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套辣椒病害識別與防治方案《完整版》

全套辣椒病害識別與防治方案《完整版》

世界已知辣椒常見病害有60多種,至1991年,中國有40餘種病害。葉、莖、果均危害的病害有白粉病、炭疽病、疫病、灰葉斑病、灰黴病、褐紋病、瘡痂病等。為害葉的有斑點病、早疫病等;為害枝與莖基的有菌核病,為害莖基或根的有立枯病、猝倒病、白絹病、鐮刀菌根腐病等;主要為害果的有炭疽病、黑斑病、軟腐病、日灼病等;為害維管束使植株萎凋死亡的有青枯病、黃萎病;病毒病有各種花葉病及壞死病。危害最重的是病毒病、疫病、青枯病、炭疽病、白粉病、瘡痂病、灰葉斑病也需注意。

全套辣椒病害識別與防治方案《完整版》

一、辣椒疫病

辣椒疫病

辣椒疫病是辣椒生產上的一種世界性分佈的毀滅性病害。1918年首次報道,中國1940年報道,現在各地發生普遍,葉、莖及果實均被害。20世紀80年代以來,辣椒疫病在全國各地普遍發生。由於疫病流行,常導致植株成片死亡,損失嚴重。露地和保護地均發生,一般病株率為20%左右,嚴重的達80%以上。

全套辣椒病害識別與防治方案《完整版》

辣椒疫病症狀

• 時期:苗期、成株期

• 部位:莖、葉、果實

• 幼苗期發病,多從莖基部開始染病,病部出現水漬狀軟腐,病斑暗綠色,病部以上倒伏。成株染病,葉片上出現暗綠色圓形病斑,邊緣不明顯,潮溼時,其上可出現白色黴狀物,病斑擴展迅速,葉片大部軟腐,易脫落,幹後成淡褐色。莖部染病,出現暗褐色條狀病斑,邊緣不明顯,條斑以上枝葉枯萎,病斑呈褐色軟腐,潮溼時斑上出現白色黴層。果實染病,病斑呈水漬狀暗綠色軟腐,邊緣不明顯,潮溼時,病部擴展迅速,可全果軟腐,果上密生白色黴狀物,乾燥後變淡褐色、枯乾。

辣椒疫病是辣椒的主要病害,整個生長髮育期均可發病,但7~8月辣椒掛果後最易感病,並且浸染後蔓延迅速。筆者提醒椒農要抓住時機搞好辣椒疫病的防治工作。

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病,莖、葉和果實各部位都可染病,以成株期現蕾掛果前後最易受害。幼苗期發病,幼苗莖部呈水漬狀軟腐,致使上部猝倒,病斑呈暗綠色,後形成梭形大斑。溼度大時,病部可長出白色稀疏黴層,幼苗整株枯萎而死。

全套辣椒病害識別與防治方案《完整版》

成株期根系發病,病斑呈褐色長形,長3~5釐米,可圍莖一週,病斑交界明顯,病斑稍凹陷或稍縊縮,後引起整株枯萎死亡。莖多在近地面及分叉處發病,初呈暗綠色水漬狀病斑。溼度大時,病部可見白色稀疏黴層,然後發展到縊縮漸變為黑褐色,並引起病部以上莖葉枯萎死亡。葉片發病,病斑圓形或近圓形,直徑2~3釐米,中央暗褐色,邊緣黃綠色,水漬狀。擴展後,葉片軟腐。

全套辣椒病害識別與防治方案《完整版》

乾燥時,病斑變為淡褐色。果實發病,多從果蒂部或果尖開始,呈暗綠色水漬狀病斑軟腐。溼度大時,病果表面密生白色黴狀物。病果可脫落,也可失水乾燥成暗綠色僵果掛在枝上。

疫病病原

辣椒疫黴:Phytophthora capsici屬鞭毛菌亞門疫黴屬。

發病條件:

發病後可產生新的孢子囊,形成遊動孢子進行再侵染。病菌生育溫度範圍為10-37℃,最適宜溫度為20-30℃。空氣相對溼度達90%以上時發病迅速;重茬、低窪地、排水不良,氮肥使用偏多、密度過大、植株衰弱均有利於該病的發生和蔓延。

防治方法:

認真執行“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抓好農業、生態和化學等綜合防治措施。

發病初期可選用45%百菌清煙霧劑密閉棚室燻蒸,每畝用藥量250g—300g,7天一次,視病情可連續燻蒸3—4次。或用5%百菌清粉塵劑噴粉,每畝用藥量1kg,7天一次,連續2—3次。或用64%殺毒礬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50%雷多米爾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70%乙磷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連續用藥2—3次,7天—10天一次。

