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改變氣質

讀書改變氣質

蘇東坡說,“胸有詩書氣自華”。高爾基說,“學問改變氣質”。的確,一個人的氣質、智慧、修養與成功,往往跟長期、大量地讀書是分不開的。山有玉則石潤。一個人長久讀書,含英咀華,氣質自然得到美化。

讀書改變氣質,古代已有此論。宋代詩人、書法家黃庭堅曾說:“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則語言無味。”宋代書法家米芾也說:“一日不讀書,便覺思澀。想古人未嘗片時廢書也。”清末重臣曾國藩則認為:“讀書可以變換骨相。”曾國藩雖歷任兩江總督,權勢顯赫,卻不希望兒子做大官,但願成為讀書明理之君子。他在給兒子曾紀澤的信中稱:“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性難變,惟讀書可變氣質……讀書可以變換骨相。欲求變之之法,總須先立堅貞之志。”

英國哲學家培根認為讀書可以美化人格。他說,“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蓋天生才幹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後知如何修剪移接;而書中所示,如不以經驗範之,則又大而無當。”他還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讀書的過程,就是再造生命的過程。西方有句諺語,“人如其所讀”。讀書學習,是完善自我的關鍵所在。只有不斷地讀書學習才能彌補自身的不足,才能使自己豐富和深刻起來。當一個人專注於讀書,讀過很多好書之後,久而久之,耳濡目染,崇美向善的文字豐盈了心靈,書情雅意博大了胸懷,知識的文明薰陶了至純至真的情感,思想情操就會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就會潛移默化地改變著自身的氣質:目光變得更加清澈有神,面龐更加柔和宜人,表情也更加富有韻味,舉止也更加優雅得體。這種氣質美比起外表美來要耐看得多,正如伏爾泰所說:“美只愉悅眼睛,而氣質使靈魂入迷。”

當然,讀書改變氣質,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買幾本書做做樣子,或者隨便讀幾本流行小說便能立竿見影的。讀書,應當是一種耐得住寂寞的習慣,是一種堅持不懈的學習積累,是一個長期修煉的過程。只有把讀書當成工作的補充,當成生活的一部分,當成與吃飯睡覺一樣的需要,經年累月、不斷地汲取書中的營養,開闊視野,啟迪思想,陶冶情操,積累智慧,才能真正澄澈自己的心靈,昇華思想境界,從而美化自己的氣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