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省小麦流拍,如何让自己的小麦高价出货?

谢应飞

尽管2017年以来,国家投放的政策性小麦拍卖整体上成交情况都不好,部分省份甚至长时间都流拍了,但农民也好、贸易商也好,要想在2018年新产小麦上市之前,卖个高价格,目前来看是比较困难的,需要把握好阶段性的机会。

一、先回顾一下拍卖的成交情况

国家在2006年出台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政策以来,除了2011年没有启动最低保护价收购,其他年份都启动了预案。在收购的同时,国家有关部门以顺价销售的原则,也在新粮收购高峰期过了之后,开始在竞价拍卖往年收购的政策性小麦。2017年以来,政策性小麦的拍卖随着市场上小麦价格的涨跌,成交情况也随之变化。分阶段来看,2017年一季度累计拍卖小麦3148万吨,成交了378万吨,成交率12%;二季度累计拍卖3160万吨,成交328万吨,成交率10.4%;三季度累计投放3529万吨,成交16万吨,成交率只有0.47%;四季度累计拍卖2400万吨,实际成交189万吨,成交率7.88%。到了2018年,1月份因为加工需求较好,再加上1月16日国家下调了小麦的拍卖底价,每吨下调50元,刺激了加工企业的竞拍积极性,当月累计投放小麦 613.38 万吨,实际成交 170.79 万吨,成交率 27.84%。但到了2月份之后,由于春节放假的影响,以及市场传言国家会再次下调拍卖底价,政策性小麦拍卖成交率比较低。其中,2月份累计投放了605万吨,成交89万吨,成交率14.7%,3月份以来,个别省份连续流拍,加工企业更多将采购兴趣转向了储备轮换粮源。

二、说说2018年夏收前的市场机会

从当前看,农民也好,贸易商也好,手里的小麦余粮数量应该都不多了,在等待的市场涨价的机会也越来越小。农民受到的影响还比较小,毕竟大多数农民在2017年小麦刚上市的时候就已经出售了。部分贸易商基于赌后市涨价的心理而存的小麦,可能今年要亏损。具体有这几个原因:

1.国家下调了2018年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格,中等小麦是1.15元/斤,比去年调低了3分,这也意味着今年新粮的价格会以此为参考,刚上市的时候,小麦开秤价也很可能低于去年的水平。

2.尽管拍卖粮成交不好,但由于国家还掌握较多的政策性小麦库存,每周的拍卖还会持续,对用粮企业来说,不存在缺粮的情况。而且,如果传言继续下调拍卖底价的信息不实,那么麦收前市场价格的走势,将参考政策性小麦拍卖成本价,即拍卖成交价+出库费+升贴水+短途运输费,这个成本价也将是小麦市场价格的最高价。

3.如果拍卖底价下调的消息属实,一旦公布,那么市场价格将会随之下跌。

4.除了拍卖粮之外,3月份之后,各级的储备小麦轮换也开始了,要赶在夏收前完成合同签订和出库,中央储备小麦和地方储备小麦必然会竞争,而部分地方储备小麦因为有当地财政支持,价格压得低一些。

5.最后再看面粉的需求。随着气温升高,面粉也好,大米也好,口粮的终端需求将进入季节性的淡季。市场走货将不畅,直接影响加工企业开工率的下降。

综上所说,对于麦收前的小麦市场价格走势,应该有了明确的判断:稳中趋弱,部分地区会有小幅的下跌。而且这期间,还有个关键的因素需要重视:即小麦拍卖底价是否会再次下调。因此,对于有粮主体来说,再等待的意义已经不大了,而且等待的时间越长,亏损的压力越大。所谓的高价出货,也只能是相对的高价,而且比拼的是所保管的小麦的品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