二、辣椒灰黴病

一種辣椒疾病,對辣椒生長影響極大,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田塊易發病

主要症狀

苗期為害葉、莖、頂芽,發病初子葉先端變黃,後擴展到幼莖,縊縮變細,常自病部折倒而死。成株期為害葉、花、果實。葉片受害多從葉尖開始,初成淡黃褐色病斑,逐漸向上擴展成“V”形病斑。莖部發病產生水漬狀病斑,病部以上枯死。花器受害,花瓣萎焉。果實被害,多從幼果與花瓣粘連處開始,呈水漬狀病斑,擴展後引起全果褐斑。病健交界明顯,病部有灰褐色黴層。

辣椒灰黴病是保護地辣椒的重要病害。

幼苗發病,幼莖縊縮變細,子葉腐爛,幼苗倒折死亡。成株發病,多莖部產生不規則形水浸狀病斑,後變褐色至灰白色,病斑擴展到繞莖一週時,其上端枝葉萎蔫枯死。

潮溼時病部表面長有黴狀物。病果病部灰白色、軟腐,後期病部長有灰色黴狀物。

全套辣椒病害識別與防治方案《完整版》

主要危害

辣椒幼苗,葉、莖、枝、花器均可染灰黴病。幼苗染病,子葉先端先變黃,後擴展到幼莖,致莖溢縮變細,由病部折斷而枯死;葉片染病,病部腐爛,或長出灰色黴狀物,嚴重時上部葉片全部爛掉,僅餘下半截子莖。成株染病,莖上初生水浸狀不規則斑,後變灰白色或褐色,病斑繞莖一週,其上端枝葉萎焉枯死,病部表面生灰白色黴狀物;枝條染病亦呈褐色或灰白色,具灰黴,病枝向下蔓延至分杈處;花器染病,花瓣呈褐色,水浸狀上密生灰色黴層。

全套辣椒病害識別與防治方案《完整版》

發病條件

灰黴病病菌發生的適溫20-23℃,大棚栽培在12月至翌年5月危害,冬春低溫,多陰雨天氣,棚內相對溼度90%以上,灰黴病發生早且病情嚴重,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田塊易發病。

摺疊發病規律

病菌以菌核遺留在土壤中,或以菌絲、分生孢子在病殘體上越冬,在田間藉助氣流、雨水及農事操作傳播蔓延。病菌較喜低溫、高溼、弱光條件。棚室內春季連陰天,氣溫低,溼度大時易發病。光照充足對該病蔓延有抑制作用。

全套辣椒病害識別與防治方案《完整版》

摺疊防治方法

1、雨後及時排除積水,棚內合理通風降溫;

2、及時清除病葉、病株、病果,帶出棚外集中深埋或燒燬;重施腐熟的優質有機肥,增施磷鉀肥,適時噴施新高脂膜,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適當控制澆水,有條件的可採用滴灌技術,禁止大水漫灌。

3、預防方案:(黴止)30—50ml+(沃豐素)25ml+大蒜油15ml兌水30斤,定期噴霧。

備註:大蒜油苗期使用減半,5-7ml。

4、護地栽培時,應採用高畦栽培,並覆蓋地膜,以提高地溫,降低溼度。作好棚室溫、溼度調控工作,上午保持較高溫度,使棚室薄膜內側露水霧化,下午延長放風時間,加大放風量,夜間要適當提高溫度,減輕或避免葉面結露。發病初期適當控水。

三、辣椒白粉病

辣椒白粉病 Powdery mildew

•症狀:為害葉片,葉面生黃綠色斑駁,葉背有白色粉狀物,易落葉。

全套辣椒病害識別與防治方案《完整版》

此病僅危害葉片,老葉嫩葉均可染病,病葉正面初生褪綠小黃點,以後擴展為邊緣不明顯的褪綠黃色病斑,隨著病害的發生,病部背面產出白色粉末狀物,同時病部組織變褐壞死。

全套辣椒病害識別與防治方案《完整版》

嚴重時病斑密佈,終致整葉變黃。條件適宜時,短期內白粉迅速增加,覆滿整個葉部,葉片大量脫落,形成光桿,嚴重影響辣椒產量和品質。

病原:無性態為擬粉孢黴屬【Oidiopsis Scalia】辣椒擬粉孢黴【Oidiopsis siculaScalia 】菌絲內外兼生,分生孢子梗從氣孔伸出,分生孢子擬棍棒形,單生,無色,有性世代為內絲白粉菌屬【Leveillula taurica(Lev.)Arn】,子囊果埋藏於表生的菌絲中,附屬絲與菌絲交織,含子囊10-40個,多數含2個子囊孢子

侵染途徑:該病菌是子囊菌亞門內絲白粉真菌,以閉囊殼隨病葉在地表越冬,病菌靠氣流傳播,菌絲在葉組織中蔓延。

發病條件:發病溫度為15-30℃。一般在25℃和梢乾燥的條件下容易發病。溫度高於15 ℃時,溫度越高 ,發病嚴重,低於13 ℃發病緩慢;分生孢子萌發要有水滴存在。孢子萌發後從葉背面氣孔侵入。溼度大,菌絲生長緩慢,孢子萌發快,溼度小,菌絲生長快,孢子萌發慢。

