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未來有望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 留學人員的機會來了

大洋網訊 前日,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中國金融論壇、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共同主辦的“大灣區經濟與發展論壇”在深圳落幕,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Myron Scholes教授、中國銀監會原主席劉明康、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姜洋、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李東榮、深圳市副市長高自民、深圳市原副市長唐傑、香港中文大學原校長劉遵義、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徐忠、香港金管局副總裁餘偉文等近400位來自政府、學術界、金融行業的知名人士出席論壇。

劉遵義:

未來將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

香港中文大學原校長劉遵義認為,目前粵港澳大灣區東邊的地區更加繁榮,但未來將會發生改變,因為隨著港珠澳大橋完工以及其他基礎設施完工,東西之間可以相互連接,西邊可以給東邊提供需求,大灣區會發展得更快。劉遵義表示,粵港澳大灣區人口接近7000萬,GDP是1.5萬億美元,如果大灣區的經濟繼續保持增長,可能很快就超過英國的體量,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

劉遵義建議,打造大灣區試點的自由貿易區,讓整個地區成為一個保稅區。此外,大灣區城市服務供應商可以在另外一個城市當中註冊,就像順豐一樣,它應該可以在所有城市運營,可以在不同的地區都使用一樣的服務。

劉遵義還認為,大灣區要共享繁榮,可以把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和香港國際機場共同管理,兩個機場之間的通勤時間也會大大縮減。

餘偉文:

儘快開通港人內地移動支付

香港金融管理局副總裁餘偉文表示,粵港澳大灣區跟世界其他的灣區相比,最大不同的是粵港澳大灣區裡有一個“一國兩制”下的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和三種不同的法律體系,這個配套的好處是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彌補不足和錯位發展。

餘偉文還提到,香港居民在內地開戶口有點麻煩,如果能夠簡化或便利香港居民在內地開戶,可以進一步推進大灣區裡的人員流動。

餘偉文說,支付跟開戶看起來好像很瑣碎,但卻關係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希望儘快解決這兩個問題,促進大灣區人員的流動。

巴曙松:

大灣區將對人才提出新要求

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在開幕致辭中說,人才對於灣區的發展十分重要。從世界三大灣區發展經驗來看,灣區的發展總是聚集名校,大學給灣區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方面的支持,因此,大學是城市經濟發展的靈魂,是灣區發展的智力核心所在。他認為,粵港澳大灣區需要培養國際視野、中西並蓄,具有情懷和學養,並且瞭解民族、瞭解歷史、瞭解傳統的複合型人才。

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巴曙松表示,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對精通中英文的人才需求會更多。巴曙松說,他最近要招一個研究員,招了半年卻沒招到。“要求也很簡單,能獨立的用中文和英文寫作,把一個事情講清楚,然後對資本市場和交易所有一點了解。”然而,當巴曙松對應聘者提出,能不能拿中文和英文各發表的一篇論文出來,已經刷掉90%的應聘者了。巴曙松認為,隨著大灣區的發展,未來對語言融合、國際國內融合的人才需求將越來越旺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