勃为刘邦同乡,从刘邦于沛县举兵反秦,前后征战三十余年。

先是灭秦,后又平定三秦,再是打败项羽,助刘邦夺得天下,多有战功。汉王朝建立后,周勃又随从刘邦剿灭反叛的诸侯王,有燕王臧荼、韩王信、代国陈豨,战绩显著,官拜太尉,封绛侯。

刘邦死后,他历事惠帝、吕后二朝。吕后去世后,诸吕专权,刘氏危在旦夕。他与丞相陈平合谋,诛平诸吕,迎立汉文帝,保住了刘氏江山。文帝时,官拜丞相,受赏五千金,食邑万户。周勃可谓功高盖世,位极人臣,是刘汉王朝的大功臣。

然而,他亲身经历了汉初刘邦滥杀功臣诸王的血腥场景后,深恐功高盖主将祸及自身,不久便辞相归印,回封地绛县(今山西侯马市东)养老。由于面对过太多的杀戮,绛侯已是心存畏惧,家居见客也时常要陈兵列甲。每当郡守、郡尉等官员下来巡视,周勃更是穿上戎装,令家丁手握武器来接见他们,于是好事者上书告周勃想要谋反。

文帝命廷尉审理此案,将绛侯逮捕入狱。面对狱吏的折辱,周勃不知所措,只有送千金以贿赂,狱吏这才指点迷津,让周勃求救于公主与太后。周勃便以重礼买通薄太后的弟弟薄昭,薄昭为此向薄太后说情。一天,文帝上朝,薄太后对文帝说:“想那绛侯在诛灭诸吕时,曾掌管皇帝印玺,统领精锐的北军,他不在那时造反,如今养老居一县,反而会造反吗?”一句话点醒了文帝。周勃这才得以出狱,恢复了爵位与食邑。

周勃死于文帝之一年,初长子周胜袭绛侯,后因故被削夺爵位。文帝选周勃的儿子周亚夫,封为条侯,接续绛侯之后。

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立了大功,升任丞相,却因为“见死不救”而得罪梁王刘武。梁王时常在景帝面前说条侯坏话。

周亚夫又多次抵触景帝的旨意,如景帝要废黜太子刘荣,改立宠妃王夫人之子刘彻(即日后的汉武帝),条侯却认为不应轻易更换储君。

再如窦太后提出要封王皇后(即王夫人)的兄长王信为侯,以赏外戚。景帝找周亚夫商议,亚夫搬出高祖“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的盟约,景帝只得作罢,这样亚夫又得罪了窦太后。

不久,匈奴王唯、徐卢等五人归降,景帝想封他们爵位以鼓励后来者。但条侯认为若封赏背叛主人的臣子,又如何来指责失节的人呢?景帝不以为然,开始疏远周亚夫,并封徐卢等人为侯。

周亚夫于是称病不上朝,最后因病免去其丞相之职。景帝目送亚夫离开的背影,喃喃地说:“这心中不满的人,不能做少主的臣子。”

几年后,儿子为亚夫买了一批皇家仪仗使用的盔甲盾牌,共五百套,以用作陪葬。家中佣工由于不满所给报酬,便告发他家盗买皇家器物,并说是准备作乱,事情牵连周亚夫。景帝将案子交给廷尉审理,有关官吏按诉状责问周亚夫,周亚夫竟一言不发。廷尉将此事汇报给景帝,景帝说了句“我不用也。”言外之意是你们尽管审,这人我不会再用了。随后周亚夫就被关进监狱,廷尉审问道:“你想造反吗?”亚夫回答:“我买的是陪葬品,为什么问造反呢?”狱吏说:“你即使不想在地上造反,也想要在地下造反吧。”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于是主审官逼供,狱吏虐待,无以复加。

条侯原本被捕时就想自杀,但被夫人劝止,此时见法官狱吏如此诬赖逼供,便绝食抗议,以表清白,五天以后竟吐血而死。

周亚夫一生忠于汉王朝,对于汉景帝更是辅佐有力,但他的耿直得罪了皇帝、皇后、太后、梁王等一批皇族,将自己陷于危境之中而不知。以致忠臣的一次小小的犯错,便得到了被诬谋反入狱的回报。


古道犀风

汉朝名将周勃、周亚夫父子尽管都被封侯,但因为性格上的缺陷,父子俩均以悲剧形式告别了人生。

1、周勃:从草根到封侯

周勃年轻时靠编织“蚕箔”为生,因为会吹乐器,常在一些乡亲的黑白事上吹箫、奏挽歌。另外,周勃身材高大,有力气,能拉起硬弓。

刘邦起事后周勃以侍从官身份跟随,立下战功,获封五大夫。随后,在多次攻城战中,总是第一个杀上城头,跟随刘邦打到咸阳,为灭秦立下汗马功劳。刘邦被封汉王后,周勃也获封威武侯,跟随刘邦进驻汉中,以将军身份平定三秦,在秦地获得封地。再后来,一路平定天下,灭项羽,胜仗无数,上等功拿到手软。西汉立国后,获封绛侯。

周勃的军旅生涯没有随西汉立国而结束,他以将军身份随从刘邦征讨韩王信,与胡人作战,降服太原郡六城,攻下楼烦三座城,因战功最多被晋升为太尉。在陈豨、卢绾叛乱中,又以相国身份参与平叛,一时风光无二,樊哙也只能屈居其下。

周勃在刘邦死后、吕氏专权时担任太尉,吕后死后与陈平谋划诛灭吕氏家族。汉文帝即位后被任命为右丞相,人生也达到顶峰,真正的是:人一之下,万人之上。

2、回封地养老,随时担心被杀

周勃当上右丞相不久,有人劝他:“你诛灭吕氏,拥立天子,声名威震天下。受到丰厚赏赐,身处尊位,如此被宠幸并不能长久,要小心灾祸降临。”

