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出卖外蒙与日本签亡国灭种的二十一条,为什么总有些人为袁世凯这种卖国贼洗白?

87373838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第一,这是有政治背景的。

至于是什么背景,萨沙不敢说,也没人敢说。

为袁世凯洗白主要是这几年的事情,大家懂得。

第二,哗众取宠,为了吸引眼球

民国的历史,其实早就研究的烂掉了。

就比如袁世凯的正史,国内外的专业书籍不下几百本。其中一些作者都是海内外资深历史教授。

一些二吊子作者想要卖书,多赚点钱,只能胡写一通,哗众取宠。

这些人把黑的写成白的,白的写成黑的,无良知。

第三,少量的北洋粉

北洋粉是一个特殊群体,在国内极少。

北洋粉多是北洋的遗老遗少后代,比如冯巩那样的后代。

这些人为袁世凯翻案,本质是为了他们祖宗洗白。不稀奇。

第四,天生好抬杠的网络青年

有些人吃饱了没事干,就和你抬杠。

你说袁世凯是坏人,我就说他是好人。

你说大便不能吃,我就说能吃。

很多网络的帖子,就是这么来的。

袁世凯是什么人,早在50年前国内外学术界早有公论,各种论文不下四五百篇,什么道理都说烂了。

萨沙个人觉得没有任何翻案的余地。

关于袁世凯的一些关键事件,萨沙也曾写过一些文章。

比如签订中日民四条约的卖国行为,毫无争论的必要,属于铁证如山的历史事实

现在有人翻出来,用一些莫名其妙的细节以解释袁世凯其实不知情,这不是愚蠢,属于别有用心。

《民四条约》由《关于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关于山东之条约》及另附的十三件换文组成。

这些条约及换文的内容主要有:

1.在山东,日本不仅得以继承德国的一切利权,还得到中国政府关于山东内地或其沿海岛屿一概不租让于外国等许诺。

2.在南满,日本得到延长租借地及铁路期限、其臣民得任便居住、往来并经营农工商业及租用土地等权利。

3.在东蒙,日本得到其臣民与中国人合办农业和附属工业等权。

4.汉冶萍公司可与日本资本家商定合办,中国不将该公司充公、收归国有或使其借日本以外的外资。

5.在福建,中国政府答应不允许外国在沿岸地方设造船所、军用贮煤所及海军根据地,也不借外资自办。

试问,这还不是卖国,什么是卖国?


萨沙

随手找了个百度图,袁世凯批示原稿现存天津市历史档案馆

但我觉得,还是要先定一个标准,何为卖国,如何判断政治人物是否卖国。是论心,还是论行?如果论心,我们对于历史人物的心态,动机只可推测,无法证实。如果论行,不得已而为之和主动出卖换取个人或政治集团的利益,却又有差别。

打个比方,李鸿章签马关条约,挨了一枪,换取日方一点让步,虽然是他经手这个大大吃亏的条约,但不能说他个人卖国(满清朝廷作为执政团体,卖国的锅躲不掉)。但到了签中俄密约的时候,俄国人留下的各种证据指向李鸿章收受贿赂,在谈判中出卖了国家利益。(除了传说中的沙俄财政部档案汇编,维特伯爵回忆录、还有上海人民出版社于1977年出版的史料——《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上卷第二分册中的资料佐证)那么李鸿章就是卖国之贼了。

汪精卫同理,投靠日本人,建立南京伪政权,论心到底是为了个人和小团体的权势,还是所谓的为了沦陷区的民众减轻苦难,我们无法确知。但客观效果上是对国家利益极大的损害,是为日本侵略军掠夺和奴化中国服务的。而且汪精卫的行为全出于主动,投靠日本并不是走投无路下的必然选项,卖国贼这帽子还是要戴好。

回到原题来,袁世凯论心,未必想卖国,他从甲午战争就活跃在外交和军事对日斗争的第一线,他对日本的警惕和反感是有很多言行记录的。论行,最终毕竟还是签了被删改成一十二条的“二十一条”,执行上打了些折扣,但他死后,日本人还是以这个条约为依仗在满洲大肆扩张。
那到底袁世凯签二十一条是不得已而为之还是主动换取个人或政治团体利益的呢?
1、二十一条是日本人提出,不是袁世凯提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对德宣战,北洋政府认定无法阻挡日军登陆,只好宣布中立,比照当年日俄战争的成例,画出中立区,供日德交战(虽然丢脸,但也算是实力不如人,没法子的法子)。日本击败德军后,超出中立区强占了济南青岛等地。北洋政府要求日军退出,日本拿出二十一条要求签订作为交换。

