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5.12"汶川地震10周年|抗震救灾中的广安大爱

纪念

大地创伤,爱心缝补;汶川大灾,广安大爱。

十年前的今天,震动从地底呼啸而来,席卷蜀中。满目疮痍,举国同悲。近7万人丧生、1.8万人失踪,37万多人受伤。冰冷的数字,承载着那场劫难给中华儿女带来的铭心刻骨的伤痛。

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我们目睹了生命的脆弱和世事的无常,同时也见证了生命的顽强和真情的力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广安人民轻灾区支援重灾区,用爱抚平地震创伤。中华民族友爱互助的传统美德,在特大地震灾害的砥砺中,迸发出了夺目的时代光芒,汇聚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

纪念

十年过去了,那些感人至深,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温暖场面,至今依然历历在目。今天,我们缅怀逝者,回顾那个永远令人铭记的日子,向坚强和真情致敬!

紧急驰援

全力抢救瓦砾下的生命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阿坝州汶川县发生特大地震。刹那间,江河呜咽、房屋倒塌、家园尽毁。相关专家称:地震能量堪比400颗广岛原子弹爆炸。距离汶川400多公里的广安,全市范围出现较强震感,经济损失达到10余亿元。

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灾难,全市上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迅速启动了Ⅰ级应急响应机制。灾情就是命令。一面紧急抗灾自救,一面向重灾区伸出援手。广安抗震救灾、支援灾区的战斗在第一时间打响。

纪念

汶川、北川等重灾区的严重灾情深深牵动着450万广安人民的心。5月12日至15日,在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发扬轻灾区支援重灾区的无私奉献精神,用实际行动全力支援地震重灾区抢险救灾。

市委市政府在行动。市委市政府在第一时间向阿坝、成都、德阳、绵阳、雅安、广元等市州发出慰问电,表达小平故里人民的诚挚慰问;根据重灾区应急救灾物资的需求情况,立即向上述6个受灾严重的市州运送60卡车瓶装矿泉水和方便米粉。

纪念

军警民兵在行动。广安军分区派出518人、运输车辆37台,武警广安支队派出123名官兵奔赴平武县,消防广安支队派出5名消防官兵由省消防总队统一安排参与抗震救灾工作,市公安局派出23名交警和法医到北川县执行任务。

卫生系统在行动。全市先后向德阳、成都市派出两批卫生应急队伍,出动救援车辆16台,派出医务工作人员63名、卫生防疫人员6名,捐助20万元药品。全市腾出550余张病床准备接治广元市地震受灾伤员。

纪念

交通与建设系统在行动。全市交通系统调动抗震救灾应急车105辆赶赴成都,出动驾修人员130人,出动拖板车2台、轮式推土机2台,准备爆破工程技术人员10名听候省交通厅调遣;建设系统出动挖掘机4台、装载机2台、吊车1台、后勤保障车2台,驾驶员和专业技术人员21名先行赶赴安县。

社会团体等在行动。共青团广安市委组织了150名志愿者到绵阳市支援抗震救灾工作。市矿山救护大队组织了21名专业救援人员,赶赴绵竹县参与煤矿救援工作。广安移动分公司派出9人组成的抗震救灾抢险小分队奔赴青川县,帮助恢复通讯。市水利局派出2名冲锋舟驾手赶赴紫坪铺水库参与接送抢险部队与伤员。

新闻媒体在行动。市级新闻媒体的迅速反应,在市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下,广安日报社、广安电视台、广安电台等市级媒体的新闻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通宵达旦坚守岗位,第一时间把灾区的情形传递给市民。

救援仍在继续,数字不断更新。

纪念

“我们都是汶川人”。在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里,每一个奔赴灾区的志愿者合力同心、生死与共。每一个奔赴灾区的志愿者与灾区人民相互关怀、彼此温暖,留下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纪念

平武县是重灾区,而平通镇受灾尤为严重:所有乡镇道路、通讯、水电气中断,一些乡镇救援部队和物资无法到达,灾区群众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绝不能让一个灾区群众饿死!”民兵周弘斌带领民兵突击班,用手在近3公里长的泥石流区扒出一条小道,带领运粮队先后克服13道险关,通过近8公里的险难路段和20多公里山路,将粮食、饮用水和急救药品送到了灾区群众手中。广安民兵靠着肩挑背扛,打通了3条“生命通道”,解救被困群众3万余人。