周勃闻言恐惧,请求辞去丞相,汉文帝答应了他。1年后丞相陈平去世,汉文帝重新启用周勃为丞相。不到1年,被免职并命令去封地养老。

史载:回到封地后,每当地方官员巡视,周勃担心被杀,就披挂铠甲,命家人手持武器接待这些官员。

3、1000金换来救命5个字

成惊弓之鸟的周勃很快惹麻烦了,有人上书称周勃要谋反,汉文帝看到奏书后让廷尉处理,京城长安的刑狱官就把周勃逮捕审问。

周勃嘴不是一般的笨拙,用现代人的话是“三杠子砸不出一个屁”,老实忠厚。不喜爱文辞学问,后人评价他“厚重少文”,见到儒生、能说会道的游士就要求他们:有啥事赶快说!意思是,没事就别唠了。

面对刑狱官,本来嘴笨的周勃更不会说话了。狱吏就欺凌侮辱他,周勃只好拿出1000金送给狱吏,狱吏才在木简背后写了5个字——以公主为证。意思是可以让公主作证你不是谋反。公主指汉文帝女儿,周勃长子娶了她为妻。

4、感叹:最尊贵的是监狱小官

请求了公主后,周勃又把所受赏赐送给薄太后之弟薄昭。在定案时,薄昭向薄太后说情,薄太后是汉文帝生母。于是,汉文帝在朝见薄太后时,薄太后抓起头巾向汉文帝扔去,“过去周勃带着皇帝印玺领兵,那时候不反,现在养老住在小县城里,倒要叛乱?”

此前,汉文帝已看到周勃供词,知道他并不是谋反,就谢罪:“狱吏刚好查清,马上要放他了。”就赦免周勃,恢复了爵位和封地。周勃无罪出狱后说:我当年率百万大军,直到现在才知道,将军没有什么了不起,狱吏才最尊贵!

5、周亚夫:纵纹入口,被预言会饿死

周勃死后,其长子继承爵位,6年后因与公主感情不和,又杀了人,被废除封地。1年后,汉文帝把周勃次子周亚夫封为“条侯”,等于接续了周勃的爵位。

周亚夫之前做河内郡守,有个叫许负的人为他看相,说:你3年后封侯,封侯8年任将军和丞相,位尊权重,没有一个大臣能和你比。再过9年,你会饿死。

周亚夫笑着说,我哥哥继承父亲爵位,即使他死了,他儿子会接替,我怎么会封侯?假设我能达到你说的富贵,怎么又会饿死?许负指着周亚夫嘴说:“你脸上有纵纹入口,这是会饿死的面相。”

6、细柳阅兵,令皇帝折服

汉文帝时匈奴入侵。汉文帝任命刘礼驻军霸上、任命徐厉驻军棘门、周亚夫驻军细柳。汉文帝亲自尉劳军队,到霸上、棘门时,一路奔驰入营,从将军到官兵都骑马迎送。最后到达细柳军营,营中官兵披甲持铠,弓弩张开,弓弦拉满。汉文帝前导车马来到后,不被准许入营。

前导车马说:“天子就要到了!”军门都尉说:“将军命令说‘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果真,汉文帝到了也不能入营。于是派使者手持符节下诏令:“我要入营慰劳军队。”周亚夫才传令打开营门。营门守官对汉文帝车马说:“将军令,军营不准纵马奔驰。”汉文帝只好拉紧马的缰绳缓慢行进。

进入营中,周亚夫手持武器拱手行礼:“佩甲将士不能跪拜,允许我以军礼参见。”汉文帝立刻面容庄重,靠在车马横木上向官兵致意。劳军仪式结束后汉文帝离开军营说:“这才是真正将军!我们在霸上和棘门看到的,简直是儿戏,他们的将军早晚会被袭击当俘虏。至于周亚夫,敌人怎么可能侵犯到他!”1个多月军情解除,周亚夫被授予中尉。

7、平七国之乱结仇梁王

汉文帝临死前告诫太子:“发生危急,周亚夫可担当领兵重任。”汉景帝即位后,就授予周亚夫车骑将军官职。汉景帝三年发生七国叛乱,周亚夫升为太尉,领兵平叛。他请示汉景帝:楚兵勇猛,很难取胜。我想把梁国放弃,让他们进攻,我再去断绝他们的粮道。汉景帝同意了这个作战方案。

此时叛军进攻梁国,梁国请求援救。周亚夫领兵不救,跑到昌邑,加固城墙不出击。梁国每天派人求救,周亚夫坚持不出。梁国只好上书汉景帝,汉景帝下诏命周亚夫出兵。但周亚夫不遵从诏令,仍不出兵,只派轻骑兵断绝了叛军粮道。最终,断了军粮的叛军被击败,吴王刘濞也被越人斩首。此战3个月,军中将领公认周亚夫作战方案是正确的。但梁王和周亚夫却为此结仇。

在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梁王。梁王叫刘武,是汉文帝的嫡生次子,和汉景帝是同母所生。七国之乱中抵御吴楚联军死守睢阳(今河南商丘),拱卫国都长安,窦太后对他极其宠爱,多次提议“兄终弟及”,意思是汉景帝死了,让刘武这个弟弟继位。

8、两次封侯事件,周亚夫得罪皇帝和太后

周亚夫战后升为丞相。但后来汉景帝要废栗太子,周亚夫极力反对,未劝阻成功。汉景帝就此疏远了他,梁王每次进京也常给窦太后说周亚夫坏话。有一天,窦太后说:“皇后的哥哥王信可以封侯了。”汉景帝就和周亚夫商议,周亚夫说,当初高皇帝(指刘邦)规定非刘氏不能封王、非有功之人不能封侯,谁不遵守天下人共同征伐。王信虽是皇后哥哥,但没有功,封他为侯违祖约。耿直的周亚夫由此把窦太后得罪了。