以閉囊殼隨病殘體在地表越冬,或在氣候溫暖地區週年發生,分生孢子靠氣流傳播,萌發後直接侵入,再侵染頻繁。

防治方法:

防止棚內溼度過低和空氣乾燥。噴40%多菌靈硫磺懸浮劑,1000倍液,15%粉鏽寧或20%粉鏽寧乳油2000~3000倍液,5到7天1次,連續2~3次。

四、炭疽病

辣椒炭疽病

炭疽病是辣椒上較常發生的一種病害,世界性分佈。可引起辣椒落葉,爛果。一般病果率5%左右,嚴重時達20-30%,對辣椒品質、產量均有一定影響。此病除危害辣椒外,還侵染茄子和番茄。

•部位:主要危害果實,也侵染葉片和果梗。

•發病症狀:果實發病初期,病斑水漬狀,褐色,長圓形或不規則形,擴大後病斑凹陷,斑面生隆起的不規則形環紋,環紋上密生黑色或橙紅色小顆粒。乾燥時病斑常幹縮極易破裂。

全套辣椒病害識別與防治方案《完整版》

辣椒炭疽病主要為害果實和葉片,也可侵染莖部。葉片染病,初呈水浸狀褪色綠斑,後逐漸變為褐色。

全套辣椒病害識別與防治方案《完整版》

病斑近圓形,中間灰白色,上有輪生黑色小點粒,病斑擴大後呈不規則形,有同心輪紋,葉片易脫落。

全套辣椒病害識別與防治方案《完整版》

果實染病,初呈水漬狀黃褐色病斑,擴大後呈長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凹陷,上有同心輪紋,邊緣紅褐色,中間灰褐色,輪生黑色點粒,潮溼時,病斑上產生紅色粘狀物,乾燥時呈膜狀,易破裂。

發病規律:

• 病菌在種子和土壤中越冬,成為第二年病害的初侵染來源。

• 病菌借氣流或雨水傳播。有多次再侵染。

• 病菌從傷口或直接侵入。

• 溫暖多雨有利於病害發生。

• 菜地潮溼、通風差、排水不良、種植密度過大、施肥不足或氮肥過多,病害重

防治方法:

(1)與非茄科蔬菜實行2~3年輪作。

(2)選用抗病品種

(3)清水洗種子淨後,55℃溫水浸15min,冷水冷卻後催芽。

(4)加強栽培管理

(5)發現病株及時噴藥防治。

50%多硫懸浮劑600倍液

50%福美雙可溼性粉劑500倍液

7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70%甲基託布津

五、辣椒葉枯病

全套辣椒病害識別與防治方案《完整版》

椒葉枯病,辣椒葉枯病主要危害葉片,有時危害葉柄及莖。葉片發病開始為褐色小點,迅速擴大後為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中間灰白色,邊緣暗褐色,直徑2~10毫米不等,病斑中央壞死處常脫落穿孔,病葉易脫落。

全套辣椒病害識別與防治方案《完整版》

病害一般由下部向上擴展,病斑越多,落葉越嚴重,嚴重時整株葉片脫光成禿枝。

發病規律

病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藉助氣流傳播,6月中下旬為發病高峰期,

高溫高溼,通風不良,偏施氮肥,植株前期生長過旺,田間積水等條件下易發病。

摺疊防治方法

①農業措施 培養壯苗,應使用腐熟的有機肥配製營養土,育苗過程中注意通風,

嚴格控制苗床的溫溼度。加強管理,合理施用氮肥,增施磷鉀肥,噴施植寶素、愛多收等葉

麵肥。定植後注意中耕鬆土,雨季及時排水。

②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噴灑64%殺毒礬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50%甲霜靈可溼性

粉劑600倍液,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 50%苯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

75%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2%農抗BO-10水劑200倍液,或50%甲米多可

溼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70%代高樂可溼性粉劑800~1200倍液,或 40%杜邦福星

乳油 8000~100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溼性粉劑500~1000倍液,或剋星丹500倍液,

或50%混殺硫懸乳劑500倍液,每7天噴1次,連噴2~3次。

六、辣椒白星病

辣椒白星病是一種植物疾病,主要分佈於葉片

全套辣椒病害識別與防治方案《完整版》

辣椒白星病又稱斑點病。危害葉片。發病初期葉片出現圓形或近圓形的小斑點,病斑邊緣為深褐色,稍隆起,中央白色或灰白色,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點

病斑中間有時脫落形成穿孔,發病嚴重造成落葉。

全套辣椒病害識別與防治方案《完整版》

病害症狀

主要為害葉片,病斑圓形或橢圓形,邊緣深褐色且稍隆起,中央灰白色,其上散生黑色小粒點,既分生孢子器。

發病規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殘體上、混在種子上或遺留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條件適宜侵染葉片並繁殖,借風雨傳播蔓延進行再侵染,高溫高溼條件易發病。、

