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死後,為何被掘墓毀屍?他有一項罪惡,史上空前絕後

清朝入關後,以“小族凌大國”的滿清統治者,為加強思想控制,壓制人口占多數的漢族民族反抗,不惜羅織文網,製造了多起“文字獄”大案。如康熙朝的《明史》案,《南山集》案,雍正朝的“維民所止”案,“清風不識字”案等。

到熟讀漢文化的乾隆帝繼位後,他更是望文生義、捕風捉影,將“文字獄”規模發展到歷史上登峰造極的地步。

乾隆皇帝死後,為何被掘墓毀屍?他有一項罪惡,史上空前絕後

清高宗乾隆帝:愛新覺羅·弘曆

除卻漢族文人語帶雙關的諷喻,如“明朝期振翮,一舉去清都”“舉杯忽見明天子,且把壺兒拋半邊”“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之類皆遭滅門慘禍外,更多則是各種牽強附會,曲解辭章,

甚至到了只因為乾隆帝年滿七十時自稱過“古稀”,因此連退休官員自稱"古稀老人"都是“大不敬”而斬首的地步,(“古稀案”)

甚至連一部文人的《憶鳴詩集》都可以被認為是“鳴”與“明”諧音,憶念明朝,圖謀不軌,被乾隆帝御筆痛罵“喪盡天良,滅絕天理”。(“《憶鳴詩》案”)

乾隆帝還專門懲治那些查辦“敏感書籍、詩文”不得力、對人犯從輕發落的地方官僚,輕則罷官,重則賜死,被抄家殺頭不計其數。因此官員們愈加防微杜漸,對當時文人的詩詞文字,有殺錯無放過。據統計,乾隆帝制造“文字獄”130多起,遠超之前歷朝歷代之和。

哪怕是無限美化乾隆帝,把他塑造成一個慈祥和藹“皇阿瑪”的熱播電視劇《還珠格格》,女主人公“小燕子",也是因為“文字獄”而被乾隆帝害得家破人亡,足可見乾隆帝的文字獄,已經成為中國清朝歷史不可磨滅的印記,讓後世作者讀之也心有餘悸,筆端不經意就流露過來。

乾隆皇帝死後,為何被掘墓毀屍?他有一項罪惡,史上空前絕後

電視劇《還珠格格》:乾隆帝

乾隆帝又令和珅、紀曉嵐等編修《四庫全書》,禁燬書籍高達3100種,15萬部以上,佔《四庫全書總目》收錄書目的三分之一,是以「清之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

在《四庫全書》編撰過程中,以紀昀紀曉嵐為代表的清朝官方文人,秉承乾隆帝意旨,大肆刪改所謂“字義觸礙者”,將滿清之前書籍的“胡虜“”夷狄“之類字樣儘可能刪減。甚至連李白《胡無人》、岳飛《滿江紅》這些古人著名詩句,都被大加篡改。

李白之《胡無人》改為《塞下曲》,【胡之腸,涉胡血,懸胡青天上,埋胡紫塞旁。胡無人,漢道昌。】,被改成【壯士投戈同歃血。策名丹霄上,揚威紫塞傍。武功成,漢道昌。】

岳飛之《滿江紅》,【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被改成了【壯志肯忘飛食肉,笑談欲灑盈腔血。】

幸喜黑暗腐朽的滿清王朝終究滅亡,否則我們後人再不能看到李太白嶽武穆的傳世經典,不知悉其本意,縱是在吃糠喝稀的所謂"康乾盛世"下苟延殘喘,也不過是一群坐穩奴隸的可憐人了。

對乾隆帝的“文字獄”和《四庫全書》,魯迅先生的評價入骨三分:

乾隆皇帝死後,為何被掘墓毀屍?他有一項罪惡,史上空前絕後

【文字獄不過是消極的一方面,積極的一面,則如欽定四庫全書,於漢人的著作,無不加以取捨,所取的書,凡有涉及金元之處者,又大加以修改,作為定本。現在不說別的,單看雍正乾隆兩朝的對於中國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夠令人驚心動魄。全毀、抽毀、剜去之類也且不說,最陰險的是刪改了古書的內容。】

【乾隆朝纂修《四庫全書》,是許多人頌為一代之盛業的,但他們卻不但搗亂了古書的格式,還修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內廷,還頒之文風較盛之處,使天下士子閱讀,永不會覺得我們中國的作者裡面,也曾經有過很有骨氣的人。】——魯迅《病後雜談之餘》