后来,匈奴王唯徐卢等人投降汉朝。汉景帝要封他们为侯,鼓励其他匈奴人向他们学。周亚夫说,这几个人背叛君主投降,陛下封他们为侯,“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那么,还怎么责备那些不守节操、投降事敌的臣子?汉景帝说:“丞相之意不采用。”并把唯徐卢等人全都封侯。见状,周亚夫称病不朝,在家中退养起来。汉景帝只好免去了他的丞相职务。

9、赐肉不给筷子,周亚夫发怒

周亚夫被免职后不久,汉景帝在皇宫召见他,赏赐了酒食。席上只放了一块肉,没有切碎,也没放筷子。周亚夫一看大为不满,转头叫宴席官“给我拿筷子来”。

汉景帝一看就笑着说:“此不足君所乎?”现在这样还不能满足您的需要吗?周亚夫闻听此言,连忙摘下帽子谢罪。

汉景帝起身时,周亚夫趁机快步走出皇宫。汉景帝目送他出去后说:“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这个人遇事就不满意,将来不能担任少主新君的大臣啊!

10、买殉葬兵器获罪,5天不吃饭饿死

此事不久,周亚夫的儿子给父亲买了500件殉葬用盔甲盾牌(这个当儿子的脑子进水了,你爹还好好的,没事瞎折腾)。雇来的搬运工都很累,但周亚夫儿子不给人家工钱。雇工们一怒之下告周亚夫儿子要谋反,最后追究到了周亚夫。

汉景帝把状告文书交给官吏,官吏按上面的内容责问,周亚夫拒不回答。汉景帝也怒了:“我不任用你了。”下令交给廷尉。廷尉问:“你要造反吗?”周亚夫说:“我买的都是殉葬用的,怎么会造反?”

此时的周亚夫未必知道当年父亲周勃的那句话:将军算什么,最尊贵的是监狱小官。因为此时的狱吏小官说了一句话:“君侯纵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你纵使不在地上造反,恐怕也是要地下造反吧!

史载:狱吏逮捕周亚夫时,他想自杀,被夫人制止。这时,他被关进监狱,5天不吃饭,绝食,吐血,身死。果然被当年的看相人说中:你会被饿死。


指动济南

说到西汉名将,首先不可否认其中最被人广泛所知的必是大将军---韩信。但在韩信耀眼的光环之下,西汉也不乏诸多名将,例如:周氏父子--周勃、周亚夫

这对父子都先后担任过西汉的太尉与丞相职位,也都封爵,最值得深思的是,他们父子二人都被诬陷谋反,含冤下狱,但结局大相径庭:周勃被查明真相而无罪释放,而周亚夫还没等到查明真相就因屈辱难忍以致绝食吐血身亡。

周勃

周勃

生年不详--公元前169年,西汉开国将领、汉高祖时太尉、汉文帝时宰相。于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随刘邦起兵反秦,以军功拜为将军,赐爵武威侯。在随刘邦由汉中进取关中时,击赵贲,败章平,围章邯,屡建战功。后受封绛侯,又因讨平韩信叛乱有功,升为太尉。刘邦死前曾预言: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汉文帝继位后,两度拜相。主要成就:西汉开国元勋,平定诸吕之乱。

早年随刘邦反秦

周勃,沛郡丰县人,是汉高祖刘邦的同乡。他出身贫苦,早年以编织养蚕的器具为生,经常为有丧事的人家做吹鼓手来维持生计,后来又做了拉强弓的勇士。但他自幼习武,弓马娴熟,孔武有力。

刘邦刚起兵之时,周勃以中涓的身份跟随他攻打胡陵,取下方与,之后攻打秦军。后被刘邦赐五大夫爵位。在楚军袭击章邯之时,周勃又立了下等功,接着平定魏地等。攻打啮桑,周勃最先登上城池;在东阿之下打败秦军,后夺取甄城;袭取宛朐,俘获了单父县令;在雍丘城下进击李由军队。

汉军攻打开封,周勃的军队先到城下的最多。刘邦自沛县起兵到返回赐县,共一年零两个月。楚怀王封沛公为安武侯,任命他为赐郡郡长。沛公拜周勃为虎贲令。后在蓝田击破秦军,到达咸阳,秦灭。

楚汉相争 封侯拜将

项羽到达咸阳,封刘邦为汉王,刘邦赐周勃为武威侯。周勃跟随刘邦进入汉中,刘邦拜之为将军。刘邦平定三秦,到达秦地后,把怀德赐给周勃作食邑。汉军攻打槐里、好畴时,周勃立上等功。汉军进击赵贲、内史保于咸阳,周勃又立上等功。

汉军北去攻打漆县;进击章平、姚印之军队;往西平定沂县;回军取下郧城、频阳;在废丘围攻章邯; 攻破西县县丞的军队;进击盗巴军队,打败敌军;攻打上邹;往东把守崤关;转过来进击项籍;攻打曲逆,周勃立上等功。回军把守敖仓,追击项羽。

项羽死后,汉军乘势平定楚地泗水和东海郡,共得二十二个县。后回军把守雒阳、梁阳。刘邦把钟离县赐给周勃和颖阴侯灌婴,作为他们共有的食邑。周勃以将军身份跟随刘邦讨伐反叛者燕王臧荼,在易县城下打败叛军。周勃率领士兵在驰道上阻击叛军,功劳最多。刘邦赐给周勃列侯的爵位,分剖信符,让其爵位世代相传,并把绛县八千一百八十户作为周勃的食邑,号称绛侯。

削平燕王叛乱

燕王反叛,周勃以相国身份取代樊哙率领军队,攻下蓟县,俘获燕王卢绾的大将抵、丞相偃、郡守陉、太尉弱、御史大夫施,屠灭浑都县;在上兰打败燕王卢绾的军队,又在沮阳再击破卢绾的军队。追赶叛军到达长城,平定上谷十二个县,右北平郡的十六个县,辽西、辽东二十九个县,渔阳郡的二十二个县。

