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上学的“汶川儿女班”22个孩子,毕业5年后工作如意生活幸福

河北上学的“汶川儿女班”22个孩子,毕业5年后工作如意生活幸福

河北上学的“汶川儿女班”22个孩子,毕业5年后工作如意生活幸福

“孙校长好,再次见到您真是太好了,真的好想您,您身体还好吧?咱们学校发展的越来越好,我们很关注学校的发展,我时刻记得孙校长的嘱托和学校的精神,现在是中通快递集团总部航空项目部经理……”汶川儿女班刘松林激动地说。

河北外国语学院“汶川儿女班”成立已经十年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汶川儿女班”的孩子们特意通过网络向孙校长汇报工作生活近况,表达他们对河北外国语学院和孙校长的感激之情,一再表示要抽时间到石家庄看望母校,看望孙校长。

王道宇、张清莲、段岑……一个个熟悉的面孔,出现在孙校长面前,孙校长一一了解他们的近况,鼓励他们好好工作,“不要特意回石家庄来看我,我身体很好,知道你们工作很如意,生活很幸福我就放心了……”孙校长向对自己的孩子一样,不断关心和关怀他们的近况,并表达了对他们的祝福和嘱托。

河北上学的“汶川儿女班”22个孩子,毕业5年后工作如意生活幸福

王道宇同学与孙校长进行网络视频通话

河北上学的“汶川儿女班”22个孩子,毕业5年后工作如意生活幸福

河北上学的“汶川儿女班”22个孩子,毕业5年后工作如意生活幸福

张清莲与孙校长进行视频通话

河北上学的“汶川儿女班”22个孩子,毕业5年后工作如意生活幸福

段岑与孙校长进行网络通话

河北上学的“汶川儿女班”22个孩子,毕业5年后工作如意生活幸福

张玲同学说:时光飞逝,转眼已经毕业五年,刚毕业的时候在北京工作,后来到了非洲工作,算是一个新非洲。现在我在中非工作,这是我到的第二个非洲国家,来了有半年了,适应的很快,就像当时从四川刚到石家庄读书的时候一样,很快的融入了当地的生活。现在能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都需要感谢孙校长在2008年地震发生后为我提供了读书机会,让我能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如今才能使我走出国门,找到一份驻外的工作,感谢孙校长长期以来对我的关怀,祝孙校长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同时也祝愿母校越办越好,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创造新的辉煌。

河北上学的“汶川儿女班”22个孩子,毕业5年后工作如意生活幸福

谭定刚:感恩,感谢孙校长以及学校各级领导,老师的帮助和栽培,我们儿女班的每一位同学都过得很好,因为学校的帮助使我们之间成为了这一生最真挚的朋友,因为学校的帮助也使我们每个人都学到了河外的精神以及专业知识并且学以致用,我们会带着校长以及学校传承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在今后各自的生活以及工作中努力奋斗。祝孙校长身体健康,祝学校各级领导工作顺利,祝学校兴兴向荣,蓬勃发展!

十年前发生的一幕幕仿佛还停留在我们眼前,当时的画面仍深深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灾难发生后,一直拥有“大爱”基因的河北外国语学院(当时叫石家庄外语翻译学院)立刻行动起来,6000名师生捐款22.3万元,为使捐款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灾区,帮助灾区人民,孙校长不顾灾区余震危险,地震后第三天带着22.3万捐款亲赴灾区。一路上,孙校长始终紧紧地抱着热的发烫的善款,生怕出现一点差池,直到将河外全体师生的爱心交到了当地教育局人员的手中,孙校长才长舒了一口气,但到达灾区后看到的一幕幕,又让孙校长愁上心头。当时,河北外国语学院是第一所进入灾区的大学。

河北上学的“汶川儿女班”22个孩子,毕业5年后工作如意生活幸福

在严重的地震中,许多校舍都被震得七崩八裂,甚至坍塌,学生只能在桥洞中、临时搭建的帐篷里点着蜡烛继续学习,这一幕深深刺痛了孙校长柔软的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孙校长深知善款只能帮助受灾学生一时,只有提供教育的帮助,才能帮助他们一世。于是,孙校长当机立断,要接受灾学生到河北外国语学院学习,成立河外“汶川儿女班”。

河北上学的“汶川儿女班”22个孩子,毕业5年后工作如意生活幸福

在余震和阴雨天气不断的恶劣环境下,孙校长一行在灾区坚守了一周,积极协商成立儿女班事宜,在向河北省教育厅和四川省教育厅进行了报备,以及征求了受灾学生意见之后,22名灾区学生顺利搭上了前往河北外国语学院的飞机,开始了他们5年的异地求学生活。这些孤儿在学习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全部由河北外国语学院承担。

