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十大神祕組織,天地會明教赫然在列,墨家屈居第二。

10:義和團

義和團,又稱義和拳。本來是長期流行在山東、直隸一帶的民間秘密會社,有人認為與白蓮教等傳統民間秘密團體有關;然而也有部分人認為義和團源於一種勤王的民團組織。

他們利用設立神壇、畫符請神等方法秘密聚眾,稱為“義和拳”,其中摻雜有大量教授信眾“刀槍不入”的愚昧成分。

趙三多(1841—1902),領導過冠縣起義,打出“扶清滅洋”的旗幟,義和團失敗後參加景延賓起義而在此過程中殞命。義和團的成分極為複雜,既有貧苦農民、手工業者、城市貧民、小商販和運輸工人等下層人民,也有部分官軍、富紳甚至王公貴族,後期也混雜進了不少流氓無賴,“上自王公卿相,下至娼優隸卒,幾乎無人不團”使得義和團的組織極為鬆散,不利於集中力量打擊敵人。

義和團運動又稱“庚子事變”,是19世紀末在中國發生的一場以“扶清滅洋”為口號,主要針對西方侵略者及其在華附庸,是具有強烈的樸素的愛國主義思想的完全由民間自發的暴力運動。義和團運動標誌著近代意義上的中國民族意識的覺醒,是中國近代民族主義的濫觴。中國古代十大神秘組織,天地會明教赫然在列,墨家屈居第二。

9:拜上帝會

拜上帝會是中國清代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吸收基督教教義而成立的特殊基督教組織。拜上帝會屬於一神教。在有神論宗教範圍內,存在著一神崇拜和多神信仰的區別。

拜上帝會和堅持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論的基督教與擁有龐大的神真體系的道教,分別是一神論和多神論的典型,在神性觀問題上有質的區別。而在太平天國宗教信仰中,天父為獨一無他的唯一神、頭等信仰,天兄、天王、聖神風等圍繞天父構成了次等信仰,洪秀全自稱上帝的次子、楊秀清被洪秀全確定為上帝的第三子也位列其中。

拜上帝會雖曾得益於基督教,但在許多方面與基督教大相徑庭。洪秀全以拜上帝會為組織形式,以信徒為基本力量,發動反清武裝起義,建立了太平天國。中國古代十大神秘組織,天地會明教赫然在列,墨家屈居第二。8:天地會

天地會,清代民間秘密結社之一。以拜天為父拜地為母得名。又名洪門 ,俗稱洪幫 。

關於天地會創立的時間,有幾種不同的說法,至今尚無定論。其成員,最初多為農民或由破產農民轉化而成的小手工業者、小商販 、水陸交通沿線的運輸工人及其他沒有固定職業的江湖流浪者。以後成分日益複雜,但仍以下層窮苦人民為主。洪門組織對入會無資格限制,僅須有介紹人,加入後彼此以手足相待,所以雖是秘密組織,但發展迅速,由臺灣延伸至中國大陸及海外。

天地會以反清復明,替天行道,劫富濟貧等作為口號,反映了當時平民的民族觀念和反對階級壓迫的要求,在清朝滅亡之前,對於漢族人反抗滿族人的欺辱壓迫起到了巨大的歷史作用。中國古代十大神秘組織,天地會明教赫然在列,墨家屈居第二。7:復社

復社,明末以江南士大夫為核心的政治、文學團體。崇禎二年成立於蘇州尹山,系由雲間幾社、浙西聞社、江北南社、江西則社等十幾個社團聯合而成。主要領導人為張溥、張採,他們都是太倉人,又曾同窗共讀,“形影相依,聲息相接,樂善規過,互推畏友”,時人稱為“婁東二張”。

它的成員主要是青年士子,先後共計有2255人之多,聲勢遍及海內。該社春秋集會時,衣冠盈路,一城出觀,社會影響極大。主要集會有吳江尹山大會,南京金陵大會和蘇州虎丘大會。這幾年間,許多復社成員相繼登第,聲動朝野,而許多文武將吏及朝中士大夫、學校中生員,都自稱是張溥門下,“從之者幾萬餘人”。