周勃随从刘邦共俘获相国一人,丞相二人,将军和二千石的官吏各三人;另外他还打败两支军队,攻下三座城池,平定五个郡,七十九个县,俘获丞相、大将各一人。

平定诸吕之乱

周勃平定燕国叛乱之后就回军了,高祖刘邦已经去世,他以列侯身份侍奉汉惠帝刘盈。惠帝六年,任命周勃做太尉。十年后,吕后逝世。吕禄以赵王的身份担任汉朝上将军,吕产以吕王的身份担任汉朝相国,把持汉朝大权。周勃虽居太尉,不得进入军营之门;陈平虽是丞相,不能处理政务。之后周勃、陈平等秘密谋划,终于诛灭诸吕,拥立代王刘恒继位,是为汉文帝。

两度拜相

汉文帝刘恒即位后,任命周勃为右丞相,赐黄金五千斤,食邑万户。约一月后,有人劝周勃:您已诛灭诸吕,拥立代王为皇帝,威震天下,也得到了厚赏,居处尊位,已很受宠信,时间一长灾祸难免要降临您身上。周勃听后恐惧,也自感危险,遂向文帝请辞,归还相印。

一年多后,丞相陈平去世,汉文帝又任命周勃为丞相。但没过一年,汉文帝说:前日我诏令列侯,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封国去,有的人还没有动身,丞相您是我所器重的人,您率先到封国去吧。于是周勃被免去丞相职务,前往封国。

晚年被诬谋反 几乎丧命

回到封地一年多,每当河东郡守、郡尉巡行各县到达绛县,绛侯周勃自己畏惧被诛,经常身披铠甲,命令家人手持兵器来见郡守、郡尉。此后有人上书告发周勃想谋反,皇上就把这件事交给廷尉。廷尉又把此事交给长安处理,于是捕捉周勃治罪。

周勃恐惧,不知怎样答辩。狱吏侮辱他,周勃拿千两黄金送狱吏,狱吏就在牍板背面写上字示意他说:请公主作证。(公主,是汉文帝的女儿,周勃的长子胜之娶公主为妻,所以狱吏教周勃引用公主作证)。

后周勃给薄昭(薄太后的亲弟弟)赠送一些财务,在案件紧急关头的时候薄昭替他向薄太后进言,薄太后也认为周勃并没谋反。等到汉文帝临朝时,薄太后抓起头巾向文帝掷去,说道:绛侯身挂皇帝赐给的印玺,在北军率领军队,那时不反,如今身居一个小县,反倒要谋反!

汉文帝已看过周勃在狱中的供辞,于是向薄太后谢罪:刚刚已经查清楚了,马上就放他出狱。于是派使臣手持符节释放周勃,恢复其爵位和封邑。周勃回到封国后,于文帝十一年去世,谥号为武侯。

周亚夫

周亚夫

公元前199年--前143年,沛郡丰县人,西汉时期的军事家、丞相。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军事才华卓越,在吴楚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叛军,拯救汉室江山。后被冤下狱,闭食自尽。主要成就:驻军细柳,保卫长安;平定吴楚七国之乱。

继承爵位,驻军细柳,保卫长安

有一老妇人许负曾给周亚夫看相,曰:"君後三岁而侯。侯八岁为将相,持国秉,贵重矣,於人臣无两。"果然三年后,周亚夫的哥哥周胜之因杀人罪被剥夺侯爵之位。文帝念周勃对汉朝立下战功,下令推选周勃儿子中最好的来继承爵位。众人一致推举周勃的次子周亚夫,所以汉文帝后二年,袭父爵为绛侯。

公元前158年(汉文帝二十二年),匈奴进犯北部边境,汉文帝急忙调边将镇守防御。为护卫京师,汉文帝派三路军队到长安附近抵御守卫。宗正刘礼驻守在灞上,祝兹侯徐厉驻守在棘门,河内太守周亚夫则守卫细柳。

据《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文帝亲自慰劳军队,行至细柳却不能入营,待周亚夫传军令打开营门,文帝才得以进入。又因军营不准纵马奔驰,于是皇帝卫队只能牵马徐行。后汉文帝对此大为赞赏,夸其治军严明。一个月后,匈奴兵撤退。文帝命三路军队撤兵,升周亚夫为中尉,掌管京城兵权,负责京师警卫。

后汉文帝病重弥留之际,嘱咐太子刘启(即后来的汉景帝)说:以后关键时刻可以用周亚夫,他是可以放心使用的将军。汉文帝去世后,汉景帝即位后任命周亚夫为车骑将军。

平定七国之乱,安邦定国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三年),吴王刘濞(bì)联合楚王刘戊、胶西王刘卬等七国发动叛乱,打出“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汉景帝升周亚夫为太尉,领兵平叛。

此时叛乱军猛攻梁国,周亚夫没有直接救援,他向汉景帝提出作战计划:楚军一向剽悍,战斗力很强,如果正面决战,难以取胜。可先暂时放弃梁国,从背后断其粮道,然后伺机击溃叛军。汉景帝则同意了周亚夫的作战计划。

由于周亚夫兵行诡道,叛军最终因缺粮,只好退却,周亚夫趁机派精兵追击,取得胜利。叛军首领刘濞的人头也被越国人割下送来。经过三个月,叛乱很快被平定,但梁王却因周亚夫没有及时救援,和他结仇。周亚夫对七国之乱的平定,维护了西汉王朝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可谓居功至伟。

君臣疏远,猜忌横生

公元前152年(汉景帝五年),丞相陶青因病退职,景帝任命周亚夫为丞相。开始景帝对他很器重,有一次,汉景帝要废掉太子刘荣,刘荣乃栗姬所生,但周亚夫反对废太子,结果导致景帝对他开始疏远。还有和他有仇的梁王,每次到京城来,都在太后面前说周亚夫的坏话,对他很不利。

后来,又发生了两件事,导致了周亚夫被诬陷谋反进而绝食而亡的悲剧:

