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成就

李继中

在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建设历程中,逐步形成了政党文化建设的一些传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高度,郑重提出了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围绕着这一重大任务,我们党着力从“老虎”“苍蝇”一起打,反“四风”、转作风开始,大力开展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并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和成绩,也探索出了一些经验。

首先,以整顿党风为突破口,打好全面从严治党第一仗,筑起良好政治生态的扎实基础

党风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外在表现,是党的形象,也是党的理想、政治、纪律、规矩的集中体现,是党建最基础的内容。没有良好的党风,就无法建设优秀的党内政治文化。因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首先从整顿党的作风入手,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扫清障碍。

2012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整顿党的作风,树立良好的党的形象。当时,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已成为党的工作作风中的痼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直接触及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根本性问题,提出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不良作风,强调党员要加强党性修养和世界观建设,始终保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整风的精神严肃党内生活,以批评与自我批评为武器,教育和实践两手抓,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深深扎根于广大党员的思想深处、落实到工作实践,清除党内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为建立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文化生态奠定了扎实基础。

其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关键抓手,牢筑广大党员信念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党的政治意识形态。就如马克思所说,“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同样,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政党覆灭。因此,坚守党的远大理想和信念,这是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根基。

在理想信念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共产主义是我们党的远大理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理想信念是‘主心骨’,纪律规矩是‘顶梁柱’,没有了这两样,必然背离党的宗旨,做人做事就会走偏走邪,思想就会百病丛生,人生就会迷失方向。”“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如何才能坚守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增强“四个意识”,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做到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坚持学习,特别是当中国从“未发展起来的时期”进入到“发展起来的时期”,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更要坚持深入学习最新的理论成果,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广大党员明确要求“三会一课”制度,通过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和党小组会,定期组织党课学习,加强对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2015年,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对党的高级干部提出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尤其是经典著作的学习,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真正理解其中包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而不是浅尝辄止;2015年,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通过强化学习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观念、增强实干精神;2016年,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规定“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建设,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近五年来,中国共产党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章党规为路径,以坚定理想信念教育为抓手,引领广大党员将坚定的理想信念落实到日常工作和具体行动中,进一步筑牢了广大党员的信念之基,为良好政治生态的建设提供了精神支撑。

第三,以制度建设为着力点,推进党内政治文化科学化、民主化,促进党内政治生态健康发展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党内决策、执行、监督等工作必须执行党章党规确定的民主原则和程序”,努力“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这为新形势下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三制三化”为中心,推进党内政治文化的民主化科学化进程,促进党内政治生态健康发展。

一是建构民主决策机制,着力实行党内决策科学化。建立党内民主议事机制,扩大党内民主参与范围;完善党情调研机制,为党内民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建立党内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完善社情民意反映和听证机制,不断提高党内民主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二是健全民主管理创新机制,努力推行党内管理制度化。民主管理是保障党员群众表达利益诉求、加强党内政治生态管理创新的制度安排。为此,中国共产党健全了党内民主对话机制;建立领导干部积分制和民主评议机制;完善党规党纪,加强党内民主管理程序规则的制度化建设;健全党内决策跟踪反馈、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提高党内管理制度的科学创新水平。

三是完善民主监督推进机制,努力践行党内监督常态化。党内监督是砥砺推进党内政治生态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至今,我们党已经建构起一套比较完整的党内监督体系,以推进党内监督常态化发展。一方面是加强了对党内权力机关的有效监督,特别是加强和规范了对党内拥有干部考核任免权、经费支配权、项目审批权等权力机关和部门的经常有效监督,以保证权力在党纪国法范围内常态化运行;另一方面是完善了对党内领导干部在决策、执行、清廉等方面的常态化监督机制,以确保党内决策和执行符合党纪法规,推进和实现党内政治生态健康发展。

第四,以管好党内政治生活为切入点,制定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使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入手,一方面,不断强调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等党内政治生活价值观念;另一方面,通过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完善规范党员行为习惯、党内政治生活日常的制度性规定,以硬约束塑造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

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强化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2012年4月中共中央制定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保持对纪律的尊重和敬畏。5年多来,中国共产党修订和出台《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近80部党内法规。一部部党内法规从党员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政治立场、政治态度、党内政治生活秩序、工作作风、组织生活等诸多方面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规范和约束,既体现出党中央管党治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实践,又成为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遵循,从而使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第五,打造健康向上的党内政治文化,实现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与思想建设、制度建设等的有机统一,创新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新路径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党内政治文化中并不必然都是先进的政治文化,在当前,仍有非先进的表现,一些党员干部受腐朽、消极政治文化影响,热衷于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一些党员干部的政治心态不健康,如“权力是我的,我说了算”“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权力私有心态、“我是一把手,特殊一些理所应当”的地位特殊心态、“别人有的,我也应该有”的攀比心态……这些消极、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对党风、政风产生恶劣影响,也成为破坏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因素。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加强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同时,还通过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腐朽文化,明确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中华优秀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灵魂、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根本,积极创新党内先进文化的路径模式,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贯穿于思想建党、制度建党的始终,进一步彰显了我们党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上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作者系河北经贸大学纪委书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