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漢武求仙的故事

秦皇漢武求仙的故事

道教教義的另一主要來源,是“神仙家”的信仰和方術神仙家也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之一,最初由燕齊沿海地區的某些方術之士創立。據《史記·封禪書》記載:齊威王、宣王之時(公元前356—前301),齊國有騶衍等人宣揚“終始五德”之說,而燕國方士宋毋忌、正伯僑、充尚、羨門高等人“為方仙道,形解銷化,依於鬼神之事。”這些燕齊方士宣稱:渤海上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山上禽獸皆為白色,以黃金白銀為宮闕,有諸仙人及不死之藥。凡人未至三神山時,遠望之如雲;將要臨近時,三神山反居水下,或被風吹引而去,終莫能至。這裡所謂的“三神山”,其實只是渤海中常見的海市蜃樓景象。方士們卻藉此鼓吹去海上尋仙採藥,以求長生不死。齊威王、宣王和燕昭王聽信謠傳,都曾派人下海尋找三神山和神藥,未能成功。然而“怪迂阿諛苟合之徒自此而興,不可勝數也”。

秦朝統一天下後,秦始皇於公元前219年巡視郡縣,去山東泰山、琅琊等地封禪祭神,刻石記功。事畢,有齊人徐福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仙人居之,請與童男童女去求仙。始皇信其言,派遣徐福率男女數千人同去海上。其後四年,始皇東遊至碣石(今河北昌黎),又使燕人盧生、韓眾、侯公等入海尋找仙人和不死之藥。這些燕齊方士當然找不到真的仙人仙藥,因此就編造謊話欺騙皇帝。燕人盧生首先從海上歸來奏稱:臣等尋找靈芝奇藥及仙人不得,因為有“惡鬼”為害。現在皇上應該隱秘行蹤,以辟惡鬼,惡鬼闢則真人將至。“願皇上所居宮室毋令人知,然後不死之藥殆可得也”。秦始皇信了這套鬼話,下令京師咸陽二百里內的行宮,皆以甬道相連,圍以帷幄,內置鐘鼓、美人。皇帝每日巡幸行宮,隨從者不得洩露其居處,“有言其處者罪死”。有一天,始皇巡幸梁山宮,望見山下丞相李斯出行,車騎甚眾,心中大為不滿。隨從中有人將此情況密告李斯,其後李斯外出時便有意減少車騎。秦始皇知道有人洩露其語,大怒,下詔拘捕當日在身邊的隨從。因為察不出是誰洩露的,便把隨從全都殺掉。此後誰也不知道皇上每日的行蹤居處了。

秦始皇越來越專橫驕奢,築長城,造行宮,修陵墓,焚詩書。方士盧生雖然騙得皇上寵信,但心裡仍惴惴不安。因為他知道,按照秦朝法律,方士進獻方術兩次不靈驗,便要殺頭。他與侯生私下計議: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用,專斷政事,不納用博士、大臣之言,而親信獄吏,樂以刑殺為威,使天下之人皆畏罪貪祿,不敢盡忠。“貪於權勢至此,未可為求仙藥”。於是盧生偷偷逃走了。秦始皇聽說後勃然大怒,痛恨方土空費錢財,不得仙藥,竟然還敢誹謗自己。他抓不著盧生,便遷怒於在京的儒生,認為他們也犯有“妖言以亂黔首”之罪,乃下令御史拷問儒生。儒生們轉相告發,牽連出460餘人犯禁,都被坑殺於咸陽。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坑儒”事件。

公元前210年,始皇最後一次出巡,走到琅琊。這日時徐福因多年入海求仙,耗費巨大而未得仙藥,恐受譴責,於是詐稱:蓬萊仙藥可得,但常為大魚所苦,所以去不了。願請善射者同去,見到大魚就以連弩射之。於是秦始皇下令入海者攜帶捕大魚的工具,準備好連弩。他們從琅琊北上,路過芝罘(今煙臺),見到大魚,射殺一頭,但是終究也沒找到仙人、仙藥的蹤影。秦始皇從海上怏怏歸來,走到河北沙丘就病死了秦始皇求仙失敗的教訓,並未被後代統治者所吸取。大約一個世紀之後,漢武帝又步其後塵。據《史記·封禪書》記載,漢武帝登基後,有齊人李少君進獻“祠灶穀道卻老方”,宣稱:“祠灶則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為黃金。黃金成,以為飲食器,則益壽,益壽而海中蓬萊仙者乃可見,見之以封禪則不死。”又說;“臣嘗遊海上,見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棗,大如瓜。