一:皇后兄长封侯之事

当时,窦太后想让景帝封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但景帝不愿,借口说窦太后的侄子在文帝在世之时也没有封侯。窦太后说则她的哥哥在世时没有封侯,虽然侄子后来封了侯,但总觉得对不起哥哥,所以劝景帝封王信为侯,景帝只好推脱说要和大臣商量。 在景帝和周亚夫商量时,周亚夫则援引刘邦之规,说非刘姓不能封王,没有功劳的不能封侯,如果封王信为侯,就是违背先祖,景帝听后也无话可说。

二:匈奴将军封侯之事

后来匈奴将军唯许卢等五人归顺汉朝,景帝非常高兴,想封他们为侯,以鼓励其它匈奴人归顺汉朝,但周亚夫反对:如果把这些背叛国家的人封侯,那以后如何处罚那些不守节的大臣呢?景帝听后很不高兴,说:丞相的话迂腐不可用!然后将那五人都封了侯。周亚夫托病辞职,景帝批准他的要求。

被诬谋反,悲剧而亡

同样讽刺的是,周亚夫与他父亲一样,晚年都被诬告谋反,只不过他没有其父那般幸运,汉文帝查清事实,其父无罪释放。而周亚夫遇上的不是汉文帝,而是汉景帝。最终周亚夫因无法忍受被诬谋反带来的屈辱,闭食抗议,不就吐血身亡。

周亚夫年事已高,其子偷偷购买五百甲盾,准备在他去世时发丧使用。但是当时,国家禁止个人买卖甲盾。周亚夫的儿子给佣工期限少,还不想早点给钱,于是心有怨气的佣工就告他谋反。事件发生后,景帝派人追查此事。负责调查的人询问周亚夫,周亚夫不知所为何事,也不知如何回答,负责此案的人以为他在赌气,便向景帝报告。

景帝很生气,将周亚夫交给廷尉审理。廷尉质问周亚夫为何谋反,周亚夫则说儿子买的都是丧葬品,怎么能是谋反呢?廷尉讽刺他:君侯纵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周亚夫受此屈辱,无法忍受,于是闭食抗议,五天后吐血身亡。

个人愚见:

纵观周氏父子两代---周勃:随刘邦反秦灭楚,开汉立国;平定诸吕之乱,皇权重回刘氏之手。周亚夫:驻军细柳,严于治军,护卫长安;平定七国之乱,维护统一安定。父之开汉立国,子为安邦定国,二人都为刘姓汉室江山立下不朽功勋,奈何结局竟如此相似,冠以谋反之名。

对忠诚良将而言,还有什么比谋反更严重的指责呢?有人说,由于其父子二人性格的缺陷与对政治的无知,导致悲剧一再上演。难道他们真的只能拜将,而不能封相吗?

读史明志,翻翻书,看点儿历史~


史诗杂谈

周勃的悲剧命运,从他灭诸吕,迎立代王刘恒开始就注定了。

根据汉高主功臣列表来看,周勃的战功仅次于曹参。

刘邦对周勃是非常看重的,称他安刘者。

果然周勃没有辜负刘邦的希望,带领众高帝时期大功臣,迎立代王。

此时的天下,萧何、张良、曹参都不在了。唯一的大功臣就是周勃!

为了巩固功臣集团的利益,周勃带头提出了迎立代王刘恒的计划。

而其原因,则让人可以琢磨。

其一、少帝和他的几个弟弟,都不是汉惠帝刘盈的亲生儿子,是吕后找来的狸猫,等他们长大了,我们就得死翘翘。(请思考,汉惠帝竟然一个儿子都没有?哪儿去了?汉惠帝活了23岁。这就是后世说的惠帝无子。

其二、不能迎立的人,首先说的是齐王刘襄,这是刘肥的儿子,也是诛诸吕的时候起兵的亲王。他的弟弟朱虚侯刘章宿卫长安。

这个人,没有被周勃拥立为皇帝,为什么?

其三、可以迎立的人,是代王刘恒,因为这个人温厚宽忍(琢磨琢磨)他的母亲薄夫人,也是温厚宽忍(薄夫人被刘邦幸过一次,此后就没怎么见过刘邦,她的外戚势力非常之小。)

通过这个计划,以周勃为首的功臣集团,觉得他们,可以牢牢碾压,外戚和皇族了。

然而不幸的是,汉文帝刘恒一当上皇帝,就任用了自己的亲信。

皇帝即日夕入未央宫。乃夜拜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军。以张武为郎中令,行殿中。还坐前殿。

对了还有他的舅舅“壬子,遣车骑将军薄昭迎皇太后于代”

为什么这么做?很简单,啊这些大功臣可以私自废立,我刘恒要是不能掌权,他们觉得不对劲儿,照样废了我,可我是谁啊,汉文帝刘恒

接下来的事情就很清楚了,给周勃丞相当然后罢免,最后陈平去世,汉文帝又让周勃当丞相,这一次周勃聪敏些就改推辞,所以不久汉文帝就对他说。

前日吾召列侯就国,或颇未能行,丞相朕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

以前我让各位侯儿回自己的国家,都没人去!丞相你是我最看重的,你带个头呗!

接下来就是周勃战战兢兢的时候了。汉文帝派人见他,他都得带着军队。可见周勃是多么的害怕,而且做的又是多么的幼稚,这也正应了后人对周勃的评价,“勃为人木强敦厚”(2333333)

然后就被人诬告谋反,做了监狱,最后周勃出监狱的时候感叹“吾尝将百万军,安知狱吏之贵也!”你可以知道,周勃的权利已经被汉文帝剥夺殆尽!


至于他的儿子周亚夫


我就呵呵了,汉景帝为了让刘小猪当上皇帝,连自己的亲生儿子,刘荣都能搞死。

别说你一个周亚夫了。而周亚夫正是一个不同意废太子的人!

