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和解决幼儿教育和兴趣班的问题?

面对无言


谢谢你的提问,你的问题问的很好

大家好,我叫宝宝贝贝

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有自己不同的看法,首先该不该让孩子上兴趣班?

每到孩子快放假的这段时间,家长问我最多的话题就是“兴趣班”。前段时间,有朋友跟我讲了一个段子,说兴趣班就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因为孩子对兴趣班,根本提不起任何兴趣。

玩笑归玩笑,到底该不该给孩子报兴趣班?孩子报了兴趣班,却提不起兴趣,该怎么办?你肯定有过类似的困惑,今天我就重点讲清楚“兴趣班”这件事。

兴趣班只是辅助学习的工具,也就是说,重点不是工具,而是使用工具的人。

如果你有足够时间,知道怎么陪孩子玩,那么你就是最好的兴趣班。

如果时间少,平时和孩子玩法不多,你可以选择兴趣班。不过要注意,六岁以下选择兴趣班要以激发兴趣为主题,而不是那种强化训练班。

激发孩子的兴趣

孩子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如何激发他的兴趣?关于这个问题,我以前说过一个词叫给孩子“洗脑”。

在孩子特别小的时候,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你,依赖你给他的环境、你跟他的互动。你“不经意”的举动,就可能让孩子对某些东西非常着迷。

我举个小例子,我侄女小的时候,家里有个小黑板,我想看看她对数字感不感兴趣。于是我画了几只猫,让她计算,她觉得很有意思。我就在小黑板上算心算,教给她加减乘除。她很快就跳过了加法、减法,掌握了乘法和除法。她现在非常喜欢数学,经常提要求说“阿姨给我出一道题吧”。

回想起来,可能源自我对她的“洗脑”:孩子学数学的时候,我很愿意跟她互动,及时回应。比如对她的心算能力表达了非常大的惊讶,我会说:“这样你也会?”我的惊讶可能对她来说是最好的激励。

总之,在潜移默化间鼓励孩子,可能你就在他心中种下了兴趣的种子。

3.引导孩子的兴趣

你也许想问,你特别想让孩子玩什么学什么,但孩子就是不喜欢,那能不能“引导”孩子的兴趣?能啊,关键是让孩子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举一个例子,我侄女小时候不喜欢搭积木,我就耐心地陪她玩。我先搭起来,她一把推倒,这样也行。

我们还玩扔积木,我俩比谁能准确地扔到一个桶子里面。后来我搭了比较稳固的积木城堡,要求她用积木来砸,比如只能用3块积木来砸,要全砸倒才算胜利。她砸完我的,我就要她搭一个,我来砸她的,相互比赛。

再到后来,她就会自己搭漂亮的积木城堡,而不要求我去砸了。

你看,我非常有耐心地把一个不爱搭积木的宝宝,变成了每晚都拉着我搭积木的宝宝,变成了一个对积木很感兴趣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真正觉得好玩,她自己主动愿意玩,在玩的过程中她跟我的关系更加亲密,获得的是积极体验,越来越喜欢。

4.帮助孩子坚持一项兴趣

还有很多孩子天生有好奇心,对新鲜事物有探索的欲望,他们的问题是往往“兴趣”太多,变化又太快。今天喜欢积木,明天喜欢跳舞,后天喜欢画画,看见别人玩什么都喜欢,但并不长久,很快又不喜欢。这就是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怎样帮助孩子坚持一项兴趣?

好奇心是人们求新知的动力,我认为应该给孩子多体验、多尝试的机会,看看他对什么新奇的学习感兴趣。不过,只对新奇的东西敏感,产生想学习的想法,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付出行动,不明白就不放弃。这需要一定的毅力,孩子需要你的支持。

当孩子对你说“妈妈,我不想再去那个兴趣班了”,你不要着急,也不用强迫,首先帮助孩子找到症结在哪里,帮他整理头绪——这样做,也是教他一种思维方法,以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用相同的方法处理。

你先问问孩子,“为什么呢,是什么让你觉得不舒服?”有时候孩子回答不上来,你就要调用平时观察到的细节,是哪一次上课回来就消沉了,是哪一项作业总是完不成,还是上哪个老师的课总是不乐意,再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问题。