2、袁世凯是主动签还是被迫签?如是被动签,那个人和北洋政府实际没有拿到任何好处,何谈卖国?
 从1915年2月2日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到5月7日日本发出限时48小时答复的最后通牒,历时105天,谈判20多次。
曹汝霖在回忆录里写:袁世凯特派日籍法律顾问有贺长雄回国,打探到日本天皇及政府尚未获悉《二十一条》内容,是日本首相大隈重信借政府名义提出,带有先斩后奏、事成邀功的意思。袁世凯获信后高兴地说:“得要领了,得要领了。满洲以外的要求,当然半个字也不能答应他。”他同时派出耳目,探明日本天皇是否真会因谈判破裂而出兵。   
另一方面,陆徵祥(时任外交总长)、曹汝霖奉命想方设法拖延谈判,譬如将每周谈判从5次压缩到3次,谈判代表顾维钧每次说完开场白即献茶,尽量占用两小时的谈判时间;另一方面,袁世凯将此事透露给英、美、法、俄,想通过他们的利益争夺给日本施加压力;同时,他也将内幕透露给中外报界,借助国内民意和舆论。
5月1日后,日本摆出大战一场的姿态:军舰在渤海一带游弋;山东、奉天兵力增加;关东戒严,日侨纷纷回国。   收到最后通牒的袁世凯召集政府要员开会,通告此事和不得不接受的原因,他说:“我国虽弱,苟侵及我主权,束缚我内政,如第五号所列者,我必誓死力拒。外交部恪守我的指示,坚拒到底,尽了最大之力……如今日人最后通牒已将第五条撤回,凡侵主权及自居优越各条亦尽力修改,并正式声明将来胶州湾归还中国。在南满虽有居住权但须服从警察法令及课税各条亦与中国人一律。因此,与初案相比已挽回许多……我国国力未充,目前尚难以兵戎相见。故权衡利害而不得不接受日本之最后通牒,是何等痛心,何等耻辱!……经此大难之后,大家务必认此次接受日本要求为奇耻大辱,本卧薪尝胆之精神,做奋发有为之事业。举凡军事、 政治、外交、财政,力求刷新,预定计划,定年限,下决心,群策群力,期达目的……”他还引朱尔典的话,希望“埋头十年,与日本抬头相见”。   5月25日,陆徵祥与日本正式签订讨价还价后的《二十一条》,实际上是“十二条”。第五号共7条,没有签订,此外删除2条。   
当时留学美国的胡适说:“吾国此次对日交涉。可谓知己知彼,既知持重,又能有所不挠,能柔也能刚,此乃历来外交史所未见。”

综合来看,我认为袁世凯被迫签署二十一条,因为损害了国家利益,其本人和北洋政府在过程中背了骂名,是应该的,但并非主动出卖国家利益,也没有为个人和政治团体捞到什么好处,卖国的帽子不好扣上去。

对于袁世凯,窃国大盗的称号比卖国贼要贴切得多。如果不称帝,不企图搞家天下,袁世凯其实算是民国初期最有能力的政治领袖了。

孙文这边嘛,别的不多说了,还是从二十一条谈: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凯面递“二十一条”时,曾说“彼等(指中国革命党)与政府外之有力日人有密切之关系,除非中国政府给予友谊证明,日本政府不能阻止此辈之扰乱中国”(引自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孙文愿意为了个人和政治团体的上位而出卖祖国利益,只是时机不巧,实力又有限,几次卖国没卖成罢了。后来他的接班人蒋中正,终于还是秉持炮党一贯作风,把外蒙卖掉了。幸好太祖没听斯大林的划江而治,不然一个外蒙换来炮党希望看到的南北对峙,那中国才是亏大了。