史书里面的一个桥段说,汉文帝给周亚夫一大块猪肉,不切开,不给筷子。周亚夫直接就叫人送上来一个双。汉景帝看着他笑道:“这莫非不满足您的需要吗?”

所以最后汉景帝抓住周亚夫的时候出现了下面的事情

吏簿责亚夫,亚夫不对。上骂之曰:“吾不用也。”

言外之意,你必死无疑!原因就在于为汉武帝扫清障碍物!刘荣(公元前148年死)都被搞了你周亚夫公(元前143年死)还这么拽??????exm??????

另外周亚夫阻止了汉景帝封他的外戚王信(刘小猪的舅舅)

你看看周亚夫,延续了他爸爸的办法,以功臣集团对抗外戚和皇族。

以上

目西


目西

相同的特点,相似的结局

周勃和周亚夫做为父子有很多共同点,他们都是一代名将,为了大汉立下了汗马功劳;都没有什么文化,不是文化人;都没有政治方面的敏锐度,喜欢实事求是;不懂得权谋之术,不懂得保护自己,得罪小人以至于惹祸上身。


周勃

扶汉兴刘,定国安邦

我们先来说说周勃,从人品上看他是汉高祖刘邦信任的人,汉高祖刘邦就曾经预言以后兴汉者必周勃也,他提的是周勃,而不是陈平,这说明他对周勃有充分的信任,并认可他的能力。陈平善出奇谋,而且多次救刘邦于危难之中,但是作为托孤重臣来讲,刘邦第一想到的是周勃而不是陈平,他们两个是最佳的组合,由周勃来主导陈平辅以奇谋,最终陈平和周勃联手剿灭了诸吕,如果单靠陈平不可能成功,周勃充当了执行人和总司令,正应了刘邦临终前的话,兴刘者必周勃也!


从军事方面上来看,韩信被杀之后,高祖刘邦手下已经没有几个能征惯战的勇将,以至于在后期,所有的叛乱以及对抗匈奴的战争都是有汉高祖刘邦自己亲自披挂上阵。不是刘邦自己想上阵,而是朝中确实已经没有能征惯战之将。派其他人去不仅不能平定叛乱反而会令朝廷损兵折将,这是刘邦的经验。

但是刘邦自己本人也不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将领,韩信就曾说过刘邦只能带十万兵,而自己多多益善。这点刘邦是认同的。在韩信死后,军事方面,刘邦最为倚重的就是周勃,从史记述中也可以看出,周勃在大大小小各种战役中屡战屡胜,对内对外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刘邦平定内部叛乱对抗匈奴的一把神兵利器。

不通权谋,不通世故

最难能可贵的是周勃这个人没有野心,一辈子都忠心耿耿,但是但是没有野心意味着在政治上没有更高的追求,同时不精于权谋之术,以至于后来被小人所陷害诟病。事情的起因其实很可笑!周勃晚年为了避祸保身,于是主动辞去相国之职回到家里,不过他又总是担心有人会谋害自己,于是在接见很多地方官员的时候,就会让家人们身披铠甲手持武器,作为军人出身的周勃他相信,只有枪杆子在手里才能有安全,可殊不知这点恰恰被别人利用了,有人就到汉文帝那里去告状,说周勃蓄意谋反。



周勃立刻就被关到了大牢里,在晚年享受了一把牢狱之灾。狱卒对周勃严刑拷问,想从这位哥们身上炸出点油水,周勃这个人最大的特点是实在,没什么心眼儿,就是不明白狱卒的意思。后来狱卒也实在没有办法,因为周勃这个人太笨,在狱卒看来他就是个榆木脑袋,不懂得官场的道理,只好在竹简上写上了自己的想法。

小吏点拨,免罪保身

狱卒告诉周勃要利用自己儿子娶了公主的优势,向薄太后求情免罪,看来这个狱卒也是有些见识的,至少比周勃这个曾经的相国强。直到这时周勃才醒悟,急忙叫家人缴纳了千金给狱卒,得以免除了皮肉之苦。这个道理周勃不懂,周勃的家里人也不懂,但是狱卒就懂得这个道理,这说明周勃这个人确实不适合搞政治。

经过薄太后求情,周勃终于被免除了莫须有的罪,但是周勃的儿子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会来事,不会趋炎附势,君子也要能屈能伸指的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周勃不明白,他的儿子周亚夫也不明白,只不过周亚夫没有父亲幸运,因为他没有遇到贵人相助,不过他遇到了一位“神相”。

周亚夫

神相之算,相由心生

说到周亚夫我们很容易就和“七国之乱”、“用兵如神”、“饮宴受辱”、“五日绝食”联系在一起,不过在讲这些故事之前我要提到一个女人,一个不一样的女人,号称“中国古代第一女神相”她的名字叫许负。

许负到底有多神,首先她在十九岁时就被汉高祖刘邦封为鸣雌亭候,原因就是她的看相之能。说起她的老师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黄石公,说到黄石公自然就会想到他的另外一位高徒张良。实际上黄石公是否是许负的老师,这点我不能确定,但是她确实得到了名师指点。她得到了一本书奇书《心器秘旨》,传说是黄石公赠给许负的,许负修习了之后悟道秦国气数已尽,便改了自己的名字,她原来并不叫许负而叫许莫负,意思是不要辜负秦始皇对许家的恩德。

天下大势汉兴秦灭是必然,许负看到了这一点,她知道要顺势而为,因此改名为许负她知道自己和许家肯定要辜负始皇帝了,因此改名为许负。

许负不仅有神相之能,还有韬光养晦的本事在天下群雄并起的时候,许负告诉父亲暂时不要公然反秦,而是要积蓄力量等待时机谋定而后动。终于她等到了刘邦一行人来到了父亲担任县令的小县城,刘邦早就知道许负的大名,因此专程到温城来拜访许负。

