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神圣的水井过去居然叫新房子?这里究竟发生过什么事?

一口神圣的水井过去居然叫新房子?这里究竟发生过什么事?​​在贵州省贞丰县小屯镇石板田村有着一个古老而又充满着传奇色彩的村寨叫新房子,据当地的老人说,过去,这里林草非常的茂盛,林中有一口井,井周围野猪遍地,皆到井中饮水,井水甘甜可口,清澈见底,如明镜般波光粼粼,若非干旱三年以上,绝不干涸,而井中河蚌众多,世人都称 “蚌猪井”,也就是这个地方原来的名字,那现在为何称新房子了呢?


一口神圣的水井过去居然叫新房子?这里究竟发生过什么事?​相传在明末年间,崇祯刚愎自用,李自成大兵压境,流寇四起,为躲避乱世的纷扰及嚣闹,江西吉安一户周姓(名庭玉后简称庭玉公)的人家因能造酒曲(农村煮甜酒用的一种酒药),一路以生产销售酒曲的方式行至蚌猪井,见此地风水胜佳,赞为宝地,于是扎根停留。附近数里村寨懂造酒曲的仅他一家,而销售酒曲是以走村串寨放曲(把酒曲放于寨中一户能说会道人家,寨中谁家煮甜酒需用酒曲的就用银子来换,一段时间后放曲人便去收取银子),以此小可度日。

一口神圣的水井过去居然叫新房子?这里究竟发生过什么事?​​一日,庭玉公放曲行至媒山脚下(今下头猫)一土地庙时,见众人围观一道人,庭玉公心生好奇便也随众人上前围观,只见该道人屈膝蹲在地上,头顶上扣着一顶黑色毡帽,面前放着一个金光闪闪的男童及一个玉石打造的女子,手举一牌,上书:“金童玉女,谁若识得透,换之千担米”;路人见之皆围观议论“这天已干旱许久,谁家若有一千担米那都能养活几代人了,还来换这金童玉女何用?”;日暮,庭玉公回至家中,便把这日遇之奇事告知其妻范氏,范氏听后也心生好奇,奈何惋惜无这么多米交换!


一口神圣的水井过去居然叫新房子?这里究竟发生过什么事?​时正逢干旱三年,蚌猪井已无水可取,唯有五里之外“神仙洞”内有水,范氏挑着木桶出行取水,边行边念“金童玉女,谁若识得透,换之千担米”,而就在洞中取水时,忽见一白发老者站立于六尺外,问范氏:“你这妇人,不好生取水念叨什么?”,范氏遂将夫今遇之事告之,老者微微一笑道:“这有何难?你回去用烟斗量米,以十斗为一担,量满一千担后将其分装成两袋用木杄担(农村挑材常用扁担的一种)挑去,便可将金童玉女换回。”,范氏听后皤然醒悟,速挑水回家,按白发老者说的照做,命庭玉公挑米上媒山土地庙,向道人讲述量米之法后,硬是换回了金童玉女。

一口神圣的水井过去居然叫新房子?这里究竟发生过什么事?​从此,周家生意声名远外,门庭若市,买酒曲者络绎不绝,光售卖酒曲一天就能挣一簸箕银子,数月后,便在“蚌猪井”旁建起了一栋三正四偏之围楼,相传楼很大,想走完整栋楼房得花很长时间,需骑着马才能看完,人称“走马转角楼”。从那以后,很多人慕名而来,只为一睹走马转角楼之真容;行人路过时,他人问其行到何外?皆答:“新房子”。
一口神圣的水井过去居然叫新房子?这里究竟发生过什么事?​于是,“新房子”便成了这里的代名词,也就是今天的石板田村新房子组,后来,范式取水的那“神仙洞”也被这里的人称“点化洞”,而“蚌猪井”已逐渐被世人淡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