河北上学的“汶川儿女班”22个孩子,毕业5年后工作如意生活幸福

2008年6月10日,东方航空公司为儿女班同学免费提供机票,石家庄交警一路护送将汶川学子安全送到河北外国语学院。学院全体师生为儿女班的到来举行了盛大欢迎仪式,来自省政协、省委宣传部、省人大、省工会、省团委、石家庄市人大的相关部门领导也出席了欢迎仪式。“儿女班”正式成立。学院为学生采买了生活用品,布置教室、宿舍,安排辅导员,准备专项资金,每月为每位同学发放500元生活补助。此外学院还出台了一些列保障措施,如制定了“河外儿女班”学生生活补贴实施办法、“河外儿女班”学生学费、住宿费、书本费免除实施办法、“河外儿女班”学生心理辅导制度、“河外儿女班”学生节假日团圆制度、“5.12抗震纪念日”制度、“河外儿女班”学生生日祝福制度、建立与爱心家庭的联系制度、“河外儿女班”学生帮扶机制等。

河北上学的“汶川儿女班”22个孩子,毕业5年后工作如意生活幸福

河北上学的“汶川儿女班”22个孩子,毕业5年后工作如意生活幸福

河北上学的“汶川儿女班”22个孩子,毕业5年后工作如意生活幸福

为了让他们尽快融入学校环境,学校安排他们分别到12个不同的部门里实习,了解石家庄和学校的生活学习情况。刚开始他们有许多的不适应之处,有的穿着拖鞋和背心就来上班了,有的天天迟到,有的在上班时趴在桌上打瞌睡。外译老师用委婉耐心的方式劝导他们。一个办公室的老师用买一块手表的方式告诉学生应该遵守时间。图书馆赵柏成老师看到衣着不整,戴戒指手镯的学生,不仅没有批评而是半开玩笑的说“小吴,你长得多帅啊,穿个大背心多影响你形象啊”,第二天,这个学生穿得整整齐齐。正是这样细致入微的关心,真诚的爱心引导,日积月累的付出,汶川学子身上有了潜移默化的改变,逐渐适应了在新环境下的生活。

河北上学的“汶川儿女班”22个孩子,毕业5年后工作如意生活幸福

河北上学的“汶川儿女班”22个孩子,毕业5年后工作如意生活幸福

在儿女班成立之后,中国迎来了举国欢庆的喜事——奥运会。为了让他们在灾难之后重燃生活的激情,感恩党和国家对他们的帮助,感受全国大家庭的力量,塑造健康向上的品格。2008年7月29日,学院组织儿女班全体同学观看石家庄奥运圣火传递活动,并与018号火炬手赵渭忠老将军、079号火炬手贾德利先生合影留念。

在河外成立儿女班的同时,为排遣他们远离家乡的寂寞,学院联合省团委,通过报纸媒体向社会公开招募“爱心助学家庭”,让汶川学子能在石家庄“安家”,能在石家庄感受到一份亲情。通过征集选拔最终确定了23个爱心家庭。2008年6月24日在学院举办了河外儿女班办同学与爱心助学家庭牵手仪式,汶川学子在这里认了“爱心爸爸”和“爱心妈妈”。爱心家庭和学院一起为他们送上家的温暖,一起把他们抚养成人,培养成才。

河北上学的“汶川儿女班”22个孩子,毕业5年后工作如意生活幸福

学校除承担他们在学习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等费用之外,学校每年春节假前都会给他们发1000元过节费。

河北上学的“汶川儿女班”22个孩子,毕业5年后工作如意生活幸福

河北上学的“汶川儿女班”22个孩子,毕业5年后工作如意生活幸福

河北上学的“汶川儿女班”22个孩子,毕业5年后工作如意生活幸福

儿女班成立之后,每逢节假日学校就给予他们细致的关怀。2008年12月21日,这是震后的第一个冬至节,也是他们只身在外过的第一个冬至节。学院院长、老师、外教和他们一起包饺子过冬至。以后的每一个冬至节学院都会安排老师和儿女班一起过节。

2009年,在石家庄生活半年的儿女班同学迎来了第一个春节,全院师生早早为儿女班同学们准备好了回家过年的礼物。1月28日,学院院长亲手为孩子发放了1000元的红包,带领学院老师把他们送上了学院大巴车。为此,石家庄火车站专门安排了“汶川学子”绿色通道。

河北上学的“汶川儿女班”22个孩子,毕业5年后工作如意生活幸福

河北上学的“汶川儿女班”22个孩子,毕业5年后工作如意生活幸福

河北上学的“汶川儿女班”22个孩子,毕业5年后工作如意生活幸福

孙校长给“汶川儿女班”周婷过生日

河北上学的“汶川儿女班”22个孩子,毕业5年后工作如意生活幸福

河北上学的“汶川儿女班”22个孩子,毕业5年后工作如意生活幸福

为了尽快让孩子们适应河北的生活,排遣远离家乡的寂寞,学校向社会招募爱心家庭,周一至周五在学校学习,周六日去爱心家庭欢度周末,爱心家庭,让这些孩子们在异地体会到了家庭的温暖。

