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方舟:我當了28年“好孩子”,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

方舟近期在【奇葩大會】上做了一個分享:

我如何戰勝了我的討好型人格

蔣方舟:我當了28年“好孩子”,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

她年少成名,在我們的猜想中,她應該會是一個很驕傲的人,萬萬沒想到她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之中會是弱勢的一方。

她意識到自己是討好型人格,是有一次和朋友聊起戀愛上的失敗,朋友問她:“你有過真實的關係嗎?”

蔣方舟問:“什麼是真實的關係?“”

朋友回答:“互相在生活中不畏懼暴露出最真實的一面”。

蔣方舟自述,即使在兩性關係這種親密關係裡,她都會非常的害怕起衝突,怕讓對方不高興。

在她大學時她做過主持人,面對的都是更有資歷的人,即使覺得對方說的不對,她也會委屈求全,告訴對方:“您說的對,再說幾句吧!”

我們可以看到,討好型人格最主要的問題是去逢迎別人, 並期待從中得到別人的喜歡。

蔣方舟:我當了28年“好孩子”,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

2

如果我們不假思索,討好型人格形成的行為看上去更像是滿足別人的需求的無害行為,但實際不是的。

討好型人格最大的問題是:用一副討好別人的皮囊,去掩蓋真正的自己。

蔣方舟在《奇葩大會》裡喊話李誕:本來相約寫作,沒想到李誕成為了一個“諧星”。

他們兩人之所以成為朋友,不僅是因為他們同為作家,而是目光放遠,他們是同一類人。

他們同樣都認為:別人不會接受真正的自己,自己更沒有能力接受真正的自己。

前不久李誕上了節目《十三邀》,作為網絡最紅脫口秀節目《吐槽大會》的編劇、製片人,自己還出過詩集,李誕本身應該是一個玩世不恭的才子。

蔣方舟:我當了28年“好孩子”,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

但他很悲觀。儘管他在舞臺上放開搞笑,舞臺下像是一個苦行僧。

作為對話者的70後作家許知遠,他在對抗什麼一目瞭然。只要我們認真看,就會看到他抨擊當下時代的無質量,以及當下人的浮躁與焦慮。

但李誕對抗的是無意義——一個虛無的東西。

他說自己“沒勁,做什麼都沒勁”、“我就想活得流於表面”,他努力地迎合這個世界,直面生命的無意義。

看上去有點傻,甚至顯得有點自暴自棄。

蔣方舟:我當了28年“好孩子”,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

3

我一直在想,這個世界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年輕人,覺得什麼都沒意思?

後來我找到了一個答案:家長向來喜歡乖孩子,以養育出乖孩子而驕傲。

這也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覺得自己是“討好型人格”的主要原因。

順從的孩子,向來不是真正的自己。

但如果他們袒露真實的自己,必然會有一部分不符合他們父母的期望。為了不被父母或撫養者否定、批判、打罵,他們只能表現出順從。

順從是一種很奇怪的特質,他們在壓迫之下可以用順從逃避壓力,並且可以得到獎賞,比如關注、愛、安全感等等。

蔣方舟:我當了28年“好孩子”,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

蔣方舟提到:自己之所以成為順從型人格,是因為在他們家族中她最小,所以需要表現出弱者對更強的人的諂媚姿態。

在習得這種姿態之後,由於年少成名,她見的人大多年齡更大更成功,所以不斷強化這種特質。

討好者們對於安全感、別人的愛、別人的關注有著超乎尋常的渴望。

而他們之所以感受不到無條件的愛,是因為父母對他們的愛都是有條件的,只有當他們滿足父母的需求、表現出父母期望的樣子時才能得到父母的關愛和讚賞,他們才能感覺到自己是安全的,是不會被拋棄的。

我第一次發自內心的為孩子感到開心,是他第一次說:“我不!”

我當時覺得,從此刻開始,他擁有了“做自己”的可能,沒有比這更重要的東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