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記——回憶我的外公

我的外公離開我十二週年了,那年,我不足十六歲。我出生的那天,外公和兩個舅舅守在產房外,我們的情緣從我來到的那一刻就已註定,直到老人家離開。我的整個童年是在外公的撫摸和注視下度過的,亦可以說,直到他老人家離去,我才直到自己不再是孩子。慈祥、孝順、倔強、樂觀……關於外公的記憶永遠都是那樣的清晰、那樣的豐厚,一切的故事宛如昨天。

外公是四川人,在大漢林立的齊魯之地總嫌瘦弱,然而,每一個認識他的人都會由衷的敬他一聲“漢子”,無論是在大慶油田的戰冰斗雪,還是為他摯愛的妻兒撐起一片天空。“我們小的時候,最盼望的事情就是和你外公一起過週末……”而今,我和小妹依舊願意聽母親一次次重溫這些過往,那是她心裡的暖、心裡的寶。

小記——回憶我的外公

母親說,每當外公從百餘公里外的井場趕回家,就是一家人最歡樂和幸福的時光,外公會給自己的三個孩子買來最好吃的點心和他們想要的新算盤,教他們三姐弟下棋、做凳子、釣魚,還會幫忙碌了一週的外婆將一整盆的衣服洗乾淨、將自行車修理好,在山東——那個傳統文化最濃厚的地方,外公這樣與眾不同的付出讓他成為了許多女人和孩童的嚮往。“我們穿上大雨鞋,去到魚多的河溝,你外公會指揮我們用黃泥築起兩道攔河堤,只留下一段十來米的死水,把水抽乾,裡面的魚就可以一網打盡。”時至今日,這樣的畫面依然是年過半百的母親最美好的回憶。

母親說,每當外公回家,全家人會坐在院子裡開一次家庭會,開明的外公會讓三個孩子暢所欲言,說說一個星期的喜怒哀樂,然後給自己的孩子們講起外面那個他們還沒看到的世界裡發生的事情。年復一年的時光沒有讓這樣的傳統被淘汰,反而歷久彌新,直到有一天,當年三個依偎在父親膝下的孩子都已為人父母,連我們這群孫輩都成為了圍桌敘話的座上賓。如今,每逢週末,母親都會通過視頻與千里之外的我、遠隔重洋的小妹相約,她說那是屬於她的幸福烙印,她要傳給我們。

“外公是個孝子,也是個慈父,從過年這件事情上很能表現出來。”母親說,每逢除夕將至,兒時的他們會隨外公外婆一起從山東啟程、經徐州轉車,回到千里之外的德陽,去看望外公心裡最牽掛的那個人——他的母親。三天的歸途在擁擠和嚴寒中是那樣的漫長,卻也成了三姐弟貼近父愛最好的機會。作為家裡唯一的女兒,母親可以一面聽外公用濃重的川音敘著故事,一面看著外公差遣兩個舅舅去換車票、買驢肉、學會“男兒漢的本領”。

小記——回憶我的外公

小學畢業那一年,外公突然很正式地對我說:“我外孫現在長大了,比我小時候學的東西多,我那時候年頭不好、沒上過學,只知道天是藍的、草是綠的,連字也不怎麼識。”那個暑假,外公每天都會讓我給他念報紙聽,還會拉著我聽新聞、聽評書,讓我分享他學習到的知識和喜悅。如今,偶有怠惰的我會得到母親一句“你外公都要比你用功學習”的批評,我的淚水總是會比平時更多些。

小記——回憶我的外公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