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大家柳詒徵先生後人,因分遺產不均,把老先生藏書,精本全部縱火燒燬,普本撕成碎片,4000元20斤賣掉。
面對這樣的事情我們不得不惋惜,既痛惜這麼多珍貴的藏書就這麼毀於一旦,又似乎看到柳詒徵老先生面對自己曾經為求得精本藏書幾經周折的心血,痛哭難抑。
被撕毀和被燒燬的藏書
面對這樣的現狀,我們也無可奈何,只能感嘆和可惜,因為畢竟這是私人財產分配不均勻而出現的事件。但是總會因為這樣的事件,讓我們感慨,任何珍貴的資料和藏品都抵不顧一些利益的驅使。
柳詒徵先生生前確實愛書如命的人,曾有為求得藏書不惜“長跪以求”的故事廣為傳頌。下面來讓我們一睹先生風采:
一、南京兩個“第一”
1901年,22歲的柳詒徵從鎮江老家來到南京,在中正街(今白下路)江楚編譯局任編纂,並拜時任江楚編譯局總纂的繆荃孫為師。本擅詞章之學的他,在這一年改治史學,並於次年編成我國第一部歷史教科書——《歷代史略》。
柳詒徵作品
我在南京圖書館見到了這部《歷代史略》。全書共六卷八冊,上迄唐虞三代,下至明末。它打破了綱鑑的編年形式,每卷各分篇章,系統敘述歷代史事沿革,成為新式歷史教科書。此書一出,各地爭相翻印,以後的歷史教科書大多以之為藍本。而且,根據歷史學家張舜徽考證,“歷史”一詞便由“歷代史略”省略而來,至今偱用不廢。
柳詒徵信札
仍然是在當時的中正街上,街北的廬江會館裡還有個南京第一所新式小學——思益學堂。它也是中國最早的新式小學之一。這所小學就是1903年柳詒徵隨繆荃孫等人赴日考察教育歸來後,與好友陶遜等人創辦的。它還是南京市第一中學的前身。
二、十年教授生涯
在今天的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內,有一處名為“梅庵”小房子。據東南大學校史館館長蘇衛平介紹,這所坐北朝南的小房子是為紀念兩江師範學堂監督李瑞清(字梅庵)而建,已近百年,當時只是三間茅屋。如今,這裡已變為東南大學藝術學院,唯一可尋的舊跡恐怕就是房簷下掛著的“梅庵”匾額,而這兩個字恰是柳詒徵所書。
柳詒徵信札
1908年,柳詒徵受李瑞清之邀,接替劉師培任兩江師範學堂歷史教習。1915年,兩江師範學堂改為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後又改為東南大學。柳詒徵在這裡當了10年教授。
柳詒徵信札
據南京大學歷史系武黎嵩老師介紹,這段時期,柳詒徵參與創辦了《史地學報》、《學衡》等刊物。而他最富盛名的著作《中國文化史》也是在這裡完成。它與柳詒徵在69歲時出版的《國史要義》一樣,都是劃時代的史學鉅著。如今,《中國文化史》已有60多個版本。在武黎嵩看來,這部書可說是奠定了柳詒徵在歷史學界的大師地位,開中國文化史研究之先河。
三、讓學者住在圖書館看書
柳詒徵曾居住在南京四牌樓、南倉巷等地。長期生活在南京的他也因此特別重視江蘇和南京地方誌的修撰。他身體力行,在任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館長期間,參與《江蘇通志》的編寫,撰修《禮俗志》《書院志》《社會志》等。除此之外,他還“整理古籍、編印總目、影印珍本、刊佈年刊”。
柳詒徵作品
而據南京圖書館研究部(國學研究所)主任徐憶農介紹,最讓人稱道的是他首創“住讀制”,讓人住在圖書館內查閱資料,可謂空前絕後。文史大家蔡尚思為寫《中國思想史》曾於1934年至1935年在此住讀一年,受益匪淺,他甚至將國學圖書館親切地稱為“母校”,將柳詒徵視為“第一恩師”。
柳詒徵作品
抗戰爆發後,柳詒徵為保護古籍,將館藏書籍裝箱藏於朝天宮地庫,部分運至蘇北興化。至抗戰勝利回到南京,他便開始多方查找,親訪接收大員,要求發還國學圖書館藏書和書架等設備,為此甚至不惜“長跪以求”。——徐憶農說到這裡,數次感嘆,這樣的氣度真是讓後人難以想象。
最終,館藏書籍找回了18萬冊,圖書館也於1946年8月1日恢復開放。
保護和搜求書籍的辛苦一般人難以體會,柳詒徵期間還兩度中風。心力交瘁的柳詒徵於1949年申請退休,並在這年的4月前往上海兒子處定居,結束了他在南京的生活。
柳詒徵(1880年-1956年),字翼謀,亦字希兆,號知非,晚年號劬堂,又號龍蟠迂叟,江蘇省鎮江人。學者、歷史學家、古典文學家、圖書館學家、書法家,中國近現代史學先驅,中國文化學的奠基人,現代儒學宗師。
17歲考中秀才,後就讀三江師範學堂。1914年2月,應聘為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文、歷史教授;1925年北上,先後執教於清華大學、北京女子大學和東北大學、1929年重返南京,任教中央大學(49年更名南京大學)。並曾任南京圖書館館長、考試院委員、江蘇省參議員。
以柳詒徵為南雍雙柱之一的南京大學,是現代儒學復興的策源地;以其為國學支柱的學衡派,成為後世新儒家的學術濫觴。
閱讀更多 北京同雅文化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