他們大都懷著飽滿的政治熱情,以宗經復古,切實尚用相號召,切磋學問,砥礪品行,反對空談,密切關注社會人生,並實際地參加政治鬥爭。他們的作品,注重反映社會現實,揭露權奸宦官,同情民生疾苦,謳歌抗清偉業,抒發報國豪情,富有感染力量。他們雖擁護前、後七子,卻不同於他們的專意"模古",也不同於公安派、竟陵派的空疏。標誌著明末文風新的重大轉向。其中陳子龍、吳偉業為詩歌的代表,張溥是散文的代表。復社成員後來或被魏忠賢餘黨迫害致死,或抗清殉難,或入仕清朝,或削髮為僧。順治九年為清政府所取締。

中國古代十大神秘組織,天地會明教赫然在列,墨家屈居第二。 復社鉅子:顧炎武

6:白蓮教

白蓮教是唐、宋以來流傳民間的一種秘密宗教結社。北宋時期淨土唸佛結社盛行,多稱白蓮社或蓮社。南宋紹興年間,吳郡崑山僧人茅子元,在流行的淨土結社的基礎上創建新教門,稱白蓮宗,即白蓮教。

早期的白蓮教崇奉阿彌陀佛,提倡唸佛持戒,規定信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它號召信徒敬奉祖先,是一種半僧半俗的秘密團體。它的教義簡單,經卷比較通俗易懂。為下層人民所接受,所以常被利用做組織人民反抗壓迫的工具。在元、明兩代,白蓮教曾多次組織農民起義。流傳到清初,又發展成為反清秘密組織,雖遭到清政府的多次血腥鎮壓,但到了嘉慶元年,白蓮教大起義已發展成嘉慶年間規模最大的一次起義。

白蓮教自南宋誕生時起,就具有兩種性格,即叛逆與安善兼而有之、交替表現的性格,因而它也就發揮了兩種社會功能。在平靜的歲月裡,白蓮教作為佛、道正統宗教的補充,在下層社會發揮了佛、道二教所起不到的作用。每當天災人禍接踵而至或社會動亂之際,白蓮教就會與佛、道相悖,往往成為農民暴動或農民起義的戰鬥旗幟,這也是白蓮教不同於正統宗教的所具有的特點。

中國古代十大神秘組織,天地會明教赫然在列,墨家屈居第二。

5:明教

明教正式名稱為摩尼教,又作牟尼教,發源於古代波斯薩珊王朝,為公元3世紀中葉波斯人摩尼所創立,約於六至七世紀傳入我國新疆地區,復由新疆傳入漠北之回紇,而盛行於該地。

摩尼教受到瑣羅亞斯德教和基督教、佛教的影響,其教義在諾斯底主義的影響下主張靈魂從肉體上徹底解脫,因而強調禁慾、食素。同時也包括了佛教的轉世說和敘利亞的天使說。另外則反對猶太教,把猶太教視為黑暗神的創造物。

唐武宗會昌五年滅佛時,摩尼教亦遭嚴重打擊,轉而成為秘密宗教,並吸收道教及民間信仰,從而改稱明教。往往尊張角為教祖,敬摩尼為光明之神,並崇拜日月。教徒服色尚白,提倡素食、戒酒、裸葬;講究團結互助,稱為一家,認為世上光明力量終必戰勝黑暗力量。明教因相信黑暗就要過去,光明即將來臨,故敢於造反,屢有反政府之舉。自北宋末年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皆曾發生明教造反之事。其後明教又與彌勒教、白蓮社相結合,而演變成明代末年之白蓮教。明教一詞至清代雖已不復見於文獻,但“明王”出世之說,猶流傳於民間。中國古代十大神秘組織,天地會明教赫然在列,墨家屈居第二。

4:景教

景教,即唐代正式傳入中國的基督教聶斯脫裡派,也就是東方亞述教會。唐朝時曾一度在長安興盛,並在全國都建有“十字寺”,但多由非漢族民眾所信奉。

在中國佛教及道教影響下,景教有發展成綜合主教的傾向。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的作者景淨曾著有《志玄安樂經》,教導世人如何得到安樂。經文按照儒家經典《中庸》的格式撰寫,滲入“無為”、“清淨”等中國哲學概念,經文曰:“無動無慾,則不求不為。無求無為,則能清能淨。能淨能淨,則能晤能正。能晤能證,則遍照遍境。遍照遍境,是安樂緣。”