刘邦一行人来到温城天色已晚,他们便把军队驻扎在城外,一行人来到城下,说是听说县令招募贤人要来应征。许负刚好在陪同大哥寻城,听到来的人声音洪亮,便叫人打开城门。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刘邦,她很久都没有说话,因为她知道眼前的人有帝王之像,其他人也都是将相之才。她不会看错的,许负全家都归顺了刘邦,她还给周勃之子周亚夫看相,做出了三年封侯,八年拜相,九年饿死的预言,这一回她又算对了。

平乱之功,统军之能

周亚夫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会被封侯,如果不是哥哥犯了事,自己的郡守干的还挺好,可能这辈子就能平平安安的度过了。不过哥哥犯了事,自己被封为侯爵了,刚好又赶上了“七国之乱”。周亚夫的机会来了,周亚夫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周亚夫的军事才能是得到过汉文帝高度赞誉的,起因是汉文帝去周亚夫驻守的地方犒劳三军,可是到了门口前导人员被挡在了门外不让进去。汉文帝以为是他们不知道皇帝来了,于是让人拿了自己的旨意去,结果还是不让进。汉文帝问看门的士兵为什么?士兵回答道我们只听从周将军的命令,铁一样的军规保证了军队的战斗力。汉文帝没有生气反而高度表扬了周亚夫,并在自己临终前告诉汉景帝如果爆发战争的话,周亚夫是可以依靠的人。

汉景帝记住了老爸的话,因为不久因为削藩发生了“七国之乱”,差一点就要了汉景帝的名。还好有周亚夫在,周亚夫采取了避其锋芒、丢卒保帅、坚守不出、断其粮道的策略一举平定了叛乱。

饮宴受辱,不食而亡

不过他也为此得罪了两个人,一个是汉景帝,因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尽管事实证明周亚夫是对的,汉景帝就是瞎指挥,但是皇帝的权威是不容置疑的,战争结束了就到了秋后算账的时候了。第二个是梁王就是窦太后的小儿子,为了大局周亚夫一直没有发兵救梁王,导致梁王差点被杀,因此他一直怀恨在心不断的通过母亲说周亚夫的坏话,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周亚夫也是西汉名将,他最大的功劳就是平叛了吴楚七国之乱。

汉景帝封他为条侯,而且委任给他重任。

让他当了国相,可是,在他当国相的期间。

他和汉景帝相处的并不和谐,

皇帝和宰相是天下的第一,第二把手。

这两个人若是闹矛盾,吃亏的肯定是弱的一方。

当然,两个人开始时好像都不怎么弱。

我们来具体看看他们有哪些小摩擦?

第一件事,汉景帝想废掉长子刘荣的太子之位。

他找国相周亚夫来商议,周亚夫给他的回复是太子没有过错,

是不能轻易废掉的,

所以,废太子的事情你连想也别想了。

这让汉景帝很没面子,从此,汉景帝就和周亚夫有了隔阂。

第二件事就是匈奴内部闹矛盾的时候,有些不得志的匈奴首领,

来投靠大汉了,汉景帝的想法是只要来投靠大汉的匈奴首领,

一律都封为侯,这样做的话,

就有可能带动更多的匈奴人来投靠,若是把这件事长久的做下去,

有可能削弱匈奴对抗大汉的力量。

这是关乎到国家安危的大事,皇帝一个人说了不算,

必须要有国相点头才好办,这时候汉景帝又把周亚夫找来了。

周亚夫还是不同意,他告诉汉景帝,

你这样做就是鼓励让臣子对自己的主人不忠。

所以,这件事我不同意。

因为这件事汉景帝就更加的恼火了,

既然你事事和我作对,那我就把你赶回去。

官你也别当了,就这样周亚夫被罢了官回家去养老去了。

周亚夫回家后,一连几年都没有得到汉景帝的召见。

时日久了,汉景帝对周亚夫的恨渐渐的淡化了,

毕竟周亚夫也是个人才,他想考验一下看看这个周亚夫,

能不能辅佐太子刘彻也就是后来的汉武帝,若是能就留他。

若是不能就杀了,测验的结果是,

周亚夫还是以前的臭脾气,一点都没改。

这时候汉景帝,下定决心在自己死之前,

一定要把周亚夫给杀了,只要他死了,

就不会有人挡太子刘彻的路了。

汉景帝在等杀周亚夫的机会,这个机会他并没有等多久。

原因是周亚夫的儿子,为了给父亲准备后事。

在周亚夫还没死的时候,就给他打造了一些随丧品。

这些随丧品,很特殊都是战争时使用的武器。

毕竟周亚夫是个武将,死后弄一些兵器随他埋在地下也是比较有面子的。

可是,在那时候私造武器是犯法的。

这件事坏就坏在周亚夫的儿子抠门上,他雇了一些民工,

把打造好的武器抬到了自己家里,到了给民工结算工资的时候。

周亚夫的儿子把人家的辛苦钱克扣了,

这些民工就把周亚夫家私藏武器,要谋反的事告到了皇帝那里。

汉景帝派人一查,还真有武器,随后把周亚夫逮捕到监狱中去了。

狱吏审问周亚夫,你为什么要谋反?

周亚夫说,我没有谋反。

狱吏说道,那你给我解释解释兵器是怎么回事?