晓木曰兮

二十一条是签了字的,当时就举国反对,证据确凿,无需洗地。当然老袁不是自己签,是外交部长签字,这也是国际惯例,外交部长是当然全权代表。

二十一条是卖国条约,之所以没有全部执行是因为举国反对,包括地方的中央的北洋军阀都明确反对。当时袁政府还不能对整个国家控制。但是这个条约给中国带来的损害不小,包括后来引发五四运动的巴黎和会等在内的一系列日本侵华行动和二十一条都有一定关系。

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的主要原因不是国家强弱的问题,而是为了取得日本支持他称帝对日的一种利益交换,卖国是无疑的。为袁世凯洗白毫无事实依据。

试看后期五四运动期间,在日本和其他国家这么大的压力之下,当时的中国代表还是坚持不在损害中国利益的条约上签字。而且谈判地在国外,条件要艰苦的多。

两相对比一下,袁世凯在北京主场谈判,二十一条即不是被迫签订的城下之盟,包括袁在内的所有谈判人员也没有受到任何人身威胁,日本当时的军事实力也不足以胁迫到袁政府。这种情况下袁世凯竟然签订下如此丧权辱国的条约,袁世凯完全是为了一己之私,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万死难辞其咎。现在有一批人为什热衷给袁洗白,目的是要混淆视听,搞乱民众思想。欲亡其国,先乱其史。非常阴险毒辣,广大网友擦亮眼睛,主动抵制这种文化侵略。


曹洪林

题主给袁世凯安了两条罪名,出卖蒙古和签订二十一条。但这两件事都不是袁世凯做的。

袁世凯是一个战战兢兢做了元首,却难免误国的旧官僚。

1,袁世凯有没有出卖蒙古?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前后,外蒙古王公在沙俄(多谢网友批评,已改正。1917年变苏俄,1925年变苏联,但是都能叫做俄罗斯)支持下独立。这种独立,并不是南方各省的赞成共和的独立,而是自绝于中华民族大集体,甘当俄罗斯走狗的独立。

——这就是有些人说袁世凯出卖蒙古的证据。事实上,袁世凯极其北洋政府,始终保留对外蒙的主权。

1919年,皖系军阀徐树铮带兵进入外蒙,趁苏俄内乱,再度收复外蒙。但仅仅一年后,徐树铮撤军回去参加直皖战争,从此彻底失去对外蒙的控制。

1921年,蒙古成立了共产主义政党——人民党,蒙古彻底倒向苏俄,共产国际的干预下,蒙古逐渐独立。一直到1945年,苏维埃蒙古一直都是伪满洲国类似的傀儡卖国政府。

值得一说的是,短暂收复外蒙的民族英雄徐树铮,被冯玉祥所杀。而冯玉祥正是通过杀徐树铮,成为苏联在华的代言人之一。

2,蒙古到底是谁出卖的?

蒙古实际独立是1921年,但北洋政府拒不承认。

1921年2月3日,温甘伦的部队击溃了中国驻军(当时徐树铮已撤回),占领了库伦,扶植第八世哲布尊丹巴重新登上了“蒙古皇帝”的宝座,成立了所谓的“自治政府”。7月10日,在库伦以哲布尊丹巴为皇帝的蒙古君主立宪政府正式成立并宣布独立。

1924年,蒙古皇帝病死,蒙古成为共和国。

1945年,苏联为了让外蒙古独立具有合法性(这种先上车后买票的行为最可耻),策动外蒙古进行独立公投,结果97.8%的公民赞成外蒙古独立。(这么明显的操纵民意操纵选举的行为,并没有遭到反对。)

1945年外蒙古公投独立,事前国民党政府同意,事后国民党政府承认。这一点《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白纸黑字,谁也赖不掉!

可是,败退海岛后,蒋介石赖账了!1952年,蒋介石认为苏联阻挠国民党收复东北,违反《雅尔塔条约》,在联合国控告苏联。

这时的联合国,在美国控制下,名义上的中华民国也是常任理事国,苏联败诉,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苏联并不会因联合国裁决而撤军,中华民国(实际上就是一小岛)并没有能力收复外蒙。

蒋介石的这一次赖账,成了后来很多果粉为他洗白的证据,这个卖国贼居然成了“民族主义者”。

出卖蒙古的,不是清政府,也不是北洋政府,更不是新中国,就是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这个账,赖不掉的!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丹水秋风!