防治

採收完後徹底清除病殘體,集中燒燬,與其他蔬菜隔年輪作,發病初期可噴波爾多液(1:1:200-320)或80%代森鋅700-800倍液等。

病原描述

病原為真菌,中文名:辣椒葉點黴(Phyllosticta capsici Speg.),屬半知菌亞門。分生孢子器近球形,直徑97~?26微米,黑褐色;器內孢子橢圓形至卵圓形,單胞,無色,透明,大小4-7×2-3微米。

七、辣椒白斑病

辣椒白斑病,病原拉丁學名,英文名稱Stemphylium lycopersici(Enjoji)Yamamoto,主要為害葉片,初生1~2毫米褐色點,後邊緣呈棕褐色,中央灰白色,略凹陷,尤其在嫩葉上易發生,開始病斑擴展緩慢,後逐漸形成輪紋狀,溼度大時,病斑融合成不規則形斑,致病葉黃化或脫落。莖部染病形成5~10毫米的長形斑,其他部位也可產生不整形的褐色小斑點,花瓣和果實一般不發病。

全套辣椒病害識別與防治方案《完整版》

菌可在土壤中病殘體或種子上越冬,翌年溫溼度適宜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孢子通過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溫暖潮溼,陰雨天及結露持續時間長是發病的重要條件。一般土壤肥力不足,植株生長衰弱發病重。、

防治方法

(1) 選用抗病品種。

(2) 加強田間管理,增施有機肥及磷鉀肥;噴灑植寶素7500倍液或多效好4000倍液,增強寄主抗病力。

(3)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殘體,集中燒燬。

八、辣椒臍腐病

辣椒臍腐病,也稱辣椒蒂腐病,是一種非侵染性的生理病害。同番茄臍腐病一樣,發生在落花部位的周圍。以前很少發生,近幾年由於保護地的迅猛發展,作物複種指數較高,辣椒品種不斷增多,加上北方初夏持續出現高溫乾燥的氣候,使辣椒臍腐病發生越來越嚴重。2000年初夏,天津地區辣椒臍腐病發生還較少,但到2001年初夏許多處於坐果期的辣椒棚不同程度地發生了辣椒臍腐病,大部分果實失去商品價值,損失較大。

在果實臍部附近發生。果實表皮發黑,逐漸成水浸狀病斑,病斑中部呈革質化,扁平狀。有的果實在病健交界處開始變紅,提前成熟。

全套辣椒病害識別與防治方案《完整版》

症狀識別:

果實頂部(臍部)呈水浸狀,病部暗綠色或深灰色,隨病情發展很快變為暗褐色,果肉失水,頂部凹陷,一般不腐爛,空氣潮溼時病果常被某些真菌所腐生

防治方法

1、科學施肥:在沙性較強的土壤上每茬都應多施腐熟雞糞,如果土壤出現酸化現象,應施用一定量的石灰,避免一次性大量施用銨態氮化肥和鉀肥。

2、均衡供水:土壤溼度不能劇烈變化,否則容易引起臍腐病和裂果。在多雨年份,平時要適當多澆水,以防下雨時土壤水分突然升高。雨後及時排水,防止田間長時間積水。

3、葉面補鈣:進入結果期後,每7天噴1次0.1%~0.3%的氯化鈣或硝酸鈣水溶液,每星期2~3次。也可連續噴施綠芬威3號等鈣肥,效果很好,可避免發生臍腐病。

4、改良土壤 選擇保水力強的沙壤土,如土壤鹼性過重,多施腐熟的有機肥,改良土壤性能,增強其保水能力。

5、加強栽培管理 定植辣椒時,帶坨移植,不傷根,以免影響水分和養分的吸收。適時摘心,促進生殖生長,避免植株徒長,使鈣更多轉入果實內。植株不要留果過多,避免果實之間對鈣的競爭。果實膨大期為防止土壤溫度過高,可在地面鋪稻草或覆蓋塑料薄膜。

6、選用耐病品種 目前還沒有選育出抗臍腐病的品種,線尖椒與甜椒均會不同程度地發生,生產上應選擇株形不宜過大的品種,避免旺盛的蒸騰作用。

九、辣椒軟腐病

辣椒軟腐病 soft rot

全套辣椒病害識別與防治方案《完整版》

該病為細菌性病害。危害果實。病果先出現水浸狀暗綠色斑,後變褐軟腐,具惡臭味,內部果肉腐爛,果皮變白。

全套辣椒病害識別與防治方案《完整版》

整個果實失水後幹縮,掛在枝蔓上,易脫落。

為害症狀 :

主要為果實受害,發生部位從傷口處開始,初呈水漬狀,暗綠色,後變為暗褐色,除果皮的角質不受細菌侵染,完整不破,果內全部腐爛,併發出惡臭。病果脫落或殘留在枝上,殘留果逐漸失水變成灰白色或白色,僅餘果皮,中空,狀似燈籠。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①與非茄科和非十字花科蔬菜輪作。②病果病株及時清除,帶出田外燒燬或深埋。培育壯苗,適時定植,合理密植。雨季及時排水。③棚室栽培要加強放風,防止棚內溼度過高。④運輸和貯藏時要儘量避免機械損傷,及時撿出受害果和帶傷果。