周亚夫说,那是我的随丧品。

狱吏说道,看来你活着没想谋反,是想死了后在谋反了。

周亚夫一听这个,气的就不吃饭了。

最后绝食而死。

还是那句话欲杀之罪何患无辞。


史学达人

周勃是最早追随刘邦起兵的人,他在楚汉争霸中立下赫赫战功, 特别是在成皋之战中,周勃先留镇关重地,然后率军投入成皋主要战场作战,和项羽展开了正面争夺战,后攻取曲逆等地,占领泗水、东海两郡,功勋卓越。刘邦建立汉朝后,他被封为绛侯。后来,又因为讨平韩信叛乱有功,被提升为太尉。汉文帝即位,周勃因为诛灭吕氏有功,而被封为丞相,赐给黄金五千斤,食邑一万户。

后来,因为功劳震主,周勃引起了汉文帝的犯忌,于是被汉文帝用种种借口免去丞相职务,周勃被下放到封国。而在在封国,周勃处处提心吊胆,害怕有刺杀对自己不利,结果时时穿盔戴甲。于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诬告他要造反。汉文帝一听事态严重,派人把他抓了起来。结果在狱中,心高气傲的周勃却一直不肯低头,就在这个关键节骨眼上,在薄太后的帮助下,周勃才洗清冤枉。回到封国不久,郁郁寡欢的他病逝。

周勃死后,他的大儿子周胜继承了爵位。然而,周胜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在权力宝座上屁股还没坐热,就犯了事被免了职。念及周勃的功绩,汉文帝封周勃的二儿子周亚夫为条侯。

周亚夫遗传了父亲几乎所有的优点,他能征善战,用兵如神。

汉文帝六年,不安分的匈奴再一次入汉朝境内“打谷草”,一时间边塞风云四起。文帝也不是等闲的主,他马上从朝中精选出三位将军,在京畿附近的灞上、棘门、细柳一带结营驻守,构建起了“品字形”防御体系。

结果汉文帝来细柳调研时,却吃了闭门羹。

而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举的人就是细柳营的“营长”周亚夫。但见细柳营剑拔弩张,严阵以待,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文帝想进去都被士兵拦住了,他自报身份,营卫却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等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文帝最后没辙了,只好取出代表身份的符节交给营卫,让其代为通报。

周亚夫这才传令开门。到了内营,只见周亚夫身穿铠甲,手持佩剑出来相迎。见了文帝也是稍微欠了欠腰,说道:“臣以军礼接驾,望陛下勿怪。”

文帝见状大为感动,在表达慰问之情后,立即打道回府。他刚退出营帐,细柳营立马关闭营门,又进入“一级严守”状态。文帝忍不住感叹道:“这才是真将军啊!”

后来,匈奴被逼撤军,各路人马依次撤回后,文帝对周亚夫赏识有加,视他为国家栋梁。再后来,文帝突然染疾,病入膏肓之际,给景帝留下了“天下有变,可用周亚夫为将”之言,顺利帮助景帝平定了七国之乱。

周亚夫达到仕途的顶端、权力的高峰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不可抗拒的衰退。他过度插手皇家内事,本意是为了大汉江山着想,但实际上却犯了皇家大忌:皇家的事你不要乱说,说来说去也说不明白,皇家的事你不要乱插,插来插去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比如说周亚夫插手皇家的事就不是明智之举,在立储之事上,周亚夫的态度很明确,坚决反对废长立幼。早在汉景帝对刘荣下达废太子书时,他便是反对最为激烈的人,但当时铁了心的汉景帝采取的是快刀斩乱麻的方式,没给他们多费口舌的机会。而

固执的周亚夫却还是“固争之”。最后,景帝盛怒之下,开始对他疏远。


周亚夫多次不识时务,和汉景帝对着干。长此以往,汉景帝和周亚夫彻底决裂了。

后心高气傲的周亚夫索性以身体有恙为由,请求辞职,在家安心养病。

汉景帝顺水推舟,借机撤了他丞相的职务,最终,周亚夫因绝食,被活活饿死,诚为悲也。


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根本原因就是功高盖主了,

周勃是西汉开国元老,

也是跟随刘邦打江山那一群功臣中活的最久的一个,

可以说他是最后一个死去的一个开国功臣。

周勃历经刘邦,惠帝,吕后三朝,到了汉文帝时代,他还当了汉文帝朝的宰相。

可以说当时没有人能比的上周勃的资历,

下朝的时候,连汉文帝都是起身目送周勃离开后才敢动身回家。

这样的人存在始终是汉文帝的祸害,

古代君王制度一般都是皇帝强势了大臣受气,就像刘邦和萧何,

大臣强势了皇帝受气就像赵高和二世,

所以,皇帝和大臣之间终究是一场博弈。

到了汉文帝忍无可忍的时候,他就对周勃下手了,

找了一个借口把周勃抓了起来,差点叛了死罪,

要不是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出来为周勃求情,

说不定周勃就死在狱中了。

最后周勃还算好,算是有惊无险,活到了自然死。

比起父亲周勃来,周亚夫就惨多了。

周亚夫的功劳是平叛过汉景帝朝最大的叛乱吴楚七国之乱。

因为周亚夫立有大功,他被汉景帝封了侯,升了官。

周亚夫也当上了大汉王朝的宰相。

可是,周亚夫有个毛病,事事和汉景帝作对,

汉景帝说换掉太子刘荣,他不同意。

汉景帝说封王娡的哥哥为侯,他不同意,

汉景帝说封投降的匈奴人为侯,他还是不同意。

汉景帝一怒之下把他赶回了家。

在汉景帝看来周亚夫这个人比较硬气,头上长有反骨。

自己的话他都敢不听,就更不用说继位的儿子刘彻的话了。

为了给太子刘彻扫清障碍,汉景帝再死前,

找了一个理由把周亚夫抓了起来。

狱吏生生的给周亚夫安排了一个谋反的罪过,

周亚夫气不过在狱中绝世而死。


汉史趣闻

1.家天下。七国之乱也是自家人。天生的血缘带来的天然信任。最高领导人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亲人都杀,何况你还是手下。

2.皇帝。唯我独尊,搏皇帝的面子。“咋的,让你跪着你还不服”。可以忍你一时不代表可以忍你一世。今天你有用,你横着,我惯的。哪天你没用了,还让我想起你,你就可以躺着了。

3.分封本来就是汉朝为了创立才走的倒车。所以推恩令才能有市场啊。说明,刘邦的后人们,也认识到分封的问题了。除了后面的贯彻有问题,导致了列侯遍地。否则所有侯都得消失,所有王全部推恩掉,全部和刘备一起卖草鞋去。


嘘别吵了23932492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