历史知事



谈不上洗白,只是觉得应该给他更客观的评价。

袁世凯利用手中的兵权强势逼迫清帝退位,溥仪退位时发布的退位诏书里有句话是“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这里的“蒙”便是指内蒙与外蒙,明朝时对这片区域实行的是羁縻政策,清朝则是有效的直接统治,属于清朝的版图,退位诏书这句话的意思便是由中华民国继承清朝所有版图。这算是袁世凯促成的结果,袁世凯对领土还是很执着的,曾经甚至想将朝鲜纳入版图,听说还打过尼泊尔的主意。

清政府被推翻以后,外蒙古王公在沙俄的策划鼓动下宣布独立,袁世凯随后出兵,可是因为有沙俄的介入没有成功。1913年,沙俄与北洋政府签订《中俄蒙协约》,外蒙取消独立,仍属于中国领土,但是获得完全的“自治”。1916年袁世凯病逝,1919年俄国声称外蒙是独立的国家,以此搅乱中国局势,随后段老虎派徐军师出兵收复,1920年段老虎在角逐中失败下台,徐军师亦遭到通缉,段老虎和下台和徐军师的逃命最终导致漠北之地又在毛子的支持下驱逐我们的驻军。说到这里,我们应该清楚了,当时的袁都死几年了,你还推出来当替罪羊,是不是太不厚道了?



21也是他主政时期发生的事,关于这点我也无意为他辩驳,确实应该记在他的账上。可是我们不妨看看他曾经为此做出的争取和努力。日本趁着欧美没空管东方世界,于是赶紧拿出21逼迫袁政府以图谋取更多利益,当时老袁心里很慌,可是并没有同意,并且以外交手段进行拖延,他是希望能够拖到欧美腾出手来介入此事。日本看出端倪,然后发出“限时”通牒,并且辅以军事威胁。眼看压力越来越严重,老袁最终将此事泄露,试图通过社会舆论逼迫日本妥协,当然这并没有用。

老袁对条约中侵犯主权的条款的态度是“我必誓死力拒”,但是无奈国弱,俗话说得好落后要挨打。或许有人会说,你要是骨头硬,你干嘛妥协,干嘛挥起拳头打过去?这种想法很想当然,也很幼稚,你打得过人家吗?当然打不过并不是说不打,保存现有实力让他有所忌惮,希望“埋头十年,与日本抬头相见!”经过将近三个月的交涉,老袁最后有所保留地签了条约,当然签的并不是最开始的21,是阉割版的21,比如最严重的第五号已经被撤掉了,可是老袁仍然将此事视为“大难”,将结果视为“奇耻大辱”,更宣布将5月9日定位国耻日。将21说成是老袁的卖锅行为是勉强的,说成是为当皇帝所作的妥协也不妥当,即使没有21日本也会支持老袁当皇帝,原因很简单,浑水好摸鱼。21这件错事不是当时的老袁可以挽回的,即使是我们的老孙主政也没办法不妥协,可是究竟谁会处理得更好,毕竟历史没有假设,是没办法比较了。



老袁在21以外做的更遭人痛骂的则是当皇帝了,开历史倒车当然是不可原谅的,有人说当时的局势更适合君宪,这点我是不同意的,有故作夺理强词为他开脱的嫌疑,当时他的权力已经等同独裁,当皇帝是没有必要的,当时的局势适合的是集权,能够压服诸省要员,让他们共同维护中央,而不是君宪。并且,因为他当皇帝让当时的局势变得更加混乱也是事实,当然那些墙头草也没有批评的必要了。

可是,老袁的功绩真的可以因此抹平吗?