(2)藥劑防治:①雨後及時噴50%代森銨600~800倍液,或農用硫酸鏈黴素200毫克/千克,或新植黴素200毫克/千克,或70%琥·乙磷鋁2600倍液,或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粉劑4000倍液,或新植黴素4000倍液,或50%琥珀酸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47%加瑞農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敵克松TF500~1000倍液,或氯黴素200~400毫克/千克。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2~3次。②及時噴殺蟲劑防治

十、辣椒葉黴病

發病初期由下部葉片開始,發病嚴重時整片葉形成花斑,並且變黃乾枯。經多點調查,該病發生時,一般甜椒較辣椒品種發病重,國外品種較國內品種發病重。

全套辣椒病害識別與防治方案《完整版》

辣椒葉黴病主要為害葉片。葉面上初現淺黃色不規則形褪綠斑,葉背病部初生白色黴層,不久變為灰褐色至黑褐色絨狀黴,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隨病情擴展,葉片由下向上逐漸變成花斑,嚴重時變黃乾枯。

全套辣椒病害識別與防治方案《完整版》

該病害常見於棚室栽培。

症狀識別:

辣椒葉黴病主要為害葉片。葉面上初現淺黃色不規則形褪綠斑,葉背病部初生白色黴層,不久變為灰褐色至黑褐色絨狀黴,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隨病情擴展,葉片由下向上逐漸變成花斑,嚴重時變黃乾枯。見於為害棚室栽培的甜椒。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 生產栽培中應選用抗性較強的辣型品種。

2.及早清潔田園。防治該病應突出-個"早"字,發現病株及病葉應及早清除,集中深埋或燒燬收穫後及時清除植株殘體,以斷絕循環侵染途徑。

3.合理密植, 加強管理。首先,栽植密度應依照各品種特性及要求適當安排。其次,儘量避免忽幹忽溼現象出現,嚴禁大水漫灌,注意降低田間溼度,尤其是保護地中的空氣相對溼度(RH值)。

4.實行輪作。 甜、辣椒葉黴病主要是病殘體在土中或病菌孢子直接落入土中進行循環侵染,故應實行與其他作物輪作。

5.增施石灰和腐熟的有機肥。由於該菌性喜酸性環境,整地時每667平方米應撒施生石灰150--200kg,並施用經充分腐熟的有機肥,以避免"生肥發酵"產生"燒根"而造成傷口發病。

6.(1)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殘體,集中深埋或燒燬。

(2)栽植密度應適宜,雨後及時排水,注意降低田間溼度。

十一、辣椒斑枯病

辣椒斑枯病主要為害葉片,在葉片上現白色至淺灰黃色圓形或近圓形斑點,邊緣明顯,病斑中央具許多小黑點,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病斑直徑2~4毫米。

全套辣椒病害識別與防治方案《完整版》

該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發病葉片上出現白色至淺灰黃色圓形病斑,病斑直徑2~4毫米,邊緣明顯,病斑中央具許多小黑點。

防治方法

農業措施

苗床用新土或兩年內未種過茄科蔬菜的陽畦或地塊育苗,定植田實行3~4年輪作。

從無病株上留種,並用52℃溫水浸種30分鐘,取出晾乾而後催芽播種。

選用抗病品種。高畦栽培,適當密植,注意田間排水降溼。

加強田間管理,合理施肥,增施磷、鉀肥。

避免種植過密,保持田間通風透光及地面乾燥。

採收後把病殘物深埋或燒燬。

十二、辣椒褐斑病

特徵

褐斑病主要為害甜椒、辣椒葉片。在葉片上形成圓形或近圓形病斑,初為褐色,後漸變為灰褐色,表面稍隆起,周緣有黃色的暈圈,斑中央有一個淺灰色中心,四周黑褐色,嚴重時病葉變黃脫落。莖部也可染病,症狀類似。

全套辣椒病害識別與防治方案《完整版》

該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危害葉片,有時也危害莖。病葉上形成圓形或近圓形病斑,初為汙綠色,後漸變為灰褐色,表面稍隆起,周緣有黃色的暈圈,斑中央有一個淺灰色中心,四周為黃色暈圈,嚴重時病葉變黃脫落。

全套辣椒病害識別與防治方案《完整版》

莖部病斑同葉片。

防治方法:

(1)採收後徹底清除病殘株及落葉,集中燒燬。

(2)與其它蔬菜實行隔年輪作。

預防:病害常發期用《速淨》30ml兌水15kg噴霧,5-7天一次。

十三、辣椒菌核病

危害幼苗、莖部、葉片和果實等。是冬春保護地栽培中的毀滅性病害。

全套辣椒病害識別與防治方案《完整版》

該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危害幼苗、莖部、葉片和果實等。是冬春保護地栽培中的毀滅性病害。苗期發病莖基部初呈水浸狀淺褐色斑,後變棕褐色,溼度大時長出白色棉絮狀菌絲,或軟腐,但不產生臭味,病苗呈立枯狀死亡。成株莖或分杈處易發病,發病莖呈灰白色,溼度大時病部表面生有白色棉絮狀菌絲體,後莖部皮層黴爛。葉片發病呈水浸狀軟腐,引起葉片脫落。果實發病時果面先變褐色,呈水浸狀腐爛,逐漸向全果擴展,有的先從臍部開始向果蒂擴展至整果腐爛,表面長出白色菌絲體。

