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寻乌县吉潭镇一处古祠里,发现50多年前当地农民吃“大锅饭”的地方--公共食堂。祠堂内墙壁上书有“公共食堂万岁!”、“大跃进万岁!”、“鼓足干劲”、“多快好省”等“大跃进”时期的文字标语。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大跃进”,给国人留下了许多沉重的思考。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席卷中国,数亿农民集中到公社、大队的公共食堂吃起“大锅饭”。


在江西寻乌县吉潭镇一处古祠里,发现50多年前当地农民吃“大锅饭”的地方--公共食堂。祠堂内墙壁上书有“公共食堂万岁!”、“大跃进万岁!”、“鼓足干劲”、“多快好省”等“大跃进”时期的文字标语。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大跃进”,给国人留下了许多沉重的思考。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席卷中国,数亿农民集中到公社、大队的公共食堂吃起“大锅饭”。

据悉,该处“大跃进”时期的公共食堂旧址是在2008年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被发现的,目前是全国已发现“大跃进”时期公共食堂旧址中保存较完好的一处。该处公共食堂所在的建筑为清末建筑,原为一处刘姓宗祠,坐西朝东,面阔3间,面宽13米,进深有22米。食堂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真实地体现了“大跃进”时期的时代风格,对研究“大跃进”时期的政治和历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公共食堂内,50多年前的各种标语、壁画随处可见,保存完好。屋内墙壁被分成了“评比台”、“金融园地”、“鸣放栏”、“决心台”等数个宣传栏块,每个栏块都留有不同壁画和文字。令人惊讶的是,其中还有一处名为“妇女福利牌”的宣传栏块。“妇女在宣传栏中标注的4个时期也可能正常享有记工分、吃‘大锅饭’的权利。”


食堂内的标语和壁画色彩鲜艳,笔法粗犷简洁,人物造型生动,表现手法夸张,为研究“大跃进”时期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佐证。

食堂开办初期伙食以米饭和青菜为主,偶尔有猪肉。但到后来,由于粮食少了,食堂慢慢地开不下去了。直到1961年,吃了约3年的“大锅饭”后,村里的各个公共食堂才全部解散。如今,“大跃进”时期的公共食堂已烟消云散,留给人们的只有记忆。

如今,“大跃进”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但作为这段历史的一个印记,并未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失,有包括朱德妻子伍若兰被捕在内的“圳下战斗”旧址,宗祠,以及承载着一段历史的公共食堂有幸一道在村民的爱护下得以保留至今,成为后人在瞻仰革命旧址时的一道意外“发现”。作为“大跃进”时期公共食堂的历史见证物,这栋老屋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目前县里已经作为文物加以保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