吾与吾国

袁世凯,北洋军阀领袖,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有人说他“独夫民贼”、“窃国大盗”,有人认为他对中国的近代化做出贡献。说实话对于这些历史人物真的不要用好坏、非忠既奸的去评说。

1、袁世凯从没出卖过外蒙,反而是在他的手中才收回了主权。清末民初趁着中国政局动荡不安,沙俄趁机鼓动外蒙古上层独立。1911年外蒙古叛军入侵内蒙古,驱逐清政府官员。清帝退位袁世凯掌权,历时三年出兵夺回内蒙古。后来经过袁世凯立场强硬的谈判,外蒙于1915年6月7日取消独立,沙俄承认外蒙为中国领土。

2、1912年为了筹措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经费,革命党人与日本人签订《中日合办汉冶萍借款案》,这可以说是《二十一条》的雏形。1915年2月2日日本政府趁各国列强忙于一战的时机,向中国政府提出《二十一条》。当时袁世凯采取了多种策略对抗日本的无理要求。

首先袁世凯让外交总长陆征祥采用拖延战术,因为陆征祥是新官上任还不懂日语,因此日本人让马上答复,陆征祥硬是拖延了一百多天,给了袁世凯想办法对付日本的时间;

其次派人去日本联络、拉拢日本元老派人物井上馨、山县有朋、松方正义等人,利用日本元老与日本政府之间的矛盾,逼迫日本放弃《二十一条》侵占中国主权的第五号条款,避免了中国成为日本傀儡的命运;

再次袁世凯秘密安排人泄密《二十一条》,并放任国内媒体报道日本侵害中国利益的行为,在中国造出声势浩大的反日舆论,倒逼日本人让步;

最后袁世凯秘派顾维钧、陆征祥、蔡廷干、莫理循等人联络英国、美国、沙俄等国,将《二十一条》告知。可惜英美列强只关心自己利益,在日本取消第五号条款后反而逼迫袁世凯快点签约。

1915年5月7日,日本军队做出威逼之势,对袁世凯下最后通牒,限5月9日午后6时前给予答复否则开战。最终袁世凯被迫签订《中日民四条约》,但经过多方努力避免了中国彻底沦为日本傀儡的情况。


当狗容易做人难

感觉袁世凯真的是民国最强背锅侠,不可否认现在很多人都把袁世凯过度神话了,他当初确实做了很多错事,但是也不能啥黑帽都往人家身上扣啊。

弱国无外交

外蒙

首先关于外蒙的问题,内蒙和外蒙当初可是从清政府手中丢的,袁世凯上台的时候,内蒙和外蒙事实上已经独立了,袁世凯出兵三年收回了内蒙,而外蒙当时实际上被沙俄控制着,为了领土问题(西藏等)老袁当时忙的是焦头烂额,要是和沙俄开战恐怕就不单单得对付一个国家了。而且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在袁世凯执政期间,不论是在国际还是在外交上,始终坚持外蒙是中国的领土,人家可从来没签什么条约把外蒙割出去啊。

二十一条

很多人一说起二十一条就义愤填膺,恨不得生啖袁世凯之肉。但是有多少人认认真真静下心来去了解过那段历史呢?关于二十一条的内容有很多回答都提过了,所以就不在此赘述。当时英法等国在欧洲打的那叫一个热火朝天,压根就顾不上中国,所以在外交上袁世凯借不了多大的力,而且那群列强要是顾得上恐怕更愿意趁机搂一枣子。军事实力上客观讲当时的中国确实是落后于日本的,你要说让袁世凯像后来的抗日战争一样打持久战,你信不信老袁要真敢跟日本开打,回头革命党就敢在后面捅老袁黑刀(毕竟在他们眼中,袁世凯的任何行为都是为了独裁)。


弱国无外交,这句话不是说笑的,是血淋漓的现实,不能拿我们今天的环境套到当时去。在经过努力斡旋百余天后,袁世凯通过各种手段(像泄露条约内容引起舆论冲击等,要不然这种条约会搞到人尽皆知,还允许学生游行,日本又不会傻到泄露条约内容)最终签订了《中日民四条约》,注意不是“二十一条”,这份条约尽可能的去掉了二十一条中的大部分对中国损害大的条款,换任何一个人在袁世凯的位子上恐怕不能比他做的更好了。当然这仍然是一份屈辱的条约,但是凭这就直接认定袁世凯卖国就有失公允了。

胡适:吾国此次对日交涉。可谓知己知彼,既知持重,又能有所不挠,能柔也能刚,此乃历来外交史所未见

袁世凯将签订条约的那天(5月9号)称为国耻日,在国务会议上痛哭失声,说道:

“我国虽弱,苟侵及我主权,束缚我内政,如第五号所列者,我必誓死力拒。……我国国力未充,目前尚难以兵戎相见。故权衡利害而不得不接受日本之最后通牒,是何等痛心,何等耻辱!……举凡军事、政治、外交、财政,力求刷新,预定计划,定年限,下决心,群策群力,期达目的……希望‘埋头十年,与日本抬头相见’”

最后一句“埋头十年,与日本抬头相见”令人读来唏嘘不已,其实袁世凯算是近代中国最有作为的实干家之一了,如果提起中国近代化历程的关键人物,任何人都绕不开袁世凯。


笔者觉得,可以说袁世凯是独裁者,是独夫,破坏了中国民主进程的罪人等等,但是要是说他卖国那就过了,事实上包括袁世凯在内的大部分北洋军阀都是极有风骨和爱国的,他的一生都在为他所钟爱的国家强盛而努力。


种花家的松鼠

这个问题问的根本没有历史常识,说袁世凯是卖国贼简直就是信口开河。

首先,外蒙古根本就和袁世凯没关系,外蒙古高层叛变后,徐树铮曾经收复过一回,但很快由于国内局势乱作一团,重新被俄国支持独立,但中国政府始终没有承认。然后冯玉祥将溥仪赶出故宫,相当于公开毁坏当年国民政府和清帝的条约,也为苏联支持外蒙独立提供了法理依据。然后二战末期斯大林逼迫蒋介石同意外蒙独立作为出兵东北和不支持中共的条件。和袁世凯根本没参与。

其次,二十一条,首先,这个事已经论证多次,这个条约根本就没签当时日本人天天催,但袁世凯采取拖延政策,谈判的人天天和日本喝茶,就是拖,到最后都没谈完。

再者,二十一条能谈成那样,袁世凯已经是运用了他通天的政治手腕。也就是说,那已经是中国能做到的最好的结果了。

最后,尊严是需要实力的,爱国也是要行动的,当时国力摆在那,不是你嘴上喊强就能强的,人家的枪就在那里。

同样今天的爱国者最喜欢在评论区爱国,骂日本,骂韩国,骂的越凶越爱国,简直无知,如果骂敌人能让国家强大,能让敌人灭亡那还要实干家干什么。

历史的结果,条件,原因有很多,不能简单的说谁是对谁是错,脑子清醒一点,多看书,多思考,每个人都能看清真相。

阅读量0

真历史

袁世凯(1859年—1916年)生于1859年,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归葬于河南安阳。

一,关于袁世凯与二十一条的历史介绍▼

1914年,孙中山为筹措资金而与日本人签订《中日合办汉冶萍借款案》,1915年2月2日,日本趁欧美各国无暇东顾之际,秘密向袁世凯提出了与借款案有相同点的《二十一条》之要求,并逼迫北洋政府承认日本取代德国在华的一切特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满洲及蒙古的权益,以及承诺聘用日本人为顾问。

从1915年2月2日到5月7日,历时105天,袁世凯政府与日方谈判20多次。在谈判中中国代表对日本的要求多有抵制。袁世凯政府采取各种办法拖延时间并向社会各界透漏日本之无理要求,以期国际社会干涉此案,并唤起国内民众舆论讨伐日本,国内民众反对《二十一条》的呼声日渐高涨,1915年4月26日,日本代表提出最后修正案,做出一些小让步。5月1日中国方面提出修正案,仍坚持自己的立场,于是日本政府删削了对中国最为不利的第五号要求。

1915年5月6日,袁世凯在《大总统袁世凯致各省电》中称:“……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可让与或租于他国、聘用日本顾问、中日合办警察、军械等为‘其制我死命最要之点’。在我国不宜因此决裂,蹂躏全局。但应尽心竭力,能挽救一分,即收回一分之权利。”日本政府终于恼羞成怒于5月7日向袁世凯政府发出最后通牒,限5月9日午后六时前答复,否则将执行必要之手段。此时的日本摆出大战一场的姿态,军舰在渤海一带游弋,山东、奉天兵力增加,关东戒严,日侨纷纷回国。5月8日袁世凯召集政府要员开会,袁世凯认为日本已收回对中国最为不利的第五号各条款,已非亡国条件,为避免开战,所以接受日本条件。他说:

