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我的母亲是一位语文老师

母亲节|我的母亲是一位语文老师

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

我们每天都可以收到

来自母亲的爱和问候:

餐桌上的一顿早饭

一句关心的叮嘱

一个电话 一条短信

……

别忘了跟我们的妈妈说声

节日快乐

我的母亲是一位语文老师

于我这个年纪,二十岁的光景,专门去写一篇文章回忆自己母亲的人,委实不算太多吧。可前些日子与母亲通话,聊起了一些关于语文老师的旧事,现在想来很是有趣,于是决定写下来。

对“我的母亲是一位语文老师”这一认识,模糊地说起来是我小学之后才有的。这并不是说在那之前我完全不知道她是做什么职业的,而是说我不清楚语文老师是干什么的。那时我只知道母亲身边一直有很多哥哥姐姐(她的学生),当然这与语文并没有什么关系。

升入小学以后,见过了学校里教语文的老师,才知道母亲是做什么的,所以我对作为语文老师的母亲的回忆,就主观地从小学开始。实际上,她并没有当过我的语文老师,但却也一直是我的语文老师。

从小学开始直到高中毕业,或有意或无意,母亲与我几乎从来都不是社会意义上的师生关系。这倒也免去了日常称呼上的纠结。而母亲对于我在语文方面的教导,却是自始至终,不曾间断。

举几个例子来说。记忆中从外公那一代开始,家中就有读书的传统。母亲也酷爱读书,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家里可以没有衣柜和杂物柜,但不能吝啬留给书柜的地方。书籍在我们家里可以说是触手可及,而我从小就“继承”了这一屋子的宝藏:无论日子紧张还是闲暇,无论在家里的哪个房间,目之所及之处都有几本有趣的书,真是何其幸也!

小时候,母亲在办公室批改学生作业时,我常常在边上帮着整理。耳濡目染,许多名诗名句和文学常识也渐渐熟稔于心了;母亲每次都会把学生的优秀作文整理出来,与我交流各自的读后感,现在想来,颇为有趣。

到了初中,周末与母亲在家中一起鉴赏电影几乎成了固定的节目(偶尔也会代之以读报、读杂志)。这不仅仅是为了消遣娱乐,因为每次观看电影都会伴随着口头或书面的研讨。有时候针对电影中出现的特殊意象或对白,我们往往不能用简单的几句话说服对方。

这种争论大多以对电影细节的反复推敲而得以解决,只是这样做既费时又费神,几个酣畅淋漓的回合下来,原本消遣娱乐的兴致早已荡然无存。现在想来,这样的活动严谨而有趣,通过分析电影语言,培养了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这大概就是母亲当年的用意吧。而我也从中受益良多,时常庆幸当时没有将这个迷你沙龙当儿戏。

读大学之后,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已经不再出现在我的课程表当中,然而却就在那时我才有机会走进母亲的课堂。我从高三开始接触摄影,到了大学,摄影可以说是我主要的爱好之一了。

我以为这是语文教育回归本真的一种方式。无论是作画、拍摄电影、演奏音乐,还是撰写文章,人们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抒发或简单或复杂的情感。语文,可以说是用语言这一工具去加密和解密情感的学问。透过镜头和取景器,我看到了学生的神情,真切地感受到了语文课对他们心灵的冲击。母亲在那一节语文课里,让所有人都浸润在情感之中。

关于我的母亲是一位语文老师的记忆,现在想来,的的确确隐藏在我生活中的每个角落里,并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进入大学后,我已无法回到当年的语文环境中,但母亲留给我的语文素养,将会伴随我的一生。

本文选自源创图书《爱的语文:赵群筠课堂教学实录》,赵群筠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母亲节|我的母亲是一位语文老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