秦皇漢武求仙的故事

安期生仙者,通蓬萊中,合則見人,不合則隱藏不見。”漢武帝信了李少君的話,於是親自祭祀灶神,遣方士入海尋找安期生,煉化丹砂及諸藥以作黃金。後來李少君病死,又有齊人少翁以“鬼神方”來見皇上。據說他在夜裡施用方術,召來灶神和已故王夫人(武帝愛妃)的鬼魂,武帝自帷帳中見之。於是便拜少翁為文成將軍,賞賜甚多,以客禮待之。少翁用方術召神一年有餘,其術益衰而天神不來。乃用帛書喂牛,佯作不知,對武帝說:“此牛腹中有奇。”於是殺牛而得帛書。但武帝發現帛書上的字是少翁筆跡,查問果是偽書,因怒殺少翁。但對外隱瞞其事,以免人笑話。少翁死後數年,又有人推薦他的同學欒大來見漢武。此人身材長美,敢說大話而使人不疑。他對武帝說:臣常往來梅中,見安期、羨門等神仙。臣之師曰:黃金可成而河決可塞,不死之藥可得,仙人可致也。陛下若想見到臣之師,必須派遣身份高貴的使者,與之結為親屬,待之以客禮,使佩帶印信,乃可使之通言於神人。他又當場表演一個小魔術,用磁石磨過的圍棋子在棋盤上鬥棋,棋子自相觸及,漢武帝被大矇騙拜之為五利將軍,封樂通侯,使佩帶四枚將軍印,賜給列侯宅第,僮僕千人,以及車馬帷幄器物,又以衛長公主為大之妻。於是欒大常夜祠於家中,欲圖降神,未能成功。後來又整裝東行,說要入海尋找其師。到了山東卻不敢下海,而去泰山祭神,自稱已見其師。但武帝派去隨行監查的人報告說,並未看見神仙。至此,欒大方術用盡而多不靈驗,又被漢武殺掉了。

公元前113年,山西汾陰的巫師從地下挖出一隻古鼎,人們都以為是寶物。齊人公孫卿因此前來遊說武帝,勸武帝封禪(登泰山祭天地神靈)。他對武帝說:從前黃帝採首山之銅,鑄鼎於荊山之下。鼎成,有龍來迎黃帝。黃帝騎龍昇天,群臣及後宮隨之上天者七十餘人。武帝嘆曰:“嗟乎!吾誠得如黃帝,吾視去妻子如脫屣耳。”乃拜公孫卿為郎,派去嵩山候神下降。其冬,公孫卿在河南緱氏城上聲稱見到了“仙人跡”(神仙腳印),武帝親至緱氏驗視,責問公孫卿:你想效法少翁、欒大嗎?公孫卿對曰:“仙者非有求於人主,人主者欲求仙,其道非少寬假,神不來。”武帝因下令各郡國修整道路,繕治宮觀及名山祠所,以望神仙來降。元封元年(前110),漢武東巡海上,給方士傳車,使求蓬萊仙人。夏四月,武帝登泰山封禪,大赦天下。方士更言蓬萊諸神若將可得,武帝又欣然東至海邊遙望,“冀遇蓬萊焉”。次年春,公孫卿又詐稱見神人於東萊山,武帝匆匆趕到東萊留宿數日,見到的仍然只是大腳印。復遣方士數千人求神怪,採芝藥。公孫卿勸武帝多建宮觀樓臺以候神人,不要匆匆跑來跑去。但此後數年,漢武帝仍多次去各地名山和海邊祭神候望,並且各處大建宮觀祠壇。

秦皇漢武求仙的故事

漢武帝繼位後數十年間,耗費大量錢物人力,興建神祠無其數,派去名山及海上尋仙求藥的方士成千上萬,然而除了可疑的大腳印外,連神仙的影子也沒見著。到了晚年,對方士們的怪迂之語也感到厭倦了。臨死前他說:“向時愚惑,為方士所欺。天下豈有仙人?盡妖妄耳!”因此下詔罷除各處候神下降的方士。秦皇、漢武的求仙鬧劇,最終都以失敗而收場了。但是由於他們的影響,秦漢時期神仙迷信活動大為盛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