在日本的胁迫下,袁世凯政府于1915年5月9日回应了日方的最后通牒,并且把5月9日定为中国国耻日,史称五九国耻。 此后,双方分别准备签约事宜,在条约文字内容上仍有不少折冲,最后于1915年5月25日在北京签署《关于山东省之条约》、《关于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及13件换文,总称《中日民四条约》,与《二十一条》原案比较,中国损失相较于原案已尽可能减小到最低程度。

当日本以《二十一条》逼迫袁世凯,袁世凯政府与日本周旋,拼命外交之时,流亡海外的黄兴等人都顾全大局,力主暂停反袁活动,一致对外。

在东亚地区因欧战爆发而陷入国际权力真空之际,面对日本一国独强的巨大压力,在极为不利的条件下,袁世凯竭力维护国家利益,北洋政府对于抵抗日方《二十一条》要求,实已尽最大之努力,并争回了其中最重要的条件,没有让日本把中国变成第二个印度。袁世凯对《二十一条》的处理已使中国利益最大化,胡适称《二十一条》的谈判是弱国外交的胜利,胡适曾评价说:“吾国此次对日交涉,可谓知己知彼,既知持重,又能有所不挠,能柔也能刚,此乃历来外交史所未见”。

二,关于袁世凯与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历史介绍▼

袁世凯坚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竭力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利益。

1912年4月22日,袁世凯发布的大总统令中明确宣告蒙、藏、回疆各地方的一切政治俱属中国内政。

清末民初,外蒙古在俄国的鼓动下独立,致使内蒙古局势不稳。袁世凯对此保持高度警觉,软硬兼施,任命贡桑诺尔布为民国政府蒙藏事务局总裁,晋封大量蒙族上层人物为亲王,使内蒙王公数量比清朝时的数额增加了几倍,终使内蒙古王公们放弃了分裂图谋,诸多已逃往外蒙的蒙族人陆续返回,后来,经过袁世凯立场强硬的谈判,外蒙于1915年6月7日取消独立,俄国只得承认外蒙为中国领土。

1916年,袁世凯卒

其实没有什么洗白一说,只是对历史重新进行客观评价。


那人灯火


时代精神与穿越时空及多元价值观念组合的三观是否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纸牌屋,权力游戏,唐顿庄园,大秦帝国三部曲,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和东方及最近的风筝,赢天下构成了拿来主义与浪漫主义及唯物辩证历史价值观念的碰撞,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认知标准和导向呢?

西方的民主政体,暗河涌动围绕权力游戏,展开的没有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故事,靠的是功利主义的选票衡量得失成败,也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成者王侯败者贼。

袁世凯生活在农业革命中清帝国,一切物质财富分配制度都是由天潢贵胄决定,他的家族是天潢贵胄利益的维护者和执行人,自幼学习的是天地君亲师,不过老袁纨绔读书不太行混社会可以,通过叔父的门子进入了仕途,后来争取到淮军出国作战机会,凭借自己的独特魅力和混社会的能力,贯彻李鸿章中国宗主主权理念,镇压了朝鲜东林党和王公贵族叛乱,同时周旋平衡日本对朝鲜半岛侵略,做的绘声绘色如鱼得水,这为他以后政治野心施展埋下了种子,鉴于他出色的表现和功绩,清帝国任命他为朝鲜总理通大臣代表帝国对朝鲜进行统治。

后续局势恶化,清帝国内忧外患,太平天国运动方兴未艾,义和团运动又隆重登场,袁世凯这个时候已经回国担任了山东巡抚,义和团大本营在山东,朝廷的态度是希望将义和团祸水泼向列强。可是随着局势的变化,列强纠集了八国联军,从天津出发一路杀向紫禁城,这个时候袁世凯凭借戊戌变法中出卖康梁维新党,用戊戌六君子人头落地带来自己生棺发财的资本,加上恩师李鸿章细心栽培,袁世凯升任直隶总督,拱卫京师安全。这一阶段,国内政治格局重新洗牌,围绕慈禧身边的党派形成了天潢贵胄的少壮派君主立宪和袁世凯代表北洋新军改革派及保皇守旧顽固派三方势力,慈禧老佛爷经过了八国联军事件已经丧失了母仪天下的胆气和改革想法,她只想奉中华之物力皆列国之欢心。


