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硯製作工藝

一方好硯,工藝為上。

宣硯製作歷史悠久,選料嚴格,技藝獨特,堅持純手工雕刻,經過十大工序幾十道環節精雕細琢而成,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一)挑石選料

硯雕師經過對硯坯石坯的形狀、質地、石品的種類、紋理的走向等仔細觀察,心裡已有了所要雕刻的題材和構思,這時挑選就更有針對性。

挑選時還需採取水浸、敲擊等方法反覆檢查石坯上有無石筋、石隔、裂縫和多餘的稜角,最終挑選出自己滿意的石料。

宣硯硯石,自古以來都以手工開採,勞動強度大,採石技術要求高,大量開採容易受傷,硯石開採至今仍以手工開採為主,不能以機械代替。在開採硯石中,如看不準石脈,就會浪費好硯材。

石脈(石層)的走向一般是斜向下方,甚至要挖到深層才能找到。因此採石工必須掌握硯石生長的規律,順其自然,按部就班,從接縫處下鑿,儘量保住硯材的完整。

宣硯製作工藝

(硯雕師挑選石材)

(二)構思設計

構思設計是硯臺製作過程中極其重要的關鍵性工序,宣硯的雕刻講求因石施藝,天然造化,就是說要反覆比較和觀察石料的形狀、質地、顏色、紋理、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選擇好主題。

注意進行構思佈局、設計雕刻造型,並反覆推敲,直到滿意為主。這樣製出來的硯才能把人工的美和石料天然的美最大限度、最完美地結合起來,使"頑石"成為藝術品,好的構思設計往往還會使一般的石料在製成硯後提高了檔次,甚至可以將有石病的石料“化腐朽為神奇”。經過深思熟慮的設計,可以用毛筆或記號筆在石料上畫出大致的輪廓和圖形位置。

宣硯製作工藝

(硯雕師構思設計)

(三)製坯成型

用切割和剔鑿的方法對硯石進行初步的加工,這中間要去掉輪廓線外多餘的部分,要留下所雕紋飾圖案的大體位置,要挖出硯池、硯堂、覆手的基本形狀(要留有修改的餘地),使設計的意圖大致體現,使硯基本成型。

宣硯製作工藝

(切割製坯

(四)細化設計

在此基礎上還要進行第二次勾樣,即把構思設計更加具體化,用畫針在已初步成型的硯坯上準確地勾畫出符合設計意圖的圖樣來,其細節特徵,各部分的比例和前後層次等都要充分考慮到,為進一步雕刻打下堅實的基礎。特別是經過出坯後,石料的顏色、紋理有時往往會發生變化,這時還要對設計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改動。

精雕細刻:二次勾樣後,就進入真正的雕刻階段,開始叫粗雕,由整體到局部,由大面積到小面積,有簡單到複雜,將構思設計進一步具體化、細化,在這個過程中要膽大心細,落刀穩準,力度和快慢都要適宜,這樣反覆幾遍後直到所刻之硯輪廓準確,主體突出、層次分明、線條流暢。

粗刻完成後再進行細雕,對硯進行進一步精細加工,也就是最後的修飾,主要是解決雕刻的細節部分,並對粗加工時遺留的各種不足之處、不滿意之處進行最後的休整,直到完美、滿意為止。

宣硯製作工藝

(細化設計)

(五)打磨美化

磨光的目的就是使硯作平整勻順,光潔透澈,更靚麗,所以要認真對待,不能有半點粗心,否則,打磨不光或打磨不到位,反而會使硯受損、失色、功虧一簣。

打磨的原則是先粗後細,即用不同標號的油石和砂紙,從粗到細逐次打磨,先內後外,即先打磨硯池、硯堂和整個硯面,後打磨硯側和硯底。

先易後難,即先打磨面積大,相對比較平整的地方,後打磨比較小,凹凸不平,雕刻複雜的地方,最後使整個硯作達到順滑、光潔、柔和和清澈的效果,至此,才真正從石坯變成硯作。

宣硯製作工藝

(打磨美化)

(六)刻銘落款

硯銘是指刻在硯上的文字及圖案,也稱“硯銘文”,“硯銘書”是一種自由文體,長短各異,詩文皆可,鐫刻銘文因人而異,書體不拘一格。早期的硯銘,都是文人墨客用來讚頌硯的,後來才發展為抒懷銘志或紀念意義。

宣硯製作工藝

(落款刻銘)

(七)護硯保養

硯臺製成和打磨後,為使其更加光潔,同時要保持硯石的滋潤,通常要進行上光保養,也叫做封硯,即以軟毛刷蘸少許核桃油塗抹全硯,然後用軟布擦拭均勻。

宣硯製作工藝

(硯石保養)

(八)配盒包裝

硯作都會配盒,一者用來保護硯免受磕碰損傷,日光暴曬和灰塵侵入;二者精心製作的硯盒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以配佳硯,相互映襯,不僅更好地彰顯出硯的美妙,而且極大地提升了硯的檔次。

宣硯製作工藝

(裝盒包裝)

(十)建檔仿偽

為每一方硯作建立檔案,記錄編碼、規格、材質、製作者等相關內容,配備“身份證”,以確保每方“宣硯”的唯一性和真實性。

宣硯製作工藝

(建檔防偽)

宣硯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一直仍堅持手工雕琢,這不僅使得每一款宣硯都是孤品,而且為雕刻師發揮技藝留下了極大的空間。

採用什麼雕刻技法和刀法,要視題材和硯形、硯式而定。如要表現剛健豪放的多采取以深刀雕刻為主,適當穿插淺刀雕刻和細刻;要表現精緻古樸、細膩含蓄的,則以淺刀雕刻、線刻、細刻為主。

細刻和線刻均屬“工精藝巧”之“工精”部分。細刻要求雕刻精細,準確,生動;線刻則要線條細膩、流暢,繁而不亂,繁簡得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