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川毕汇、万商毕集,四川万州,盛极一时。 如今,这座长江边的千年古镇永沉江底,不复存在。 1946年,美国《生活》杂志记者曾来到这里,记录下古镇当时的繁华。


万川毕汇、万商毕集,四川万州,盛极一时。 如今,这座长江边的千年古镇永沉江底,不复存在。 1946年,美国《生活》杂志记者曾来到这里,记录下古镇当时的繁华。

曾经,这里是四川万州,一千八百来,它是长江九大港口之一,桐油、药材、粮食经此出入蜀地。

1946年,杨家街口码头是万州最大的码头,依江而建的石梯宽阔通天、房屋层层叠叠,一派山城风光。

人们在长江边洗衣服,有说有笑,充满生活气息。这样平静的生活弥足珍贵,因为洪水随时可能到来。

船只是万州人的主要交通工具,西至宜宾,东到上海,船只载着人们从这里去往全国各地。傍晚,又有许多船只在这里停靠过夜,天亮再出三峡。

那时的长江,激流不断、险滩重重,一不小心就会坠入江中。所以,一种帮助船只与险滩对抗的职业,应运而生。

这个职业便是纤夫,也是当时长江两岸最常见的职业,不过由于纤夫考出卖体力劳动,特别辛苦,只有家境贫寒的人才会来做这份工作。

这张照片拍摄于1946年,四川万州码头附近,正牵着绳索、喊着川江号子的纤夫队伍堪比《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在纤夫卖力的拉扯后,船只终于渡过险滩,顺利靠岸。

刚刚将船只拉出险滩的纤夫们在岸边休息,他们身上还挂着谋生用的绳索。远处是万州的北山街市。

每每有货船停靠,码头就成了万州最热闹的市场。照片为1946年,万州码头上的商铺一条街,远处的江面上,一艘蒸汽轮船正驶过。

万州码头建在一处平摊的沙滩上,沙滩上设有临时仓库,供来往船只周转货物。

一时间,码头上的仓库、市场、茶摊儿熙熙攘攘、十分热闹。人们挑着扁担,或出卖自家农产品,或看看货船带来了那些新鲜的物件儿。

上岸的船夫在万州码头的茶摊儿歇脚,他们身后正是一处湍急的险滩。

有的船夫上了岸,有的则选择留在船上。船夫们围坐在一起吃饭。灶台上,摆着饭菜,船板上,是打地铺用的被褥。

作为港口重镇,万州造船业发达。照片为万州江边的造船厂。

沿着江边拾级而上,就通往了万州城。走上去,就是充满烟火气息的另外一个世界。

万州码头热闹非常,城镇也发展得十分成熟。照片为1946年,人头攒动的万州万安路。近处肉铺、旅社,商铺林立,远处依稀可见亭台楼阁,好不繁华。

住在万州的人们,不但物质生活丰富,还常组织集会。这张照片拍摄于1946年,人们在万州街头敲锣打鼓、舞龙游行,队首的儿童举着“同心金兰会”的牌子。

苎溪河是长江的一条支流,将万州分为东西两城。两千多年来,人们在苎溪河上修建了300多座桥梁。这座风姿绰约的古桥叫万州桥,拱形桥身上共建6间凉亭,远远望去,“非阁复非船,可居亦可过”。万州桥始建于1870年, 到1970年被洪水冲毁,它整整陪伴了万州人100年。

远处是苎溪河上的另一座古桥——万安桥。万安桥是连接万州东西两城的主要通道,也是万州的标志建筑。2003年,万安桥被爆破拆除。

2003年,万州也沉入江底,曾经“万川毕汇”、“ 万商毕集”的千年古镇成为历史。

这是照片的拍摄者,美国《生活》杂志记者凯赛尔。1946年,凯赛尔带着好奇来到东方古国,共花费了相当于想在200万元人民币的经费,拍下了这组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