纪念

汶川大地震后,邻水石滓乡悄悄诞生了一支农民志愿者服务队。“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两辆长安车、一辆拖车、一台挖土机,17名年龄在30-45岁之间的青壮年,自发组织的17人抗震救灾志愿队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后产生了。5月16日中午,他们终于到达地震重灾区都江堰。到第二天中午,他们已辗转两个灾区点,抢救出了一个又一个掩埋在瓦砾下的生命。

……

纪念

广安的救援队伍及时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肯定。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总指挥的温家宝,亲切慰问了在汶川县映秀镇执行救灾任务的广安市公安消防支队官兵;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吴邦国,在绵阳市平武县平通镇看望慰问了广安的救援人员。大家备受鼓舞,群情振奋,更加努力投入到抗灾工作之中。

在这样与生命赛跑,与死神斗争的行动中,涌现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他们的壮举感天动地,他们的事迹光耀后世。

同渡难关

爱心如潮涌向受难同胞

灾害无情,人间有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2008年5月21日一大早,广安区官盛镇政府门口近百名群众排成一条长龙。他们有的背着白菜,有的挑着土豆,有的提着腊肉,翘首等待着。8时30分,一辆载重10吨的大卡车缓缓驶来。群众有序地将蔬菜装进车箱。村民刘云华是其中之一,“听说镇上要组织一车蔬菜支援灾区后,我5点钟就起来了,挖了100多斤土豆送给灾区人民。另外我还捐了15斤腊肉、30斤面条。”上午10时许,满载官盛镇万名群众爱心的蔬菜车飞速向地震重灾区绵阳方向驶去。

地震发生后,资金、血浆、抢险器材、食品、矿泉水、医疗用品、环境及饮水消毒剂等赈灾物资,逐步从广安运往各重灾区。

纪念

这还不够。“爱心大行动”主题活动在全市展开。从机关到厂矿,从城市到农村,从军营到校园,人们都不约而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虽不能亲自前往灾区,但人们竭尽所能,有钱的捐钱,有物的赠物,有力的出力。手挽手,肩并肩,用一颗颗爱心,温暖着受灾同胞。

2008年5月13日清晨,广安市委专题开会研究募捐赈灾工作,设立抗震救灾捐助工作组。“携手同心、众志成城,与灾区的同胞同渡难关,早日赢得抗震救灾的胜利!”市委市政府发出《关于开展向地震灾区捐助活动的通知》。

纪念

市慈善会、市红十字会在广安日报、广安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发出了《抗震救灾募捐倡议书》,市直机关工委、市民政局向市直机关、驻市各单位党组织印发了捐助通知。各级各部门采取召开会议,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手段,积极倡导向地震灾区捐款捐物。

在众志成城支援地震灾区的浓厚氛围中,全市450万广安人民,踊跃参与到募捐赈灾活动中来。

15日上午11时,广安思源广场鲜艳醒目地悬挂着“市直机关向地震灾区捐助活动”红色标语,市直机关各部门和中、省驻市各单位代表纷纷汇聚在这里。市领导率先垂范,纷纷将饱含深情的捐款投进捐款箱。市烟草公司210137元、市卫生系统113911元,市交通局8万元……市级机关、中省驻市单位、驻广部队等职工和企业代表纷纷慷慨解囊,加入到爱心捐赠活动中。爱心的暖流在初夏的和风中涌动,捐款的队伍很快排成长龙,大家有序地走向捐款箱……短短半个小时,单位和个人捐款就超过200万元。

在5月30日晚举行的“爱心大行动”主题义演晚会中,广大干部群众通过电话、短信或赶到现场为灾区踊跃捐款703万元,创下了广安自办演出史上观(听)众人数最多、节目最感人、会场气氛最热烈、电视台电台收视收听率最高、一次性募捐金额最大的历史纪录。