這種種樁樁的文字獄,持續百餘年時間,殺盡了所有懷戀前朝、不忿滿清統治的聲音,更殺得舉國文士膽戰心驚,只敢埋首於完全脫離社會現實的古文分辯論證中,把精力投身到繁瑣的義理、訓詁考據裡,即所謂“爭治詁訓音聲,瓜剖釽析”,“錮天下聰明智慧使盡出於無用之一途”的乾嘉學派,眾多學者,盡成尋章摘句之老鵰蟲。這也必然導致了整個中國的文化思想禁錮、科技發展停滯,遠遠落後於正在近代化飛速發展的歐美列國。

公元1776年,喬治·華盛頓、傑斐遜、富蘭克林等人,起草發佈《獨立宣言》,美國獨立運動開啟;

公元1789年,法國大革命,《人權宣言》發佈。

乾隆皇帝死後,為何被掘墓毀屍?他有一項罪惡,史上空前絕後

波瀾壯闊的時代脈搏,此起彼伏的風雲湧動,兩座人類文明史的不朽豐碑相繼發表,而同一個地球上的神州大地,卻在乾隆帝的治下,萬馬齊喑,一片死寂。

乾隆帝除了在眾多價值連城的卷軸書畫上胡亂蓋章,在各地名勝古蹟到處題寫他那些拙劣不堪的歪詩謬論外,更自撰了許多諸如《御批歷代通鑑輯覽》之類的“御製文章”,自以為“可非一世之書,可萬世之法”,要替子孫後人定下一切法度規矩,不使逾越。

乾隆皇帝死後,為何被掘墓毀屍?他有一項罪惡,史上空前絕後

就連乾隆帝提前讓位給他兒子嘉慶帝,也只是一場沽名釣譽、妄自比擬堯舜的“內禪”鬧劇,其實直到死前仍然攥緊大權不肯放鬆。結果是他屍骨未寒,剛死沒幾天,因形同傀儡而潛藏深深不滿的嘉慶帝,就迫不及待處死了他最信重的大臣和珅,連“子三年無改父之道”的古訓也顧不得了。

乾隆帝死後不過百餘年,滿清王朝覆滅,愛新覺羅·弘曆的墳墓被開,屍骨被掘,其人生前窮奢極欲,死後碎屍裂骨,為天下笑,正可謂此酋生前支使一干文娼,歪曲我華夏曆史、篡改我華夏經典、毀滅我華夏文華的報應!

乾隆皇帝死後,為何被掘墓毀屍?他有一項罪惡,史上空前絕後

乾隆帝(愛新覺羅·弘曆)被掘墓毀屍

乾隆死後,所葬陵墓稱為“裕陵”。民國十七年(一九二八)五月,孫殿英部以火藥爆開乾隆及慈禧太后陵墓,搜獲大批寶物而去,乾隆遺體全遭損毀。

《於役東陵日記》,七月十六日記雲:【幸將高宗(乾隆)元首及后妃顱骨,全行覓得,其四體百骸,則十不存五。】

《東陵紀事詩》有句雲:【帝共后妃六,軀惟完其一,傷哉十全主,遺骸不免析”,其注云:“……確為男體,即高宗也……下頷已碎為二,檢驗吏審而合之。上下齒本共三十六,體幹高偉,骨皆紫黑色,股及脊猶粘有皮肉……腰肋不甚全,又缺左脛,其餘手指足趾諸零骸,竟無以覓。高宗……自稱‘十全老人’,乃賓天百三十年,竟嬰此奇慘……】

當代小說家金庸,還特地就此事,在其第一部作品《書劍恩仇錄》中幽默了乾隆帝一把:

【陳家洛道:“倘若你不是誠心竭力把滿洲韃子趕出關外,那怎麼樣?”乾隆想了一想,道:“要是這樣,就算我生前榮華無比,我死後陵墓給人發掘,屍骨為後人碎裂。”帝皇圖的是萬世不拔之基,陵寢不保,自是極重的誓言了。】——《書劍恩仇錄》

如按金庸書中劇情,連韋公小寶都知道舉頭三尺有神明,誓不能亂髮,要玩把“柳江之上”之類的文字把戲,“十全老人”清純帝卻自以為聖天子六龍護駕,看看,應驗了吧?

——天理循環,天道輪迴,報應不爽,快哉快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