病害症狀

幼苗

苗期發病在莖基部呈水漬狀病斑,以後病斑變淺褐色,環繞莖一週,溼度大時病部易腐爛,無臭味,乾燥條件下病部呈灰白色,病苗立枯而死。

成株期

主要發生在主莖或側枝的分杈處,病斑環繞分杈處,表皮呈灰,白色,從發病分衩處向上的葉片青萎,剝開分杈處,內部往往有鼠糞狀的小菌核。果實染病,往往從臍部開始呈水漬狀溼腐,逐步向果蒂擴展至整果腐爛,溼度大時果表長出白色菌絲團。

發病條件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中或混雜在種子中越冬和越夏。萌發時,產生子囊盤及子囊孢子。在華中地區,菌核萌發一年發生兩次,第一次在2-4月間,第二次為11-12月。萌發時,產生具有柄的子囊盤,子囊盤初為乳白色小芽,隨後逐漸展開呈盤狀,顏色由淡褐色變為暗褐色。子囊盤表面為子實層,由子囊和雜生其間的側絲組成。每個子囊內含有8個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成熟後,從子囊頂端逸出,藉氣流傳播,先侵染衰老葉片和殘留在花器上或落在葉片上的花瓣後,再進一步侵染健壯的葉片和莖。病部產生白色菌絲體,通過接觸,進行再侵染。發病後期在菌絲部位形成菌核。病菌菌絲生長髮育和菌核形成溫度為0-30℃,20℃為最適。菌核沒有休眠期,在乾燥土壤中可存活3年,但不耐潮溼,一年後即喪失其生活力,溫度在5-20℃和較高的土壤溼度的狀況下菌核即可萌發,其中以15t左右為最適。子囊孢子0-35℃均可萌發,適溫5-10℃,經48小時後,孢子萌發率可達90%以上。本病在溫度20℃左右和相對溼度在85%以上的環境條件下,病害嚴重,反之,溼度在70%以下,發病輕。早春和晚秋多雨,易引起病害流行。

防治方法

(1)與禾本科作物實行3~5年輪作。

(2)及時深翻,覆蓋地膜,防止菌核萌發出土。對已出土的子囊盤要及時剷除,嚴防蔓延。

(3)進行土壤消毒。

(4)藥劑拌種或溫湯於地面用腳來回滾動100~150次,使藥粉均勻粘附在種子表面後播種。此外對帶菌種子也可用52℃溫水浸種20分鐘,把菌核燙死,後移入淨水中冷卻。

1、及時摘除病葉、病果、病枝等

2、病重時,也可採用先燻棚,次日再噴霧的方法。

十四、辣椒瘡痂病

辣椒瘡痂病又名細菌性斑點病,主要危害葉片、莖蔓、果實;葉片染病後初期出現許多圓形或不規則狀的黑綠色至黃褐色斑點,有時出現輪紋,葉背面稍隆起,水泡狀,正面稍有內凹;莖蔓染病後病斑呈不規則條斑或斑塊;果實染病後出現圓形或長圓形墨綠色病斑,直徑0.5釐米左右,邊緣略隆起,表面粗糙,引起爛果。

全套辣椒病害識別與防治方案《完整版》

該病為細菌性病害,危害葉片,莖蔓、果實、果柄也可受害。病原為黃單胞桿菌。育苗後期幼苗長出3~4片真葉時開始發病。成株期在開花盛期發病,受害的葉片邊緣葉尖常變深褐色,不久脫落。枝杆受害病斑為不規則形條斑。病菌在種子、病殘體上越冬,成為初侵染源。

防治措施

1、合理輪作,露地辣椒可與蔥蒜、水稻或大豆實行2--3年輪作;應選用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移栽前大田應澆足底水,施足底肥,並對地表噴施消毒藥劑加新高脂膜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

2、播種前可用55°C溫水加新高脂膜浸種15分鐘後移入冷水中冷卻,後催芽播種。加強苗期管理,適期定植,促早髮根,合理密植,移栽後應噴施新高脂膜防止地上水分不蒸發,苗體水分不蒸騰,縮短緩苗期,使辣椒茁壯成長。

3、加強田間管理,應及時深翻土壤,加強鬆土、澆水、追肥,促進根系發育,提高植株抗病力,並注意氮、磷、鉀肥的合理搭配;同時在辣椒生長期噴施辣椒壯蒂靈提高授粉質量,果蒂增粗,防止落葉、落花、落果,使辣椒著色早、辣味香濃。

