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北宋五子”之一的邵雍為何能夠青史留名?

邵雍,北宋五子之一,其生平行跡和思想遺產饒有趣味,值得注意。史載邵雍家世貧賤,學無常師,笑語終日。他的朋友圈既包括名不見經傳的庶民寒士、販夫走卒,也包括載入史冊的知識精英如富弼、司馬光、程頤、程顥、張載等。邵雍居洛陽時,沒有房子住,他的朋友屢次為他置業。筆者感到十分好奇甚至有點兒驚異的是,為什麼邵雍具有如此魅力,讓同時代的人為之傾倒?更進一步說,邵雍何以位列“北宋五子”之一,其在思想史特別是道學傳統中的地位,甚至超過了當時的士林領袖王安石、司馬光、蘇軾等?


  筆者相信,宋明理學之道統是反覆建構起來的思想傳統,邵雍之所以能夠青史留名,一個重要原因是他身體力行了高古和粹之精神氣象。正如周敦頤被尊為宋儒之首,絕不僅僅是因為他年長之故,而是因為他的思想遺產和精神氣質之獨特性。聖賢氣象是宋明理學經常討論的問題,倘若從西方哲學傳統角度審視,這又是怎樣的問題呢?也許根本不能成其為哲學問題!然而,如所周知,聖人氣象和精神境界恰恰是中國古代哲人念茲在茲、津津樂道的重要問題。換言之,精神境界、人格魅力和生命狀態的展現,幾乎就是內在於中國哲學的核心之一,它不僅是沉思性的,而且是實踐性的。宋明理學充分體現了這一點。那麼,似乎從來都不為名韁利鎖羈絆、永遠不知愁滋味、總是使人如沐春風的邵康節,不正符合了人們期許的那種聖賢氣象嗎?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北宋五子”之一的邵雍為何能夠青史留名?

  然而,邵雍的人格魅力、精神氣象只是他不至於為無情的歷史長河吞沒的部分原因。筆者認為更重要的是,作為思想家的邵雍卓犖不群,換句話說,他獨具特色的思想遺產才是其備受尊崇、載入史冊的根本原因。

  毫無疑問,邵雍最重要的思想著作就是《皇極經世》,其中包括《元會運世》《觀物內篇》《觀物外篇》《漁樵問答》等。一般認為,“元會運世”最能代表其思想宗旨,而這一部分恰好也體現了邵雍易學理論的基本特徵,即通過象數闡釋《周易》。邵氏易學有別於漢易,因為他主張通過“數”來理解和把握“象”;另外,他還進一步闡揚了圖書易學,而圖書易學則源於道教易學傳統。邵雍(也許還可以加上週敦頤)易學與陳摶、种放、穆修、李之才等道教易學譜系之間的關係可謂“剪不斷、理還亂”;然而晚近研究揭示出,周、邵易學儘管隱約有那麼一點兒道教易學的歷史背景,卻都推陳出新,發展出了新的思想向度,而沒有落入道教易學之窠臼。邵雍基於“數”和“圖”的易學理論,覃思孤詣,創造性地建構了一套括囊宇宙(時空)的恢弘繁複的理論,以解釋大千世界的造化,闡釋人類歷史的運動。表面上看,邵雍的學術思想似乎有點“旁門左道”,因為“元會運世”之說,無論是從內容還是從形式上看,皆近乎揚雄《法言》、司馬光《潛虛》,不合思想史之常規。然而,為何唯獨邵雍深受包括朱熹在內的理學家青睞呢?筆者以為,其原因在於邵雍的易學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哲學思維之特色。

  中國古代哲人大多相信那種有點兒神秘的決定論,試圖通過某種方式(通常是藉助理性諸形式)完全洞悉和把握宇宙人生的一切真理,致廣大而盡精微,透視未來猶如回憶過去。實際上,《周易》裡面亦隱含了這種古代決定論的思想本能與思維方式。古人之所以廣泛信奉卜筮,原因正在於他們相信可以通過貞問神靈,追尋宇宙、人生和歷史(包括未來)的各種答案。朱熹主張易本卜筮,既有學術史正本清源的意義,也反映了他對這種決定論的深信不疑。而邵雍的元會運世,是啟用“數”和“圖”之理論語言闡述得工工整整的宇宙決定論和歷史決定論。由此可見其哲學理論的深刻性和獨特性。

  總而言之,《周易》這部古代經典的內容與形式都比較特別,具有某種神秘感和彈性的解釋空間,而且其中內蘊了中國古代哲學屢見不鮮的決定論思維。應該說,圍繞著《周易》展開的哲學闡釋,幾乎無法擺脫決定論思維的窠臼;反過來看,神秘感和決定論思維又是那麼令人神往、令人迷醉。邵雍訴諸複雜的數和神秘的圖,賦予其易學以更加特殊的形式。總之,他的哲學思考自有耐人尋味之處,這也許就是他思想魅力之所在吧。

北京大學哲學系 鄭開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