1905年五大臣历时一年时间走访列强总统元首议会访谈,访问了一百多个城市,最终启程回国,带回来了杨度和梁启超整理出来的中西宪政体制比较及君主立宪政体改革方案两个文件。满清政府要立宪了,可是出来的结果是内阁成员九个,皇族占了三个,这让立宪派和改革派都非常不满。袁世凯这个阶段是一个政治投机者,且具有巨大平衡能力,这让天潢贵胄的少壮派感受到了压力,于是1909年朝廷以袁世凯身体健康原因提前安排他退休了。

1910年10月10日晚擦枪走火导致了辛亥革命提前爆发,1911年孙中山回国担任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也通过权力交换得到了总理大臣总揽军政大权后开始组织北洋军讨伐南方革命党,这个时候君主立宪政体与民主革命的战斗形成真实具有实质意义政权属性的争锋。袁世凯的宪政研究中心有两个人才杨度和汪精卫,他被建议时机成熟了该考虑一下自己做主了,于是南北和谈开始了。慈禧太后的儿媳妇龙裕太后是一个家庭妇女,一切听凭袁世凯决断,袁世凯得到了孙中山承诺推选自己担任临时大总统后,义无反顾的逼迫清帝逊位。

1912年袁世凯当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就职地点在北京中南海,他认为在自己大本营北洋军中心工作安排,接着卧榻之旁 岂容他人鼾睡,南方革命军军事编制需要减少,革命党非北洋体系在国务院安排位置时候全部靠边,孙中山开始了到全国兴修水利勘测设计,黄兴也不久辞世了,党内可造之材宋教仁得到了袁世凯贿赂巨款之后开始全国各地巡讲竞选。此时此刻,美国民主共和政体进化残酷性开始显现出来了,袁世凯官僚集团利益维护者与宋教仁底层社会阶级利益代表,开始了政治斗争,而不习惯民主竞选的袁总统更愿意用导师李鸿章送给自己的金手枪。宋教仁被刺杀后,孙中山为代表革命党人开始醒悟,共和国不是剪了辫子那么简单,这个袁大头脑袋里装着皇帝梦。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列强无暇东顾,日本抓住了袁世凯想改变共和国整体的需求,提出了中日关系21条文件要求(简称21条),文件内容涵盖:军事,政治,经济,文化,资源,外交等方面,基本上把中国变成第二个日本控制下的朝鲜,经过了五个月的利益博弈,袁世凯与日本签署了<>,一战后华盛顿会议又废除了该条约的部分内容,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该条约彻底废除。(该条约不同于21条,但是仍然对中国主权完整构成了严重危害,从而确立了日本满洲立足实际及控制外蒙向苏联远东地区渗透。)


那么袁世凯领导下中华民国为什么要签署这样一个对自己利益而构成威胁不平等条约呢?

袁世凯做了临时大总统,后通过运作做了大总统,废除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打败了孙中山的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等军事行动,志得意满加上杨度等国际宪政专家鼓吹君主立宪政体得民心民意测验结果表明全国拥戴袁总统当皇帝。

袁世凯称帝后发现,自己当家后财政空空当当,又要借外债,可是中华民国继承了大清与列强签署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关税牢牢掌握在英国人赫徳手里,路权和采矿权及外贸都在列强手里,自己手里继承了洋务运动的工业和官僚资本,但是都是腐败严重没有经济效益的东西,想借洋债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得正酣,列强自己都缺钱,只有日本人未卷入一战太深,所以甲午海战后马关条约赔款及辛丑条约赔款和朝鲜半岛的金矿开采都积累了丰富资本,可以借钱给袁世凯。


同时,日本君主立宪政体,保留天皇绝对权力也是袁世凯希望得到的,所以一拍即合。

那么袁世凯是红还是黑呢?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清政府服务期间为了权力而不择手段,镇压人民起义和辛亥革命,是他的工作职责无可厚非。

辛亥革命后,就任总统,担负起国家责任,维护主权完整是他的责任。而他公权私用,通过军事独裁达到称帝目的,是犯了危害国家安全和颠覆政体犯罪行为。日本威逼利诱之下签署不平等条约,则是法定卖国行为。

纵观其一生,维护共和推翻帝制是功绩卓著,投机革命改变民意称帝则是罄竹难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