十五、辣椒果腐病

全套辣椒病害識別與防治方案《完整版》

該病只危害果實,發病初期果面產生褐色水浸狀小斑點,而後病斑逐漸進擴大,呈溼狀。病斑圓形或近圓形,大小10~30毫米,甚至更大,淡褐色。溼度大時病部密生白色絨絲狀黴層,後變為黑色。病果最後幹縮腐爛。

十六、辣椒棉腐病

全套辣椒病害識別與防治方案《完整版》

辣椒綿腐病苗期即可發生,引起幼苗基部腐爛、縊縮而死亡。成株期主要為害果實,引起果腐,在潮溼條件下病部生大量白黴,果實失去食用價值。

辣椒綿腐病主要為害果實。果實發病,發病初期產生水浸狀斑點,隨病情發展迅速擴展成褐色水浸狀大型病斑,重時病部可延及半個甚至整個果實,呈溼腐狀,潮溼時病部長出白色絮狀黴層。

苗期,成株期均可發病。苗期發病,幼苗基部腐爛,縊縮猝倒而死。成株期主要為害果實。果實發病,病部褐色溼腐,溼度大時病部長出白色緻密絮狀黴層。重時整個果實發病最後腐爛。

防治方法

(1)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地塊種植。地勢低平,應高畦栽培,最好地膜覆蓋。

(2)注意密度不要過密、及早搭架,整枝打權,中期適度打去植株下部老葉,降低株間溼度。

(3)合理施肥,避免偏施、過施氮肥,增施鉀肥、雨後排水,確保雨後、灌水後地面無積水。

(4)發病初期藥劑防治,可用25%甲霜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40%乙磷鋁可溼性粉劑3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劑 600倍液,或 72%克露可溼性粉劑 500倍液,或77%可殺得可溼性微粒粉劑600倍液,或30%綠得保膠懸劑500倍液。

十七、辣椒黑斑病

全套辣椒病害識別與防治方案《完整版》

該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危害果實。果實發病初期病斑為淡褐色,不規則形,稍凹陷。果實上一般有1個大病斑,病斑直徑10~20毫米,病斑有黑色黴層。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

①種植甜椒時採取壟作雙棵密植,增加葉面積係數。

②加強水肥管理:尤其在開花結果期應及時、均勻澆水,保持地面溼潤,增施磷鉀肥,促進果實發育,減輕病害。採取地膜栽培:採取地膜栽培能促進植株根系發育,增強抗性,有利於阻止病害的傳播。

③及時防治病蟲害:防止因炭疽病、病毒病、瘡痂病及蚜蟲、蟎類為害引起的早期落葉。

④進行地膜覆蓋栽培,栽培密度要適宜。加強肥水管理,促進植株健壯生長。

⑤防治其他病蟲害,減少日燒果產生,防止黑斑病病菌藉機侵染。發病病果要及時摘除。收穫後徹底清除田間病殘體並深翻土壤。

(2)藥劑防治:發現病果及時摘除,並選噴下列藥劑防治。

十八、辣椒枯萎病

全套辣椒病害識別與防治方案《完整版》

該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全株性病害。發病初期莖基部皮層出現水浸狀腐爛,葉片迅速凋萎並脫落;有時症狀只一側發展,後期全株枯死。根系發病呈水浸狀軟腐,皮層極易剝落,木質部暗褐色溼度大時病部常產生白色或藍綠色黴狀物。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1、選用抗病品種。選擇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塊栽培,不要選擇地,勢低窪的地塊。避免大水漫灌,雨後及時排水。

2、土壤處理,保護地栽培時,可在夏季高溫季節利用太陽能進行高溫土壤消毒,先,起壟,灌滿水後全面

辣椒枯萎病

鋪上地膜,密閉棚室,使土溫升高,保持地表以下20釐米處溫度達45℃以上,保持20天。該方法還可殺死土壤中的其他病菌及害蟲。

藥物防治

定期或不定期淋施高錳酸鉀600~1000倍液,或銅氨液600~800倍液,2~3次或更多,前密後疏,淋透淋足。

十九、辣椒根腐病

全套辣椒病害識別與防治方案《完整版》

該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發病初期病株白天萎蔫,晚上能逐漸恢復,反覆多日後病株枯死。病株的根及根莖部皮層呈淺褐色腐爛,易剝離。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1)精選品種。選好並整好育苗地塊。選擇優質品種,並對種子進行浸種+ 種衣劑處理,並適期播種。

(2)實行與豆科、禾本科作物進行3~5年輪作。

(3)田間管理。①精耕細整土地,悉心培育壯苗,在移植時儘量不傷根,精心整理,保證不積水漚根,施足基肥。②定植後要根據氣溫變化,適時適量澆水,防止地上水分蒸發、苗體水分蒸騰,隔絕病毒感染。要噴施促花王3號,促花芽分化,多開花,多坐果。 ③分別在花蕾期、幼果期、果實膨大期噴施辣椒壯蒂靈,增強植株營養匹配功能,使果蒂增粗,促椒體健康生長,增強抗病能力。