地震发生后,在市红十字会办公室,接受捐赠的热线响个不停。每天,志愿者接到的有关捐赠的电话至少有五六十个。有广东、浙江打来的,也有海外华侨打来的,更多的是市内市民打来的。企业业主、市民纷纷到市红十字会办公室捐款捐物。市民杨仁凯,有一天上午到市红十字会捐赠了1000元现金和一些衣物,下午又搬来了10箱牛奶。他说,作为同胞,我很想尽自己的一点力量。

纪念

各区市县也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捐赠活动,尽其所能奉献爱心,帮助灾区人民战胜困难,重建幸福家园。

武胜县飞龙镇,82岁孤寡老人田正英,将自己积攒下来的1600元,投入镇上为灾区群众设立的捐款箱。原本,她也需要社会的救助与关爱。

在广州打工的华蓥籍姑娘代素华,地震发生后心急如焚。她把省吃俭用省下的4000元寄回家,委托母亲林洪珍到社区进行捐赠。

……

全市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与灾区人民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全市慈善机构募集的资金3868.16万元及帐篷、食品、饮用水等物资,全部及时送往重灾区。

在各大媒体了解到汶川地震灾区需要大量血液后,广大市民自发到各采血点无偿献血。各个无偿献血点前,争相献血的市民排起了长龙。截至5月26日17时,全市共有606人义务献血211530毫升。

爱是无限的。无数的真情,无数的爱,洒向灾区受难中的兄弟姐妹、父老乡亲。

来自广安人民的真情得到了热切的回应。广元市、雅安市、德阳市等重灾区分别发来感谢信,对我市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和雪中送炭的真挚情感表示衷心的感谢。

以爱为家

用大爱建设更美的家园

“你在地震中失去了家园。我们用爱心还给你一个家。”地震发生后,一些重灾区受灾群众来到广安,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纪念

特殊的新生,很快融入广安校园。王一川是汶川地震灾区受灾群众。受大地震影响,家里的房屋成了危房。13日晚,他带着妻子、女儿投奔在广安城南居住的妹妹。女儿没法上学成了他的心病。16日,广安区灾后恢复上课的第一天,他就带着女儿来到广安区希望小学,请求在该校就读。没想到,到学校不到10分钟,女儿顺利就读。希望小学的学生们,还主动送来学习用品,让王一川一家非常感动。自5月14日以来,仅广安区便接收来自都江堰、绵竹、安县、汶川、德阳等地震重灾区的学生31名。

5月13日,定居绵竹市板桥镇八一村2组的杨敏,带着18名邻居,来到自己的老家武胜县胜利镇。这18名受灾群众抵达胜利镇后,胜利镇党委政府为他们送去大米、面条、菜油、猪肉,干部职工自发为他们捐赠衣物,送去干粮。镇上还安排人员时常去看望他们,安抚他们的情绪。受灾群众感动不已。

“我们将与你们一道重建家园!”大地震发生后,广安向遭受重创的宝兴县伸出了坚强有力的援助之手。通过一系列对接、考察、调研、论证等工作,我市基本确定了支援宝兴县硗碛乡的29个援建项目,包括住房安置、社会事业、恢复生产三大类。“支援灾区灾后重建是广安市义不容辞的责任,对口支援的项目不完成、不验收合格,决不撤退。”当地党政、群众纷纷对我市的援助表示感谢。

我市组织开展的“爱心大行动”主题活动,在“爱心大援助”的基础上不断延伸。

纪念

“爱心大发展”行动中,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全省一盘棋”和“为全省发展大局作贡献”的思想,主动调高发展目标,以加倍努力的工作,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资源型工业、现代农业和旅游商贸服务业。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4.2%,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增长1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1.3%,实现了大灾之年大发展。

在“爱心大和谐”行动中,坚持以爱心促进和谐,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进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努力将广大群众抗震救灾的热情和爱心转化为促进和谐保稳定的强大动力。

全市干部群众,把抗震救灾焕发而出的冲天热情和博大爱心,凝聚到众志成城、历难兴邦的共同立场上来,延续到爱岗敬业、创新进取的不懈奋斗中去,转化为“乐奉献、济危难、谋发展、促和谐”的实际行动。

回顾十年前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奋斗历程,我们倍觉艰辛,也倍感欣慰。十年后的今天,在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指引下,我们重整行装再出发,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市,为省委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谱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贡献广安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