河北上学的“汶川儿女班”22个孩子,毕业5年后工作如意生活幸福

河北上学的“汶川儿女班”22个孩子,毕业5年后工作如意生活幸福

河北上学的“汶川儿女班”22个孩子,毕业5年后工作如意生活幸福

在这五年里每逢冬至、中秋等节日,学院总会与儿女班同学一起过节,发月饼、包饺子。在春节寒假回家时,孙校长都会亲手送上每人一千元的红包,让河北外国语学院成为了他们的第二故乡,孙校长被他们亲切的称为“爸爸”。

在石家庄外语学院成立儿女班之后,注册了五年一贯制大专学籍,并安排专门指导老师制定系统的学习计划。从生活习惯、普通话、写规范字、认真读书等点点滴滴开始教起,盼望着他们能够迅速成长。

在进入后三年的学习中,学院综合各专业特色、就业前景和他们的兴趣爱好为他们选择了合适的专业。在专业选择、调换方面给予最大的帮助,如龙少林,在第一年学的是德语,第二年又转学法语,学校同样给予鼓励支持,并派专业老师帮助他尽快赶上法语课程。在学院的帮助下,儿女班同学的学习热情也很好,在向院长汇报学习时,龙少林首先站起来向大家说了新年目标:“我在班里担任团支书,并参加了许多活动,下学期我一定要在做好班里活动的同时,努力学习,争取明年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在外语学习方面他们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他们充分利用学院的外语优势,参加西点口语训练营,有五位儿女班同学都是学院的“口语人才库”成员。来自阿坝州马尔康县的藏族女孩三岚谈到了自己运用所学语言的事情,“暑假,我和同学结伴去家乡的旅游区,遇到一个外国人与出租车司机出现沟通困难。我上前用流利的口语进行了翻译,表达了外国朋友的意愿”。本来不爱说话的王道宇,在教育厅刘厅长前来探望时用流利的英语介绍学校的情况,还跟刘厅长用英语交流。除了外语之外,其它专业的同学也都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建筑工程系的许军在介绍自己学习情况时说“我现在建筑工程系,每天都努力学习,用完了好多绘图本。已经考取了普通话证、计算机证、职业资格证……,现在正在准备考取‘造价员’证书!”

河北上学的“汶川儿女班”22个孩子,毕业5年后工作如意生活幸福

在校期间,汶川儿女班受到了国家级、省级领导的慰问和关怀。

河北上学的“汶川儿女班”22个孩子,毕业5年后工作如意生活幸福

河北上学的“汶川儿女班”22个孩子,毕业5年后工作如意生活幸福

河北上学的“汶川儿女班”22个孩子,毕业5年后工作如意生活幸福

河北上学的“汶川儿女班”22个孩子,毕业5年后工作如意生活幸福

在河北外国语学院的日子,他们的校园生活丰富而多彩,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经常参加各种学校活动,他们的性格也越来越开朗,在国家、省领导,校领导和全校师生的帮助下,他们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

在“3+2”教育模式下,22名“汶川学子”集中学习两年,完成基础文化知识的学习,达到了中专同等学历下文化水平。2010年下半年,进入大专阶段学习,22名“汶川学子”主修方向是:建筑工程专业3人,英语同传专业5人,西班牙语1人,英语教育1人,法语6人,日语6人。

河北上学的“汶川儿女班”22个孩子,毕业5年后工作如意生活幸福

河北上学的“汶川儿女班”22个孩子,毕业5年后工作如意生活幸福

河北上学的“汶川儿女班”22个孩子,毕业5年后工作如意生活幸福

河北上学的“汶川儿女班”22个孩子,毕业5年后工作如意生活幸福

河北上学的“汶川儿女班”22个孩子,毕业5年后工作如意生活幸福

河北上学的“汶川儿女班”22个孩子,毕业5年后工作如意生活幸福

河北上学的“汶川儿女班”22个孩子,毕业5年后工作如意生活幸福

河北上学的“汶川儿女班”22个孩子,毕业5年后工作如意生活幸福

河北上学的“汶川儿女班”22个孩子,毕业5年后工作如意生活幸福

河北上学的“汶川儿女班”22个孩子,毕业5年后工作如意生活幸福

河北上学的“汶川儿女班”22个孩子,毕业5年后工作如意生活幸福

河北上学的“汶川儿女班”22个孩子,毕业5年后工作如意生活幸福

附“汶川儿女班”名单:

序号

姓名

1

范福玲

2

李露平

3

文 秋

4

黄 佳

5

黄雅琳

6

龙少林

7

刘松林

8

王道宇

9

许 军

10

张清莲

11

贾成林

12

张 玲

13

邱 成

14

段 岑

15

黄 凯

16

谭定刚

17

周 婷

18

张 蝶

19

龚 凡

20

马威

21

苏泽丽

22

三 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