(4)定植後溫度控制在20~30℃、地溫25℃、溼度不高於90%。使幼苗茁壯成長。

二十、辣椒青枯病

辣椒青枯病又稱細菌性枯萎病。該病為細菌性病害。發病株頂部葉片萎蔫下垂,隨後下部葉片凋萎。辣椒鬚根壞死,莖基維管束變褐,細菌靠雨水傳播,灌溉水傳播或傷口侵入。

全套辣椒病害識別與防治方案《完整版》

青枯病 bacterial wilt

•發病症狀:

發病初期,個別枝條葉片萎蔫,後整株葉片萎蔫病,退綠,初期不變色、不落葉,後變褐枯死。病莖維管束變褐。•

傳播途徑:1、病菌是青枯假單胞桿菌(屬細菌),隨病殘體遺留在土壤中越冬,翌年通過雨水、水蒸氣、灌溉水及昆蟲傳播。2、多從寄主的根部或莖部的皮孔或傷口侵入,前期處於潛伏狀態,辣椒座果後遇到有適宜的條件,該菌在寄主體內繁殖,向上擴展,破壞植株細胞組織。

發病條件:•1、土溫是發病的重要條件。當土壤溫度達到20—25℃,氣溫30—35℃,田間易出現發病高峰,尤其是大雨後驟晴,氣溫急劇升高,溼氣、熱氣蒸騰量大,更易促成該病流行。•2、連作重茬地,或缺鉀肥,管理不細的低窪排水不良地塊,或酸性土壤均利於發病。

防治方法:發病期噴施50%琥膠肥酸銅(DT)500倍液,也可用72%農用鏈黴素4000倍液,或12%綠乳銅1000倍液灌根,每株用藥液0.3~0.5公斤,間隔5到7天一次,共2~3次。

二十一、辣椒病毒病

全套辣椒病害識別與防治方案《完整版》

病毒可在其他寄主上越冬,種子也可帶毒。病毒傳播主要可分為蟲傳和接觸傳染兩大類。

全套辣椒病害識別與防治方案《完整版》

定植晚、連作地、低窪地及缺肥地易引起該病流行。

全套辣椒病害識別與防治方案《完整版》

露地栽培於5月中旬至下旬開始發生,6~7月份盛發,8月份高溫乾旱後,病情加重。

全套辣椒病害識別與防治方案《完整版》

從苗期至成株期均可被侵染危害。

全套辣椒病害識別與防治方案《完整版》

溫度33℃以上,溼度60%以下,強光照和多霧的條件下發病較重。

病毒病又稱花葉病,是辣椒生產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來該病發生呈上升趨勢。

1、田間識別:常見有三種典型症狀類型,即花葉型、葉片畸形或叢簇型、條斑型。

①花葉型:病葉出現濃綠和淡綠相間的斑駁、皺縮,有時會出現褐色壞死斑。

②葉片畸形或叢簇型:病株初期心葉葉脈深綠,逐漸變成斑駁、花葉、皺縮,嚴重時,葉片變硬厚,葉緣向上捲曲,幼葉呈現線型葉,後期植株上部明顯矮化呈叢簇狀。

③條斑型:病葉呈褐色或黑色壞死斑,沿葉脈逐漸擴展到側枝。主莖及生長點“枯頂”性壞死,造成落葉、落花、落果,嚴重時整株死亡。

2、發病原因:由病毒侵染引致。菸草花葉病毒或黃瓜花葉病毒引致。菸草花葉病毒由種子、病株傳播引起,通過田間農事操作接觸病毒傳播。黃瓜花葉病毒主要由蚜蟲傳播。高溫乾旱天氣有利於蚜蟲繁殖及病毒病發生髮展。連作地,缺肥地,植株生長不良,也易引起病毒病發生流行。

3、防治方法:

①選用抗病品種;

②及時防治蚜蟲;

③加強田間管理,多施磷、鉀肥,常噴麵肥,提高植株抵抗病毒的能力,可減少發生。

④藥劑防治:以幼苗生長期或病毒發生初期噴藥防治,結合蚜蟲防治。可選用3.95%病毒必克水劑500倍液+0.15%蕓薹素5000倍液或2%菌克毒克(寧南黴素)水劑250~300倍液+三十烷醇粉劑500倍液;或嘧呔黴素300倍+恢復液1500倍;或20%病毒剋星可溼性粉劑600倍液噴霧。隔5~7天噴一次,連噴3次。

二十二、辣椒低溫冷害和凍害

全套辣椒病害識別與防治方案《完整版》

辣椒在生長髮育過程中遇有輕微低溫,出現葉綠素減少或在近葉柄處產生黃色花斑,病株生長緩慢,產生低溫冷害。遇有冰點以上較低溫度,葉尖和葉緣出現水浸狀斑塊,葉組織變成褐色或深褐色,後呈現青枯狀,有的導致落花、落葉和落果。

全套辣椒病害識別與防治方案《完整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