孩子有可能因为不适应某个老师的上课风格,或是在班里跟小朋友发生冲突,或是觉得任务太难受到挫折,都有可能产生回避的想法,需要具体问题具体解决。支持孩子坚持下去,是孩子学习的外部动机,你还要促进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化。因为如果孩子学习有内在动机,他是出于内心的需要而做这件事,他对学习的热爱就不会消失。

内在动机是怎么来的?美国心理学家德西和瑞安的自我决定论就是答案。他们认为,所有的人,包括孩子,都有三个基本心理需要:归属感、自主感和胜任感。如果这三样得到满足,内在动机就提高了。

归属感,也叫关系需求,指人感觉到自己与别人有关联,在意别人,也希望受到别人在意,体验到来自其他人的关爱、理解和支持。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无论结果如何,都能感受到你的爱、尊重和接纳。要是孩子学一样东西,学得好,你就又夸又奖励,学得不好,你就嫌弃责骂,那么他对这种兴趣班肯定提不起兴趣。

自主感,就是让孩子感到这件事可以由自己决定。选择兴趣班之前,就跟孩子讨论。但是,给孩子多一些的自主感,并不是说由着孩子,而是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让孩子有可以选择决定的感觉。

我举个例子,练琴是一件枯燥的事,我侄女有一阵子闹着不想练。我首先接纳她的情绪,跟她说:“练琴的确不好玩,你觉得没意思是吗?”让孩子感觉到我是理解她的。

然后,我跟她解释为什么必须练琴,反复、重复的练习是挑战自己技能的坎,是获得经验智力的必经之路。我让她了解练琴的重要性,理解世界上的道理。最后,我会给她一点选择权,可以先吃饭再练琴,或者练完琴再吃饭。有了选择,这个任务就没那么讨厌了。

说到自主感,有个妈妈讲了她女儿学英语的故事,我觉得挺典型的。她说:宝宝上幼儿园小班,学校有英语课。一开始以兴趣为主,宝宝挺有热情的。后来老师开始强制家长每天要监督孩子学习半小时,且21天打卡拍照,宝宝的学习兴趣下降,后来根本就不想学了。

我猜测,宝宝学习兴趣下降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打卡这个仪式成了家长和老师的事,宝宝自己并没有理解和感受其中的乐趣,她反而觉得,学习英语是为了让爸爸妈妈打卡给老师看,变成了她被动完成的任务。她的内在动机被破坏了。

最后说胜任感。胜任感至关重要,是指人们相信自己能胜任一件事情,认为自己“能做到”。当我惊讶地对女儿说“这样你也会”时, 她可能获得一种胜任感,觉得“我好厉害,都让爸爸吃惊了呢”,由此更加有信心。孩子和大人一样,对一样东西能力越高,就会越感兴趣。

可是你知道的,学习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瓶颈。有时候孩子就是没办法完成一项任务,信心受到打击,所以沮丧。那你该出手时就出手”,我不是让你出手揍孩子,是让你出手帮助他。

怎么帮呢?你还记得我以前提到的“刻意练习”吗?首先你可以帮助孩子把困难任务拆解开,拆到孩子能够完成的颗粒。

比如说,孩子说不想学琴了,你了解后发现,是因为有一首曲子怎么都弹不好,影响孩子的信心。那么你可以请孩子一句一句地练,练熟一句再进行下一句。一句都练不下来怎么办?把这一句再拆成左右手,先分开,再合练。当孩子攻克一个小的困难,就会重建信心,再去面对大的困难。

然后呢,在安排练习时间的时候,不要一味地追求时间长度。同一首曲子,你一周练一次,一次练一整天,就不如一周内每天练一次,一次半小时。小批量的持续练习最能加深记忆。分散练习比集中练习的优势,是经过脑科学反复证明的铁律,它和人的记忆系统的特点有关。

最后别忘了及时给孩子具体的反馈,让孩子知道自己哪儿学得好,哪儿学得不好,便于孩子调整策略。

所以我建议,不要轻易地放弃。痛苦的坚持期,是常有的事情,几乎所有的技能学习都不可避免地碰到。有时候你“强硬”一点,推孩子往前走一段,孩子反而会比以前更加喜欢这项学习。

当然了,如果坚持到孩子和你都非常痛苦,孩子一直提不起兴趣,我觉得放弃也没关系。毕竟世界上有那么多有趣的事,有那么多领域可以开拓探索。你也不用担心前面的学费白花、精力白费。