綜觀景教在中國,從盛行到衰落,也不過短短四、五百年。我們不禁要問 ,以景教備受唐代幾朝皇帝的保護,既為它建寺院,題字甚至立碑以資久遠,為什麼竟在四、五百年後就銷聲匿跡,幾乎完全從中國的歷史中消失。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景教依附政治的關係。

中國古代十大神秘組織,天地會明教赫然在列,墨家屈居第二。

3:太平道

太平道創始於漢靈帝時鉅鹿人張角。張角從道人于吉等人所傳《太平經》中受到啟發,遂以創教救世為己任。

張角以黃天為至上神,認為黃神開天闢地,創造出人類,又信奉黃帝和老子,認為黃帝時的天下是太平世界,是人類最美好的事情,在這個太平世界裡,既無剝削壓迫,也無飢寒病災,更無詐騙偷盜,人人自由幸福。在此基礎上,張角提出了“致太平”理想,這也是太平道的基本教義和宗教理想。

太平道雖在黃巾起義後瓦解,但對後世仍有相當的影響。如太平道三十六方的術數觀念,為後世道教所繼承;後世道士持九節杖、著黃衣、戴黃冠,用符水、咒語等道術為人治病消災,等等,也都承襲太平道的規制。唐宋時期的“明教”更尊張角為其教主;清代中期川陝白蓮教起義宣揚“黃天將死,蒼天當生,大劫在邇,人民有難”的讖語,亦明顯受太平道的影響。中國古代十大神秘組織,天地會明教赫然在列,墨家屈居第二。

2:墨家

墨家約產生於戰國時期。創始人為墨翟(墨子)。墨家是一個紀律嚴密的學術團體,其首領稱“鉅子”,其成員到各國為官必須推行墨家主張,所得俸祿亦須向團體奉獻。

墨家是一個有領袖、有學說、有組織的學派,他們有強烈的社會實踐精神。墨者們吃苦耐勞、嚴於律己,把維護公理與道義看作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墨者大多是有知識的勞動者。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張是: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相愛(兼愛),反對侵略戰爭(非攻),推崇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節用),重視繼承前人的文化財富(明鬼),掌握自然規律(天志)等。在高居廟堂尋歡作樂的儒士,嚴刑峻法役使天下的君王胥吏,飄然物外遊戲人間的道士身後,總有一群身著簡樸衣裳的墨者,為了天下安寧,萬民福祉,冒著諸侯國的通緝和大軍的兵鋒,勞作、奔走在華夏大地之上。

因為墨家思想獨有的政治屬性,兼之西漢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官學勾結政策,墨家不斷遭到打壓,並逐漸失去了存身的現實基礎,墨家思想在中國逐漸滅絕;直到清末民初,學者們才從故紙堆中重新挖出墨家,並發現其進步性。近年來經過一些新墨者的努力,墨家學說中的一些有益觀點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

中國古代十大神秘組織,天地會明教赫然在列,墨家屈居第二。

1:道教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教團組織,距今已有1800年曆史。

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認為“道”是化生萬物的本原。在中華傳統文化中,道教是與儒學和佛教一起的一種佔據著主導地位的理論學說和尋求有關實踐練成神仙的方法。主要是奉太上老君為教主,並以老子的《道德經》等為修仙境界經典非修真主要經典,追求修煉成為神仙的一種中國的宗教,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歸納為五種,服食仙藥,外丹等,煉氣與導引,內丹修煉,並藉由道教科儀與本身法術修為等儀式來功德成仙,常見後來的神仙多為內丹修煉和功德成神者與道術的修煉者。

魯迅曾作出“中國根柢全在道教”的科學論斷:“前曾言中國根柢全在道教,此說近頗廣行。以此讀史,有許多問題可以迎刃而解……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國大半”。郭沫若認為:“道家思想可以說壟斷了二千年來的中國學術界,墨家店早已被吞併了,孔家店僅存了一個招牌。”道教作為傳承道家思想的主力,先後產生了魏晉玄學、隋唐重玄學和宋元明清內丹學,在學術領域的地位自然不言而喻。在哲學上,道教無中生有、道生萬物的宇宙本體論和陰陽轉化、規律運動的辯證思維法,在古代是被普遍接受的傳統世界觀和方法論。中國古代十大神秘組織,天地會明教赫然在列,墨家屈居第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