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为何不喜欢姚启圣?

胡超


姚启圣,何人也?看过《康熙王朝》的人,应该对他有所了解,但我还是先介绍一下姚启圣。


姚启圣,汉人,清康熙年间人士,对收复台湾,有着非常重要的贡献,曾任福建总督,为官期间刚正不阿,执法严明。


按道理一个如此做人,为官,应该得到康熙的赏识才对,那怎么又说康熙帝不喜欢姚启圣呢?


我个人觉得,之所以认为康熙帝不喜欢姚启圣,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康熙帝曾经对姚启圣说过一句话:朕在心里已经杀了你一千次了,你虽然跪在我的面前,但是你的心却没有归顺我朝。

那姚启圣为什么会这样呢?


根本原因是因为姚启圣这人活的太清醒,看《康熙王朝》就知道,姚启圣投入康熙的朝廷,并不是为财,也不是为官,他最后是因为顺势而为,没办法了,天下已经是大清的天下,已经是康熙的天下,已经是爱新觉罗家的天下,不顺能怎么办呢?


可虽然归顺了,但由于姚启圣活的太过清醒,他心里清楚大清朝的种种弊端,深知满人身上的陋习,于是,姚启圣就进场上奏,直言指出这些陋习,一个汉人,在满人的集团里,多次指出满人身上的陋习,并要求更改,这结果可想而知。即使康熙帝再大度,再会识人用人,也经不起姚启圣的多次上奏。


但不管怎么说,姚启圣在收复台湾上,还是功不可没的,虽说明面上收复台湾的是施琅,可若没有姚启圣在背后的出谋划策,施琅在收复台湾上,也未必会如此成功。

陶元藻言:迨台湾之乱,冲锋陷阵,虽施琅功,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应时以输军饷,重犒以收士心,俾琅用兵多寡,出师缓急,靡不如意者,皆少保(即姚启圣)之力也。刘国轩败,澎湖凯旋,琅于海道奏捷,七日而抵京师,少保遣飞骑由内地驰报,迟琅二日,琅已先封靖海侯矣!


施琅虽然出了大力气,统兵攻打,与敌军作战。但是真正的功臣,还在于在背后出谋划策,决胜千里之外的姚启圣。后世之人,在说起康熙一朝收复台湾之时,想起的只有施琅,而忽略了姚启圣,其实是非常不公正的一件事情。


谢谢大家,我是酒翁,希望我的回答你会喜欢。若喜欢,可关注我,谢谢~~


寒舍阅独

我对姚启圣的认识完全是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对他的描写。康熙皇帝众所周知,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明君,被称为 圣君,名为守承,实为开创。他明智的地方不光是有远见,更在于识人。无论是伍次友、周培公、魏东亭、姚启圣等等等等。都是公在千秋的功臣。正是有了这些功臣,成就了无数的大事。是康熙识人之功。

然而这些人都有个共同点,都是汉人,虽然才能显著,然而出身低微,在当时满清类似于种族歧视的环境下,是很难有所作为的。

从电视剧中看,康熙不喜欢姚启圣的原因,大概有这几点:

1. 姚启圣是汉人,出身低微。导致朝中大臣对他看不起,不愿意把兵权政权交给他,然而对此康熙是无可奈何的,如果高官厚禄的封赏,势必引起朝中大臣不满。所以,在平定台湾之后,贬之他方,也算是颐养天年,最后善终了。这是康熙能为他做的最后的事。否则日后在朝中势必收到满人排挤,最后身败名裂而康熙也救不了他。

2.姚启圣性格怪癖,不愿受世俗左右,为官刚正不阿,嫉恶如仇。这样的性格导致他官场不顺,处处得罪人。然而千里马需要有伯乐来识,康熙并不是不识人,恰恰康熙就是那个伯乐。康熙度量并不是狭小而不中用他,而恰恰是利用了他性格怪癖,给自己台阶下,一开始让他受受折磨,让那些种族歧视的大臣没有话说,当真正用他的时候,就像脱缰的野马。一举两得,此为康熙独到的用人之术。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这些功臣里,相似点很多,但是最终得善终的只姚启圣一个,即是康熙用人之能,利用姚启圣的性格,也算是姚启圣独特的人格魅力,拯救了自己。同时充斥着世俗的无奈,康熙在这些夹缝中成就了这些大业,实在了不起。

以上是我对《康熙王朝》电视剧的理解,如果与史实不符还往谅解!欢迎大家评论!谢谢


change79479352

姚启圣在台湾问题上立了大功,随后被弹劾。

弹劾他的左都御史徐元文,是康熙身边的重臣,很得圣心恩宠,以正直廉洁著称。

徐元文指责他主要罪过:

一、挪用公款十二万两银子。

二、出身贫困却挥金如土,克扣军饷、盘剥民膏。

三、私生活奢侈,拆毁民居建筑园亭水阁,佣人上千人。年近花甲强娶民女。

姚启圣上书申辩后,康熙没有追究此事,授他世袭骑都尉,加一云骑尉。

攻取台湾前,姚启圣就已病逝,享年六十岁。

徐元文弹劾姚启圣,可能是受康熙帝安排,谴责他养兵怠战、拥兵自重!


历史轩

很简单,历代君王喜欢奴才,不喜欢人才。奴才是驯服的马,虽无千里之能,但听话好用。人才骐骥,虽有干里之力,但喜欢尥蹶子。姚启圣可谓一个难得的人才,为康熙朝立汗马功劳,平定"三藩",收复台湾,都有姚的功劳。但姚是个汉族知识分子,儒家的传统思想贯穿他的价值观,他决不顺应封建帝王的喜好,敢提出批评,骨头很硬。虽然有大功,皇帝正好拿拿你的轮,所以把姚下了大狱,姚结局很惨。满清皇帝喜欢的是奴才,汉人连当奴才的份也够不着。


别当真58

康熙皇帝说过最恨姚启圣这种人,在心里已把他杀一千次了。即使对郑经和噶尔丹,康熙也没有如此深仇大恨。为什么呢?因为未从内心归顺朝廷的姚启圣,代表的是一种知识者的清醒,是一种对满族皇权的轻篾和对官场陋习的厌恶。这种“从道不从君”的清介之气,对于专制统治者来说是很不舒服的。而如姚启圣之巧舌如簧,冷嘲热讽,擅议朝政,在康熙看来便是妖言惑众,有动摇朝纲之害,他怎能不觉着如芒在背?

总结一下,就是姚启圣有大功但无大过,康熙皇帝作为一代圣君虽然不喜欢这种人但是没有理由去杀人家。但是从康熙内心来说,他是极其讨厌姚启圣的人品,但又犯不上杀死姚启圣。


全球华人第一神探

从根本来说 姚是汉人


三秦强哥

在康熙心中,忠诚,或者说顺从大于能力!姚启圣能力大于顺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