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茶勐海茶廠分廠: 被世人遺忘的雲南第一個現代化茶廠

中茶勐海茶廠分廠: 被世人遺忘的雲南第一個現代化茶廠

提到雲南人們便會想到茶葉,而提到茶葉不得不提到西雙版納,在這個美麗富饒的西南邊陲有著許多關於它和茶的故事。在眾多史書中都有記載,可謂是“名重天下”,在西雙版納有著數十座古茶山包圍著它,致使它在明、清、民國、解放後,直至如今都一直擔當著雲南茶葉的“臺柱子”。

西雙版納作為雲南茶葉的“臺柱子”,無論是在雍正時期的改土歸流,還是茶引制度的實行,茶法的公佈,茶莊茶號盛行,機器加工製茶、印級茶、七子餅茶等都與它有著不淺的淵源,甚至可以說雲南茶葉幾百年來的每次震動、變革、起落、涅槃都在這裡展現,它的存在幾乎是一部鮮活的雲南茶葉史。

西雙版納優質的茶葉資源吸引著無數的英雄豪傑、仁人志士、俊才精英,而這些人恰恰都是與茶有關,他們當中有把茶莊開到勐海的張棠階,有著名茶人李拂一、範和均、白孟愚等。

中茶勐海茶廠分廠: 被世人遺忘的雲南第一個現代化茶廠

從古至今,西雙版納的幾十坐茶山中南糯山無疑是最值得一說的,且不說南糯山地處普洱茶第一縣的勐海和州府所在地景洪中間,這裡有著雲南省第一座現代茶廠——南糯山茶廠,它採用了中西合壁的設計,堅實的石基,厚實的牆體,至今雖有些破損,但是還乞立在南糯山的古茶園中。

提到南糯山茶廠,讓人不由得對它的開創者白孟愚先生肅然起敬。白孟愚何許人也?據有關資料記載:白孟愚,回族,1893年出生於雲南沙甸,民國初年,畢業於雲南法政學校,畢業後回沙甸創辦了新式學堂魚峰學校、養正學校,培養出不少優秀學子,諸如北京大學教授馬堅,北京外語大學教授林仲民、納忠。

中茶勐海茶廠分廠: 被世人遺忘的雲南第一個現代化茶廠

在民國19年(1930年)雲南省政府就委任白孟愚為縣長,但是白先生無心從政,就婉言謝絕,時任雲南省財政廳廳長陸崇仁因為珍惜人才,看中了白先生的能力和威望,又委任他為雲南普洱磨黑鹽井保款專員,白先生在任鹽保專員的兩年多時間中,送至省府的銀元過百萬之多,且從未發生過差錯,這使得省府官員和陸崇仁對他更加信任,升任他為普洱行置稅務官,由於工作的原因他經常進出車裡(今天的景洪)、佛海(今天的勐海)、南嶠(今天的勐海縣勐遮鎮),他在這裡看到了茶園滿山,壩子中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於是就有了開發這裡的想法,並將自己的設想報給了陸崇仁,陸崇仁聽完彙報就同意了白先生的設想。

白孟愚為了實現他的設想,在1936~1937年,他先後赴廣東、上海、北京、湖南、湖北、江西等20多個省市進行考察,收集有關市場信息、資料。在瞭解完市場後,白孟愚的第一個計劃並是要建設一個現代化的製茶廠。為此,他特意到日本學習種茶、製茶技術。

中茶勐海茶廠分廠: 被世人遺忘的雲南第一個現代化茶廠

白孟愚回到雲南後,把他開發車裡、佛海、南嶠的設想寫成報告,交到當時的省政府和省財政廳。於1937年底至1938年元月,省政府同意首先籌建“雲南省思普區茶葉試驗場”。1938年4月,白孟愚在南糯山石頭寨的一塊小盆地中開始建設南糯山茶廠,他認為要想改變雲南傳統的手工製茶,就必須要引進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的製茶設備,使用機器製茶才能生產出佔領國外市場的產品,手工小作坊畢竟無法戰勝國外的機器加工製作出來的標準化較高的茶葉市場。

1938年10月,白孟愚用牛車從緬甸拉回了英國生產的揉茶機、烘乾機、切茶機、分篩機和發電機,這是雲南歷史上第一批進入雲南的現代化製茶設備。同年底,南糯山茶廠建成,雲南第一臺揉茶機發出了震動歷史的聲響,雲南第一個現代化的茶廠在南糯山誕生了,據云南省檔案館中留存的檔案顯示,它當時叫“雲南省思普企業局南糯山茶葉實驗場”。

中茶勐海茶廠分廠: 被世人遺忘的雲南第一個現代化茶廠

白孟愚所處的年代,國家正處於內憂外患,也沒有如今和平盛世,發展實業的環境,由於日軍佔領了緬甸,通往東南亞的商道被擋,南糯山茶廠被迫在戰爭中停產。

雲南解放後的1951年,新中國經濟百廢待興,國家實行公私合營,南糯山茶廠劃歸國有。當時的中茶公司負責整合發展全雲南省茶葉產業,後經統籌規劃,1954年南糯山茶廠和其先進的製茶設備一同併入到中國茶葉雲南省公司勐海茶廠,並後期以中茶勐海茶廠分廠的名義開展茶葉採購、初制等加工工作,開始了它新的歷史使命。

中茶勐海茶廠分廠: 被世人遺忘的雲南第一個現代化茶廠

時至如今,早已物是人非。南糯山茶廠任然乞立在南糯山,光輝的一代人,也終究有告別的那一天,但不朽的歷史、曾經的風雲將被永久傳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