家长教练赵昱鲲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不是所有的恋爱最后都以婚姻收场,跟不合适的对象早点分手,总比将来离婚好。同样,孩子早点放弃不是自己真爱的活动,总比将来大学都上完了,工作都干了好几年,才发现自己不喜欢,然后痛苦地转行好。@ @   黑板报

以上是我的拙见,希望可以给到你建议




宝宝贝贝Leona


幼儿的教育首先要重视起来,但是要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首先教会孩子做理所能及的事情,我的女儿现在二十六个月,已经自己独立吃饭半年多了,最近饭前自己洗手,睡前自己穿尿不湿,鞋子裤子也可以自己穿,并且半年前开始给她看听读绘本故事,现在自己在马路上听到车声音能够靠边站,能够在妈妈帮助她的时候说妈妈好棒……点点滴滴都是教育,对于她的兴趣,这个年龄就是玩儿 假如有一天她有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会鼓励她坚持,不一定做的多好,兴趣是爱好,能让她保持一颗健康快乐的心就好。


不注重发型的娃娃


讨论这个问题,有时候感觉很难很难。因为涉及的面太广,大众重视的程度也太高,每个家庭的经济收入和家长对幼儿教育理念的差异也很大,地域性差别也很大…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可是,这又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每个家长们都必须要认识和解决的问题。那么我今天就先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搬砖引玉,望大家批评指正。

以下我从四个有代表性的方面来简单的谈下自己的看法。由于个人能力有限,知识阅历的不足,可能会出现以偏概全,亦或是词不达意的不足,望大家领会精神,指出错误。我也会虚心接受坚决不改的…

一、论早期教育和兴趣班体制上的弊端

从今年节前开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和影响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为了控制疫情的蔓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我们每一个人也参与到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抗疫战争。全国上下,所有的国人们一切听从党的指挥,众志成城,上下一心,牺牲个人小利而服从国家、民族大义…这些大家都会深有体会,再此也就不用赘述了。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通过这次全民抗疫,我们普通大众的认知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从国内、国外对此次新冠疫情的国家应对,政府管理,控制手段,民众认知等,到最后今天国内、国外的疫情变化,我们发现了很多,了解了很多。

我相信,大多数国人会认识到国家体制在抗疫战争中的优越性,会认识到东西方文明对全民抗疫的影响的重要性,会认识到国家公器(如医疗、教育、金融、卫生等等)在面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时,掌握在国家和私人手中的不同之处。也会发现其实我们的国人并不像某些公知们所说的没有信仰,其实我们每一个华夏人都有着共同的民族信仰和民族精神…通过疫情我们发现了很多,感触到了很多。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这样,那样的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其实已经发生了很久了。但,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得到应有的全民认识和重视。发现问题不可怕,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正常的思维。

以教育为例,我们大多数人被外表光鲜亮丽的西式文明或多或少的洗脑了,有的人被洗的很彻底,如奔跑女或是公费留学生公然诋毁国家民族…有的人被洗的简单一点,这方面就包括早教和兴趣班的蔚然成风。是的,我们正在被精神殖民,被文化殖民洗脑,被表象上的“西式文明”腐蚀…这在过去,可能没有太多的认同者。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大众开始认识到了这些。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资本来到世间,从一开始,由头到脚的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论》 资本主义在社会进步、财富增值的过程中,他的现实体现其实就是优胜劣败、弱肉强食的残酷。他们信奉的就是丛里法则。对内他们的思想指引就是神教。对外他们就是极端的国家利己主义,掠夺他国资源、军事威胁他国,榨取他国剩余价值,文化侵略,思想殖民,金融殖民…

我想问一下家长们,有多少家庭在早期教育和兴趣班教育上能得到公立教育的条件更?何况这些教育好多其实已经被思想殖民所侵蚀。

二、论普及程度的问题

任何一种事情,其实大家做的多了,反倒会失去了一些它原始的进步意义。

现在的社会现实让我们的家长都产生了危机意识,产生了无比的恐惧。他们有部分人担心孩子们会输在起跑线上;有部分人是盲从的,因为他们看到比他强的人都在这么做;有部分人觉得条件还行,应该早点培养孩子们的文艺才能…

可是我想反问一句我们的家长们,如果大家都在学习和培养孩子各方面才艺上下功夫的话,这种培养有多大的现实意义?就像我们曾经如梦魇般的英文普及一样。我们中的所有人,在步入社会后有多少人会靠英文吃饭、生活?

一个错误掩盖了另一个错误,我们正在指导着我们的孩子们步入另一个错误。始作俑者恰恰是我们,恰恰是打着“无私的爱”的旗号而爱我们的孩子的家长…

既然大多数孩子们以后不能靠才艺吃饭,为什么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呢?

既然大多数人都知道社会上的这些兴趣班,才艺学校本身都不够专业,都是些二转子,那我们花那么多代价送孩子去学习,抹杀和磨灭孩子的天性,让他们失去快乐的童年,意义到底有多大呢?这实际上是不是一种思想的懒惰和对于教育学习的懒惰呢?

再就是,这些兴趣班,才艺学校。从根本上来说,它能解决的并不是生存的需要,他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为我们的孩子过的比别人更好的虚假认知下的精神图腾和对自己的精神上的一种慰籍而已。

三、大众认知上的普遍性错误

我们认为我们的家长,在他们的那个年代。由于社会的原因和大众的认知短浅。为了生存和繁衍,忽略了孩子的教育,忽略了兴趣的教育,忽略了对孩子才艺、兴趣的培养。以至于我们步入社会后,总感觉比别人慢一拍。

所以我们要重视孩子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要早教班,英语班,兴趣班的都给孩子报上。只要我有一分余力,我就为要为我的孩子付出一切…好似做到了这些,我就会很坦然,有那么一天,我可以问心无愧的对孩子说:“我尽力了,我所能做到的,我都做到了”。

事实真的如此么?用自己浅薄的阅历和见解去指导孩子,教育孩子。姑且不论你的见地正确性有多少。光说一句,以现在社会文明的发展趋势,普通的家长能有多少预见性?你能预料到十年后的国际、国内的形式的变化和发展的趋势么?你能预料到十年后社会上什么职业会吃香么?你能预料到科技和社会的进步会给十年后的社会生活带来多大的变化么?你什么都不能,因为你是人不是神…

你所做的,只是用你对自己失败的浅显的解释来指导一个要面临无限变化的未知世界的孩子。可悲不?可怕不?无须质疑的,你的孩子对你的教育理念的批判也会如你现在对父母的教育批判和认知差不多,如此而已。信不信?我们拭目以待,如果你自己不改变思想,十年后你去印证我说的话。变得只是教育的内容而已,批判的思想却不会改变。他或她,觉得你的思想老化,刻板,不能与时俱进,不具备广泛的指导性。

四、看清楚现代教育的实质

他和我们熟知的古代教育有绝然不同的。古代教育实质就是“学而优则仕”,说白了,就是为了当官,再说透点,是精英教育。现代教育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强调普及性和大众性的。即使大学教育,大多数也只是技术人才教育。说白了就仅仅只是“技工教育”。理解这些,定位就会准确和现实的多。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应该报还是不报?应该怎么指引我们的孩子?我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任何时候,不要试图泯灭和扼杀孩子的天性,让他尽可能多的快乐成长。对于普通人来说,揠苗助长,是得不偿失的。

二、强调和重视中华历史文化,文明的重要性的学习。你自己不会不懂可以学,可以和孩子一起学,比如一起学古诗,学论语,学诸子百家思想,学道德经、易经,学古代先哲们的思想。而这种学不应该是简单的形而上学的学,应该有批判,有思考,有理论联系实际,有言传声教,有以身作则,有联系生活,也应该有更多的理性思考。通过学习,让孩子们逃出现代义务教育所不能涵盖到的一些东西。比如,早点让孩子更清楚的认识自己,早点让孩子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判断是非,教会他们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方法…这些都太重要了。

三、锻炼和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动手动脑能力。比如,和孩子一起做DIY,和孩子一起做家务,做饭,修家庭用具等等。

四、如果你觉得自己有这个经济条件,也有恒心和毅力,孩子也有点这方面的天赋,我不反对你给孩子报兴趣班。但你要坚持,至少做好陪孩子一起学习十年的准备。琴棋书画,体育运动。无论哪个,至少要做好陪孩子十年以上的付出的准备。这样才会有现实的意义。否则,就别提这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